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7

PaperwizPx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秋瑾是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宁静雨城

已采纳

轶事典故

1、墓葬后记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1908年,生前好友吴芝瑛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朝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2、秋瑾看戏

秋瑾在北京最惊世骇俗之举是“上戏园子”。当时的宅门女性都是在家中听“堂会”,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戏园子,戏园子也不卖“昆客”的票。秋瑾坐着西式的四轮马车去听戏,开创了上层社会女性进戏院的先河。

扩展资料

秋瑾1875年11月8日出生,祖籍是浙江山阴。她的爸爸秋寿南是湖南郴州的知州,她的妈妈单氏也是名门望族之后。秋瑾是浙江三杰之一,其他两位是鲁迅和周恩来。

秋瑾自幼便随着哥哥读书,所以也就学会诗赋了。15岁的时候,秋瑾又跟她的表兄学会了骑马击剑。可谓文武双全呀!

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八年后,秋瑾不顾丈夫反对,毅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秋瑾经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一些同乡会,她时常会登台演讲有关革命救国的言论。她除了学习之外,还广结革命志士,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秋瑾一贯倡导女权,她说:“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1905年,秋瑾回国,在她的努力下,国内的革命事业发展的很快。同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她进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经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浙江主盟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写下了很多有关革命救国的诗篇。1906年,秋瑾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而愤然回国。

回国后的秋瑾继续为革命事业工作。1907年,秋瑾因安庆起义失败而受到牵连。虽然秋瑾已经知道安庆起义失败以及自己受到牵连的事情了,但是她依然拒绝离开,决定留守,1907年14日下午,秋瑾被捕,次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年仅32岁。

秋瑾是一代才女,她厌恶封建礼法并积极倡导女权,常以花木兰自喻,她为中国女子解放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心理咨询师秋瑾是谁

111 评论(10)

纯度装饰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

在所著《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并称,褒扬其革命功绩。

周恩来给表妹王去病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他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扩展资料:

秋瑾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成立,长沙的岳麓山也修建了烈士陵园,湖南政府决定将秋瑾的墓迁到此地,这是第六次安葬。但是浙江的革命之人依然没有忘记秋瑾,他们一再要求让秋瑾的墓重新迁到西湖,最终民国政府也同意了。

秋瑾的墓再次还葬在西湖旁,并且这次专门修建了祠堂,这是第七次安葬,但是还没有结束。到了1964年之时,秋瑾的墓被迁往鸡笼山,次年,又重新迁到原处,这是第八次和第九次,而这次秋瑾的棺骨之时被草草掩埋,直到几十年后,文物管理局无疑中挖到了一只陶罐。

而经检测这其中装的是女性尸骨,最终确认了是秋瑾的遗孤,最终秋瑾再次被葬回西湖旁边,这一次,秋瑾终于能够安息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300 评论(15)

杨枝甘露儿

秋瑾(1875年~1907年),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清代末期女思想家,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

150 评论(14)

头头的奋斗

郭沫若在《秋瑾史迹》序言中说:"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⑴ 周恩来同样也有很高的评价:"秋瑾是个新的女性。自秋瑾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以来,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未喊出之时,她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战斗,真不愧为一个先驱者。"⑵ 综观秋瑾的一生,这些评价对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秋瑾以其短暂的一生,积极投身社会舞台,批判压迫妇女的封建制度及其纲常伦理,号召广大妇女团结起来,争取男女平权。其战斗的一生,在今天依然是余音绕梁,迄未绝响。 总体来说,秋瑾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得",可粗略归结为以下几点: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探索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主张女子受教育、实现经济上的自立、强调妇女内部的团结等。除了从理论上阐发妇女解放的必要性,对旧的封建礼教进行批判外,秋瑾还探讨实现女子解放的具体方法措施。"更为可贵的是,秋瑾不但是妇女解放的热情宣传家,而且是妇女解放的积极的实践家。"⑶而其不妥之处,则主要有两点:即拒绝扮演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和过于迷信西方资产阶级所谓的男女平等。下面将对此作系统分析。 得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教条的规范下,中国广大妇女蒙受了难以言尽的灾难、屈辱和痛苦。缠足便是其中罪大恶极的一个。正如秋瑾所控诉的一样,"没到几岁,也不问好歹,就把一双雪白粉嫩的天足脚用白布缠着……到了后来,肉也烂尽了,骨也折断了……"⑷ 接着,秋瑾又指出了缠足给妇女带来的终生不可消弭的苦难,"每日只能坐房中,不能动作,……终日枯坐,血脉不能流通,所以容易致成痨病;就不成痨病,也是四肢无力,一身骨节酸痛。"⑸ 在揭露了缠足的野蛮和违情悖理后,她号召勇敢地丢掉裹足布,让脚先解放出来。秋瑾清醒地认识到,"放足为开通女界的起点……实行男女平权,以雪男尊女卑之耻辱,乃能导女界生活于正轨。"⑹ 为此,秋瑾曾经倡设"天足会"以资提倡、推行放足。 此外,婚姻制度的腐败,欺人逛语免强牵合的媒人制度,横蛮的家长制度,恋爱不能自由,以封建礼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舆论,都是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到了择亲的时光,只凭着两个不要脸媒人的话,……不问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坏、学问高低",从此,如果遇到不好的男人和夫家,"打骂凌辱常有事,……更有那公婆遇了凶恶辈,阎王殿上不差池,憎媳妇,宠孩儿,任儿游荡反帮之"。⑺ 在这些厄运面前,妇女只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悲苦凄惨地度日。因此,必须产生一个"彻底的觉悟",以冲决腐朽的封建伦常秩序和家法制度,才可能迈出妇女解放的重要一步。在经历了封建包办婚姻带来的种种不幸和痛苦之后,使秋瑾认清了封建伦理纲常、礼法的虚伪本质,写成了《敬告姐妹们》、《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等包含血和泪的、感人至深的妇女解放的白话文。 值得一提的是,秋瑾在宣传婚姻自由、妇女解放的同时,处处以身作则,实践自己关于妇女解放的各项主张,包括率先放足、冲破家庭阻挠东渡日本留学等行为,无一不体现她言行一致的优秀品格。她在日本时,曾写信给其兄秋誉章,提出要同她那位当时还在北京做官的丈夫"开谈判离婚"。⑻ 在只有丈夫才可以任意"休妻",妻子却只能"从一而终"封建伦理下,"女子主动提出离婚,本身就充满了对压迫妇女的各种旧规旧习的反抗精神,堪称是对封建家庭的伟大革命。"⑼ 秋瑾以无畏的战斗精神,同千年相袭的各种压迫、凌辱妇女的传统挑战,这即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秋瑾还注重实现妇女解放具体方法措施的探索。"中国的文化、历史,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都具体规定了女性的社会位置。‘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这种规定的体现,其所隐含的是‘德‘与‘才‘的互不兼容和排斥,所标志的是‘德‘‘才‘分属于男女两性不同的本体性范畴。‘德‘属于女性的范畴,代表了自我牺牲的身体折磨……"⑽ 当时的妇女基本上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奉行的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价值观念。所以妇女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让女人走出家庭,进入生产领域。恩格斯就曾经指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⑾ 只有当妇女有了就业机会,参与了社会生产劳动,解决了生计问题,才能同男子一样成为"社会人",成为真正的"公民一分子"。鉴于此,针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历史背景,秋瑾提出的这一系列主张,应该说是符合历史客观现实的。秋瑾认为,"女子不谋自己养活自己的学问艺业,反去讲求缠脚装扮去媚男子,一身惟知依靠男子,毫无自立的性质的缘故。"⑿ 那么,如何获取谋生,达到经济上的自立呢?秋瑾认为"大兴女子教育,使女子有机会入校学习文化、科技知识,是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途径。毕业以后,就可以‘做教习,开工厂‘,从而既可自己养活自己,还可以获得社会和家庭的尊重。"⒀而秋瑾自己也先后加盟浔溪女校,主持大通学堂,为发展女子教育奔走疾呼。 另外,既然男女在生理心理是相等的,那么在社会地位上理所当然也应该相等。因此,女子也应享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事实却是,妇女长期被排斥在公众生活之外和被囚禁于家庭樊笼之中,其权利一直遭受剥夺,均是男权统治的社会强加于妇女的苦难。于是,除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妇女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男子的被动局面,拓展女性的生存空间之外,还需要丰富女性的社会生活内容,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而要使广大妇女从僻居深闺中觉醒和行动起来,十分需要一个表达他们愿望、向他们指出道路和团结斗争的阵地。首先是需要一个舆论阵地,因此,秋瑾创办了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的《中国女报》,号召妇女投身社会大舞台,学工艺、在报上写文章、参加社会活动、男女交际公开等等,以推动女性精神世界的发展。秋瑾对妇女解放实现途径一直保持着热情的、多方位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为此,秋瑾积极参与重组"共爱会",又被推为"女子演说练习会"会长,"她还参与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提出妇女的政治权利问题", ⒁多次抛头露面,登台演讲,为妇女伸张正义。同时她还强调妇女之间的团结斗争。她在《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中说:"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 ⒂ 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纲常伦理的统治和影响根深蒂固,妇女争取平等,必然会遭到重重阻挠。秋瑾号召妇女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再次显示了她的精神。

310 评论(9)

criminalabuse

秋瑾是一个热爱祖国,不向任何敌人屈服的一位爱国人士。

24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