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70

开心一刻031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吴迪二级心理咨询师视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racle11sno

已采纳

这两年,“极简”一词刷爆朋友圈。但很多人误解了极简,以为极简就是扔东西。 其实,真正的极简,是明白我们身边99%的事情都没有意义,从而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1%的美好人事物上。 余秋雨上《开讲啦》时提到一件事:有几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很感动,对余秋雨说:“最后一站,我来陪你吧!” “好啊!”余秋雨答应了。 寻访古遗址,余秋雨相当于离开了社会,又不能看电视,又无法看报纸,他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 老总只花了不到十分钟,就把这几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讲完了。 余秋雨问:“就这一些?” 老总说:“就这一些。” 余秋雨问:“那中国呢?” 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事,老总讲了五分钟。 老总看着余秋雨失落的样子,说了一句:“秋雨,绝大部分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就连再讲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 余秋雨听着这句话,心里暗自庆幸:“我这几年不管不顾,看来并没损失什么啊。专注于喜欢的事情,反倒收获了很多快乐。” 其实,真的就是如此:我们身边看似每天都汹涌着各种人事物,其实99%的信息都与我们无关,99%的人物都与我们无关,99%的事情都与我们无关。 但我们却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这99%与我们无关的人事物上,而忽略了那1%我们最该认真对待的部分。 一位高中同学过得非常忙碌。因为她非常喜欢关注别人。 文章出轨了,她要大骂一通。宝强离婚了,她要痛骂一顿。反正什么新闻,她都要插上一脚。 而且,她超喜欢跟风。看到同事纹身了,她要跟着纹。看到朋友买什么书了,她要跟着买。连别人囤什么货,她也要凑热闹。 她说:“如果我不关心这些,会被人认为落伍。”结果,她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另一位同事却过得很“闲”。 当大家都在热议明星出轨时,她正在厨房为老公做生日蛋糕。 翻看她微信,发现在任何话题面前,她都没有发表过一句看法,微信里,全是她爱做的事、要做的事、已做的事。 她说:“那些都是别人的生活,对与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她是单位里公认的最会生活的人。 有一次,我问她生活的秘诀。 她说: “很简单,不要过度关注别人。与其一风吹草动就灵魂出窍,不如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去掉“过度关注别人”的虚耗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大幅度简化。 不要过度关注别人——这才是极简。 2015年,德国评选年度恶词,排名第一的恶词竟然是——好人。 奇怪吧?其实不。 因为我们平时最常遇到的麻烦,往往都来自于好人。他们的口头禅就是: “我是为你好”。 “你不要再跟那个人来往了,他那么讨厌。” “你不要穿这种衣服,难看死了。” “你应该看有深度的书,这些全是垃圾。” “离婚?为了小孩,你就再忍忍吧!” 当你张口解释时,他们立刻回复: “我是为你好,换做别人,我才懒得管他。” 如此好人,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好人。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价值和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我喜欢的东西,你也该喜欢。我讨厌的东西,你也应该讨厌。”仿佛不到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不去别人的世界里指点江山,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似的。 但其实:别人的生活,关你屁事。你既耗费精力,还不讨好,何必。 连岳有句话说得好:对他人的私事不关心不介入,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不要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这才是极简。 《致贱人》里写道: “总有些人会利用你的专业来找你做各种事。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呗。 你不是学中文吗?帮我写个讲话稿呗。 你不是学设计吗?帮我设计个LOGO呗。” 如果你拒绝,就会背上恶名。 “还是同学呢,这么点忙都不帮。” “这么点忙都不帮,你好意思吗?” 如果你怕背上恶名,不忍拒绝,那恭喜你,从此你就“麻烦”缠身了。 我特别欣赏心理咨询师吴迪的做法。他开咨询室时,立下了几条规矩:如咨询预约收费,不是免费。如咨询必须在咨询室,不能在咖啡馆餐厅。 ………… 经常有人对他说:“我请你吃饭,跟你谈谈我的感情问题。” 他立马回复:“我对吃饭没兴趣,想咨询请预约,每小时1000元。” 有人又说:“我是某某的朋友。” 他立马回复:“你是谁的朋友都一样。” 很多人觉得他冷酷,但吴迪说:“你不能接受我的界线,疏远就疏远吧!”结果,大多数人最后都理解了他的原则。 吴迪说: “建立好心理和行为边界,不要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这不是斤斤计较,而是便于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不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这才是极简。 作家李尚龙写过一件趣事:他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给一个很大的报社投过稿,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一年后,他的书意外大卖,那家报社的创办人竟亲自来找他约稿。如今他们关系很好,因为一个需要卖书,一个需要好稿。 有人问:你为何和这家报社的关系那么好? 他说了一句话:等价的交换,才有了等价的友谊。 李尚龙自己也是如此,上大学时,他酷爱社交,参加了三个社团,只要有活动,就会去打个酱油。看到谁,就逮住谁留存下电话。可一遇到急事,他想找人帮忙时,打遍了电话,也没人愿意慷概相助。后来,他终于成为名人后,遇到什么事打电话就应者云集了。 这时他才懂得: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很多人经营人脉时,习惯往外求: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但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正聪明的人,习惯向内求:放弃99%的无用社交,转而全力提升自己。 因为他们懂得: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变强大,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放弃99%的无用社交——这才是极简。 我姨家的表妹,才25岁。这段时间,她过得非常焦虑。因为她两个同学都结婚了。 “我要赶在26岁之前嫁了,30岁之前生完二胎,然后相夫教子,这样才是女人的标配生活。” 她一脸认真,说得我都笑了。 这几年,“标配生活”好像很流行。多少岁之前应该买房,多少岁之前应该买车,多少岁之前应该当上部门主管。 ………… 为了过上这样的标配生活,很多人把生活过成了竞技场,一旦规定时间完不成目标,就会深深焦虑。 有人过得比我们幸福,不是因为有钱,而是他们从来不给自己设定“标配”,也不去羡慕别人的“标配”,更不会嘲讽别人的“非标配”,他们只追求和专注于自己的“私人订制”。 苏东坡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超逸,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返璞归真,让生命回归最舒适的状态。 什么是极简?就是回来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回来做自己——这才是极简。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时。他说他在反思一件事情: 一件事情,他做得欠妥,同事说他,他点头如捣蒜:“是,是,是,下回注意。” 但一回家,他就向老婆抱怨。 老婆听后说:“你也有不对的地方……” 他立马就火了:“别人不理解我就算了,你怎么也不理解我。” 我总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给了最亲密的人——这就是朋友的反思。 其实, 我们也常犯这样的傻——对陌生人太客气,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非洲草原,百万犀牛在迁移,景象壮观。似乎他们是以集体为依托,一起生活的。 但其实,犀牛一生中,整天呆在一起生活的,不过几头而已。 几百只大象结伴而行,仿佛是一家。其实整天呆在一起的,不过五六只而已。 人呢,人要和多少人打交道呢?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 无论你圈子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通常也就是身边那八九个人,甚至四五个人。 但我们却把大把时间花在了取悦那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而把坏脾气留给了我们最重要的人。 什么是极简?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专注于取悦我们最重要的人——这才是极简。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们应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在1%的美好人事物上。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99%都是无用的,聪明人只过1%的生活。

吴迪二级心理咨询师视频

104 评论(13)

rinpan2013

第一大家不喜欢目的这么强的相处,这样子得来的爱情是不是真的可以称作为爱情应该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把。谁不希望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来一次美好的邂逅呢?强行去制造这个“邂逅”,已经让人失去了大部分的兴趣了的吧。都说少女怀春,希望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但是有谁会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呢?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希望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可以浪漫一些吧。另外作为一个女孩子,应该还是会觉得去相亲显得自己很廉价吧,"怎么都没有人追你的"这样子.... 女孩子幻想中的应该是,白马王子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费尽千辛万苦,然后抱得美人归... 这种?还有就是,如果你真的跟相亲的对象在一起了,人家问起来你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你怎么去回答?其实对我来说,我个人是不反感相亲的,可能是我本身就对婚恋比较悲观吧。其实婚姻和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交易,所谓喜欢不喜欢,不过是对方的条件是不是足够吸引自己罢了。说什么爱情纯洁,我是不认同的,就一个问题,你有多大的概率喜欢一个什么都不如你,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人?除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几乎无条件的,有多少爱是无条件的?反过来看相亲,相对来说,信息是更加透明的,互相把自己有的东西摆出来,看看对方是否满意,满意就在一起,不满意就拉倒。这很单纯啊,就是很单纯的交易行为嘛,而本质上是交易的爱情,在这种信息更加透明的情况下,互相的满意度不应该更高?

318 评论(12)

戏说小默

有用!亲测有效,吴老师人也不错,收获很大!对于人性心理的剖析在教育上很有意义!

160 评论(13)

37856552ah

因为相亲感觉是被逼的。

很多人会感觉相亲会物化了男女双方就像两件商品一样冷冰冰的,感觉更利益化了,各自拿出自己的资本,比对是不是最匹配的。这些资本大多是房子,车子,存款,父母,工作,外在形象。作为受过新时代文化熏陶的人,完全感受不到人性的尊重,这种物化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物品一样,很容易升起反感。

其实相亲更加实在,对方的所有条件都摆出来了,只是很多人还不能接受这样子的方式。大多数的爱情产生都不是一见钟情。绝大数人的潜意识都没有强大到一眼就确定这个人是我们愿意为之终老的人,我们总是要经过事情的磨砺,时间的沉淀,才能确信那个人才是对的那个人。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婚姻是美好的,一见钟情。如果能够在社会中,遇到一个怦然心动的人,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和喜欢的人牵手,这是多么幸福的事。相亲这种形式,跳过了心动的感觉,直接带着结婚的目的去参加的活动,赤裸裸的目的,带着考究的打量和文化,让双方都感受到不舒服。

每个人都喜欢自由,更何况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环境跟以前不一样,大部分都崇尚自由,把自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彻彻底底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不应该过多的受到外人的干涉,特别是在感情方面。而相亲就是外人对我们感情生活干涉的一个证明,我们更加青睐于自由的感情状态,反感被安排。厌恶相亲的人一般都是以上几种心理,但是相亲只是一种形式,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的去看待它,而不是全盘否定。

182 评论(8)

一袋馋师

吴老师很热心和善的,必须的德艺双馨啊!好不好,课程听过就知道!

239 评论(12)

530katrina

首先相亲肯定不是计划之内的,相亲完全打乱我们一天或者一段时间的生活节奏,这很烦人。

其次便是相亲的方式,相亲一般而言都会显得非常的突兀,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带着某种使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双方大眼瞪小眼,不仅相顾无言,更多的是尴尬。

我们不奢求自由自在,但是也尽量让自己活得舒服一点,在陌生人面前,为了展现自己比较好的一面,往往会比较拘谨,生活本来就很累了,何必要再给自己套上一层伪装呢?

最后便是大多数情况之下,相亲之前便已经知道了结果,为了一个不可能有结果的结果,为了应付家人还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好累啊。

23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