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央1985
我觉得你可能是觉得她像男人吧?我是les 前几天有直女跟我说 感觉快被我掰弯了 说可能喜欢我 说甚至会想象和我滚床单 我对她也算有好感 看到这些话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然后我就一直期待下文 并且经常主动找她聊天 打电话什么的 结果过了两天 她又跟我说 她可能真的只是把友情当成爱情 希望和我做朋友 我真是伤心透了 跟她断了 也不想再做朋友 所以希望你能好好考虑 千万不要在自己确定之前去告诉对方 免得增加双方的负担 祝你保重 我到现在还没走出来,真难过。这个是crush啦,不是喜欢。没关系的。你都发现自己喜欢她这种心情了还能咋办……感情的事儿男女共通,之前咋喜欢的男的,现在就咋喜欢这姑娘呗……请保持着一种轻松的态度,不自扰也不扰对方就行呗……喜欢就喜欢了 要接受自己 遵从自己啊。我也喜欢女生 。也不熟。好像无解。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就有以前喜欢男孩子一样的感觉。那你以前怎么喜欢男的,现在也怎么来。都一样的,只要喜欢的还是人类就没有区别。关键是我觉得人家应该都是直女吧说出来如果被嫌弃恶心可能真的会很伤心 而且我自己现在也挺纠结所以应该不会有下文。可能是一时的迷恋 因为人家是帅气的女生。表面的就是看对方的兴趣爱好 打扮 指甲 等等 看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说实话如果她不跟我说那样的话 我就算对她再有好感 也不会喜欢上她 但是她那样撩我 我真的…… 现在想想 真是直会撩 撩上钩了又不负责 只能自己倒霉 好气。
青藤6970
行就上,不行就忘啊。
首先,喜欢同性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中国社会虽然还没有开放到接受同性的程度,不过现在已经可以正视这个问题了,所以喜欢上同性是很正常的,虽然你会觉得和别人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类似于喜欢吃饺子还是喜欢吃包子的分歧。
然后你要确定自己对同性的喜欢到什么程度,是单纯的好感,还是上升到爱恋的程度,建议不要羞涩,多读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咨询相关心理咨询师,正确,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和取向,别因为跟风或者是错觉而误导自己,毕竟这条路并不好走。
最后就是勇气了,如果内心确定了,那就是一句话了。
行就勇敢上,不行就快点儿忘,对彼此都好。
祝你幸福~
二的一米
世界上没有“突然”这回事,这说明你心理和生理早有同性恋倾向,其实喜欢同性的人也不在少数,你没有必要自责或担忧,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这种倾向。
如果想克制,那么可以试着接触这个女孩儿,一旦发现喜欢程度加深那就尽快去求助心理医生。
如果想拥抱同性情感,可以想办法了解对方有没有和你一样的感觉,如果没有,可以选择:1、求助心理医生,2、掰弯她。
如果对方与你情投意合,以下这些国家或地区支持同性婚姻,提前祝你们旅途愉快。
国家: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丹麦、芬兰、英国、瑞典、瑞士和克罗地亚。
地区: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美国华盛顿特区、马萨诸塞州、康涅迪格州、艾奥瓦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
中国作家林建
上车吃,出门吃,过年吃,入冬吃,破五还要吃。古时候生活不好,吃顿饺子够高兴半年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食物很容易得到,真按着古时候讲究来吃的话,几乎所有的节日都要吃饺子。
细舆媚砜
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人,往往会因孩子们在一起玩而形成“孩儿妈”圈。要说这个圈子挺简单,孩子以外几乎无交集。不过有些人却拿捏不好这种关系的分寸,随口说出的家长里短,引发了别人的不满。有些人的出发点是想跟邻居“套近乎”,却不料弄巧成拙。
想跟邻居“套瓷”,没想到捅了马蜂窝
瑞云做全职妈妈已经9年了,这些年,瑞云的交友半径很小,只局限于小区里的几个“孩儿妈”。这天早上送完孩子回到家,她刷着手机,忽然发现了豆豆妈妈丽莹昨天发的一条朋友圈:“闺女想吃韭菜饺子,下班我愣是没买到韭菜。”丽莹在医院工作,白班夜班经常倒,上班特别不规律。瑞云立马来了精神,连忙拨号,电话响了七八声,那头才传来丽莹睡意蒙蒙的声音:“喂?”“莹,我是瑞云,那个嘛,你昨天不是没买到韭菜吗?我告诉你,离咱小区最近的那家菜场里,从左边数第六个摊位,他们家韭菜叶子倍儿绿,你家闺女保准爱吃……”
瑞云的一番连珠炮,搞得刚下夜班的丽莹烦躁异常,丽莹强压着心底的怒火,敷衍道:“没事,昨天孩子吃了速冻的,今天不吃饺子了。”说完话,丽莹本想找个理由把电话挂了补觉,可没想到,瑞云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在电话里迅速开始了新话题。张家长,李家短,那话密得,就像个裁缝,什么都能往一块儿缝。丽莹起初还能跟几句,后来,实在觉得无聊,索性把电话按了免提,任由瑞云碎碎念。
“莹,你知道吗?我们小区这几个全职妈妈,我还算幸福的。老公工资卡在我手里,全凭我支配。有的姐们儿,男的把着钱,女的手里只有一些买菜做饭的钱,没了工作,也没了地位,真成了黄脸婆……”瑞云这边说得起劲,那边丽莹已经快眯瞪着了。
“莹,你听到我说话没有?我跟你说啊,前几天,我遇见张萌了,张萌还提起你,说找你介绍的主任看了几回病,可是根本不见好……”丽莹原本有些困倦,听到这立马睡意全消,愤然回怼:“她可真够矫情的!我给她推荐的是业内公认的专家,当初求我的时候好话说尽,还让我跟人家提前打个招呼,一扭脸又说我介绍的人不行!下回见着她我得把这事挑明了,以后啊,别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找我,我又不是他们家的家庭医生!”
听了丽莹一顿抢白,瑞云发觉自己捅了马蜂窝:“算了算了,怪我考虑不周,就当我没说啊……”
背后又嚼“舌根”,弄巧成拙被拉黑
挂断丽莹的电话,瑞云如坐针毡。思来想去,她把电话打给了张萌。这次瑞云多了个心眼儿,没把自己闯的祸直接抖搂出来,她先是问张萌病情怎么样了,随后开始套近乎:“萌啊,我真挺羡慕你的工作,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没有任务考核,到点下班。你知道吗?丽莹当医生,工资是不少,可一打眼比咱俩老好几岁,咱们女人,赚那么多钱有嘛用?!”
电话那头张萌听瑞云那样说,心里很是受用:“是啊,我觉得你也挺好的,每天不用上班,大把的时光可以用来休闲,我看你最近都胖了。老话说,心宽体胖嘛,你肯定是日子过得舒坦啊!”
瑞云和张萌俩人互相吹捧,让瑞云心里放松了些,聊到最后,瑞云说:“萌,那个嘛,那会儿我跟丽莹通过电话,闲聊时说起那天碰到你了。丽莹说,给你推荐的那位主任,确实是知名专家。我寻思,你的病不见好,也有很多原因,你可别错怪了她……”瑞云的话音还没落,那边张萌已经惊了:“我不过随口一说,你怎么还告诉她呀?!你真是不上班闲得没事干了!”
电话突然被挂断,瑞云心里咯噔了一下。接连几天,她都惴惴不安,生怕在小区里碰见丽莹和张萌。其实,从她本心,绝没有挑唆两个“孩儿妈”打架的意思,她只是想分别跟她们套套近乎,争取处成“闺蜜”。在瑞云看来,如果两人在背后嚼另一个人的“舌根”,就相当于她们有了共同的秘密,关系会更铁。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次居然有点弄巧成拙,里外不是人。
几天后,瑞云觉得之前的事可以翻篇儿了。当她试着在微信上跟张萌说话,才发现,张萌已经把她拉黑了。她赶紧又去看丽莹的微信,丽莹的朋友圈,瑞云只看到了一根刺目的“灰线”——人家不让她看了。瑞云呆愣愣地站在那里,半天没缓过神来……
专家建议:别用“八卦”刷存在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雪芽表示,故事中的全职妈妈瑞云有两方面的心理问题:一“存在感”缺失;二“安全感”匮乏。于是,她选择了八卦别人生活的方式刷存在感,凸显自己在小群体中的重要性;同时,还有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
故事的结局是瑞云感到深深的挫败,这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她没有把握住如今邻里关系的“边界”,打着“关心”的名义介入左邻右舍的生活,还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迟早会遭到周围人的抵制。
在“孩儿妈”圈这种比普通邻居近一点比朋友远一点的小群体里,怎么做才能让关系更和谐,彼此更舒服?其实最关键的就是两个字:分寸。
具体说来就是注意两点:一是多倾听,少诉说,别评论;二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当别人让你帮忙时,再介入对方生活。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尽管你可能出于“好心”,邻居却有可能觉得你“搅扰”了人家的生活。
最后,想对“全职妈妈”这个群体说几句:请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知识、更新理念中来,这样当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你时,你还能融入 社会 ,而不至于与时代脱节。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