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是吃货范范
KEEP,移动健身教练,由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有真人教练视频同步训练,适合所有人,因为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随意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还可以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每次训练结束后可以打卡。
KEEP的课程
KEEP的课程非常好,不需要身体条件,在家就能练,只需要一张小小的瑜伽垫,不用去健身房,不用请私教,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测试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有适合小白的初级入门无器械的课程零基础适应性训练,也有减肥FIT燃脂训练,驼背改善、2分钟碎片简直训练……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甚至生理期也有可以锻炼的课程,降低了健身的入门门槛,满足了各种人群的需要。甚至随时随地都能练,办公室也有适合练的课程。
KEEP的弊端
健身的动作全凭视频看然后自己去理解和完成动作,没有真人能帮你分析做的动作的是否到位,是否哪方面没做到,健身后肌肉的酸疼是肌肉拉伤还是正常的锻炼后的酸疼,自己容易分辨不清。我曾经根据KEEP的跑步训练,前期先拉伸,然后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跑了两次,但一觉醒来感觉膝盖里面疼痛无比,咨询了朋友,说要么姿势不对,要么不适合跑步。所以后来就练一些定制的简单的课程,基础训练、燃脂训练类的。
用户的流失
人的惰性,是一天天形成的。有时候身体里有个声音拼命的呼喊,我想吃肉,我想吃火锅、我想吃烤肉,也许今天训练打了卡,明天心想吃一顿也没什么,一顿饭让你一下涨了几斤,也产生了惰性,慢慢就想放弃了,慢慢的就不再练了。也许练完一个课程发现自己并没有瘦,就会放弃了。这个软件也跟手机里的英语软件一样,下载的多,看的少,一开始用的多,慢慢用着用着就少了。安装的人多,使用的人少。一开始训练的人多,但热情过后,就会冷淡下来,或者删除软件了,也许不删除始终让它保留在手机上,也许哪一天想起来又会继续练了。现在出的鼓励机制,就是每天训练打开,然后会有些朋友过来给你点赞。也有跟微信一样的排行。
KEEP的新玩法
KEEP在八月份的时候推出过一篇文章,健身理财计划,大意就是在定制了健身训练课程计划后,可选择购买课程的理财计划,若能百分百完成课程,则可获得年化收益,如果完不成则要收取服务费。如果真是的话,未尝不是留住用户的好方法。现在都好多英语培训机构也这样玩,先收取费用,如果真能完成既定目标,就会把钱全部返还。
鼓励我天天健身的,跟这些无关,是健身达人里漂亮妹子发来的一张张的照片,纤细紧致的腰身,饱满的胸部,和紧俏的臀部,微红的脸颊,微微冒出的细汗,这都是鼓励我天天健身的动力。又纤细又漂亮的人都如此努力了,何况又胖又蠢笨的我,有时候幻想有练成那样身材的一天!
蓝梦与信
keep这款产品身边的朋友有一直在用的,评价都还不错~健身真是一辈子的事业,当开始并形成习惯之后,再停下来就会感觉生活缺了点什么。运动可以带给人的改变太多了......
keep诞生于其创始人王宁第一次痛苦的减肥经历,当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减肥,正应了这句话“万事开头难”,大量地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足足花了6、7个月的时间才把要用的健身资料收集完成。立足于这个出发点,王宁做出了keep这款健身产品。不得不说,这款产品也在以后给各种健身小白带来了很优质的课程,让很多人做出了改变~
接下来,从移动端app来分析一下这款产品~哟嘿︿( ̄︶ ̄)︿
一、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keep
版本号:
系统:Android
slogn:移动健身教练
二、产品定位
健身视频教学 + 社交模式的app,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课程进行真人同步训练。健身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各种器械和阶段健身目标,以达到用户的健身目的。
三、需求 & 痛点 + 目标用户
需求:
拥有完美身材,或者说身材曲线更好看
拥有健康身体
痛点:
经常加班无法保证去健身房训练;
来去健身房不方便;
高额会员费,教练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在家健身,无人指导,不知道如何搭配动作及动作是否规范;
没有办法坚持下去
目标用户:
39岁以下占比约83%,男女比例约为6:4,男性用户稍多于女性用户;
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以及浙江、江苏这类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
人群主要面向大学生、工作的年轻人,这些用户希望能够锻炼比较好看的身材,提升生活幸福感!
下图来自百度指数
四、功能
keep的主要结构如下:
分为4大板块:【训练】【发现】【动态】【我】
【训练】部分:
【发现】部分:
【动态】部分:
keep的核心点在于 健身视频教学 + 社区,那么从这两部分分别来看一下keep是怎么做的~
1、keep的健身内容如何呈现
【训练】页的“我的训练”部分
“我的训练” 部分右边选择“添加训练”,可以展示出keep所有的训练课程(按照健身目标分类),比如减脂、塑形、增肌......;同时还可以通过右上角的筛选进行“难度”、“器械”、“部位”的选择;
“我的课程表”部分
“我的课程表”部分,为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课程表的定制,分健身课程表和户外跑步课程表两种。其中健身课程表又分为 keep提供的课程表 和 用户自定义课程表两种,满足健身小白和有一定基础想按照自身情况锻炼的用户两种人群的需求。具体的课程表选择情况如下图:
【发现】部分的“训练”
这一部分用来让用户发现一些适合自己的或者是新的课程。动作库针对具体的身体部位进行训练,满足用户想要锻炼局部的需求;页面内展示的“瑜伽、腹肌、按摩放松、燃脂”等这类属于比较普遍的需求,做成一个合集来展示也方便用户查找,“男/女生热门”这个合集也满足了用户的从众心理,看看别的人都在练些什么,没准自己也喜欢呢~~
【发现】部分的“饮食”版块
这个版块应该是在迭代过程中新加的,俗话说“七分练三分吃”,饮食在健身过程中的作用也是蛮大的,keep提供了一日三餐的一些食谱,同时也有加餐以及对应的增肌、减脂、塑形的食谱。这部分应该更适用于工作了的人,但是对于那些工作特别忙的来说,不知道自己动手做饭的机会多不多。
健身视频的呈现
用视频的方式教学使得用户可以很直观的观看动作是如何进行的。keep的视频感觉做的很不错~~
优点:
建议:
2、keep的社区体现
keep的社区内容主要是通过用户发布动态这种形式串联起来的。
【动态】版块的“好友”和“小组”是社区的两种形态。
【发现】版块的“同城”部分,基于LBS的社交,虽然是弱社交,但是能够看到附近的人在健身的动态,还是能够给用户一定的激励感,也表明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嘛!
有社区,就会存在KOL,keep也不例外。【发现】版块的“达人”部分列举了在各个领域的健身达人。一来可以给这些健身达人展示的机会,获得流量;另一面也可以让初级用户可以关注相应领域的达人,获得比较好的榜样。
3、keep的用户鼓励机制
健身最难的在于坚持,尤其对于健身入门的人来说,而keep的用户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人。所以用户鼓励机制就相当重要啦,那么keep做了哪些工作呢?
(1)【训练】首页的“训练时长、完成次数、累计天数、消耗卡路里”以及“总共训练”的统计展示,这样可以让用户对自己的训练比较清楚,并且每次打开app第一眼就能够看到。用具体的数字展示可以让用户对自己的训练效果更直观;
(2)训练排名,利用了用户的竞争心理,并且周榜,每周一重新计算,月榜,每月1号重新计算,并不是从开始就累计排名,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
(3)动态发布后的“加油”和“评论”功能,通过其他用户给出的反馈,让用户觉得自己的锻炼成果得到了肯定。有了反馈,就会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肯定坚持下去的动力就大了!
(4)前面提到的训练视频中的部分内容。当暂停视频或者中间有休息时间时,会有一些激励的名人名言弹出来;视频中的语音会鼓励用户;当锻炼结束发布状态后,会弹出同时段锻炼的部分用户的合集,引导用户对其点赞。
(5)针对训练或者跑步,都会有对应的运动时长的徽章。用户可以将其分享到社交平台,满足用户的晒炫心理。但其实这部分的一个缺点在于徽章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好处,建议可以结合电商平台,不同等级的徽章可以抵掉不同的价格,或者可以获得对应的keep运动纪念品。相信这样对用户来说有更大的动力去锻炼。
(6)还有一些线下活动什么的..............(鉴于时间,就先不说了<(^-^)>)
今天有事情,写的有点仓促了......还有一些木有写到,这个坑等之后再补点<( ̄︶ ̄)>
哒Q小巧
Keep这款产品绝对是现象级,它的出现几乎是改变了这个领域里其他竞品的形态。Keep大概是在2015年2月份上线,在Keep之前,有不少健身项目的团队已在此领域有了长足的积累。这里必须要提的一个就是Fittime睿健时代团队。睿健时代的思路看起来几乎完美,先运营了很久的微信公众账号-睿健时代,文章经常10万+的阅读量。这看起来极其符合风险投资方的胃口:先做一个微信号低成本检验一下需求。睿健时代也顺利的拿到了真格基金千万级别的风险投资,看起来顺风顺水,如果并没有别的什么健身团队能与睿健时代来竞争,毕竟他们在内容方面已经做的如此成功,也已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覆盖了大几十万的精准用户。他们的App也在大概相同的时间推出,上来就是健身图片社交的套路,这个也是在他们微信公众平台的菜单栏里一个微社区功能所验证的需求,这群用户确实是拍照狂魔。毕竟健身这么辛苦,我装个逼也是应该的嘛。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火辣健身了,火辣健身的最开始的思路无异于在线教育,把成段的健身视频搬上来就好了,跟极客学院的体验有些相似。这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似乎也没什么去革新和变化的余地了,一个互联网健身知识普及产品,能放放视频,做个圈子让用户自己认识一下、互相炫一波照片,完美。
Keep出场的机会不早也不晚,作为一个变革者,就是晚一些其实也没问题,毕竟你不出现,这个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就无法提高,说白了,大家都在等着你。Keep以强工具产品的姿态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主打精品课程以“动作拆解+语音播报”的方式,让看够了几十分钟的健身视频的用户耳目一新。似乎这样才是合理的,动作拆解+语音播报,这我就能放在卧室里对着它练习了嘛。Keep在动作拆解的细节上,做了非常非常重的事情,细致到每一个小动作,给每一个小动作专业的文字描述说明,制作这样一期课程,我想资源的投入应该是不小的,但也正是因为Keep做了如此繁重的事情,才让用户使用起来,一切看上去顺理成章。Keep对他的用户群体的了解程度,也是让人刮目相看。大量没有稳定健身房训练习惯的人们,对健身也是有潜在需求的,Keep刚刚好出现在这个位置。工作繁重的年轻人们,对办一张常年使用的健身卡,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从那里获得满意的健身收益,而极有可能出现的事情就是,健身卡办了,一年去了5次,实在坚持不住。Keep提供免费的课程,为你提供看起来足够专业的健身指导,那就用它吧。功能对需求的满足起到好处,再加上细致的前期种子用户运营,Keep以燎原之势席卷互联网健身行业。我们转过头来看看,前面提到的竞争对手们。最惨的应该是Fittime了,发家于微信公众号,也只能被微信公众号所限制,这批流量并不能成功的引入出来,也没有太好的变现能力,异常尴尬。睿健时代的App也非常配合的改变方向,走上了照抄Keep的道路。更有趣的事情是,Keep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对Fittime的挤压,收效甚好,微信公众号短短一年时间,阅读量也已经上稳定在3万左右。然而在品牌的影响力方面,睿健时代和Keep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火辣健身,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马上向Keep看齐,优化产品。但Keep实在太迅猛了,摧枯拉朽,难逢敌手。篮球圈里也出现了一款叫做“壹球”的产品,抄袭也是坦坦荡荡。
至此,Keep的威力毋庸多言了,改变了整个领域的竞争方向和局势,甚至也顺便影响了其他领域。健身群体的爱拍照、需要秀的天然属性,让Keep的工具产品转社区之路非常顺利。在Keep把完成课程设置为拍照发状态的前置条件的那些版本,社区内容的量已经是挡不住了,大家交流、勾搭的需求也是那么得旺盛,私信、关注等等也是顺理成章,Keep俨然已经是一个第一健身社区的模样了,也顺势捧红了一批社区大V。到这里Keep还需要继续讲的故事似乎只有变现了,没什么疑问,具备这么大流量和优秀品牌的Keep,是时候变现尝试了。那自然而然就是电商。当然,我想这远远不是宁总的终点,我猜测他会把Keep推向一个代表健身品牌的方向上去,最终形成一个类似Nike的大运动健身设备制造厂商。这个感觉看起来很像另一个变革者,UA(Under Armour)的崛起,其实已经在动摇阿迪Nike称霸多年的运动健身装备领域的稳定局面。现在再杀出来一个以互联网手段圈了C端用户的Keep,以下克上的手段来颠覆这个行业,真的很有意思。看起来野心很大,但这才能被称为理想嘛。
天晴小卷XJ
2016年8月5日,里约热内卢奥运开幕式中击剑冠军雷声担任中国队旗手。
运动员完整名单如下:
赛艇队名单: 女运动员:张敏、江燕、段静莉、朱韦伟、潘飞鸿、黄文仪、苗甜、吕扬、张馨月、王宇微、张灵、王杰 男运动员:余成刚、王铁鑫、金威、赵景滨、孙满、王纯鑫、曾涛
帆船队名单:女运动员:陈佩娜、徐莉佳、王晓丽、黄丽珠 男运动员:王爱忱、宫磊、王玮、徐臧军
皮划艇激流回旋名单: 女运动员:李露 男运动员:舒建明、谭亚
皮划艇静水队名单: 女运动员:周玉、任文君、刘海萍、马青、李悦 男运动员:李强、王日炜
网球队名单:
女运动员:彭帅、张帅、王蔷、郑赛赛、徐一幡
游泳队名单:
女运动员:傅园慧、陆滢、唐奕、陈洁、陈欣怡、史婧琳、叶诗文、王施佳、辛鑫、董洁、沈铎、曹玥、周羿霖、孙美晨、周敏、刘湘、朱梦惠、张馨予、张雨霏、张雨涵、汪雪儿、艾衍含、柳雅欣、
侯雅雯、于静瑶、唐雨婷 男运动员:祖立军、何健彬、孙杨、汪顺、徐嘉余、张麒斌、毛飞廉、林永庆、宁泽涛、李响、商科元、余贺新、李朱濠、李广源、邱子傲、闫子贝、吴宇航、胡逸轩、刘兆尘
跳水队名单: 女运动员:刘蕙瑕、何姿、司雅杰、陈若琳、施廷懋、任茜、吴敏霞 男运动员:邱波、曹缘、秦凯、陈艾森、林跃、何超
花样游泳队名单: 呙俐、黄雪辰、孙文雁、顾笑、梁馨枰、汤梦妮、尹成昕、曾珍、李晓璐
水球队名单: 女运动员:杨珺、孙雅婷、宋冬伦、马欢欢、张潀、张薇薇、彭林、王歆艳、赵子涵、梅笑寒、熊敦瀚、张婧、牛冠男
体操队名单: 女运动员:王妍、商春松、毛艺、谭佳薪、范忆琳 男运动员:林超攀、张成龙、尤浩、邓书弟、刘洋
艺术体操队名单: 赵敬楠、尚蓉、张玲、鲍语晴、杨晔、舒思瑶
蹦床队名单: 女运动员:何雯娜、李丹 男运动员:董栋、高磊
乒乓球队名单: 女运动员:李晓霞、丁宁、刘诗雯、朱雨玲 男运动员:马龙、许昕、张继科、樊振东
羽毛球球队名单:女运动员:赵芸蕾、马晋、骆赢、骆羽、王仪涵、于洋、李雪芮、唐渊渟 男运动员:谌龙、傅海峰、柴飚、洪炜、林丹、徐晨、张楠
高尔夫队名单: 女运动员:冯珊珊、林希妤 男运动员:李昊桐、吴阿顺
足球队名单: 女运动员:张越、吴海燕、刘杉杉、赵容、古雅沙、杨丽、王珊珊、李冬娜、张睿、李影、高晨、庞丰月、杨曼、马晓旭、王霜、薛娇、赵丽娜、谭茹殷、娄佳惠、韩鹏、王焱、毕晓琳
曲棍球队名单: 女运动员:崔秋霞、宋清龄、李冬晓、王梦雨、彭杨、德娇娇、赵玉雕、梁美玉、李红侠、张箫雪、王娜、李佳琦、孙晓、于倩、张金荣、吴琼、国佳佳、欧紫霞
举重队名单: 女运动员:邓薇、向艳梅、黎雅君、侯志慧 男运动员:吕小军、龙清泉、石智勇、田涛、谌利军、杨哲
摔跤队名单:女运动员:孙亚楠、张凤柳、钟雪纯、周凤、徐蕊 男运动员:孟强、叶尔兰别克-卡泰、邓志伟、王路敏、肖棣、杨斌、彭飞、毕胜峰
柔道队名单: 女运动员:于颂、张浙慧、马英楠、杨俊霞 男运动员:马端斌、赛音吉日嘎拉
射击队名单: 女运动员:张靖婧、郭文珺、陈颖、魏宁、易思玲、杜丽、陈芳、魏萌、张彬彬、张梦雪 男运动员: 朱启南、胡斌渊、李越宏、王智伟、蒲琪峰、庞伟、杨浩然、潘强、张富升、赵声波、曹逸飞、惠子程
射箭队名单: 女运动员:曹慧、齐玉红、吴佳欣 男运动员:邢宇、顾雪宋、王大鹏
拳击队名单: 女运动员:李倩、任灿灿、尹军花 男运动员:赵明刚、吕斌、山俊、胡谦逊、张家玮、刘伟、胡建关、于丰铠
跆拳道队名单: 女运动员:吴静钰、郑姝音 男运动员:乔森、赵帅
排球队名单: 女运动员:惠若琪、魏秋月、徐云丽、张常宁、颜妮、朱婷、杨方旭、袁心玥、丁霞、刘晓彤、龚翔宇、林莉
沙滩排球名单: 女运动员:岳园、王凡
篮球队名单: 男运动员:易建联、周鹏、郭艾伦、王哲林、翟晓川、睢冉、李慕豪、丁彦雨航、李根、赵继伟、周琦、邹雨宸 女运动员:陈晓佳、李珊珊、露雯、高颂、陈楠、黄红玭、孙梦然、邵婷、孙梦昕、赵志芳、吴迪、黄思静
扩展资料: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The Chinese sports delegation of The 2016 Rio de Janeiro Olympic Games),简称“中国代表团”,是指2016年7月18日正式成立的、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于2016年7月18日16时在北京成立,代表团共由711人组成,其中运动员400余人,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将参加除橄榄球和手球之外的26个大项210个小项的比赛。
体育团基本情况: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711人,其中运动员416人(女256人,男160人),教练员、领队、科医人员等259人。教练员中包含了美国、德国等11个国家的29名外教,分别涉及田径、游泳、女足等17个项目。
参赛的415名运动员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以及解放军,其中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32名运动员。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4岁,年龄最小的是游泳队的艾衍含,14岁,最大的是射击队的陈颖,39岁。
运动员中共有113人参加过奥运会,占代表团运动员总数的27%, 其中108人参加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为302人,占参赛运动员总数的73%。参加过亚运会的运动员有253人,占参赛运动员总数的61%,162名运动员没有参加过亚运会,占参赛运动员总数的39%。
代表团中,女子射击运动员陈颖、女子跳水运动员吴敏霞、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林丹、男子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等已经分别参加了3届奥运会,是代表团中参加奥运会最多的运动员。
参赛运动员有来自12个项目的35名奥运会冠军,其中27名为伦敦奥运会冠军,包括了李晓霞、吴敏霞、陈颖、张成龙、林丹、吴静钰、孙杨等运动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