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victor
如果你有心理咨询师的执照,那么在此之前一定有过这方面的培训,多少也会知道一些技术,并在考试前经过很多演练。如果没有,那还真的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实践是很重要的!
fenny80231
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半开放式提问我们在给来访者做咨询过程中同时重要的也要注意我们在咨询时谈及一个问题时来访者的表情变化和所给与的不合常理的回答方式及答案。例如,当她总是在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对这干,而让自己感到无措,我们问及:“你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怎样?”而来访者的回答却是:“我和他爸爸在孩子教育上的观点和方式不一.”这句无形不在给我们透露这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太好的信息。而来访者在说话的同时且脸朝下,则很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对着干的原因。可能是她们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而是否给与“你们夫妻之间多久吵架一次”或者“你们夫妻之间仅仅在孩子教育问题和方式上观点不一?”的问法,则取决于咨询师在这个问题之间所做出的咨询问题!而一切都要以好好实践和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在咨询中的不足。主要是好好实践。
豌豆大晟
哲学本源 中国天地人系统论、西方分开研究、 世界的本源精神的、物质的, 老子研究规律(道) 咨询师有倾向性,但是不要让它影响到自己的咨询。 东西方心理咨询的区别: 中国(打坐、练气功顿悟)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西方(主客体分离,咨询共情,一个人可以了解一个人)共情和同理心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完全了解一个人吗? 拉康、比昂:不在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做分析 罗杰斯反对精神分析,认为人性本善。改革了新的咨询技术,总结你的话而不是我的话。 现代技术的革新:只管问问题,能够提出启发来访者的问题,不再给来访者答案。鼓励来访者自己分享,对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附议。 心理咨询的话术 哲学的地三个问题:价值问题 中国儒释道可以放到一起,拜别人也不丢自己的信仰(生存哲学,到哪个庙拜哪个神)兼容并蓄。 西方只能信他们的神 来访者想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世界是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要表达。 做咨询需要弄明白,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系统观:相信 中国重视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西方:相信自我,自我心理学,要有边界 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西方就没有孝顺这个概念。 人格独立(待商讨) 社会独立性(更重要 咨询师本身也是一个治疗工具,你自己是什么流派很重要:个人的文化倾向性。 学好心理咨询需要:头:文化与哲学、中间:各流派的理论技术、尾:话术(语言)三方面缺一不可。 心理咨询师尤其北上广,参加的培训太多了,我国培训缺少哲学与文化,临床与实践。 个案化的东西 做心理咨询东西方差异:中国的我们希望给建议,你告诉我怎么用。 中国人为什么不适合西方的咨询模式:西方理念,认为来访者的问题一定要表达出来。来访者反复提到的问题,很重要。 例如:来访者每次来都问,您有名片吗。 咨询师可以这样回应: 情绪死亡:肉体没有死,但是精神上已经死亡了。 功能:家庭功能,丈夫的功能,妻子的功能每个人的功能不能丧失也不能越界。 功能丧失造成家庭功能失调。 哲学、人文 人的自然功能丧失,西方人被异化 现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孩子 出现 辍学现象 、社会退缩现象, 社会回避现象 这其实是青少年存在感的危机表现。 存在感的唯一证据:考试成绩好,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青少年就没有办法在其他方面展示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所以产生就会存在危机。 工业革命不断把人异化的结果,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不是中国特有的。 电影推荐《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 现在的孩子出现问题就是存在感危机,当一个人 把成绩当成唯一的价值 ,自然属性被剥离了,假如成绩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时候,互联网虚拟世界把同伴,虚拟链接进一步剥离了现代人的自然属性。作为心理工作者:人文、哲学要过关 人格优秀:有大量的时间和同龄人在一起做想做的事。 过去孩子缺少陪伴,现在同龄人只能在互联网交朋友,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存在主义哲学看:存在感危机,做好咨询需要我们对心理学之外对人的理解,对人精神世界的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对来访者有没有更深的理解,关键是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马克思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影响) 现在人在工业革命时期不断的被异化为机器,在互联网时代被异化为神经元。 从社会角度去看,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原生家庭的影响。精神分析的语言技巧,语言是载体,每个流派都有其特有的问话技巧, 心理咨询师话术: 人本: 家庭治疗: 精神分析: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来访者人格发育水平,人格中自卑与自恋的水平) 你怎么看待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来访者移情状态) 后现代:你有没有为你的头疼做过什么努力?曾经有有没有效的经验呀?那时候做了什么? 冰山图: 隐喻 也是潜意识的材料,我们可以问来访者:刚刚的话让你想到什么? 生活中谁还有这样的想法(弄清楚来访者的认同) 除了他,你还对哪些人有这样的想法。(行为有没有泛化) 偶然一次战胜了失眠。(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当时发生了什么?(问细节,具体化技术) 这件事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常见但说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避免阻抗→降低防御水平,语言委婉 1.您怎么看,某某事情可能对您的影响? 2.这件事情发生后,可能对您造成一些影响,您怎么看呢? 3.这件事发生之后,我想我知道您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吗?您怎么看这一点呢? 你怎么看我怎么看你?(他评和自评) 你怎么看待谁谁谁?你怎么看待你自己?某某某是怎么看待你的?你的父母是怎么看待你的? 是什么让你暂时不去学校呢?你希望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你希望我为你做些什么?(支持性心理咨询,给来访者建立背景依靠)我相信你做这样的选择一定有你的理由的,那是什么呢? 好的事情:可以好奇、感兴趣 坏事好奇会引起来访者反感,窥探。我们可以这样回应:我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有关心的感觉) 症状外化:画情绪,画身体(头疼...)、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你的头疼是因为什么什么? 经历了那么多,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不要轻易用“熬”先问: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来访者不一定认为经历不好) 目前状态下,做些什么是绝对没有错的? 在你的工作中有没有比较擅长的,比较喜欢的? 尽量不说复杂句。 关于这件事,我还想了解更多,能不能再多说一点? 此时此地的技术,现实感减弱时用: 我现在听到... 我现在看到... 10个(增强来访者现实感的检验性) 从咨询开始到现在,你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你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改变? 你怎么看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才能继续说那些支持性的语言:虽然成绩没考好,但是你已经很努力了) 常用语言总结一下,通读全书。
kanyuan820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半开放式提问,如“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矛盾?”。为了弄清孩子学习不好与夫妻吵架这两者的关系,可使用这类半开放式提问。有时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以用封闭式提问。如:为确定是否有家庭暴力,可用封闭式提问“你丈夫打孩子吗?”以我个人经验,开放式询问能打开来访者话匣子,收集的信息量大,但是当来访者无话可说时,可提些封闭式提问推动来访者回答。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