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1

草莓天天见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头条号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uofang

已采纳

昨天我在头条号留言中看到一条评论 :“做冥想的,还喇叭广之,杂念如此,不如不做也。” 意识大概是:练习正念冥想不应该到处宣扬,这样反而会增加思维上的杂念,这样还不如不练习。 我其实非常感谢这么朋友给我提的建议,但我认为正念冥想练习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练习方式和状态都有极大不同。 在历经两年多的练习中,我有想过放弃(确实也放弃过)、有否定过自己的努力、也有过迷茫,但这一切都是属于我的最好冥想修行之旅。 最终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冥想修行方向,即:“冥想练习+冥想感悟”的正向反馈机制。 我常在冥想的书中看到练习的指导法: “练习得越是有系统,越是有规律,正念的力量就会越多,并会更多地为你效劳。”“不带评判的坐着、观察气息的出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呼吸当下、活在当下,不被过去的回忆和将来的幻想所诱惑。” ……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要真正践行到日常的冥想练习中,是需要强大勇气和坚毅努力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之所以放弃冥想的原因吧。 其实我练习正念冥想的过程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我自练习冥想以来,看过冥想类书籍十多本。 今年2月我在微信小程序中发起了《21天践行正念冥想》圈子打卡,已经影响近100人加入其中,并且一起持续练习正念冥想。 今年3月至今,我在头条上持续写作正念冥想领域的内容,做到垂直创作50余篇文章,300余篇微头条。 我写的都是我实践的感悟和冥想书籍中的指导“法门”,可以让践行冥想者从更多角度理解正念冥想。 我相信冥想的问题和障碍是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的,同时练习冥想的经验也能增强内心的力量,并会助你成为自己的冥想老师。                  蒙昧则暗,觉醒则明 冥想让我懂得了,想在有生之年抓住生活的本质,就需要在每时每刻保持觉醒状态,否则的话,一日一日,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在不经意间溜走。 而对于人生的真正疗愈,是来自真正的理解和心情的平和,这是可以通过冥想练习来疗愈自己的。 我们在释放与缓和情绪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痛苦的情绪,所以需要非常关注身体的反应。 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会认为冥想很重要,但总因为时间不够、工作太忙或是自己懒惰而没有去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口中所说的“冥想很重要”,是没有真正内化成他们脑海里的信念,一旦遇到生活的琐事、突发情况或是痛苦情绪时,所有的东西都被抛之脑后,包括冥想的修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除了有钱外,却依然身心疲惫、无法感受到一点快乐? 因为他们在透支消耗身体的力量,并且无视身体释放的信号。到头来,不但疾病缠身,精神状态焦虑且忧郁,整个人变得患得患失,这样的生活状态,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你的身心都是贫乏的。 正念冥想的观照身体练习,也叫做“智慧关注”,它会让你在疾病和疼痛时,感到稳定及平静。 学会觉察身体的症状或痛楚,无论这种感受是恐惧、绝望或是退缩,让你冷静地抱持觉知,去观照身体涌现的一切感受。         接纳此刻的自己,真诚客观的表达 我知道日更冥想感悟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除了要将自己冥想的感受真实、客观的表达出来,更要从这些感悟中汲取能量,运用到接下来的冥想练习当中 。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正向强化正念冥想练习的反馈机制,通过持续记录自己的冥想日记,既可以理清头脑里的纷乱思绪,也可以成为我们练习冥想的“足迹”。 持续的记录冥想日记有助于积累“坚持”的力量,一旦你出现缺乏坚持的力量,你就会立刻发现,思想的蒙昧无处不在。 世事纷扰,我们会神思游离,难以专注,我们的心神在流年中愈加纷乱,就像一方阁楼,里面杂物充斥,废物累积。 但每天的冥想日记就像在清扫脑海里的微尘和蒙昧,坚持真诚表达是向正确方向前进的一大步。 每天坚持践行冥想练习和冥想日记,会让我的精力越来越专注,使我的意图和行动趋于一致,不会总是受自动意识的干扰。 我不再盲目遵循一成不变的思考和行动习惯,不在盲目追逐一些目标,因此,我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对生活更富有清醒的认识。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头条号心理咨询师

113 评论(15)

总迷路的熊

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底线的人对别人的要求很高对自己放任自流?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们都明白,人际交往是相互的,我们在要求某种权利之时,也必须承担某些责任和义务。只有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这段关系才会相对平衡长久地维持下去。但所谓的“没有底线的人”,其实往往是个人界限不清之人。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心里缺乏清晰的权利与责任的评判标准,常常对他人要求得很多。比如,如果他人没有及时回复自己的微信,他就会心生不满、悲伤甚至愤怒,但他人的微信,他却也不会及时回复,而且觉得理由十分充分。

为什么他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想,深层原因是他们的内心还是个处于自恋阶段的孩子。

年龄很小的孩子是天然自恋的,他认为世界理所应当围着自己转,他人就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满足孩子幼年时的自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他建立起对这个世界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步骤。如果孩子没能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会形成匮乏,而如果被过度满足,就会形成固着,二者都会导致孩子停留在“要求他人满足自己”的状态之中。但区别是,匮乏型的人,他提出要求时是痛苦煎熬的,提或不提,都会让他深深害怕对方不喜欢自己,而固着型的人在提要求时则表现得理所当然。

只有成功“自恋”了的人,才能渐渐将爱的范围扩展到身边的他人他事。但如果过度匮乏或过度满足,都会使得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的需要,从而忽略了身边人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有明显的“双重标准”,但他不是故意要欺负、剥削他人,而是出于不自知,那么如果他是我们的重要之人,也许我们可以在理解他的基础上,给予他一些帮助,而不是单纯反馈给他负面情绪。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113 评论(9)

怀念橡皮筋

心理咨询电话汇总如下:广州优眠心理咨询热线 长沙优眠心理咨询热线 东莞优眠心理咨询热线

21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