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11

angeldevil8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徐婧英心理咨询师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聪聪爱妈妈

已采纳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徐老师,我儿子2岁半。我发现他越大越不听话。看了你的文章,知道打骂孩子不好。可是,我很耐心地和孩子 讲道理 ,他也不听怎么办?就拿洗手这件事来说吧,我和他说,不洗手,会有细菌,会得病,可他就不听。说了多少次,也不洗。最后,没办法,我就强迫他去洗,他又会哭个不停,真让人烦。” “徐老师,我女儿3岁,常常不听话,连续看一个多小时动画片了,我要关电视,她还不让,怎么和她讲道理,比如,会伤眼睛啊什么的,就是不听。关了电视,就大哭大闹,气得我要命。徐老师,孩子这么没规矩,讲道理都不听,怎么办? 总有家长说,给孩子讲理,孩子不听不听就不听! 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讲道理还不听,让家长怎么办? 家长表示很无语! 02、 讲道理不听怎么办?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弄清,父母讲道理,孩子为什么不肯听? 一般来说,有这三个原因: ■  听不懂、想不出后果会怎样 6岁以下的孩子,常常不明白大人说的是什么,生活经验少,理解力又有限,大人的大道理,常常听不懂: “不洗手,有细菌”——细菌是什么鬼? “看电视,会近视”——近视会怎样? 缺乏生病、疼痛的体验,孩子想不出后果是会多不好、多严重。 这种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当然没用! ■  道理都懂,可做不到 不只理解力,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也很差。 不讲卫生,会得病;总看电视,会近视,这些是不好,也想听大人话,可——“臣妾做不到啊” 不是不想洗手,不想刷牙,累了困了,就不想洗,不想刷,怎么办? 不是不知道要少看电视,可动画片就是有吸引力,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父母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困难、问题,刻板、僵硬,只是讲道理,讲该怎样做,毫无疑问,孩子不爱听。 ■ 你的大道理,让孩子很冷 爱讲道理的父母,经常把自己和道理“绑定”: 这样的父母,内心深处认为,道理就是我,道理是对的,等于我就是对的。 这样的父母,爱给孩子“上课”,教训孩子,命令、指挥,让孩子听,孩子当然不爱听,不买帐。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不是总“上课”的老师,更不是“你对、我错”的法官。 这样的大道理,孩子感到高高在上,除了心寒,就是冷。 爱讲道理,深层心理原因是炫耀感。潜意识为了体现为人父母的权威、优越,知识渊博,见解深刻。 只是,你是爸爸、妈妈,不是道理! 这种角色错位,孩子当然不接受,不听话。 03、 明白了这三点,就知道为什么你的道理,孩子不爱听了吧? 讲大道理,不是不对,但要分情况、看场合: 低 情商 的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感受力较差,或者没有感受力,只套用僵硬的道理来沟通; 高情商的父母,敏锐感知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共情的基础采取应对办法,让孩子觉得恰当、舒服,很好地接受。 简单地说,高情商的父母,“不讲理”,更讲“情”! 什么意思呢? ✿ ✿ ✿ 高 情商 父母充分考虑孩子的思维力和接受力,理解孩子的处境、情感和需求,不逞口舌之快,注重 教育 效果,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沟通,娓娓道来,和风细雨。 这样道理讲了,规矩立了,孩子开心,父母高兴,皆大欢喜。 家长要明白,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而是为取得好的结果。 讲道理,只是实现好结果的一个手段,未必有用,对理解力不强的孩子来说,一味讲道理并不是好办法。 教育 孩子“讲情,不讲理”,孩子越小,家长越要开动脑筋,用孩子能授受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巧妙给孩子立规矩。 04、 三个心理小妙招,送给年幼宝宝的父母们: §  用”虚拟想象法”代替讲道理 案例 妙妙2岁9个月,前几天她 感冒 了, 咳嗽 很厉害。医生说不能吃凉的东西,要不然会加重。可妙妙非要吃。妈妈反复和她说,咳嗽了,不能吃,吃的话,就要打针了。可妙妙就不听,哭闹不停...... 第一步 妈妈先温和而坚定地说,因为总 咳嗽 ,所以不能吃。 注意:态度温和,语气坚定,让妙妙知道,吃冰淇淋肯定没戏了。 第二步 注意,重点来了: 妈妈可以随意在空中一抓,动作夸张地放到妙妙的嘴边: “小馋猫,想吃冰激淋哈,冰淇淋来了,快吃吧,  牛奶 口味的,宝宝最喜欢了,来,快吃一口,是不是很好吃?” 妙妙一定破涕为笑:“嗯,好吃”! 第三步 妈妈还可以问:“还想吃什么口味的?草莓味还是巧克力味,随便吃,都可以哦!” 相信孩子非常乐意配合,类似的,还有像孩子 口腔溃疡 ,不能吃薯片等等。 父母尽可以开动脑筋,虚拟想象,满足孩子生病要吃各种禁忌食物的需求。 好处: 儿童最喜欢新奇有趣的事了,道理讲不通,不妨发挥想象,用幻想、拟人的方式 “满足”孩子的心愿。 孩子的情绪被安抚、被缓解,接受了道理,保护了身体,增进了感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  用有趣的语言行动代替讲道理 案例: 宝宝2岁,出门前,妈妈问,需不需要带他的小背包。宝宝说,不要。刚下楼,宝宝忽然哭:"妈妈,我要拿我的背包。"天很热,家在六楼,宝妈实在不想再爬楼梯了,出门前明明问宝宝要不要带,他说不带,下楼却反悔了。 宝妈很智慧,她不急不恼,从后面抱住儿子,说:“你好,我是你的小背包,现在,我们出发吧”! 宝宝马上破涕为笑。 类似的还有,宝宝不爱洗澡,妈妈说,“洗完澡,可以给妈妈化妆!” 宝宝特别高兴,马上乖乖洗澡,还和妈妈讨论,要给妈妈涂什么颜色的 口红 ! 好处: 有趣、好玩的语言和行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容易被孩子接受。 这样的方式代替讲道理,贴近孩子的身心发育情况,孩子当然能接受、爱接受。 §  用 亲子游戏 代替讲道理 案例: 畅畅3岁,特别看电视,一动不动能看很长时间。妈妈怕伤眼睛,想关电视,但畅畅就不让,怎么和他讲道理,比如说会伤眼睛啊什么的,就是不听,关了电视,就大哭大闹。 好多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看电视、玩 手机 ,根本停不下来。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孩子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快乐,转向虚拟世界寻找刺激和安慰。 像畅畅 ,看电视一个多小时也不肯关,动画片的诱惑是一方面,不看电视无事可做,也是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带孩子做游戏,扮演游戏角色,和父母愉快的玩耍一定会征服孩子的心,不再依赖电子产品。 比如,畅畅妈可以用轻松欢快的语气说,“宝贝,我们的游戏时间开始了,快来玩小火车游戏啊…..” 只要以往玩游戏的经历很开心,相信,他一定会飞奔过来,关电视就不再不可能。 好处: 孩子最在意的人,是父母;最喜欢的事,是做游戏。和父母一起做游戏,当然是孩子的最爱! 父母投其所好,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易实行的方式,巧妙和孩子 讲道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得到了包容、理解,自然开朗、阳光、 性格 好!喜欢就点红心,赞一下!

徐婧英心理咨询师

23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