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猫叫毛毛
最近,身边好几个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却越来越呆,毫无活力,仿佛一个木偶。刚开始上学时,他们的成绩还不错,后来学习越来越差,慢慢开始厌学、辍学,每天宅在家里,玩 游戏 、看电视、睡觉……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社交障碍,失去了跟外部世界互动的兴趣和能力。刚开始
表叔家的铭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铭铭小时候非常活泼可爱,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现在上初中了,却死活不肯去上学,天天在家打 游戏 。无论全家怎么跟他交流,铭铭总是一句话:“我哪也不想去,只想一个人待在家里。”
铭铭和父母的关系本来就不好,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表叔气得快崩溃了:“好好的孩子,咋就养着养着变废物了呢?”
这句话,不仅是铭铭父母的困惑,也是很多父母共同的心声。
(1)焦虑的妈妈和拒绝沟通的女儿
堂姐家的女儿玲玲以前非常聪明活泼,乌黑的眼珠滴溜溜地眨呀眨,非常有灵气。在今年的中秋节家庭聚会中,我见到了玲玲。几年不见,现在的她,像是换了一个人,整个人木木呆呆,一言不发地缩在角落里玩手机。
我问堂姐:玲玲怎么了?表姐叹了一口气:“以前一直挺听话的,现在越大越管不了,太让人失望了!再这样下去,就成废物一个了……”多年不见,表姐说话依然像机关枪一样滔滔不绝。每次和表姐接触,都能明显感觉到她身上扑面而来的焦虑,让人喘不过气。我们不常见面,压迫感尚且如此之重,更何况和她朝夕相处的女儿玲玲?说实话,玲玲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并不意外。武志红说过:“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焦虑源于对未来不确定的事情的担忧。表姐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了,吃了很多生活的苦,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因此特别紧张女儿的学习成绩,千叮咛万嘱咐要玲玲好好学习。在表姐心里,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只能像自己一样赚辛苦钱。于是表姐天天给孩子灌输“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未来”的思想,结果却是自己说得越多孩子越抗拒,最后,孩子干脆关闭心门,拒绝任何沟通。
很多时候,表姐只顾输出自己的想法,却忘了要聆听一下孩子的心声。玲玲对我说,她感觉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能让妈妈满意,总有更高的要求在等着她,觉得很累。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就像表姐这样,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焦虑,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困境,把内心的焦虑和担心,都投射给孩子。 而孩子是直接和父母的潜意识相链接的,不管父母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孩子都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到父母的潜意识。因此,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父母有必要先处理一下自己的问题。过度的焦虑和担忧其实是对孩子的诅咒,如同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孩子天天背负着这个沉重的封印,如何能够腾云驾雾、大显神通?
(2)强势的父母和退缩无力的孩子
韩国妈妈李柳南是一位名校的名师,备受家长推崇。起初她的一对儿女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绩优异、乖巧懂事。但是后来,孩子们却没有按照她的预想一路进名校,反而是儿子退学、女儿厌学,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李柳南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她用了整整10年时间,慢慢修复和孩子的关系,并写出了《妈妈的悔过书》,在书中写下了自己的惨痛教训: “自己有多强势,孩子就有多脆弱。”
过于强势的父母,往往习惯控制孩子,凡事包办。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占主导地位,而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想法,事事为孩子做主。强势的父母就像一个筛子,筛去了所有自认为对孩子不好的事情,期待孩子能够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殊不知,父母们在筛去顶嘴、调皮、犯错的同时,也筛去了孩子的自控力和活力,破坏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筛去的东西有多重要,直到问题出现。父母长期越界去管控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逐渐被吞噬,慢慢形成习得性无助,从心底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过于强势的父母,得到的是暂时的掌控感,失去的却是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个行为上被严格限制、精神上被绑架的孩子,怎么可能发展出自我控制意识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又怎么可能会由衷地尊重父母?孩子的沉默其实是在表达心底无声的抗争。
(3)父母关系不和,孩子缺乏安全感
以前班里有个学生翔翔,在学校经常无精打采,课上睡觉,课下也从来不和同学玩,性格很孤僻。后来我了解到,翔翔的父母经常吵架。每次吵完,爸妈就拿他撒气,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挨耳光是家常便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脾气乃至命运,影响至深。正如作家沈夜焰所说:“所有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等长大一回头,才发现成长的轨迹就在那里,是它勾勒出你的人生。”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一个家庭最好的样子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尊重爸爸。”诚然如此。 一个温馨的家庭,最直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通常来说,父母之间的关系不理想,亲子关系也通常不会很理想。在夫妻关系不融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像翔翔这样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压抑,经常感到自卑恐惧,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能力差。
(4)外界的刺激和父母的忽略,让孩子恐惧无助
老家邻居的孩子小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突然不愿去上学,最严重的时候一上学就吐。起初,父母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反而一味责骂他没出息。
后来,别人建议小凯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咨询师,父母才知道小凯不愿去上学的真相。原来小凯有次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被同学推进了茅坑里。小凯家在农村,当时是夏天,厕所里有很多蛆虫,这件事给小凯留下了很严重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一去上学就恐惧。
心理学者沈家宏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想上学,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孩子不是平白无故地厌倦学习,必然是因为一些事情或情绪,让学校变成孩子的痛苦之地。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当一件事情让人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的防御机制就会自动下达指令,让我们远离痛苦。
就像小凯一样,他本身并不抗拒学习,是学习之外的事情让他对学校产生了恐惧情绪,这件事也提醒我们: 只有找对症结,打开心结,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前文中提到的这几个孩子,都是十来岁年纪,本该像小鸟一样磨练翅膀翱翔天际,现在却变成折翼的天使,不得不沮丧无助地窝在家里。
这些孩子越来越沉默无力,脆弱到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不愿和世界沟通。可以想见,孩子的内心一定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如烦恼、压力、痛苦和需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这些情绪如此强烈,取代了少年心中本该有的温暖的 情感 联结,以至于他们封闭了内心,和世界隔离。
接触的这样的孩子越多,我越是有种强烈的感觉:他们像被无形的蜘蛛丝给牢牢地束缚住了,动弹不得。一开始,他们肯定是反抗过的,无奈因为力量太弱,结果被更强有力的父母镇压住了,慢慢地,孩子就彻底放弃挣扎,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催眠大师埃里克森说过:你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有待 探索 的奥秘。这句话放在这些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假如父母能够换个角度思考,不把孩子眼下的状况当成一个棘手的问题,也许会发现: 孩子当下的表现其实是求救的信号,也是改变亲子关系和孩子命运的契机。
当孩子出现不愿沟通、沉默自闭、厌学辍学等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首先,父母要及时识别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且真诚地和孩子沟通。
这里的沟通不是说教,而是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跟孩子对话,真正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动力,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困难在哪里,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
《小孩不笨》里一句话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大人常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是在自己讲、自己爽罢了。”
到底是沟通还是说教,孩子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父母潜意识中的目的。如果想要孩子有好的变化,父母就需要真诚地考虑孩子的状态和情绪。孩子的感受一旦被忽视,沟通也就失去了效果。
其次,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释放内心积压的愤怒,使身心的能量能够展现。 如此一来,他自己就会有力量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走出当下的困境,开展各种人际关系。
有段时间,班上有个孩子经常啃手指甲,啃得手上血肉模糊。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刚刚生了二胎,对他有些忽视,孩子心里积压了很多愤怒无处释放,只能通过伤害自己来发泄不满情绪。其实,在孩子出现这些外部症状之前,内心已经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亟待处理。
第三,孩子的成长不是孤立的,是处在不同的系统里面。家庭是一个系统,学校也是一个系统,两个系统交互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父母、老师,甚至外界力量,跟他一起面对和努力。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可以寻找专业人士,如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最后,如果孩子拒绝做任何事情,只想待在家里,希望父母能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孩子当下的状态和选择。 就像刚刚移栽的苗木一样,给孩子一个调整适应的时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就像一颗种子,自有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即便被石头压住,他依然会萌发。只不过当我们有一天掀开石头时,才发现:幼芽已经扭曲了。如果当初我们搬走这些石头,让种子自然地萌发出来,该多好!
理想的父母是在满足孩子基本身心需求的基础上再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托举。 如果父母能力达不到,最起码不要破坏孩子身上天然的生命力。
(为保护来访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春天的玉米粒
所谓自我成长报告,其实就是一次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反思和自省。别的考试题目可以代劳,这种纯粹关于自我的成长报告是无法让别人代笔的,世界上也不会有如此了解你的人吧。如果这种报告由别人代笔,那对于熟悉你的人来说,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这种成长报告并不难写,关键在于你要对自己有一个很认真地回顾反思,静下心来慢慢回想总结,自省,反思。其实如果你能自己试着写写,会发现这是一场难得的了解自己的机会。我们有时候并不了解自己,或者了解的太肤浅,只有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真正看清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
ace922apple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摘要:文章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及剖析,阐述了个人从幼稚懵懂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及形成原因,深层次地反省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
一、自我分析:
1、兴趣,偶像及对自己的影响:
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写作,音乐,但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只是很喜欢,并从其中获得快乐。
专业兴趣上,我比较喜欢贸易类的,也正是我现在所学的货运专业,我认为此专业可以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情。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我做过一次人格分析和职业分析,鉴于测评结果,我的优势职业类型为企业型,创业型。我认为这很符合我的专业需要。
因为首先我是一个精力充沛、自信、善于交际、热情洋溢、富于冒险;通常具有领导才能,能够说服他人共同达到组织目标;为人务实,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是自己的朱镕基,海伦凯勒。我觉得他们的做事风格和对生活的忍受能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并且对我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2、性格及对自己的影响:
我是一个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
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
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
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但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3、能力与品质:
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但创造性很一般,有领导和组织能力。思想道德观念比较强,能考虑集体和他人,做事认真。
4、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人生好比一个珍珠项链,每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就如同一个个精美发光的珍珠,一个个珠子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无论过去或现在的状态如何,请学会接纳和包容,因为我们对未来都怀有美好的憧憬,我们愿意努力化解所有的忧伤和烦恼,去迎接崭新的一天。正如俄国作家普希金所说的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喜爱源于浓厚的兴趣,对该职业充满敬意和期待,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十多年的求学经历铸就了我坚强、乐观、热情、包容、理解的品质,善良始终是我坚持的人生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对稳定。
我具有良好的人格基础,较好的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巧,并且能有意识地剖析自我、充实自我、提高,所以我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2)自身的不足:
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现实,考虑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太过复杂。创造性不强。
心理学知识欠缺,理论基础不牢固,心理咨询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较少。在楼栋实习中,把咨询等同于聊天,缺少咨询方法的实质性内容。喜欢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喜欢给别人提建议。在咨询过程中没有做到价值中立,让来访者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我的成熟标准:
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劳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
除了在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和磨练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追求生命高度的心,敢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坎坷,乐于分享生命中的成功和喜悦,保持身心健康。业余时间多看书、写博客、听音乐等排解不良情绪,保持淡定的心情,学会包容接纳。即人的一生应该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身心悟性,才可以拥有平衡快乐的人生。
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价值中立态度,无条件接纳来访者。学以致用,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咨询。在自己不能很好地给求助者提供咨询时,应及时转介给有经验的老师,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来访者。
三、评价:
1、同学评价:是一个开朗的同学,有领导才能,做事认真,尊重约定,维护集体。
2、批评:做事太过急躁和死板,没有什么创造性。考虑太多,太有原则性。
四、结束语: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非常感谢老师这一个学期内对我们的教导。我也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
最后我想引用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来结束我的这篇成长报告: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