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大夫人
文登市大水泊中学孙霞自从一九九九年参加工作以来,几乎年年都担任班主任。有人曾经问我“做班主任又苦又累,心事一箩筐,甚至有时会出力不讨好,你为什么还每年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呢?”对于这类问题我向来都是笑而不答。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班主任,并且每年都争取做到最好,只有一个原因:喜欢。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更热衷于班主任的岗位。作为教师,我觉得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可以为每一个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而作为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我要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方面全面发展负责。我希望看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喜悦与欢笑,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看到了孩子们的成绩,更看到了每一个孩子脸上满足的笑容,这种笑容就是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了一定的规律,我认为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制定合理的班规。充分听取“群众的声音”,挖掘学生潜力的同时,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开学初,班主任可以不用急着制定班规。用问卷的形式或日记的形式“广纳民意”——你喜欢什么样的班集体?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可以选出有能力的人材。我们不妨可以根据初步的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班主任在掌握班级总体方向的前提下,让小组展开讨论,制定出你认为合理的班规来。最后小组长汇总,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别小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辩证。最后班主任根据交流的情况和大家集体制定出人人认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这个班规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不仅体现了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这样人人认同的班规的“倡导”下,学生们能不遵守纪律,能不热爱班级吗?二、要学会“爱”,要和学生交朋友。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哪怕是经常违纪的学生。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做班主任一定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缺点,要看到他们的有点,并且要及时表扬他们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更应该是互相尊重的,作为班主任不能够一味地对学生大呼小叫,而应该心平气和俯下身子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诚意,从而愿意对班主任吐露心声。 我班有一位脾气暴躁,自尊心极强的学生,被班上其他学生称之为“王老大”。凡是遇到他看不顺眼的学生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是老师他也会粗鲁地顶撞,对于这位“老大”起初我也是对他不断进行批评教育,可是结果并不理想,他照样我行我素,没有任何改变。 后来,我不断告诫自己,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我应该换一种方法令他“臣服”。一天课间操我把他单独叫到操场,由于我们的“老大”酷爱运动,到了操场之后我就和他聊起了运动,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我和他有了共同语言,慢慢地他的话匣子打开了,笑容也展露出来,我看准机会全力出击,指出了平日里他的不当之处,这次他没有翻脸,而是眼含泪水说了一句令我感动的话:“老师,谢谢你,没想到你会用这种态度来教育我,以后我可以把你当做知心朋友吗?”听了这句话我笑了,“傻小子,老师本来就是你的朋友啊。”从此“王老大”变了,他不再欺负其他同学,反而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他不再是学生们所害怕的那个“老大”了。三、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作为班主任不能够只盯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了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当学生有了心理波动时我能够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指导,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心与心的交流使孩子能够更加喜欢我。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专业的心理指导,让孩子能在拥有健康心理的情况下快乐的学习。
纵横四海2000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赵家小燕儿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主要表达了贾岛对于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追求宁静和谐的生活和淡泊的心境。需要结合贾岛生平来谈: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贾岛人称“诗囚”,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贾岛一生追求了然无牵绊的生活而不得,自然会有这样的感慨~·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evilevilevil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提起他,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为了是用“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他费尽心机。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其实,炼字并不能概括他诗歌创作的特点。《寻隐者不遇》信笔所之,脱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话,字字平淡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出来推敲、玩味的。然而,正是这“明白如话”,“平淡无奇”,形成了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含糊其辞,妙在其中。 明白如话的诗,又怎么会是含糊其辞呢?它的妙处又在何处呢? 除诗题外,全诗只有区区20字,却涉及到三个人物:寻者、童子、隐者。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隐者,因为他是“寻”的对象,是诗歌主要描述的人物。可是,诗中的前两句,写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后两句寓问于答中,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这不是含糊其辞吗! 然而,正是这“含糊其辞”,给读者留出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只要细心地品味诗句,你不难发现隐者若即若离,时隐时现,活跃在诗句营造的画境深处。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正是“含糊其辞”的妙处。 诗人写人物含糊其辞,表达自我感情时也颇为“含糊其辞”。按照常人的心理,寻人不遇,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激起情感的波澜: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动、或怅惘。而诗人面对“寻”而“不遇”,诗句中没有一句明确表示情感话语,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仿佛一切与已无关。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也。没有诗人的感情能成为一首诗吗?当然,诗人不是没有感情,只是表达得“含糊”而已。 其实,诗人的内心并非古井止水,波澜不惊。“松下问童子”,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满怀希望而来。而童子的“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继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可是“云深不知处”又让人迷茫: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最后,借助“云深不知处”的画面,任读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从迷蒙的画面中,去体会诗人心中那一丝寻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这岂不是含糊之极,又清楚之至吗? 言简方可意长,含糊才有余韵。所谓“含糊其辞”只是一种“含蓄”的表述手法。《寻隐者不遇》中,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诗句,表达“含糊其辞”的意象,是他苦心孤诣的追求,这或许正是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一条重要的原因吧。
豆瓣酱7
文登市大水泊中学孙霞 众所周知,学校是由一个个班级组成的,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班级的支持,所以班风的建设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个班级的班风搞好了,校风自然也就出来了。抓好班风,关键就是抓班级的日常管理。一个班级有严明的纪律,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氛围,蓬勃的精神风貌,那这个班级的管理就正规了,班风自然而然也就好了。但是,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不泄努力和付出。那么,如何抓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一是从思想教育做起。有一句话说的好“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做法。为了减少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失误,做为班主任,我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块阵地,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思想教育的内容从学生的身边说起,比如从爱家爱父母爱亲人谈起,进而涉及到爱校爱国爱人民,范围由小到大,这样易于被学生们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利用《大水泊中学一日常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针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学习探讨,通过交流发言,谈感受体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算对学生打了一针镇定剂,增强了他们抵制不良言行的免疫力。二是从“小事”做起。当前的教育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对素质一词,很多人都能用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但是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了自身的素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素质的体现是以“小”见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小事,从小事做起。平常我们做班主任的都是在数落着自己的繁忙,总是找着这样那样的理由,回绝着孩子们的点滴要求,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总以为他们小,事情小,不理他们也就过去了,殊不知这样挫伤了很多孩子幼小心灵,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竖立了一道厚厚的隔墙。长此下去,试问良好班级管理又怎么落实呢?要知道班主任就是孩子们的父母官。三是从习惯做起。从习惯做起,就是以教学生做人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包括吃饭穿衣几点睡觉都要一一明确到;从学习习惯到学习品质,包括遇到困难该怎么解决都要指明可以选择的方式和方法;从同学们之间的交往言行举止到礼仪习惯,包括如何面对突发事情的反映都要抓落实,还有劳动习惯自觉自律习惯等等,力争把良好的习惯转化为优良的品德,让孩子们受用终身。四是从班主任自身做起。根据这些年,我担任班主任的经验,我总结出了一条浅显的真理,那就是要想建设好一个班级,当一个出色的班主任,首先得先从自己做起。因为班主任的良好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无形的引导着学生的做人学习等等。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级的进步与班主任的带头是密切相关的。那么班主任该怎么从自身做起呢?我以为应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注重仪表形象。仪表是人的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人情感的外露。因此,做为班主任,天天和学生见面,必须衣着得体,举止大方,神情端庄,态度和善而不失风度。其次,要注重语言形象。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要手段。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如此。因而,班主任面对学生的讲话,必须要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你得保证你每一次讲话包括提出的要求都得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尽最大努力让你的语言生活化,趣味化,适合孩子们的胃口。最后,要注重行为形象。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提倡教师要教书育人,提倡言传身教。我们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性,但是做为学生的第二个生活的主阵地,我们的班主任也应该时时注重自身的行为表现,且不要光数落孩子,而忘记了自己的表率作用。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需要他们来完成,比如做值日,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完成这项繁琐的任务,那就需要班主任必须亲临现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上就是我这些年来担任班主任的简单感想,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方面是同步进行的,而不是简单的一步一步分开。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