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小天王
在爱中平息毁灭性的攻击
当我们面对毁灭性的攻击时,我们应该怎么平息它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在爱中平息毁灭性的攻击,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1. 边缘人格障碍的来访者的负移情:对咨询师的攻击和威胁。
曾经让我深深感到受挫无措及体验最强烈的负移情来自于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来访者。
正常来说,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师一开始会体验到正移情:来访者会把咨询师投射为内心深处深深渴求的"好父母"(理想父母)。他们不被满足的内在孩子会渴求被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因而会开始对咨询师进行一些索求(无意识地,包括超出咨询设置的索求)。如此进一步发展的情况就是个体的"负移情"。咨询师被来访者投射为"坏父母"(不能满足他给予他所需的足够好的父母,往往是来访者曾经对于自己现实中父母的感受),因而,开始产生对咨询师的不满,怨恨,攻击。咨询师这个时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体验:自己就是那个"糟糕的父母",面对一个对自己愤怒和怨恨甚至是攻击的孩子,最开始的时候是很困惑而手足无措的。
我第一次体验到的时候,很困惑,我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特别特别多,对这位来访者,甚至会感觉自己已经是特殊地对待了。但是为什么对方依然是对我有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我在一般的心理疾病的个案中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然后我研究了相关的人格障碍的描述之后,发现来访者的情况附合了"边缘人格障碍"的描述。严重的抑郁困扰,被自杀的意念威胁,同时极度地恐惧被抛弃。包括在咨询中一系列的"投射性认同"和我对对方的'"内射性认同",来访者会无意识地对咨询师索取种种,无意识地咨询师会觉得自己应该去满足对方。来访者会渴求咨询师扮演一个他设定的角色。而咨询师会感觉到自己就像被硬套进某个角色中,必须要按对方的要求去扮演那个角色才可以。否则就会体验到来访者各种负面情绪的攻击。
那个时候,我有一种无措,被迫,困惑,委屈的感觉。如同于我倾尽全力去给予对方我所能给予的一切,对方依然会推开我,然后告诉我,他(她)很失望,很不满,很孤独,不被理解和看到。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一种对方的内在投射中,我是那个"坏妈妈"。因而怎么做都是不对的,不够好的。
由于是边缘人格,内在极度不稳定,因而要让他固定治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如果真的要治疗有效果和成功,是需要固定长时间心理治疗的(一般至少要三年左右的长程治疗会达到明显的心理治疗的效果,在关系合适的情况下.面对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即是心理治疗)。因为每一次他根据自己的意愿结束咨询的时候,每一次他都会感受到是被咨询师抛弃。创伤的重现。
最初当事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边缘人格,也没有在医院诊断和治疗过。只是曾经有过自杀经历(边缘人格患者多数在情绪极端时会有自伤或伤人冲动)。很容易被误解为抑郁症患者。其实并不是。
在我初接触的一位边缘人格来访者,他在单方结束咨询之后对我提出一些咨询以外的要求被我拒绝,然后他体验到对我莫大的愤怒怨恨,他对我发出要和我玉石俱焚意思的威胁。我思考良久,写了一封邮件给他。告诉他,不论他想对我做什么都可以,我愿意接受,但我不会泄露他的个人信息。暗示了:你可以伤害我,但我永远不会伤害你。
然后,他的愤怒仿佛被止息了。他没有再骚扰过我,也没有实施报复行为。
我意识到我体验到的其实就是当事人内心的感受。当事人如何对待我意味着他会如何对待自己,当体验到被抛弃时若不是对我攻击,那么即是对内在自我的攻击(因自我攻击而有自我毁灭的倾向或产生严重抑郁或自杀冲动)。在这个层面上,我庆幸他是攻击我,意味着他站在内在自我的一边在保护自我,而非自我攻击(严重时是自杀行为或严重抑郁)。
我最大的体验是:愤怒和怨恨以及毁灭性的攻击,只有在爱中得以平息。
他有可能会做到极端的事,因为他内在极为不稳定,四分五裂和弱小的自我令他在情绪出现时,理性和成人意识是缺席的。他曾有过自杀行为和想要伤害他人(内在的关系映现在外在关系上)的冲动欲望。他的创伤,需要在治疗所产生的抱持性的环境中重新体验到被接纳被爱,借着一个足够好的客体,借着精神分析去认识他的每一个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疗愈整合自我。
可惜的是,他一直不肯固定咨询(这是边缘人格本身的性质使然),以至于,最终还是脱落了。但他后来发邮件告诉我,他在我这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可以让他成长和帮助自己的东西。
一个人内在根源的创伤,常缘于早年体验到不被爱和被抛弃的内在小孩,治疗师人本主义式的爱,辅以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理论,移情焦点治疗,来访者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治疗。这就是我后来针对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方式。并且实际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不论表现出来是愤怒怨恨的带着强烈攻击性的,或是被抑郁深深拖入的个体的内心的深处,是一个受伤的渴望被爱的小孩。
2. 面对抑郁发作时有着强烈的自杀欲望的来访者。
我曾在半夜接听电话,我的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的来访者打给我的。那时我的内心其实是害怕的。我害怕他真的会自杀。生与死在那时只在一念之间,而他此时此刻已经被内在的恶魔占据,那个恶魔要拉着他去死。我在和那个恶魔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我很害怕我稍微方式不对,就输给了那个恶魔。
我害怕万一他撑不过去,我该怎么面对他的父母,朋友,亲人,他们对我的控诉。我害怕失去他,因为我十分欣赏他。
同时,我也害怕对他提出要求,因为我认为他最最不需要的就是被要求什么。他一辈子都活在被要求当中,他内心强大的魔鬼其实就是那个完全强势控制欲的超我,他饱受此抑郁折磨,终极的自我否定的,正是这个对他有着要求和稍微做不到就严厉地否定自己的超我。我不愿意增加哪怕一丁点对他内心的负担。
因为我是一个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师,罗杰斯曾在他的<当事人中心治疗>这样写道:"当死被允许,生或被选中。"就是一种全然接纳的态度。可是这个时候,我能允许他去自杀吗?
实话是不允许的。因而,我倾听,感受,分析,作为他的症状外的意识去提示他,拉着他。并不劝导,而是和他约定。在深深地去理解他的感受和感受背后的原因之余,和他进行约定,助他度过最危险和困难的时光。
在后来,我帮助自己去探索和面对这个恐惧。我发现自己害怕他自杀完全是出于内心的自私。因为我害怕自己无法承受那个结果。可是我内心深深地知道:他需要的是被我信任,信任他内在爱自己的本能,信任他会活下去,去相信和尊重他为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只有在如此之后,他才会体验到一种真正的对他的接纳。
因而我写下:我深深地信任你爱自己的本能,我深信你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当我做好了自己的内在工作之后。我面对他再一次又一次抑郁发作之后的坦然会成为他疗愈自我的一部分。他确实在我开始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中产生对我的愧疚感。以这样的愧疚感去挽留自己的生命,那么体验到的一直都是"我在为了别人而活着"。这是一种多么沉重的枷锁。而这样的枷锁又会让内在的自我更抑郁更压抑更无法做自己。我深深地清楚,我要做的是帮助他一点点地解开内心多年的枷锁。我不需要做他的另一个要求他的"父母"。
事实证明,当我全然地信任他的时候,即便再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内心是坦然的。这份对他的深深尊重和理解,坦然和信任会传递给他,让他面对抑郁的发作拥有更多的感觉被支持的力量。这也缘于我们之间建立起来足够的对彼此的信任。
我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他一点点地打破内在的防御。看到内心深处从来不曾被自我接纳的那个自己。从而,开始体验到各种以前不被体验或很少被体验到的负面情绪:恐惧,悲伤。那颗被埋藏很深的心,渐渐被看到。
拥有人本主义理念的心理治疗师,以抱持性的环境,所有的心灵的创伤,皆会在体验到被无条件的接纳与爱中而疗愈。
duanxuehan
《隐藏的人格》(黄国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隐藏的人格
作者:黄国胜
豆瓣评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252
内容简介:
《隐藏的人格》通过剖析人格面具的分类、形成和转化,并结合众多案例解读人格分裂、边缘性人格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数十类心理障碍,揭示出人格面具是人际交往的产物,具有社会适应的功能。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需要放下僵化厚重的人格面具,展现真我的童真,允许灵魂的黑暗浮现;有的人则要强化薄弱的人格面具,不能继续赤裸奔走;有的人的人格面具太破碎,需要得到整合;有的人的人格面具太单一,需要不断分化。总之,敌人从来不在外界,只在内心;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个世界,能左右和操控你的人生的,只有自己。
作者简介:
黄国胜,师从中国医学心理学之父李心天,擅长精神分析,致力于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创建佛教心理治疗和人格面具技术,已出版专著《佛教与心理治疗》《心灵之约》,2005年开始涉足团体治疗,把人格面具技术融入团体治疗,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格面具团体治疗”,2015年6月创建“国际人格面具学院”。
金德易BOSS
你好,你的年龄让我看了很欣慰!症状也很好!青春期后期,青春期开始问题就出现的比较明显,交朋友的问题应该也是青春期开始出现!一,抑郁症是肯定有的, 给出的建议是 既然有医生 让他开药!药物只要治标,能够让你维持生活 ,至少活的轻松一点 二,换一个咨询师!咨询师是用来治本的,但是抑郁症是很难,很复杂的东西,要能遇到懂的医师,这个概率在国内....确实有点低。和我一起上培训课的医生,是某省的精神卫生中心大夫,他们每年要出来进修!这个体制很好,但是他以前是村里杀猪的,组织需要办精神中心,就需要组织人手过去做大夫,他们哪里去找精神科的专业人士?虽然经常进修... 三,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还保持 向上的动力,你肯定能走出来,肯定! 补言:有时候我们喊人格有边缘性特征,越来越不说是人格障碍了!这种所谓边缘性 就是你有很多的内心碎片!比如,你母亲经常的说你这个不好,那边不好,经常言语攻击你,时间久了 你,你的自体,或者说灵魂,或者说你的人格自然要被打碎啊!碎片般的人格,会让你思维很有跳跃性,边缘性! 至于交际问题,主要是青春期的时候没有成长起来,这个遇到专业的导师,重新学习,虽然困难,但是坚持坚持也就会了! 你的孤独感 也正常,你知道吗?人是活在关系里面的!而你的亲密关系 模式又不是那么温馨,自然你其他的人际关系 会有雷同的投射出来!亲密关系给你感受 很重要,....路,还是路!原生家庭的伤害又怎么样呢? 你如果想走出来,以后就一定会是一个坚强的你!一个内心强大的你!因为你比别人遭受了那么多的打击,那么多攻击,打击不死,就会活的很强大!别,别被打败!我们要赢!一定能赢!
托尼小吃货
一种是有精神问题,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出现被害妄想有些患者易出现激惹烦躁情绪,表现为被害型、钟情型、嫉妒型妄想的患者可能产生暴力行为,对抗、投诉行为。会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发作。但此类是没有自责的。一种是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期的发作。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的症状就是攻击性增高,冲动性消费,性亢奋等等,由于双向情感障碍人是被情绪所控制,因此,一旦情绪来临的时候,来访者本身是无法控制住愤怒的。此类问题则在情绪过后会有自责感。一种是自恋型人格出现自恋式暴怒,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科胡特认为,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 “ 神 ” ,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转,“神”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外部世界,这就是自恋性暴怒。在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人格身上会经常出现。此类则是在暴怒过程中可能就会产生自责感,但由于面子上放不下来,所以会保持愤怒到最后。还有一种是为了逃避某些责任,出现失控行为,精神分析中,有时也称之为退行行为,及暂时性的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这在这种状态中,他们可能有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他们对自己也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此状态及失去控制,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补偿及需要接受他人的照顾。还有一些,比如精神分析认为强迫型人格,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内心充满了压力和愤怒,羞耻,他们容易转向亲密关系的父母,配偶,子女,发泄出愤怒,心理防御机制中称为移置,也就是俗称的迁怒行为,也会出现所谓的无端愤怒。此类也会出现自责感。边缘性人格障碍,也会出现无端愤怒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无法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与情绪,当自我认知被伤害时,就会出现愤怒,在临床上边缘性人格障碍,对于心理咨询师也会万般挑剔,常会攻击心理咨询师,不能够理解她,惯常使用哭泣和斥责。
品名暂无
你好!可能你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消极,你在遇到不符合自己期望值或者愤愤不平的事情时,习惯先压抑自己,导致负面情绪不断积累,等到自己压抑不住的时候,负面情绪爆发出来,爆发过后自己又后悔。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处理问题方式。心理指导:建议你及时倾倒自己的内心垃圾,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跟朋友聊天、听音乐、写日记、散步、体育活动等方式宣泄。
汉朝文帝
人一生应逐渐由生理成熟转向心理成熟的过程中,不断接受考验风雨打击挫折,不断锤炼心理素质,从而迎接时间海洋中任意一个可能突然降临的灭顶之灾时的考验。比如近些年暴雨洪灾、地震、空难、金融海啸、通货鼓胀等等天灾人祸,没有过硬的心理是无法化险为夷的。往往年少时英雄的人,就会出现中年时学不进去、没有上进心、被锦衣玉食美女温柔乡所消磨了意志,到了老年就是一废物。反之,年少时处处不得志者,会越挫越勇,最终会走出一条不同于世俗的创新之路,开拓个人和国家的美好未来。那时,国家栋梁还得由他们担当,时代的最强音还得由他们敲响。你应学会低调做事,掩盖一些锋芒,别人才会来相处。抛弃或扯淡那些荣誉,那些只会成为你继续前进的绊脚石。药继续先吃着,心理素质上多锤炼,多受些打击挫折有好处。转向文学艺术音乐等修养,多些内在积累。有一定辨别力能力时,可自动停药。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