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2

Joey玖玖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见天见地见众生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咣脚奔跑的釹孩

已采纳

人生是一场觉醒的过程,人生在世,往往会被外相迷惑,困于成败,迷于名利,陷于得失。所谓觉醒,就是要打破外在虚相,提升内在境界。从而回归自然本真,领悟自然大道。 觉醒的程度不同,达到的境界就不同,人生命运也会不同。人生有三次觉醒,分别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01 见自己:认识局限,开始反省。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明智的;不知道自身的无知,是愚昧的。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发现自身局限,不断自我反省,从而突破小我,走向觉醒的。王羲之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样一段经历。他在书法上,很有天赋,但是很长时间没有进步。有一日,他无意中看到了,东汉书法家张芝的作品。发现张芝写的字,透着沉稳平静之气,才发现自己练习时,总是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于是一改前非,精神境界提升了,书法也开始日益精进。最后,终成一代大家。杨绛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深以为然,能够自觉的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人到中年,发现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局里,而人生就是不断破局的修炼。突破原有认知,打破固有思维,改变惯有习性,灵魂才能升华,境界才会提升。02 见天地:了解大道,顺应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意思是:有大智慧,洞悉大道的人,都是顺应自然,遵循人的本性做事。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天地的广阔,自然道法的玄妙,就会一意孤行,做出违背常理,偏离大道的事,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曾国藩刚入朝为官时,有些自以为是,说话直来直去,做事横冲直撞,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他带兵打仗时,部下都投奔别处,几次战败,没有人愿意支援,被皇帝以守丧的名义,打发回了老家。后来,他读到“不知常,妄作凶”。才真正认识自身的渺小,顿悟大道的存在。再次为官时,他变得谦虚低调,为人处世外圆内方,做出了一番事业。曾国藩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专注当下,顺应自然,不被杂念牵绊,不为未来担忧,不因过去悔恨,才是最高明的活法。人生之事,总是难以预测,与其执着改变,不如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收获内心的平静,从而生起智慧 。03 见众生:理解他人,心存善念。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说:“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圣贤的人,擅长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对待别人没有分别心,总是一视同仁。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无我的状态,自己和万物回归一体。真正的高人明白,世间本无好坏之分,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影,自己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有一个修行人,每次打坐的时候,都感觉有一只蜘蛛,在他的面前爬行,让他很苦恼。于是,他去问道长,道长说:“等下次它再出现的时候,你用笔把它圈出来。”果然,他再次打坐时,蜘蛛又出现了,他照着道长所说,画出了蜘蛛的位置。醒来后,发现,胸口上有很多圆圈,原来,蜘蛛就在自己的心里。真正开悟觉醒的人,都明白外在都是假象,人生就是一场,借假修真,借事修人的经历。生活就是一面镜子,理解他人,就是原谅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度化自己。正如作家冷莹所说:“你对别人的好和善意,最后成全的都会是你自己。”每个人的觉醒,本质上,都会经历这三个时期。 开始,看见自己,学习反省;然后,看见天地,懂得敬畏;最终,看见众生,了悟真理。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梦游;向内看的人,觉醒。外在都是幻想,向外追求,便会被欲望支配,浑浑噩噩。觉醒的本质,就是向内求,每个人都本自具足,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清醒。不断突破觉醒,才能得真正的自由,从而享受生活,掌握命运。愿我们不执着于外在,追随本心,始终平静喜悦,内在丰盛。为什么友善的人路越走越宽?因为,人和人都是相互的。 体谅别人,就是善待在自己。 帮别人搭桥,就是为自己铺路。

心理咨询师见天见地见众生

186 评论(12)

饕餮飨宴

人生在世,最主要的前提便是能够“见”自己,学会读懂自己才是立命的根本。 一个连自己都不懂的人,又何谈能够了解他人,并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呢。 读懂了自己,才会充分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就努力去弥补,发现自己的长处就尽力去发扬。 不然盲目地尝试只会让自己碰壁,侥幸的心理终将让自己犯下大错。 读懂自己是一种勇气。 人生中,困难和逆境在所难免。 如果只读别人,不敢读自己的人,就像是先天性贫血”,一生中不可能取得成功。 即使侥幸成功,也因为供血营养不良,不能持久,最终还是会失败。 知彼更要知己,百战才能够不殆 一个人如果只懂得见自己,便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当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便会作茧自缚,最终难免会害了自己,从见自己到见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 以地为躯干,以天为魂魄,以山川河流为血脉,这便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这个阶段的人的气场是张扬的,豪迈的,甚至霸道的。这个阶段的人出来说话,就算表面看,上去很客气,也往往透漏出一-种不可- -世的感觉。 就算他刻意去低调,你也能闻出来自里面散发出来的傲气。他们脸上就算挂着浅笑,也少不了几分清高。 而他们的人生境界已经是一般的人所不能够轻易达到的了。 从见天地到见众生是一个不断向下走的过程,也是内敛锋芒的一个阶段。渐渐地懂得了卑微,慢慢地将自己的身段降低,甚至根植到泥土里去。这个阶段的人所散发出来的气场,是谦和、淡然而又深邃的;说出来的话让你感受不到丝毫的压力,放心而又不受束缚。 所谓的见了众生,便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正如老子曾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夜色下缓缓归航的游船, 泊靠在静谧无人的岸边, 痕迹尽显一天风雨征程, 而明天,又是怎样令人振奋的起航。

10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