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5

黄二小要奋斗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灵深处的遇见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吉吉狼外婆小号

已采纳

2005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在一次夏令营招募会上,遇见一个个子瘦小的男孩,在讲台上安静地站着,主持人介绍说他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仔细看才看到大约有20多岁,这是我和心理学的第一次惊喜遇见,惊讶于还有一份这样的职业!喜悦于我遇见心理学、我喜欢心理学;可是那个瘦小个子的男老师,再未遇见过,但是他已经成为我心理学道路上第一个生命中的贵人。期待今生再见以表感恩之情!他话语不多,只是连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要有好的职业?为什么要孝顺妈妈?我不知道这些话对女儿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现在已经大学毕业的她对那一次对话历历在目,也让我感动、感触了很多年!这一次与心理学的相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的生命探索开启了新的篇章!我开始参加各种学习:心理沙龙、专家的各种培训班、工作坊等等,那时候的我就是想成为一个坐在咨询室里帮助别人的心理辅导老师,没日没夜。因为自卑于自己半路出家,所以拼命学习理论知识;感觉专业能力不足,就尝试各种基本功训练、专业演练、个案咨询;目标是能做一个专业的助人者。可是几年过去了,兜兜转转并没有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生存之道,并没有实现自己当初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欣喜之情:可以帮助到更多更多的人走出心灵的阴霾! 我依然热情不减、激情依旧!也许机遇是留给一直在准备中的人,我在一次在参加河南商丘举办的心理学家大会上,遇见了韦志中老师,他也是一个瘦瘦的男老师,他的演讲: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生存与发展。一下子共情到了我内心的困惑,从此开启了我心理学的另一条路:团体心理培训。我开始了广州大学研究生的学习之路;踏上了体验式心理团体学习之路;从个体到团体的华丽转身,让我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原来我站在讲台上当心理老师一样可以做好,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所有的掌声和鲜花都让我看到一个新的自我。这位瘦瘦的男老师——韦志中老师成为了我在心理学路上的又一位生命中的贵人。只是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相遇,我跟随至今已经将近9年的时间,这9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岁月。我跟随老师四处游学,学习本会团体、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还曾突破自己四次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我走近小学、中学、大学;走进企业、医院等社会机关单位,做体验式成长团体、做心理学讲座普及心理学。2016年韦老师创办网校,我是第一批教务长一起跟随老师办学,连续四年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学年的开始,每一年都在参与做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每学年服务人数达几千人。每一年都在带领100多人的辅导员团队做招生的工作,每个辅导员又在各个城市走进千家万户在宣传着心理学。我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从早到晚地在回答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的问题: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冲突、个人成长......,我的两个微信有近万人,我的今日头条已经有4万人、还有QQ等都是来自天涯海角的陌生人,甚至海外华人。我无法计算直接服务人数以及间接服务人数累加起来究竟有多少?几万人、几十万人?写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要做心理学,日日夜夜在回答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努力让自己更加专业、苛求精进地服务着更多的人,这么辛苦干嘛?腿疼了、腰酸了、口干舌燥了。可是这一份累和辛苦,却未能阻挡我助人道路的前行。因为我蓦然回首才发现,路已经走了很远很远,山已经爬了数不清的台阶,已经看到了成长和攀登的美丽风景。我已经实现要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灵阴霾的最初梦想,我也将继续做用心灵温暖心灵的最暖心的心理学事业,晶莹的泪滴告诉我:其实内心对于普及推广心理学的道路,我深信不疑、坚定执着!

心灵深处的遇见心理咨询师

342 评论(8)

为何不信2013

我喜爱读书,从小到大读的书不计其数,也记住了许多作家,如张爱玲、莫言、路遥、贾平凹、琼瑶、张德芬、史铁生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是张德芬女士,她被誉为华语世界首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我认为她是一个杰出的身心灵解读师。 因为喜爱她的作品,从而喜欢张德芬作家。我陆续看完了她著的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尤其是读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感触很深,从此我拥有了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以前我总是自寻烦恼,整天杞人忧天,总会担心糟糕的事情发生,其实,生活中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坏,我却总是抱怨,懊悔。真可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由于那几天有烦心事,心情糟透了。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随口说了一句:还不如一下地震了,谁也找不着谁。谁知第二天上午果真地震了,所幸震级不太大,那也把我吓坏了。过后我想,难道冥冥之中我说的话应验了?此后我再也不敢胡言乱语,凡事都往好处想。 我相信张德芬老师说的吸引力法则,我感同身受。以前我们住在平房时,每当我走在大街小巷时,我就想不久我也要住楼房,果真不久我们就买了楼房。刚买房时家具没换,我又在想什么时候也把家具换新的,我去家具店看了一遍又一遍,由于当时经济拮据没买。可是不久孩子们回来用他们的工资买回来了。其实在我想买家具的时候,我内心发出的愿望传向宇宙,吸引了和我振动频率相同的孩子们,可能也是因为巧合,孩子们放假一回来就提议换套家具。 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要多想好的东西。张德芬老师在书中说到,她学习灵修课时,炼金师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能量就是一个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意念,思想是有一定能量的,它们的能量振动会影响其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想要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想好事,好事等人,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往好的方面想,大多都会有好的结果,就如我们每次参加考试时,多想我一定能过,结果真的就考过了。 张德芬作家还是一位国家心理咨询师,她曾是台湾电视新闻记者,后又到美国深造,曾担任某知名公司营销经理。再后来她辞去高薪工作,专心研究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她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原因,深受人们欢迎,她的书非常热销,很多人因为读了她的书,对生活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我也因此心灵有很大的震撼,从此再不自寻烦恼,而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时常保持一种好的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可能在某个时刻有某个愿望,那么我们像张德芬老师说的那样,要时刻想着那个愿望,想着一定会实现,并为此付出努力,那么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只是早与晚的事情。只要你肯诚心祈祷,同时再勤奋努力,我们的梦想迟早都会成真。 张德芬老师的书以及她的心理咨询课,让许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又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征程,向往新生活。生活中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要想好的方面,大脑中同时也会储存正能量,会吸引好的东西。不要有负面情绪,为什么人在心情低落时,往往做什么事情都会不顺,就是这个道理,负面情绪会吸引负能量,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有时候 你越担心什么,它会越来什么,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如同书中所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相互吸引而且引起共鸣。所以,我们要常想好的东西,抛弃坏的想法。 张德芬老师是一个好的心灵解读师,直至人的心灵深处,并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她告诫人们要常有一个好的心态,充满正能量,摆脱负面情绪,开启心想事成的征程,她希望人人都心想事成。这也是我喜爱她的原因。

80 评论(12)

雾夜狂奔

看完心灵捕手,我很想用我浅薄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位数学天才威尔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全过程。 一、影片当中的咨询过程(共八次) 第一次:西恩和威尔的初次见面 威尔各种抗拒咨询和具有攻击性的表现,他回避并且无视西恩提出的大部分探询性问题,甚至想交换咨询与被咨询角色,把自己当作咨询师,去探寻西恩的心理状态。 初次见面,两人争吵起来,这时西恩的反应:暴怒、生气,这是一个正常的人该有的反应,所以反而让威尔觉得他没那么遥远,那么虚伪,他感受到真诚。 其实来访者和咨询师是一场博弈,谁都想带着对方走。无比聪明看书过目不忘的威尔,他想掌控整个局面。 威尔有很强的防御性,所以他之前见过的咨询师都被他反击主动退出了,直到遇见西恩。 第二次:西恩和威尔的湖边对话 西恩选择了湖边的公共咨询环境与威尔进行了谈话,这个过程中,西恩只是在讲述,而不一定得到威尔给予回答。西恩表达了对威尔这种对待事情、情绪、情感等等的浅显认识的看法,并诚恳地表述了初次咨询时他的感受。 西恩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威尔选择,是否进行有意义的治疗,如果来访者不配合,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次:西恩和威尔彼此没有任何交流 经历了第二次咨询,两人第三次见面陷入了沉默,彼此都没有主动交流,直到咨询结束。 威尔和西恩各自出于什么原因保持沉默? 都在等对方先开口,谁先开口谁就输。两个人都忍住了没有说话,但是沉默也是有意义的,他们都在思考。 第四次:威尔开始聊及自己的感情状态 开始时仍然是接着沉默了一段时间,而西恩却睡着了。 威尔先开口了,惊醒了西恩。一段轻松地对话之后,威尔聊起了他的情感状态。因为威尔自卑的消极情绪和过强的自我防御,让他害怕与女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导致了他把喜欢的人排斥在外的矛盾状态。 第五次:西恩向威尔讲述了与妻子的往事 西恩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生前的事情,通过提供自己的生活信息,对威尔的情感生活做暗示性的劝告。 西恩这次自我暴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威尔从故事中自己去感悟。心理咨询师只是辅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改变的是来访者自己。 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西恩讲自己的妻子生活中一些小的窘事,在西恩的这次谈话后,威尔大胆约会了斯嘉丽。 第六次:让威尔进一步意识到自身的矛盾 威尔在跟女友大吵一架后分手,他还是没有勇气去接受这段关系。 西恩用面质的方式反馈威尔的生活状态,当威尔被问及“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却一直变相地拒绝回答,西恩对于威尔的不坦诚,直接要求他离开咨询室。 西恩采用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直截了当,让威尔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当个牧羊人,那没问题,可明显你是在瞎扯,在掩盖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在回避。 第七次:威尔心底的秘密被揭开 这次咨询谈及了威尔儿时经历的暴力事件,他袒露了自己当年的恐惧、无助、绝望感。 在这种情况下,西恩选择不停地重复“这不是你的错”,每一次的重复都在逼迫威尔的情绪爆发,当说到“第十遍”的时候,威尔的情绪突然爆发,他停不住的哭,停不住的道歉,将压抑的情感第一次表现出来。 第八次:咨询结束 最后一次咨询前,威尔接受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生活终于走上正规,在最后一次会谈时,威尔向西恩反馈了咨询的积极结果,同时这段咨询关系也应该解除掉。 助人自助,治疗是相互的。 如果你没有受过伤,你也当不了好的咨询师,这是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西恩在治疗威尔的过程中,威尔也反过来治愈了西恩。西恩因为妻子的离世,把自己也封闭起来,现在他也想休假出去旅行,这何尝不是西恩人生的新起点。 还有教授,他一生就看重自己的获奖,在数学界的成就,而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做不出来的题威尔能做出来。还有教授与西恩的关系,曾经是上下铺兄弟,现在却不怎么往来,这背后都是有问题存在的。 三、影片中呈现出的心理咨询技术 1、会谈法 2、自我暴露(适当的自我暴露能起到共情的作用,让来访者觉得你和他是一样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是能理解他的) 3、沉默技术(沉默是有原因的,有意义的,不要害怕沉默) 4、产婆术(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等) 5、面质技术(面质必须注意时机,和来访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才可以用) 6、精神分析(威尔痛哭,把他压抑的东西全发泄出来,童年的阴影,必须让来访者自己挖掘,释放) 四、童年经历对人成长的影响 威尔的童年,父亲暴力,让他有很强的防御性,也不能积极去面对,包括工作、恋爱,他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却只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搞清洁,搬砖。 但他其实渴望被社会认同,被他人接纳和爱。 有一期《奇葩说》请来武志红,马东问了武志红一句话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武志红说:“我认为很严重。” 然后他讲了两个案例。包括说他自己也有精神治疗师,这不足为奇,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你自己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咨询师每天接收到的都是负面的东西,一般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心理督导师。 武志红的话引起高晓松对原生家庭的自我反思,引起赵又廷对父亲的坦露。 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是否幸福,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认知、行为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比如童年不被关注的小孩,他们常常由于自己被忽视,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敏感、自卑,严重的还会有反社会行为,抑郁等等诸多问题。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个全世界就是妈妈和爸爸。想想那些留守儿童,大多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而在精神分析层面来说,一层一层挖下去,会发现0-1岁的孩子最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回应,而我们多少人都以为三岁之前孩子不懂事,不用陪伴,不用太在意,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已经埋下了一些影响成年后的行为问题,潜藏在潜意识里。 在电影中,西恩遇见了威尔,威尔也遇见西恩,而我遇见了心理学,感恩遇见。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13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