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7

开心土星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任小燕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家居

已采纳

《催眠大师》是一部讲述关于救赎、从负罪深渊中解脱的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悬疑片,对心理、催眠方面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故事主要讲述了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在几年前因为酒驾使自己的女友和好友在车祸中丧命,徐瑞宁在因为这次事故在心中产生了罪恶感,自此活在不能原谅自己的阴影中。他的老师找到任小妍帮忙,以任小妍为病人为由对徐瑞宁实施催眠治疗,最终解开徐瑞宁的心结,从罪恶的深渊中得以解脱。

电影最成功之处在于剧情的反转,让人无法一眼看透真相,观众随着导演的镜头一步步探索、推理出真正的剧情。开头徐瑞宁在讲堂为大家授课,让观众见识到一位专业的、又有点新心高气傲的心理治疗师。他通过催眠治好了很多病人,任小妍是他当天最后一个要治疗的病人——也就是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出现了。

不论是莫文蔚表演说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还是导演营造出那种诡异的氛围,观众最初对任小妍是病人这件事深信不疑,大家都在跟随着徐瑞宁去试图揭开她身上的秘密。直到观众看到身处在梦境中的两人,任小妍将徐瑞宁推进水里,大家猜恍然大悟,原来病人是徐瑞宁。

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叙事技巧,能够通过他的镜头牵动观众的心绪,一起去看清谁才是那个心理急需被治愈的人,背后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片中关于催眠这一技术也做到了较为细致的展示,包括徐瑞宁和任小妍实施催眠的集中手法、人被催眠后身体产生的反应,以及催眠过程中营造出的场景画面等,对心理催眠感兴趣的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找到大量的可研究信息。

导演除了展示他的拍摄技巧、叙事功力,在影片看完后,一定都会对那句台词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人能原谅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谅自己”。所谓一辈子无法被原谅的罪恶感,是自己不愿解开那个结罢了。

任小燕心理咨询师

341 评论(10)

33人见人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著名心理咨询师许瑞宁和一位复杂的中年女性患者任小燕之间的经典故事。

剧情详解:国内擅长催眠疗法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饰)正值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由他治疗过的病人全都痊愈出院,这也使得徐瑞宁信心倍增,直至骄傲自大。就连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他理论的质疑,都毫不收敛的回击过去,这些都被徐瑞宁的大学老师方教授看在眼里。

在徐瑞宁一次讲课后,方教授受到其学生的请求,让徐瑞宁诊断一位特殊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但方教授嘱咐徐瑞宁,称这位病人的十分怪异,她看过的心理医师没有一名能够治疗她的病情,任小妍讲话虚实难辨而且懂得如何回击治疗师。

方教授口中所说的这名病人,让徐瑞宁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自大的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当任小妍来到徐瑞宁的诊疗室时,徐瑞宁发现这位病患确实如同方教授所说很有古怪。

任小妍声称自己能够看到已经死去的人,并且寻求她的帮助完成生前没有做过的事,徐瑞宁听后不以为然,但任小妍解释自己根本就没有心理疾病,她所看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

徐瑞宁在任小妍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徐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

幕后花絮

1、陈正道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剧本寄给了徐峥,没想到徐峥不但答应出演,并且还欣然担任了监制。

2、徐峥透露拍水中戏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挑战。他向妻子前花样游泳运动员陶虹请教,陶虹建议徐峥戴鼻夹,但导演却以后期无法处理拒绝了徐峥的提议。

3、导演陈正道介绍,电影中的催眠世界其实都是用一砖一瓦的细节构建起来的,所以美术和道具上做得很细致。房子里的地板的纹路,墙上画的摆放,桌上的道具等细节去呼应电影中一层又一层的这个概念。

4、《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

5、为体现人物关系反转,演员会有现场走位的“路线图”;为保证道具联系严密,如录音笔的位置,杯子的转向,场记和道具师会做定点和拍照;不管入镜与否,现场有三个钟表必定对应剧情发生时间。

6、导演解释说,片中的道具沙漏是对时间的暗示,方正的办公桌代表权威、保守和压抑,桌上锐利的办公用具(如尺、拆信刀)隐喻一种自残危险的状态,欧普艺术画暗喻“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

7、莫文蔚的项链坠子一开始是弹簧形状,后来变成了弹珠项链。

8、拍摄时,徐峥和莫文蔚每天下午过一遍台词,华灯初上就开工,全是夜戏,所以徐峥也调侃,他就这样与莫文蔚“度过了一夜又一夜”。

9、该影片是莫文蔚婚后的第一部主演影片。

302 评论(15)

哇小妹夫

关于北外现在很牛的老师如下:

金小燕:教书育人,不忘初心

金小燕,1982年9月出生,博士,讲师,法语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2002年考入北外法语系,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研究生毕业留校。2017年荣获基础教学阶段陈梅洁奖,2019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金小燕认为,教育是塑造灵魂、滋养生命的工作,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启迪心灵。在工作中,她积极探索教学与育人的新途径,除了课上对每一位同学时刻关注,课后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化,将每一次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册,及时发现问题。除了学习,她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同学们带去温暖,收获了诸多好评。

孟德宏:立德修心为师 春风化雨育人

孟德宏,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师,原对外汉语系主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中文教育,词汇语义学。

孟德宏在工作中始终铭记“师者心父母心”,因而在担任班主任时,他能够关注每一位同学,对他们的未来设计和职业规划,都力所能及推心置腹地倾听、了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有心理学相关的工作背景,他还承担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帮助他们恢复良好状态,顺利完成学业。

谭佳琳:当好引路人 奋进新征程

谭佳琳,国际商学院专职辅导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所主持的匠“歆”学生发展研究工作室列为北外重点支持“大学生德育工作室”,曾获评“辅导员引航奖教金”、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工作者”、“红旗团总支书记”等。

作为一名毕业年级辅导员,谭佳琳积极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明晰就业方向,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方式解答学生就业疑问,坚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此外,她还高度重视中外学生群体融合,注重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组织开展国际商学院“理解中国”系列活动。疫情期间,她驻校开展学生工作,在校园疫情防控中发光发热。

王弘毅:让每一个学生被关注

王弘毅,1992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让每一个学生被关注”是王弘毅一直以来的追求。作为专业教师,他在课程设计中别出心裁,将自身所学与学院人才培养相融合,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在科研中,他又将智库建设与学院中东欧语种人才培育结合,带动学生投身学术,获得提升。作为研究生辅导员与研究生教务秘书,他主动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王曼倩:以马克思主义之力 浇灌汇通中外之桥

王曼倩,法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卓越青年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多篇文章,接受CCTV1频道、《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采访,获北外“中智园丁奖教金”“优秀课件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优秀奖。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王曼倩在工作过程中,克服了“能否以理服人”“解决众口难调”“能否以情感人”等三个挑战,通过增加课程深度、了解学生情况、保持平等交流等方法,实现了思政课的生动有趣,引发共鸣,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欢迎。在课后,他仍然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了同学们值得信赖的生活导师。

27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