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庭装饰02
记得电视剧宰相刘什么锅的中有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着一杆秤,当我们面对荣誉的时候,它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当我们接受他人的时候,它帮助我们鉴别真伪。这杆秤就是我们判断外部事物和人是非褒贬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或者说,是我们的是非观。但在许多人的心中,这杆秤的秤杆并没有保持绝对平衡,而是随着自己对对方的感情亲疏而左右倾斜。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在单位评先进的过程中,有的凭感情亲疏搞区别对待,对老单位、老先进宠着、哄着、护着,对其他单位则鸡蛋里挑骨头;再比如,在某些高校中,一些教授对学生也以有色眼镜观之,若自己觉得不错的,则评奖学金、入党等事宜处处绿灯,否则则横加阻挠。对于这一类人,作为道德问题批判显得过重,只能说,他们都没有放平自己的秤杆。秤杆不平问题小,但如果秤杆太过倾斜而翻倒的话,就闯下了大祸。秤杆的问题放大了看,也就能看到国家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虽然美国的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得多,但美国国民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心理却没有中国的强。原因何在?因为美国从建国以来就致力于建设一个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的社会。政府的功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让个人在这个“游戏规则”中竞争,自己承担竞争的后果。所以当美国人在竞争中失败时,就不会抱怨“游戏规则”不公。而在中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中国人在企业中想要向上“爬”,能力可以不出挑,技术可以不过硬,但与上司感情却绝对不能搞“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虽然无所谓褒贬,但如果中国人能放平心中的秤杆,不再凭感情亲疏来判断他人,这与人与己与国,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话说回来,人毕竟是人,不是只会被动接受的智能洗衣机,要做到像计算机一样的绝对理性固然不可能,像墨家那样主张无差别的爱,忽视人间依亲疏而感情不一样的人间现实的情感,也是不合适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尽己所能,放平自己心中的秤杆,为创造一个公平的世界而努力吧。
tobyzhao520
就是不管你做了什么,就是我都是不可以理解这个的,因为你的这个我就是不可以接收的,反正就是这种的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种意思的。下面是关于理解的补充。出处宋·苏轼《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元·刘将孙《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纭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 光朝 )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许地山《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钱锺书《围城》七:“他很喜欢汪太太 ,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生员於考试经古场,童生於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濂、洛、关、闽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相关名言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每个人都有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在情理上是可以宽恕的。——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人们对一切都会厌倦,除了对理解。——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一个不被理解的真理会变成一个错误。 ——法国巴劳尔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美国总统威尔逊对真理的错误理解,不会毁灭真理本身。——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理解力迟钝的人以为迟钝是知识的本质。——德国哲学家 尼采理解和熟记结合得越好,知识就会获得越自觉。——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法国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 圣佩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