•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5

飞天大圣朱七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英腾心理咨询师破解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香盈路

已采纳

英腾考试宝典很专业,通过率比较高。

试题广泛。它是一个专业的考试辅导网站。主要提供医学类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题库等。

专业性强。其团队年轻专业,深入了解行业动态、整合师资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的传播优势,为学员打造优质的网上题库,提高备考效率。

扩展资料:

英腾教育是中国高科集团旗下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学教育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英腾教育致力于打造医学移动学习平台,业务涵盖执业资格、职称晋升、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

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英腾教育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一体化的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医学教育资源公平共享,提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助力我国医学教育信息化进程。

英腾心理咨询师破解

232 评论(8)

zhangzhangdd

刚考完试,用得就是考试宝典,在考试的时候题目有很多都是在宝典中见过的,我觉得还是非常有用吧。我就是按照老师说的一些学习经验和流程去做题复习和考试的,不过至于通过不通过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要看自己吧,如果不自律的话再好的软件都没有用

145 评论(13)

胖小咪咪

《日本妈妈的两个孩子养育课》 这本书,将带给妈妈们实际的帮助:用更正确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本书的作者“金盛浦子”,是日本的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将三个孩子养育成人的母亲。她曾对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给出了有效的指导和良好的建议。 书中阐述了三方面重要的内容:1.妈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情和行为。2.孩子所有不满的情绪和叛逆行为都能用爱化解。3.妈妈学会爱自己能让孩子更快乐更有幸福感。 我们现在谈谈第一方面,也就是妈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情和行为。 孩子是最爱妈妈的。他们在咱们的肚子里——还是个胎儿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喜怒哀乐了。当大宝面对你渐渐隆起的肚子,一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也许她会歪着小脑袋研究半天。这个时候,你可以让她轻轻摸摸你的肚子,告诉孩子她将有一个非常喜欢她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这就为他她成为小姐姐或者小哥哥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肚子里的小宝也感受到家人的喜悦和接纳,他一定会健康成长。养大一个孩子已经非常的不容易,现在又来了一个孩子,你会感到手足无措,再加上孕期激素的变化,和日益笨重的身体,也许还需要料理整个家庭,又想到以后将面对供养两个孩子的经济负担,心里会感到更加的焦虑。但是,亲爱的妈妈们,请一定放平自己的心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你的心态你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他会认为“妈妈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那么我,也就理应这样。” 当生下第二个孩子以后,会发现:大宝十分关注自己是否能够、从妈妈那得到跟从前一样的爱。 很多大宝可能变得比从前更容易发脾气,甚至大喊大叫,请先不要责骂,他们只是害怕得不到妈妈的爱。耐心对待大宝,虽然刚生下来的小宝看起来更加可爱,更需要你的照顾呵护,但事实上,大宝也是个孩子,他心里会失落会难过,他只是比小宝大几岁,不必因此承担做哥哥做姐姐的压力! 不妨这样对大宝说: 你马上就要当小哥哥、小姐姐啦!像你这么懂事、这么好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棒的小哥哥、小姐姐的。没关系的,不用担心! 我们也不必将老大托给别人照顾,因为大宝同样需要妈妈。两个孩子都在自己身边,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我现在就一起照顾着我的两个孩子,怀二宝的时候也是让大宝和我一起睡,关键是平时注意不要让大宝碰到怀孕的肚子,产后不要让大宝单独接触婴儿,就没有问题啦。 请妈妈们耐心地去安抚大宝的情绪,像从前一样抱他,亲他,温柔的和他说话。 妈妈们也不必为了心理上觉得小宝更可爱而感到自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想一想,我们当初也是这样喜欢大宝的。不妨放下自己的思想负担,顺其自然地接受自己的心理变化。其实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对两个孩子的爱是一样深厚的,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书中作者指出: 母爱其实是无限的。 父母的爱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因孩子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枯竭!当你照看孩子而感到心力交瘁的时候,不妨静下来,深呼吸。想一想,其实是你把两个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他们的心完全依赖于你,他们是那么可爱,那么纯洁,那么天真,他们的心向着你,爱着你,渴望你的爱,而你心中的爱也是无限的,最美好的,最滋养他们的。事实上,当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情绪,最受益的还是妈妈们自己啊!第二个重要的内容:孩子所有的不满情绪和叛逆行为,都能用爱化解。 作者有一个建议非常好:每天妈妈抽出十或二十分钟的时间,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两个孩子呢,就是每人每天20分钟。你除了照顾,陪伴眼前的这个孩子呢,其它的什么事情都不要做,放下你的手机,离开你的电脑,眼睛离开电视机,你就看着陪着这个孩子,给她拥抱,给她爱,陪伴她做她想做的事情,他喜欢做的事情! 这个方法我已经开始应用了,我发现只要每天给每一个孩子至少抽出十分钟的时间来全身心的陪伴他们,孩子就会感到妈妈对他的爱,然后他的情绪很平稳,不会捣乱了,也会更听妈妈的话。这也会让妈妈轻松许多,事半功倍。孩子听话,不惹妈妈生气,不闹情绪,妈妈就会不那么累。何乐而不为呢?! 当大宝看着你给弟弟或者妹妹喂奶的时候,你有注意到他的眼神吗?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其实,你可以一边给小宝孩子喂奶,同时温柔的和大宝说话,不要让她有失落的感觉。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的母乳也是你的,现在给妹妹吃,你现在想吃就来吃吧!这没有什么难为情的,你要让他知道,你对他的爱,跟从前毫无二致,他有了这个弟弟或者妹妹,对他与父母之间的爱是没有任何的阻碍的! 做妈妈的,要理解老大的情绪,理解他:本来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曾拥有父母全部的爱,但是家里面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呢,她一定会感觉到,自己的爱会被分享。所以需要照顾到他这个心情。不能因为他是老大,就要让着老二——这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不是说年龄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要让孩子有一个平等的意识,不要让老大受委屈,也不要让小的受欺负,互亲互爱。 而且,两个孩子之间,是不需要互相忍耐的,有什么情绪、心情、想法,让他们及时沟通,及时把不满和意见都说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还的有助于兄弟姐妹之间良好互动。做妈妈的平时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心情,尤其是六岁之前的孩子,特别依赖妈妈。 有的时候妈妈会觉得,孩子怎么会这样调皮捣蛋,气人呢?他怎么这么不听话呀?他是故意跟我对着干吗?当然不是的,天下没有哪个孩子是故意跟父母对着干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所做所思所想,都是根据父母的言行熏陶养成的。所以你要首先反思一下自己了,平时做过什么?你的哪些态度,哪些言行对他造成了这样的影响?还有就是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是不是他心里有一些不满,情感上没有得到满足——感觉不到妈妈的爱,这样就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了。 书中有个例子是说一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不久,大宝会有返回婴儿期的举动,她会渴望和小弟弟小妹妹一样,被妈妈抱在怀里,然后像婴儿一样被妈妈完全的照顾着,其实这都是正常的,这种时期不会持续太久,只要你能够顺其自然的去对待,你可以还像从前一样照顾她一下,让他感觉到妈妈全身心的爱,孩子很快就会恢复常态,继续健康的成长。可能你会问我们一直在谈如何照顾家里第一个孩子的情绪,那小宝呢?妈妈们一定是要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心情变化,大宝是很容易被指责说,你大就应该让着小的这样,所以更需要你去照顾她的情绪,然后消除老大的不满。 我们通常不需要太多担心小宝受委屈,因为我们都知道第二个孩子,通常都很容易,很懂得讨得父母的欢心,他们可能会更容易获得父母的疼爱。平常我们也会发现,所有的家里有多个子女的父母,他们都会承认说不知不觉的就会对老二更偏坦,更疼爱一些,可能因为太小,或者是什么原因,这是很正常的。 当然了,老二的情绪也还是会有的,当我们家里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富裕的时候,有了第二个孩子,为了节约一些,那老大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玩具,就会自然而然的留给老二,这样在日常开销上会节省很多。如果说你一直都是让老二捡老大的衣服穿,延用老大的物品的话,等到老二渐渐长大了,他会觉得自己一直都是用旧的,自己没有新的东西,他会觉得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为什么我用的都是旧的,都是老大的东西?这方面一定要给他一个好的照顾,时常也给老二买一些新衣服,新玩具,让他知道,他得到的爱是一样的,父母对她的爱是一样多的,不要让他被有忽略,受委屈的感觉。 还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他会有一个焦虑期,特别不愿意去上,他会哭闹得很厉害,这个时候呢,父母也不必强求孩子,不要说孩子不勇敢不听话之类的,其实这与勇敢听话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这种焦虑的感觉,当有一些孩子,特别焦虑,特别不想去幼儿园,哭闹的很厉害的时候,我们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可以先不让他去,理解他的心情,给他陪伴和安抚,让他感受到妈妈的爱。这是父母应该去理解的,因为每个孩子,他都有自己的一个心理历程,我们只能做到更理解,更尊重,而不是强行命令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是违背人性的。 正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没有优劣之分。那么做家长的,一定不要去比较!比较是最坑害孩子的!你不要说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也不要说,你看你的哥哥,或者是看你的妹妹弟弟怎么怎么样。可能老大在这方面他比较擅长,那老二在另一方面就更有优势!你若是比较来比较去,到最后害的是两个孩子,苦的也是你自己。你总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然后他们天然的个性就会被压抑。 常被比较长大的孩子,他的竞争心非常强烈,同时得失心会更重,总容易有个负担感,不会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和朋友,同事,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也会“输不起”。 要像书中那样告诉孩子: 你的未来是属于你的。你的人生和爸爸、妈妈的人生是不同的。所以啊,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爸爸、妈妈都会尽量滴帮助呢的。这样的做法,无非是希望你能够走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这才是爸爸、妈妈对你最大的期望啊! 两个孩子吵架时要听性格较内向的那个先解释,当两个都表达过情绪后,再让他们同时握手言和。孩子渐渐长大,妈妈会发现,其实兄弟姐妹之间会自然而然的互相关照,彼此交流,妈妈会从一个知道另一个的情况。妈妈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关心的越多,孩子越幸福。这与娇惯是不同的,妈妈的爱和关心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养料。 第三个重要的内容是妈妈学会爱自己会让孩子更快乐更有幸福感! 女人的一生有多么不容易啊,生儿育女操持家庭,相夫教子,忙忙碌碌,谁曾经不是花容月貌的少女呢?!当我们成为了母亲,全身心的付出我们伟大的爱,任时光流逝,岁月侵袭,妈妈们似乎太容易忽略自己的需求,千万不要相信“都当妈了,还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荒谬的陈词滥调!正因为都当妈了,才更应该好好的爱自己!很难相信,一个连自己都不懂的关爱的母亲会让自己的儿女有多大幸福感?! 换个新发型,去美容店做个皮肤护理,心仪已久的衣服想买就买吧!别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要有自己的空间,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喜欢做的事。别说你太忙了分身乏术,时间挤一挤总会有。哪怕只是用十分钟独自靠在沙发上听听喜欢的音乐,闭上眼睛放松一会儿,那都是对自己莫大的关心。 朋友说,她有一个亲戚,十几年都为孩子丈夫操劳,自己捡丈夫的衣服穿,从不舍得花钱打扮,从不与朋友约会交际,就连给自己买的保险、受益人都是写的丈夫的名字。可是有一天,她丈夫却跟他提出了离婚,他说他爱上了别的女人,认可跟别的女人一起抚养别人的孩子。同时她发现自己患了晚期癌症。即使她丈夫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良心发现,幡然醒悟,回到她身边照顾她,也不能挽回她即将逝去的生命。 当她万分留恋的望着两个孩子,渴求上苍给自己多一些时间的时候,她是有多么无助,多么后悔啊!为什么当初不让自己过的更好一些,多爱自己一些呢?!可是一切已经无济于事。女人啊,从现在开始,多爱自己一些吧!你的孩子们更喜欢穿着得体,漂漂亮亮的妈妈!做妈妈的心里有了满满的幸福感,一定会感染到孩子,使他们更自信,快乐。并且,妈妈的世界不只有孩子的,除了你自己,还是丈夫的妻子!永远不要忽视自己的另一半,要多维系好自己的夫妻关系。抽空和爱人出去散散步,聊聊天。 “男女之间互相通过性的吸引,关系才能长久地维系下去。” 当我们年华老矣,孩子长大成人各有家庭时,能够陪伴你的除了年龄就只有你的伴侣了!亲爱的妈妈们,我太了解你的心力交瘁,因为我也在经历,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活的更好,既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又不委屈自己,这并不难,难在你在心理上不相信。学会适时的放下吧,多给你的丈夫一些机会去分担照顾孩子和家务,让你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彼此陪伴,让你脑子里那些并没有发生的胡思乱想滚蛋消失!腾出一些空间给自己,爱自己。你的丈夫会更爱你,更理解你,你的孩子会有幸福感,更自信,你会过的更快乐。!如书中所言: 在孩子将来能得到幸福以前,孩子的妈妈一定要在当下感到幸福。 看看这本书吧,如果你是一个二胎妈妈,或者你还想再要一个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会颇有收获的。妈妈的情绪和心态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一切反叛的行为都是源于爱。妈妈们要学会好好的爱自己,孩子和家庭,才能更有幸福感。

294 评论(11)

lucaminiya

导语:咨询师一般是指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个人或组织解决问题或提供方案的专业人员。那么,咨询师怎么和孩子沟通呢?以下是我收集来的关于咨询师教你怎么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俗话说:子女好与坏,在于沟通和关怀。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没有两代人之间正常的心理沟通,就没有有成效的家庭教育。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景、物、社会生活等来促进与孩子心灵的交流。这里将给家长描述与幼儿沟通的技巧和方式:

1、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2、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3、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向孩子倾诉。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4、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会很愿意和你沟通的。

5、了解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6、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0~6岁的孩子都是好奇宝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7、避免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

家长在和幼儿说话时尽量避免用“我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 等具有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等用语。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要让孩子敞开心扉,父母首先要学会,听!听!听!

当孩子和父母交谈时,父母应该“停止手中所作的一切事情”。如果父母继续他们在做的事情,孩子会认为父母对他们所说的事情不在乎。特别是当孩子向父母述说他们的忧虑,担心和恐惧时,父母不能快下结论。孩子有时不需要听父母的说教和建议,他们只希望向父母发泄一下自己的感受。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孩子渴望在痛苦的时候,能靠在自己信赖亲人的肩膀上痛哭一场。也有的时候,孩子只想听到父母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与无声的同情。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父母跟孩子聊天时,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说,当女儿说:“自然课无聊死了”的时候,父母会说:“自然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课很无聊啊,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我本来以为自然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

必要的时候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让孩子把真实感受说出来,要诚信的听,不要急于说教。如果你与孩子一开始聊天就开始变成“你说教孩子听训”的模式,那么这样的聊谈相信有第一次,第二次,孩子就不会与你第三次的聊天。

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之中只有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成为孩子受到鼓励的来源

当孩子信任父母,有疑难时和父母商量时,父母要让孩子觉得他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与认可。而不能让他有自己很无用,做了许多让父母吧失望的事情的感受。当孩子来到跟前,向父母述说时,父母要认真听,并不时给与他一下鼓励的话语。

注意肢体语言

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和孩子聊天时,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

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会让孩子反感。通常如果我这样做,儿子一定会抗议:“妈妈,你都没有在专心听!”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1、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注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2、要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孩子听你的话,孩子必然产生反感。孩子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可以是讲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道理,这比简单说教要好得多;可以是在游戏过程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3、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 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孩子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4、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5、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6、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7、回答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10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