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玫瑰1111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说实话,有点腻。但是感动依然在,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它直通人性、跨越时空,一直走进你的心里。这显然是一部极好的心理咨询教学片,很多人不知该如何做咨询,于是带着焦虑去学习各种咨询技巧和干货。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首先你要诚实面对自己、要真实,其次才是与来访者之间的工作。 威尔是个桀骜不驯的天才,聪明、记忆力超群,口若悬河,却到处惹是生非。无意中被MIT的数学教授蓝勃发现。蓝勃去警察局保释威尔,并与威尔约法三章,一要每周参与解数学题,二是每周要做一次心理咨询。 威尔并不情愿,于是在一开始上演了几场如何成功逼退咨询师的好戏。 第一次心理咨询,威尔以犀利直白咄咄逼人的话语指出咨询师的同性恋倾向,咨询师愤然离场。第二次心理咨询,威尔假装配合催眠师实则戏弄他,咨询师同样羞愤难当。其实威尔在这里会通过让咨询师感觉羞耻并成功激怒他们是有原因的,一个从小为了保护妈妈和妹妹而故意激怒养父揍自己的人,他的内心深处一定藏着无尽的苦痛和恐惧。这个生命也经常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耻感——我不被善待,我不值得被爱,我可耻。而威尔又拥有超常的智商与惊人的洞察力,所以他总能找到一个人最在意、最隐晦、最难以启齿的地方,然后激怒他,最终击败他。这也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和养父之间的关系。 而咨询师之所以会“中招”,也是因为在他们自己那边会有一份“不敢真诚面对自己”,自然无法承受威尔的攻击,而且受身份的限制,愤怒也不敢直接表达,关系便断裂了。换了五个心理咨询师,结果还是不行。蓝勃决定找他的老同学西恩来。西恩一出场就是在课堂上讲“信任”—— 如果来访者不信任你,就无法坦诚相待,治疗就没有任何意义。 还开玩笑说,如果不信任你,就不会跟你上床,要趁脆弱时下手。 刚出场的西恩给人一种和蔼、稳重却又幽默的感觉,后面才知道,这是一个真诚又富有智慧的可爱老头。而西恩与威尔的第一次会面,也非常有趣。威尔通过对一幅画的分析而指责西恩的妻子出轨,西恩彻底被激怒了。但他不像前面的咨询师因为被攻击就放弃跟威尔的咨询,相反,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差点就揍了威尔。威尔瞬间惊呆了,这老头,颠覆了他的固有认知,还真不一样。其实在一份关系中,如果彼此都将情绪藏起来不表达,那么这份关系一定走不远,也走不深。因为情绪的能量不会消失,你不舒服了不直接表达,那么一定会通过其他更别扭的方式表达。那种感觉就像热腾腾的一碗面你不直接吃,而是等到它放了好久都嗖了才吃,那种滋味,怎一个酸爽了得。 当西恩直接向威尔表达完自己的愤怒后,还愿意继续咨询。这就给了威尔在关系中的另一种可能,即便我们发生冲突,我也不会抛弃你。其实也是在威尔心中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西恩与威尔的第二次会面,他带着威尔来到风景如画的湖边,那里春风惬意、湖水淼淼,这是一个很适合敞开心扉的地方。他告诉威尔自己半夜躺床上失眠,妻子的去世带给他的伤痛,又像智慧老人一样温和地告诉威尔很多生命的体悟绝不是书上看来的,而他不过是个被吓傻了的狂妄孩子。 最后向威尔真诚地表达: 除非你想谈自己,谈真正的你,我就着迷了,我愿意加入。 第三次的会面就更有趣了。西恩和威尔两两相对,一言不发。一直等到咨询结束,也没说一句话。其实这次沉默是威尔的试探,他心中对他人的“不信”太强,所以他要看看那份尊重是否真的在。西恩成功了,他让威尔明白,原来在这个房间里他可以想讲就讲、不想讲就不讲。 这是一种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非常微妙的互动,咨询师如果能够承接住自己的这份焦虑,稳住,而不是急着要打破沉默,那么来访者的真正需求就会呈现出来。 第四次的会面,是威尔率先打破了沉默,开始讲了个笑话,后来才表达自己真正的担心——不敢走进亲密关系,害怕对方不完美。 此刻,信任关系才真正建立。 西恩告诉威尔他妻子的糗事,在欢笑中让威尔知道每个人都不完美,但就是那些不完美的小特质让人怀念,愿意去守护陪伴你的那个独特生命。我想,威尔的心收到了。 第五次的会面,很尴尬,因为威尔不愿真实面对自己,西恩质问威尔“你到底想要什么”,威尔一直回避。西恩直接表达自己的失望,并请威尔出去。这次的冲突,很真实、有张力。其实咨询师不必总是扮演善良的角色,在一段关系已经建立信任之后,冲突反而是有益的。冲突让来访者看到咨询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个充满关怀却也会愤怒的人。同时咨询师真实地表达也会促使来访者开始反思,反思“我到底想要什么”。 第六次,威尔迟到了很久,但最终来了。他已经想好面对了。当西恩提及威尔幼年的伤害时,威尔依旧以笑来掩饰。西恩不断地说: 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的防御彻底崩溃,抱着西恩大哭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把所有害怕全部哭掉。 之所以西恩的咨询能够成功,最关键的是他和威尔的关系是平等而真实的。在威尔面前,他没有“装”,没有把自己当成权威,而是呈现出一份敞开的状态。会受伤、也会原谅,会愤怒、也会怜惜,愿意接纳自己,也愿意接纳别人。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带着对他人的爱与关怀,一点点地接近那个吓坏了的小孩。抛开一切咨询技术, 只有生命才能遇见另一个生命,也唯有爱与真实,方能扣开心门。
缘梦~幸福宝贝
以少年之名,回顾经典——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这是一部充满怀旧意味的影片,关于少年懵懂和挣扎的爱恋,关于残酷的现实和袒露的人性,关于岁月和仇恨的化解。很多人喜欢探讨影片中有关人性丑陋一面的主题,可是,我觉得,我所需要的只是从我直观的角度去告诉别人,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它的美丽在哪里。 雷纳多,十二岁半的西西里少年。有人说,这个故事就是他一场美丽的春梦,关于性,关于青春期,关于爱和欲望。二战期间。一个明晃晃的午后,西西里的阳光很是耀眼,海风吹过这个充满生机的小岛,雷纳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辆崭新的单车。然后他吹着口哨,毫无顾忌的在他们伟大领袖宣布战争的进程时穿越一条又一条街道,到达那所房子前的码头。 他依靠单车加入少年们的组织,虽然他们依然嘲笑他穿的是短裤。他第一次见到了他们那个耳背的的拉丁文老师的女儿,玛莲娜。这个集性感和神秘忧郁为一体的成熟女人。单车少年们疯狂追逐她的踪迹,总是提前赶到她的目的地,然后抛下单车贪婪的注视她的身体。也许就是在那一刻,雷纳多开始爱上玛莲娜。 不得不说,意大利著名性感女星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玛莲娜确实是美丽到让人在一瞬间会窒息的。她的优雅和性感,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迷药。高跟鞋,黑色或白色裙装,微卷的黑发,迷人的眼睛和腰身,难怪一个镇上的男人都会在她走过的时候伫足观望,而女人们则开始恶毒的咒骂。少年疯狂的迷上了她,开始了他力所能及的对于玛莲娜的追逐。他骑着单车时刻跟随她美丽的脚步,他深夜在房子外面透过一个墙空窥视她,然后在无眠的夜晚通过想象和手淫得到他渴望保护和厮守的玛莲娜。 小镇上传来玛莲娜丈夫战死北非的消息。雷纳多眼睁睁看着玛莲娜一个人泪流满面。而从这以后,玛莲娜更加成为妇女门心目中的坏女人,因为她是寡妇,是“偷汉子的淫娃”。男人们没有谁不觊觎着她的美色,纷纷上门愿意帮助这个在战争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可怜女人,特别是当她在一次空袭中失去那可怜老父亲以后。雷纳多亲眼看到那些可恶的嘴脸,毫不知耻的牙医,无休止欲望的无德律师,还有那些自诩的战争英雄,他们纷纷前来,一边卸下道德的面具,一边解下裤腰带。 根本无力抵抗的女人堕落了,或者说是屈服了。她甚至成为德军的怀中人。这一切全都看在可怜的雷纳多眼里,他什么都不能做;只有继续在夜晚想象她美丽的身体还有他解救她的英勇故事。他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心目中的女神被狠狠骂为贱人,他只能病倒。甚至,他只能从别的女人那里得到安慰。 一直记得这样一个画面:少年看着玛莲娜被侮辱,然后眼泪就流下来。透过那个小小的墙孔,是一只流着眼泪的蓝色眼睛,他说,我原谅你一次。这句话是雷纳多的诺言,也是他对于爱情的誓言。很多人可能争论这并不是爱情,因为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过交谈。一切都是少年的幻想和单方面关注。但是我愿意把它称为爱情,因为,爱情可以属于一个人,在心底缓慢滋生,带着决绝和压抑的欲望。 影片的高潮处出现在盟军登陆的时候,一方面小镇上欢天喜地的迎接新生,宣告独裁统治结束;另一方面,那些凶悍的妇女们揪出了玛莲娜,曾经的高傲和冷艳再也不在,她穿着白色睡衣,任凭那些粗壮的女人们在身上拳打脚踢,直到衣服都被撕破,直到腿都被打骨折,直到全身都是鲜血。全镇的男人都注视着这个曾经无比骄傲的女人,包括根本不知该做什么的雷纳多。他眯着眼睛不敢正视这残忍的景象。此刻他的心底该是如何的疼痛和无奈。当最后一拳落在玛莲娜身上的时候,她慢慢向前爬走,这个从电影开始到最后都基本上没有说话的女人,终于在沉默中爆发。她撕心裂肺的喊叫,她终于为了自己的美丽付出了“代价”,那一刻的她是何等绝望,这个世界对她来说再也没有爱和宽容可言。 喧嚣的午后,少年亲眼看着女人拖着疲惫身躯登上了远行的火车。 记得在看电影的时候以为到这里故事该收场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悲剧收尾。可是,玛莲娜的丈夫却回来了。然而物是人非,他失去了一条手臂,而他的家也早已成为难民营。小镇上的人仍然不忘嘲讽他可怜的妻子。雷纳多这时已经是一个开始抽烟的少年了。经过战争,经过对玛莲娜的爱,他已经重新发育。他在无声的夜里给黎诺写信告诉他,玛莲娜的心从来没有背叛过他,他应该去外地找回她。 影片的最后,玛莲娜和丈夫一起重新回到西西里。这个经历太多的女人开始苍老,她有了皱纹,有了眼袋,并且发胖了。人们开始唏嘘不已,人性在这一刻更是显得可笑。经过市场时玛莲娜得到大家的欢迎,曾经殴打过她的妇女叫她“玛女士”。 西西里依然平常和喧嚣。当雷纳多帮玛莲娜拾起掉在地上的水果的时候,她轻轻说了声“谢谢你”。这一刻少年百感交集,他单车的方向终于开始相反了,即使他不断的回头张望那不再美丽的背影。 可是时光终于抛却了我们的过去,沉淀下来的都将会变成心底永远的秘密。某个午后,当我们一边喝着枯涩甘香的咖啡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也许,这一切都只是个传说。 美丽的传说。 所以当传说被冠以美丽之名的时候,我们才能清晰和有力的感受到,那是一种心在流血的美,或者说,有时候美的只是当初的那一种爱或恨的状态。 一直有冲动记下这个故事,告诉自己这是青春,是成长,是缅怀和追忆。西西里少年身上发生的一切,逃课和上课走神,开老师玩笑,砸学校雕塑,偷父亲长裤,理发时提出剃须,幻想和自己的爱人**,在码头上写一封封不会寄出去的情信,所有的这些细节,我都愿意把他当作美丽的传说。在战争状态下人们的思考,少年的发育和青春期,还有近乎纯洁的爱以及精神的坚守,我想这应该是导演吉塞普·托那托在拍完“回归”三部曲的〈〈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以后想要表达的有关人性的主题。 “岁月匆匆,而今我已经爱上过很多女人。当她们紧紧拥抱着我的时候,问我会不会记挂着她们。我相信我当时的心里是会的。但我唯一从来没有忘怀的是一个从来没有问过我的女人。她就是玛莲娜。” 相信楼主看完,应该有个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美丽人生》。 残酷的战争. 与之相反。 因为经历着苦难,所以活着的人竭尽全力描绘美丽。因为经历了战争,人们才会更加珍惜美丽人生。这不是美丽的人生,可是谁又能否认它的美丽? 一双清澈的眼睛,如泉水清甜,如大海碧蓝,如天空明亮。无邪的双眸,闪烁着好奇与快乐。这样的眼睛属于孩子,天真烂漫的孩子。相信谁也不忍心去伤害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是,这个世界总是很奇怪。人们彼此伤害并乐此不疲。伤害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争吵,比如打架,比如战争。于是,生命最初的颜色在不知不觉中漫漫消逝了。让一个懵懂的孩子去接受战争,又或者让孩子在战争中过早地失去原色,这不是一个父亲的愿望,绝对不是。 所以有了美丽的谎言。 或许,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谎言;又或许,这是世界上最大胆的谎言;又或许,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谎言。只是,基恩做到了。在孩子无邪的眼睛里,一场残酷的种族迫害成了游戏。犹太人的智慧的确名不虚传。况且,以一个父亲的立场,还有什么比保住孩子性命更重要的呢? 5岁的孩子,在过生日的当天,被抓进集中营。父亲能做的,只是极力去掩饰这不幸的一切。 为什么他可以如此镇定,为什么他可以如此应变神速。性格使然?被迫使然?滑稽搞笑的背后,我看到一个伟大的身影。 作为父亲,他要保护自己的儿子。所以,可怕的集中营成了游戏的场所,纳粹扮演警察的觉色,恐怖的规定被解释成游戏规则。每一次危机,父亲都能化险为夷。似乎他在谎言中穿梭自如,游刃有余。只是我们还会发现他的紧张。解释完规则,偷偷擦了擦脸颊的汗,不安的神色一闪而过。面对孩子的始终是笑脸。哪怕劳累了一天,哪怕自己危险重重。要怎么样才可以让儿子深信不移,正面的,反面的,凑巧的,人为的,只要确保儿子相信,什么都可以。于是孩子成了集中营里唯一活下来的孩子。是生命的奇迹,还是一位父亲创造的奇迹? 父亲生命最后的瞬间定格在那个生锈邮箱的投递口。一双眼睛看着,父亲走着滑稽的步伐,回头朝邮筒的方向笑着,调皮的眨眼。他的背后抵着硬冷的枪。原来,面对死亡还可以如此幽默。我不能想象那一刻,他的心底在想着什么。我只知道,完美的谎言圆满谢幕了。 这是一个父亲最后能做的吧。的确无可挑剔。眼中开始弥漫某些湿润的东西。让人无法发笑的幽默,还可以称之为喜剧吗?
Lucky小钰
电影《心灵捕手》中,我学到了什么?——个人成长建构师第一课。 《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励志剧情电影。影片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罗宾·威廉姆斯,马特·达蒙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摘自百度) 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1、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永远都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WILL几次拒绝女友,就是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同时也是害怕失去爱。WILL的童年在三个得不到爱的寄养家庭里度过。家,本来应该是最安全最温暖最可依靠的地方,可对WILL来说,却是人间地狱。小小的WILL从小认为遭遇这些不幸,是自己的错。 所以面对真爱的时候,他退缩了,他觉得在他的生活中不配有幸福和被爱,他的不安全感,不由自主的启动质疑系统,他开始猜测女友和他交往的动机,主观的认为她是为了利用他而抬高自己。最终,在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下,心理防御系统启动,他认为爱会随时离他而去,而最造成离开的原因,都是他的错。所以与其给别人机会指责他,不如他来掌控局面,他选择了分手。 2、SEAN和蓝格教授就象两种爸爸,一个爸爸A说,你有天赋,你不能荒废,我爱你,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你成为的那个人”。 另一个爸爸B说:你有天赋,但我是尊重你,你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说了算。 从爸爸A的角度看,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我知道这很艰难,但是每个人成功的路都很难,都是被逼出来的,你看我,我也是被逼成“成功的教授的”。 爸爸B说,我知道你很优秀,但我更“懂”你。你愿意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你需要支持,我就在这里。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安心踏实温暖的事吗? 3、从咨询技术上的收获 咨询关系第一步是:建立关系,建立关系有五种方法: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SEAN使用的是“尊重、真诚与共情”。 SEAN使用的是“求助者中心疗法”,促进WILL的心理成长。 求助者中心疗法有三种技术:1、设身处地的理解,2、坦诚交流,3、无条件积极关注。 SEAN就是采用了第1、2种的方式帮助WILL终于勇敢的直视童年遭遇的暴力,敲开了冰冻WILL20年的“寒心”,让他真正的意识到,他童年遭受的那些不公平的待遇,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错,他在童年里承担了太多别人的过错,而不敢敞开胸怀去爱。 利用求助者中心疗法,SEAN帮WILL重建了心理认知。 在建立关系中最难的是突破阻抗,WILL在和SEAN初次见面时,就带着严重的阻抗,WILL是被迫来参加心理咨询,这种情况阻抗会更严重。心理学中突破阻抗最有效的方式坦诚交流,SEAN使用的坦诚交流技术是无防御反应和自我的交流。 前面五位被气走的咨询师,都是带着学术的面具,说难听点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学术和技术,没有真正的走进来访者的内心,是带着防御心理来的,自然就没有办法真诚的面对自己的不足,一旦被WILL揭穿和击破时,就会恼羞成怒。 这让我想到了武志红的“自我组织能力”,一个自我组织能力高的人,自恋性低,且面对压力和打击的时候,能够客观勇敢面对,而一个低自我组织能力者,面对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很脆弱而逃避。 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我组织能力”恐怕很难真正的走进来访者的内心,真正的面对艰难的问题。
人参娃娃小辫子
著名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斯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康斯坦丝坚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 1944年的这部影片,已体现了某些行为主义的色彩,透射出正反辨证的思维,以及后来人本主义意识的萌芽。作为热爱心理咨询及初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人来说,在观察剧情的同时,可以获得有关心理咨询知识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在促使人们心灵康复与成长的过程中,相对于学识、阅历和思维,咨询师的爱心与直觉显得更为重要。在助人技巧方面,则可以借用剧中的一个词并加以扩展,那就是:击中。• 本片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等),使观众无不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故事情节离奇、悬念徒生,是一部经典的心理分析片。曾荣获奥斯卡最佳戏剧片和音乐金像奖,及最佳故事片提名奖。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体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 1、释梦。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在影片中,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大夫,梦中戴面具的赌场老板是默奇森大夫,小轮子象征手枪,等等。通过对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 2、自由联想法。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潜意识的了解是通过自由联想来完成的。在影片中,心理大夫让约翰?布朗说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后再对他说出的事物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揭示人的潜意识。• 3、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童年经历对人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影片中,约翰?布朗回忆起童年时代一段让他不堪回首的经历,儿时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使他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因此当他面对爱德华大夫被杀这个事件时,潜意识起作用了,认为自己就是杀人凶手。在康斯坦丝的鼓励和反复告诫下,他的罪恶感才得到解除并提供了破案线索。• 《爱德华大夫》成为许多年轻人对弗洛伊德和心理学最初的了解窗口,如果你真的希望对精神分析理论有更深刻的了解,还要看诸如《释梦》之类的书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