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4

lifang8832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王可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feierwawa

已采纳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受到别人的鼓励,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人生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在人生前进中能产生无穷的动力。

所谓自我激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常能使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打消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1972年,在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场面:一位黑人选手在左膝盖受伤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力跑完了全程。当他到达终点时,比赛的名次早已排满了记录板。事实上,对他来说,他跑不跑到终点,都已经没有名次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跑完全程。当他跑到终点的时候,一位记者问他:“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一定要跑到终点?”他回答:“我只是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完!”

这种自我激励的精神让他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善于自我激励的人,总是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出超越自己能力的神话;而一个不会自我激励的人,就算拥有良好的天赋,也无法开发出自己的潜力,甚至会走上绝路。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进行自我激励,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有更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又会促使孩子做出进一步的自我激励。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让孩子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

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自己喝彩。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孩子提供了充沛的原动力,使他可以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生斗士。

孙老师的女儿孙冉考大学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孙冉心里很不好受。考完后的孙冉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是哭着打的,回到家后,孙冉依然挂着泪水,神色黯然。这时,孙老师对女儿说:“没事,你考得不错,你现在这个成绩上大专够了,又不是不上线,没问题。现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只要你努力,是有可能发生奇迹的。”

然后,孙老师让孩子做了一件自我激励的事情。他从复旦大学买了一本报考手册,手册上面印着这样几句话:“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的成功的人生!”孙老师让女儿每天早晨起来在阳台上把这几句话大声地喊三遍。第一天,女儿喊的时候声音非常小,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听得见。孙老师对她说:“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这样就是不相信自己,要大声地喊,使劲地喊。”

后来,女儿真的放开嗓子喊了,结果,女儿发现自己的心态非常好,精神抖擞。这种自我激励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果,孙冉高考成绩比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提高了100分!

帮助孩子确立自我激励的目标

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它是人们迷茫时的召唤,在困难时毅然奋起的信心,是受挫时永不屈服的勇气,是失败时永不放弃的追求。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标,他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所以, 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并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在制定目标时,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可过大过高,最好先制定那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渐增加目标的难度。

王可很喜欢打羽毛球,可是他的技术很一般,为此他对自己很失望,爸爸经常见他在打球的时候摇头,然后就会收起球拍,爸爸从他的动作中发现他的情绪变化,想到为他制定目标的方法,来帮助他学会自我激励。

爸爸首先让他确立同学中几个打球打得比较好的同学,将他们作为孩子的学习和竞争的对象,王可观看了几次他们的打球,还向他们取经。

王可可以看得出他们有些看不起自己,正是这样,王可可暗自鼓励自己一定要争气,苦练羽毛球,后来终于可以超越他们了。

这时候,爸爸又向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让他学习市里打羽毛球比较优秀的孩子,王可在爸爸的指导下,确立了向这些孩子学习的目标,不断地鼓励自己,最终在市里的羽毛球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家长遇到困难时,能够不断地鼓励自己,增强信心,进而克服困难,孩子自然能够受到感染,从家长身上学习到责任心和价值感,走向有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

一个父亲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他总是用这样一段话来激励自己“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一次,他的投资失败,陷入了困境。他的儿子很想知道父亲在失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偷偷地观察父亲的生活,父亲每天仍然坚持跑步,每天都在书房看书。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父亲在健身房,一边满头大汗的锻炼,一边说:“坚持!坚持!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挽回失败的。”后来,这位父亲真的把这次失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样的父亲给孩子的榜样作用是不用怀疑的了。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后来,儿子也成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实干家。

父母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榜样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父那里学习。赫兹的叔父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每天叔父在繁忙的研究工作外,总是抽半个小时对小赫兹进行教育。小赫兹从小就把叔父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父英年早逝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叔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父学习呀!”

赫兹深深地记住了母亲的话。后来,赫兹拜读了叔父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父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

在生活和学习中,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榜样之后,会模仿他们的言行,朝着他们的榜样努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激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身边比较熟悉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也可以选择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人作为他们的榜样。

心理咨询师王可

184 评论(13)

糊涂妞呀

时隔多年以后,初恋带着7岁的女儿来到他面前,让李晓军(化名)瞠目结舌。“这情节比电视剧更夸张。”李晓军带着疑问去做了亲子鉴定,但当他看到鉴定结果时,整个人颓废地坐在了地上......本期情感故事的主人公李晓军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的白领,与初恋女友分手后,经过两年的沉淀走出痛苦。如今,已婚的他有一个4岁的女儿,活泼可爱,把李晓军彻底变成了“女儿奴”,一家三口生活幸福美满。然而,面对初恋女友带回来的女儿,李晓军又将作何选择呢?初恋带着孩子出现,扰乱了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个下雨天的早上,李晓军急急忙忙赶往公司,在公司门口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他抬头刚要说“抱歉”,结果话到嘴边却让他目瞪口呆。眼前这个长发飘飘、身材窈窕的女人不是别人,而与他恋爱长跑4年的初恋女友华晓宇(化名)。“你怎么来了啊?”两人四目相对后,张晓军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尴尬。几句寒暄之后,华晓宇欲言又止,这是张晓军才注意到她身边还有个小女孩,扎着马尾,眼睛里闪着光,她看着他笑了笑,喊了声“叔叔好”。张晓军刚想问,“这个女孩是你女儿吗?”还没问出口,就被华晓宇打断了,她说,她是特地来找他的,有事情告诉他,约他中午一起吃饭。还没等张晓军回答,华晓宇拖着行李箱,说了句“中午见”就带着女孩离开了。这让张晓军心中疑虑重重。一上午时间,虽然是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对一堆文件他却无法静心处理,反倒是大学四年的初恋时光就如同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反复播放。“原本早已淡定的心,从此刻开始悸动。”张晓军盼望着早点下班去赴约,又有些担心不敢去赴约。想到家中的妻子和女儿,张晓军更是感觉一团乱麻。他曾经用了两年时间去忘却这段感情,忘掉那个人。在父母逼迫下去相亲,最终和公司的同事走到了一起,并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把他变成了“女儿奴”。幸福的三口之家,就这样被初恋的出现打乱了。张晓军曾幻想过两人重逢的场景,却未曾想过对方以这种方式出现,他不知道对方此次前来就是是何意图,揣测、纠结、疑虑、担心......快到中午,张晓军谎称要与客户吃饭,匆匆告别妻子,去赴约......初恋说出实情“孩子是你的”,遇到难处想把女儿交给亲生父亲来到事先约好的咖啡馆,华晓宇带着女孩已经就坐,她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张晓军一眼就看到了她们俩,看上去好像在说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情,小女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张晓军推开门,朝着华晓宇的位置走去,小女孩因为感到陌生悄悄地偎依在齐晓宇身边。他略有些失态地坐在了齐晓宇对面,注视了对面的女孩,“感觉和自己有几分神似。”这个想法让他吓了一跳,待自己回过神来,赶紧将目光移至其他地方。这时,华晓宇开口说道,“小染,你到儿童娱乐区去玩会吧,我和叔叔有事要谈。”小女孩小染懂事地点点头,离开了。只剩下两个人,让张晓军有些无所适从,还是华晓宇先打破了沉默。“如果不是遇到了难处,我不会带着小染来找你,更不会告诉你她是你的女儿。”华晓宇苦笑着说,她希望张晓军能够履行父亲的职责,接受欢乐这个女儿。原来,当年分手之后,华晓宇的父母遭遇了车祸,双双离世,而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经过再三考虑,她还是选择留下了这个孩子。这犹如晴天霹雳,张晓军瞠目结舌,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思绪混乱的他反问道,“这怎么可能是我的女儿呢?”一时间,张晓军无法从复杂的情绪中走出来,他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如今的处境。在华晓宇的坚持下,张晓军和女儿小染去做了亲子鉴定。华晓宇没有说谎,他希望张晓军能够承担抚养小染的责任。然而,对于原因,华晓宇闭口不提,只称自己遇到了难处,若不是不得已,她不会贸然前来。事后,张晓军整理好自己的思绪,他认为当初那么难的时刻,她都熬过来了,如今若不是遇到过不去的坎,她不会轻易出现。于是,在张晓军的逼问下,华晓宇道出了事情,原来前不久她感觉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得知患有癌症,已经到了晚期,而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小染。缓兵之计反倒成全双方父母,相爱的两个人分道扬镳原来,自从和张晓军分手后,华晓宇一直无法真正放弃这段感情,更没有能量开启一段新感情。当初父母拆散这段姻缘,并未想到后果如此严重。他们尝试着给华晓宇介绍各种男朋友,都被拒之门外,甚至以绝食想逼迫。华晓宇是家中的独生女,生活在A城,她和来自B城的张晓军,相识在A城的某大学。在一次联谊会上,张晓军的歌声打动了这个高冷的女孩,从此华晓宇心中的装下了这个阳光男孩。一段感情就这样开始了。四年的大学时光,美好而又难忘。转眼间到了毕业的时间,就在大家各奔东西时,华晓宇告诉张晓军,“爸妈不同意我跟着你回到B城,除非你能留在A城,他们才同意我们结婚。”A城和B城相聚千里,一个北方城市,一个南方城市,地域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差异,这成为华晓宇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他们更希望女儿能留在身边,结婚、生子,将来还可以帮他们带孩子。原本两个人商量好,毕业之后就回到B城,还打算将华晓宇的父母也接过去,孰料,华晓宇的父母却给出了个难题。而张晓军同样是家中的独子,父母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这让两个人感觉当头一棒,热恋被泼上了冷水,两个人开始争吵,并不断升级。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此美好的爱情也未能躲过一劫。最终,张晓军选择了B城,华晓宇选择了A城。“当初只想让两个人冷静下来,没想到毕业季分别成了永别。”张晓军说,他的缓兵之计反倒达成了双方父母的心愿。如今面对两个女儿,张晓军不知何去何从。他担心妻子不能接受这个婚前的女儿,却又不能放由自己的孩子孤苦伶仃。生活给了打当头一棒,让他毫无招架之力。专家分析:手心手背都是肉,关键在妻子能否接受爱情的美好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手心手背都是肉,张晓军如何处理这件事才能平稳过度呢?樱飞心理咨询创始人王可分析称,这是棘手的问题,一边是初恋女友,一边是现任妻子,两个女儿都是张晓军的至亲骨肉,但是造化弄人,给他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初恋女友并不是善于纠缠的人,否则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不会一点消息没有。”王可说,身患绝症后的初恋女友不得不为女儿的以后着想,而亲生父亲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亲生父亲张晓军已经开启幸福的家庭生活,若不是情非得已,她不会贸然前来。王可表示,问题的关键在张晓军妻子身上,如果能说服妻子接受,张晓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母爱是伟大无私的,但对初恋女友的孩子能不能一视同仁呢?这个问题有待考验。再将初恋女友女儿接回家前,张晓军应该把之后要遇到的难题尽可能提前解决,否则会引起家庭矛盾的连锁反应。临报融媒记者 庞尊利【来源:琅琊新闻网】打

284 评论(12)

Q糖奶爸

到樱飞心理咨询中心去找。现把一案例附上,希望能够帮到你。《一名初二男生的将军梦》 这是一例由于孩子厌学而不愿意上学的咨询案例。父亲反映:望子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上网时间比较长姑姑反映:望子上小学时,性格活泼,开朗,自上初中后,望子变得内向,不爱言谈,学习成绩下降,与父母关系疆化。(在望子读6年级时,家里多了一人口:小弟)老师反映:性格内向,同学关系一般,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跟不上,初一时成绩中等偏下,初二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上网;没有目标。咨询师观察:望子的身高在1米65左右,平头,低着头,脸色灰暗,给我一副萎靡不振的无力感,他就像一颗沉甸甸的稻穗由于根茎的营养缺失而有些垂头丧气,有期待但又迷茫,剩下的只有“顺其自然”的等待和发展。求助原因:父亲反映,望子已经有5天不上学了,经常出去上网,很少和家里人说话,自己很担心望子的前途,自己认为当下之急,让孩子上学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小,就算是孩子想下学,至少也要读完高中。在咨询室内,望子很少说话。我决定用意象对话疗法走进望子的心里,去引导望子对学习的重新认识,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望子在走过弯曲的小路之后,来到一座房子面前,房子是木头盖成的,面积不大,有些陈旧了,推开站进去之后,桌子、床、书架。。。但房间内有些拥挤,并且有些暗。我建议望子把房间整理一下,并打开窗。房间里的空间显得宽敞、明亮一些,而望子对房间里感兴趣的是那个书架,我建议望子拿本书看,他看了,看的是历史方面的书籍。书籍里的故事把望子和我都带进了那个历史画面:两军交战,弱者败。望子和我都看着这种场面,望子告诉我,他很想帮助弱国强大起来,并帮助弱国打败敌人,实现富国安邦的目标。----这是望子的理想,也许现在看来,目标有些狂妄,但多年以后,谁也不知道谁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多年后,望子并不一定成为政界名流,但也许会成为造福一方的让人尊敬的人物。因为望子是有抱负、有志向的男孩子。我对望子说:“你的目标很宏伟,但实现起来很困难,你得想办法走出第一步,你如何走?”“我要首先走近弱者国王,让他采纳我的建议”望子说。“你怎样才能走进国王,国王凭什么相信你,你才是一个13岁的孩子?”我问。望子有些沉默。10秒后,望子说:“我通过给国王提供治国方案,比如:如何用军、如何激励士气。。。”“听起来,不错,但好像都是空的,说说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方案吧。”我说。望子不语,显然有些难为他,因为他必竟才装到了初二的知识,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其实这不难,看看如何做,才能想到更具体的方案?”我趁机提问。“学习”,望子说道。望子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其实他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对了,只有现在不断学习,才能实现你的梦”我激励着。“你看来,很想当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帮国王出谋略”我说道。“其实,我更愿意当将军,将军威风凛凛,有气势”望子说。“如果想当将军,至少也要到20岁,因为到那个时候,你的身体才会发育的更健康,体力才会大大加强,你才有更大的力量带兵迎战,并且,当将军是很苦很累的,还要掌握一定的带兵技巧,学习各种用兵和对战之术,这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你现在遇到的恰恰是学习的困难。那你要怎么办呢?”我问。望子不语,我知道他在沉思。“不过,你也可以当小兵,小兵没有那么累,只听将军指挥就可以了。你是想当小兵还是想当将军?”我问。“将军”,望子一脸认真而严肃的说。“当将军很累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克服你目前遇到的学习问题,你有信心克服吗?”“我有,而且,我一定为当将军而努力”望子坚定的说。“望子,你是一个很优秀的男孩子,只是现在遇到了一点学习上的困难,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并且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激励说。望子说:“是的”!我们结束了意象对话的治疗过程,望子对视着我的眼睛,我握着望子的右手,他的手心里有潮湿,这种潮湿或许是由对前程的兴奋、激动而产生的力量。而现在观察望子,一开始出现的摸耳朵、摸鼻子等不自然的动作明显的减少了许多,我知道这是因为望子自身有了力量,有了与人接触的自信与轻松。我又与望子的父亲探讨了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这次咨询的时间为一小时。第二天回访,父亲反映,孩子上学去了。后记:在我接待的学生咨询中,多数家长都是因为孩子不上学了才来求助的,并且求助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上学。也许是因为孩子不上学才表现出了事态的严重性吧?为什么只有孩子不上学了,才引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呢?是因为家长并不知道如何陪着孩子渡过心理动荡的青春岁月,甚至不知道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将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所有这一切,家长是忽视的。而只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梦被由于厌学而逃学的孩子所打破时,家长才会被惊醒,在痛与恨的矛盾中做思想的挣扎,有思想的家长会想各种办法帮助孩子渡过这个时期,而找心理咨询师求助往往是最后的办法。因为,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有太多的人不了解,不清梦。但无数案例证明,心理咨询对孩子顺利、健康的成长所提供的帮助是很大的,并且越早做咨询,效果越好。孩子的逃学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但有一种原因是原于对父母的抵抗,是对父母不尊重自己的隐私,不尊重自己的个性,不尊重自己的看法以及不尊重自己的愿望而采取一种要挟的对抗方式,往往这种对抗获得的结果是胜利的,因为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逃学时往往能很容易做出妥协与让步。这让孩子知道了,逃学的方法是足以让家长恐慌的有效力量,这就强化了孩子用这一方法的态度和行为。我在想,家长是很无辜的,因为家长也曾经是孩子,他们也在家长这样或那样的“疼爱”下长大,他们无意的用着不学自得的方式和方法“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不曾想过现在的社会环境和自己小的时候是多么的不一样。现在几乎家家都是独生子;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并行,都使得现在的孩子仿佛更有个性,而家长却在孩子突然长大后变得不知所措。家长不能因为无辜而放弃责任,而更应该奋起直追,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陪孩子走过人生中的重要一程:青春期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学习,学习什么?学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技巧,学习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各种技能。而这一切,都要从有效的沟通交流开始,其实人与人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如果要容恰和谐,就要做到心通。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给家长的期待一个较为圆美的结果,而家长也做了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我想对青春期的孩子说:给爸爸妈妈学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发现爸爸妈妈正在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稳而焦虑时;正在为你的任性而愤怒时;正在为你的厌学、逃学而无奈时;正在为自己与异性同学交往而紧张时;正在为如何与自己建立好关系而努力时;你也要有耐心等待,要有责任心帮助爸爸妈妈渡过这个时期,因为青春期的你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多少知道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和爸爸妈妈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相亲相爱,不是吗?想做到这一点,其实挺简单,就是当爸爸妈妈在试着与自己交流时,自己就拿出自己的勇气和对爸爸妈妈的信任试着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中,有爱也有恨;有情也有怨,这都是正常的,相信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人可以用生命挽救你的话,那个人是爸;如果有第二个人可以用生命挽救你的话,那就是妈。所以,爸爸妈妈是你最值得尊重和敬爱的人。 心理咨询师 王可

28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