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子王0001
心理咨询师在国内的就业前景如何?自从2002年国家开展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考试来,到了2017年9月,共有130人考取证书,据说考试通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也说明考试不容易,也大概能算出有多少人参加学习考试,人是趋利的,参加考试的人,不能说都是为了钱,但绝大多数人是看到了这个市场。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确是只有极少数的心理咨询师在从事这一行业,大约在3-4%之间,很多人不做,可能的理由是两个,一是没有这么多的需求,二是解决不了问题。再看看有关统计数字,这些年,国家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居民心理健康教育,推算出全国有一亿多心理疾病患者,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有2亿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合起来有6个亿,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了,这些人,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吃药是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难道这些心理咨询师就是为了玩,学完了,考了证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无动于衷,显然不太可能,最主要和=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很多心理咨询师,在考完证书之后,又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学习各种技术,参加学习班,工作坊,但咨询水平并没有什么改善,投入的太多,没有效果,觉得没有希望, 这才是多数人不做的根本原因。不过也有少数的心理咨询师在做,他们有很好的技术,能解决来访者的问题,知名度也会越来越大,只要能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前景是光明的。
赤脚医师
和心理咨询师谈恋爱这件事,从来都是两极化的看法。对于认同心理学的人来说,和心理咨询师谈恋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但在不认同心理学的人眼里,心理咨询师是高危职业,学心理的不都是变态吗?
天天接收那么多负面情绪,不是作死是什么?和心理咨询师谈恋爱,是凶是吉?我的回答是:都是。如果你和“半瓶子醋”式的心理咨询师谈恋爱,很有可能遭遇这样的风险:发现自己像小白鼠,每天都要遭遇对方“抽筋扒皮”式地分析。
一个朋友则这么跟我说:“你们学心理的,是不是都是心机婊?”“为什么?”他说:“我的前任就是心理咨询师,和她在一起不到1年,我就被父母彻底拉黑。这要归功于她给我洗脑,每次我们深谈,都要以我痛哭失声为终结,之前我还觉得和父母关系挺好的。
经她分析,原来我是在自欺,然后我就和父母撕逼,我爸气得心脏病发作,我都不为动。”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听到她和朋友炫耀是如何给我洗脑的,我才真正醒悟过来!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和心理咨询师谈恋爱,没好下场?错了。为什么?
第一,任何情感的悲剧,都源于这三个字:占便宜。“你想要更好的,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幸福,不扒层皮去努力争取,是不会真正拥有的。”“找个懂你的男人嫁了,找个真正爱你的人……”这些说法,都是有毒的。有毒就在于,它只有单方面的权利,但却回避了责任。换句话说:“巨婴思维”是人性弱点,但如果把它当真理,就会出事儿。
第二,学心理,就像是学佛一样,有高配版和低配版之分。什么是低配版的学佛:就算黑道去杀人前也会给佛上香——把佛当成精神安慰。而高配版的学佛,是要进入内心修炼的,要追求大彻大悟的境界。
学心理也是一样,低配版的玩心理,“一瓶不满,半瓶子咣当”,学了皮毛,就用来攻击他人,控制感情,麻醉自己。高配版的“修心理”,就是四个字:“反求诸己”,不是在保护层的世界里回避情结和伤痛,而是成为直面内心深渊的勇士。
天骄建材
这是严重违反伦理的。
除此之外,我想到两个案例。
案例一:我在读书的时候台湾发生的一个事件。一个年轻的咨商师(女)在咨询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帅气的男孩子,女咨商师爱上了这个男生。同时给这个男生租房子和给他钱。最后的最后,这个女咨商师被这个男生杀害了。
案例二:韩国一个咨询师在咨询的接触中爱上了他的来访者。于是他离开了咨询这个行业,和自己的来访者结婚了。
在这里我要讲两个点,首先,在咨询中的确会遇到你心目中合适的或者怦然心动的那一个人。这是肯定会发生的。我个人觉得这还是挺美好的事情。可以作为咨询师帮助和陪伴自己很欣赏的人走一段也是挺好的。但是也仅限于此。
其次,很多有人格问题的人是非常有人格魅力和与众不同的。他们有的非常吸引人,甚至还特别容易操控人。例如我自己在临床中遇到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都展现出非常优秀的特质和能力,很聪明。
如果没有办法把持好自己作为咨询师的角色,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他/她们的身边,失去自己的中立和判断,对于你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负面影响的事情。也让人很担心。请大家务必坐住。
西角阿希
女心理师男二身份是“F档案”当事人的儿子。
叶家辉一上线就表现得对贺顿表现得极为关注,他的这种关注与钱开逸的关注有所不同。钱开逸关注的是贺顿这个人,而叶家辉关注的则是贺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有意无意的套路贺顿,旁敲侧击地引导贺顿妈妈,甚至是监视贺顿的一举一动。似乎是贺顿的身上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对叶家辉来说意义重大。
根据贺顿师姐李云的遭遇来分析,叶家辉的这种关注或许是出于设计贺顿的需要。出现在贺顿的身边之前,叶家辉是以一个“来访者”的身份出现在李云的工作当中。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才使得李云这个已婚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触及行业底线,从而被迫退出这个行业。
在随后的时间里,叶家辉多次以研究双向情感障碍为由向贺顿索要相关案例。恐怕这份“F档案”里的内容多少都会与双向情感障碍这个课题有关。
姬铭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的新书是受一位故人的启发。而姬铭聪在与贺顿的讨论中,则透露出自己新书的内容是有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的。
“F档案”就是姬铭聪为一位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女性故人所建立的档案。那么“F档案”下方的“99~00”这组数字也就有了意义,它代表着建档的时间。
能让叶家辉对这份档案着迷的,无非就是档案中的内容,又或是档案中涉及到那位姬铭聪的女性故人。一个在七岁时被母亲抛弃,再也没见过面的人。如今在成为精神、心理方面的专家之后,必然会有一股揭开当年母亲内心世界的冲动。
从叶家辉的年龄上看,“99~00”这个年份应该正好是其七岁的时候。再加上叶家辉对姬铭聪否认有过爱人时,所表现出的激动情绪佐证。“F档案”就是叶家辉母亲的档案,叶家辉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时的母亲才一直寻觅这份档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