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7

迪夫米米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刘丽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美食小雅

已采纳

在收到老师要组建“精神动力学小组”的通知之前,我们开发区的学员已经在进行着这项工作,而且已经进行了大约有一年的时间,只是我们小组还没有那么规范。也许是出于想组建一只专业团队的想法,老师公开招募小组成员,只收8到10人,而且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每两个周进行一次集中授课,每周都要整理国内精神分析大咖的录音,读《精神分析动力学疗法》这本书,从书中自己出题,并且每两个周考试一次。招生要求可谓是严格的,最终,报名的有三十多人,我就是其中一名。 有几点需要重点强调一下,当时想报名的人很多,因为当时报名参加李老师研修生的费用已经上万了,很多研修生想要上这个课的,结果李老师一道命令,研修生和精神分析小组的成员不用再参加。很多同学接到这个通知后,就没有报名。万幸的是,我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因此报名表里就多了一个我。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李老师举办这次课程的意义。因为李老师是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副会长,老师就要为协会做贡献,因此,本次活动,他上报了协会,由协会的人参与监督审查,因此,在面试的时候,协会的好几位大咖参与了进来。最后的结果没有让每个人失望。本来打算从三十几个人当中挑选出10个人,结果看大家那么想参与,李老师把所有的学生都收纳了,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把我们分为了三个组,很荣幸,我被分到了1组,据说,一组学生的学历还行,基本都是研究生,当然有一名医学博士,也是大神级别的人物,让我们小组蓬荜生辉。这位宿博士,写起文章来,不是一千字,而是每一篇都三千多字,每一篇都像是小论文,从摘要到关键字,从理论到实际,我的那个天哪,活生生一个博士在你面前展示的时候,只有膜拜的份了。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面试之后的第一次会议是分组进行的。那次,我是带着家里的三个孩子去的,一个是大学生,我希望通过我的引荐,能够把她带到心理学的领域,另外两个是小学生,我希望让她们感受一下成人对于学习是多么渴望。开会完毕,我带领着她们去青岛大学参观了一圈,并合影留念。 之后,煎熬的日子就开始了。每天读书,写读书笔记,整理音频资料,还要出题,还要考试,天天忙的呀,晕头转向。当然,有很多善于偷工减料的学生,许多作业是跟不上的,像我这样的,算是认真的了。那个时候,我基本算是得了强迫症,天天写,有时候太累睡着了,半夜三更一骨碌爬起来,接着写。我那个时候的理念是:饭可以不吃,但任务不能不完成。记得有一次去考试,我和一名同学坐在一起。我只顾自己低头答题,题答完了,抬头一看,她一个字没动。她悄悄地问我:你每天都看书写文章吗?我疑惑地回答:对呀。我心想: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结果她笑了笑说:我就是来打酱油的,我的基础太弱了,跟不上。结果怎么着?我们的试卷都交上去了,她硬生生把自己的试卷留下来了。 我那个时候真是佩服她呀,对于老师的规矩置若罔闻,而且还敢报名。当然她也是相当佩服我,从此我俩成了好朋友。(千万别问这是哪位大神,我不告诉你。嘻嘻)那个时候,到了隔周周五下午,有两名同学总是会去旁听,她们就是现在我们群的穆占叶老师和刘丽囡老师,她们两个报了李克富老师的研修生班,没能参加这个小组,相当遗憾,因此只能旁听,下课就跟我们唠两句,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跟两位老师熟悉起来,尤其是刘丽囡老师,我们还是另外一个战壕的战友,更觉亲切。小组进行到快尾声的时候,我们原来的精神分析小组的成员听说我进了小组后,羡慕地不得了,后悔没有当时不顾老师反对报上名,她们也要求旁听,因此最后几次的学习,我们的队伍中总会多出那么几个人。 参加心理动力学小组的收获还不止这些,我们从这些学员中,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找到了可以互相学习的人,比如:代桂云老师。她有一个公益援助团队,自己的写作水平很高,阅历丰富,再加上记者的身份,让我之后一直到今天,都在与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的公益团队的建立,以及很多心理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位同学的帮助。最后一次结业仪式,我邀请了三个好友参加,无奈路上着急,与别的车发生了追尾,没能参加,相当遗憾。年后,我们动力学学小组聚会,难得李老师有时间来参加,那天,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唱歌很好听的公元,听李老师唱歌,就是那首“无言的结局”,说起来这件事,我还奇怪,刚刚结束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活动中,有人专门为李老师点了这首歌,我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他爱唱这首歌?要么这是李老师的“老粉”,要么李老师太喜欢这首歌,唱的次数太多,同学们都知道了。建议下次李老师换一首别的歌曲,大家都听腻歪啦。 继续说那次聚会,班长定了一个农家宴,我弯弯曲曲从家到酒店,开了大约2个小时的车才找到,酒店是在一个山上,来自农村的我,实在对山没有太大的感觉,除了觉得路难走,菜也没觉得有多好吃,印象中好像这里面的菜特别贵,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我们见李老师的决心,我和一名来自莱西的女生坐在一起,酒桌上她情真意切,走的时候流下了不舍的泪水。从此我们两个也算是相识了。三个月的时间,魔鬼式的训练,对于我来说,收获的太多,挺过来了,其它都不是事,所以这次“思维训练营”,对我来说,强度属于小case。每一次学习,不管是理论上,还是认识的那些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上,已经无法用某一个标准来衡量了。总之,就几个字来总结:参加李老师的课,好!

心理咨询师刘丽

199 评论(8)

玲珑金月

2019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材料一

C市急救指挥中心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设的事业单位,承担全市社会急救医疗的组织协调、调度指挥、应急处置和急救培训任务。中心下设综合办会室、信息调度科等6个科室。综合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文秘、信访、接待、档案管理、对外宣传、安全保卫,与全市应急联动系统和急救网络单位之间的协调等工作。信息调度科负责120报警电话受理、急救车辆与急救人员安排、110指挥中心转办的社会紧急救助服务、区县二级指挥平台业务指导、院前急救统计、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等工作。科内成员包括科长赵雪梅、副科长李明、科长助理夏至及28名调度员,科内女性成员占90%以上。

材料二

长期以来,C市急救指挥中心工作繁忙,每天接听的电话总数达三千多个。调度员满负荷工作,高度紧张、压力很大,每天还会接到一些误拨电话和骚扰电话,工作节奏被严重干扰。尽管如此,调度员们有时还会被投诉,投诉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不佳”“救护车到达不及时”“反复确认信息,耽误救助时间”“不按求助者的要求送患者去指定的医院”等方面。因此,部分调度员出现了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有的还产生了辞职的想法。为此,中心请来心理咨询机构为调度员们进行疏解。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对部分调度人员的访谈记录:

甲:太累了!神经一直紧绷着,像上了发条。坐在电脑前,右手始终不敢离开鼠标,电话铃声一响,立马就说“120-××号,请讲”。虽然有“微急救”公众号,但大家还是习惯电话求助,我每天都要接一百多个电话。我不是本地人,有的求助者说的方言听不太懂,描述的症状也五花八门,总是担心自己的判断不准确。压力真的好大,感觉已经吃不消了。

乙:工作太忙,没有规律,根本顾不上家,更没有什么节假日。我干这行已经三年了,一日三餐都不正常,经常胃疼,腰疼、手腕疼、噪子哑更是常事。我们做调度员的,80%以上都有咽炎,我本来是个路盲,地名地形对我来说就是天书,以前一接电话,听人说东南西北就发懵,现在好多了,C市地图已经“印”在我脑子里了,为此我可没少下功夫。

丙:我们中心大厅墙上有“生命相托,分秒把握”八个大字。领导们也一直强调我们岗位的特殊性,别人的工作可以等一等、放一放,可我们这是救命活儿。有些人觉得干我们这行久了,就看淡了生死,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要是没救助成功,我就总觉得是自己没尽到责,过不去自已的心理关,下班回家了心情都不好。

丁:经常一接到电话,什么都没来得及问,对方就催我们派车,还说来晚了就要投诉。有时候还要挨顿骂,但我们也只能忍着。求助者总希望一打电话救护车就能马上到,这种心情我们很理解,但事实上不可能啊。120急救有时是“一阵儿活”,赶上任务扎堆了,用车就会很紧张。再说从接单到派车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路上还可能会堵车,我们也只能干着急。

戊:有次上晚班,电话一接通,对方就急促地连喊“快点,快点过来!有人倒地上了。”我问地址时,对方说“火车站”,当我问是哪个火车站时,他愤怒地质问“火车站你都不知道,是不是C市人啊?你这种素质,怎么干活的?”有时求助者描述的地方大概在哪我们知道,但就是不能问他“是不是在××地”,因为求助者在慌张的情况下,很容易下意识地说“是”。我们会尽量引导求助者描述准确位置,但却被误解为耽误时间,有时还会被投诉。我们组陈冬那么认真尽职,因为一句话就被投诉了,这样谁不委屈啊!

已:很多求助者打电话时情绪很激动,加上慌乱紧张,不敢实施任何急救,可有些疾病的最佳抢救时间就是这几分钟啊!有次我试图指导一位男士对他母

亲进行心肺复苏,他却吼道:“你就是个接电话的,说那么多干嘛,赶快派车啊!我又不是医生,我哪儿会啊!”然后就挂了电话。其实我已经派车了,但还想抢时间,对他进行施救指导,可惜他不听,结果老太太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去世了……

庚:电话再多我也不烦,工作再累我也不怨,但最讨厌那些乱打电话的人。经常有小孩打电话来,接通就咯咯地笑,家长也不管管。有的电话问保健知识,有的求安慰,还有让给送药的,不给送就骂。什么开车撞到狗啦、夫妻吵架啦都不算稀奇,更夸张的是有人喝醉酒打来电话说一些污言秽语。有时候我接了上百个电话,近一半都与急救无关。给我们增添麻烦事小,挤占了生命通道才事大,就没办法治治他们么?

辛:有时候救护车到了,却联系不上求助者,有时侯人倒是找着了,可人家又不要车了。有位老太太半年内打了一百多次电话,我们派的车,大多数时候她都不上。明知道很可能跑空,可又不敢不派,她有高血压、心脏病,又是独居,万一出事呢?出车的同事抱怨我们不仔细甄别,可电话里哪知道真假啊!另外,调度原则是就近就急,我们会根据所在位置、患者病情和医疗资源状况等因素来安排接诊医院,但有些人只愿去三甲医院,或者自己想去的医院,拒绝接受安排,还以为我们有什么猫腻。

材料三

2018年3月29日清晨,小吴突发腹部绞痛,室友小傅通过C市“微急救”微信公众号的“帮他人呼救”功能,替小吴“一键呼救”了120热线。C市急救指挥中心电脑显示屏上立刻出现了求助者的地址、呼救原因和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调度员用最短的时间与小傅核实报警信息后,立即调派了距其最近的医院出诊。8分钟后,医护人员随救护车到达了小吴的住处,将他接到医院进行诊治,实施了手术治疗,小吴得到了成功救治。

这是C市急救指挥中心“微急救”公众号上线后,接到的第一例市民微信报警。“微急救”公众号具备“精准定位一键报警”“急救微课健康指导”“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点位一键导航”“车辆甄别规范服务”“在线支付”五大功能,可以实现“为本人呼救”“为亲友呼救”“为他人呼救”三种呼救模式,保障各种情况下的求助者都能得到周到的服务。“微急救”的上线旨在完善C市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急救服务。但“微急救”上线以来,实际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目前C市“微急救”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仅为7610人,进行求助的只有11人次。为此,急救指挥中心要求信息调度科调研“微急救”使用率低的原因。以下是信息调度科通过街头访问获得的部分信息:

白小姐(20岁):“微急救”?不太清楚啊,网上没见过介绍啊。不过我觉得这离我有点远哎,我用不着120。

关女士(年龄不愿透露):急救这么专业的事儿,在微信上能学到什么啊?有没有效果也不知道,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儿啊!

李女士(52岁):前段时间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但我儿子说得在微信上注册,还要把住址、电话、健康状况什么的都写上,那多不安全啊!我最怕那些卖保健品的给我打骚扰电话了。

陈先生(35岁):“微急救”刚推出时我就关注了,但一直没用过。如果我用“为他人呼救”功能帮别人呼叫,结果他们拒不缴费,会不会让我付费,或者影响我的信用记录?

王女士(40多岁):我可不敢用微信叫120,听不到声音,哪知道人家真的派车没有,万一耽误了可不得了!

孙先生(55岁):好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事,但听说那个“一键定位”不能准确定位到病人家,再说要是我预留的地址和发病的地址不一致,派急救车时会不会搞错啊?

张小姐(24岁):我之前看到过报道,说“微急救”的后台技术支持不是很稳定,尤其是它预计的到达时间不准!而且我想了解的一些急救知识,上去看了下,也没找到。

周女士(68岁):我的老年机能安装吗?别的手机我也不会用啊,打电话不是挺好的吗?以后是不是没有120电话啦?那可太不方便了!

蒋先生(42岁):“微急救”是个平台吗?谁负责管理?万一我们的信息泄露了,谁来负责?

材料四

2018年12月10日23时31分,调度员陈冬接到一通求助电话。

“赶紧派救护车来,我太难受了,要晕倒啦。”求助者说完这句话,电话就挂掉了,陈冬赶紧回拨电话,询问对方:“您的详细地址是哪里?”

求助者声音虚弱:“我在家里……快派车来吧……”

“您家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温馨家园5号楼501!”

“附近有明显标志物吗?”

“电视塔旁边,。”

陈冬一边在地图上查找,一边调度车辆,填写120急救单。

“好的,您哪里不舒服?”

“我头晕,站不起来,还特别想吐。”

陈冬进一步询问原因,求助者说:“我在洗澡,突然就不舒服了。”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陈冬敏锐地判断可能是煤气中毒了,她追问说:“您开窗了吗?”

“没有,太冷了,窗都关着呢。”

“您还能动吗?”陈冬问。

求助者表示勉强能动,陈冬立刻告诉他:“请马上把窗打开,把头伸到窗外!您很快会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听到声音之后再挂电话。”

求助者嘟囔了一句:“啊?天这么冷!”

陈冬着急地说:“您赶紧的啊,别怕冷啦,还要不要命了!另外赶紧把门打开!”

“啊?这么冷的天,还要开窗开门?”

陈冬想让求助者在失去意识之前赶紧自救,于是提高声调说:“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怕冷,这种情况死亡率很高的!”

“哦,好吧……”

一周后,中心综合办公室接到市民郭先生的投诉,反映有调度员接电话时态度不好,语气生硬,还说出了“死亡率很高”之类的话,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要求处分调度员。综合办公室对郭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核实,确认是陈冬接听了电话,根据当时的情况和相关规定,作出了不予处分的决定,但要求信息调度科妥善处理此事,建议科里与投诉者沟通,由陈冬向其道歉,并于五个工作日内向综合办公室反馈该事件的后续进展。

信息调度科科长助理夏至负责处理这件事情,当夏至将处理意见告诉陈冬后,陈冬情绪很激动,表示不能接受。“我不道歉!救人怎么还救出错了?我加重语气完全是为了他好啊,希望他引起重视,再说冬季煤气中毒的死亡率高也是事实,又不是故意吓唬他,磨磨蹭蹭不抓紧时间自救可能连命都没啦!”

陈冬的事情很快在科里传开了,大家对此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道个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何必让投诉者揪着这个事情不放,到时候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但大部分人认为陈冬没有错,院前急救指导是调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求助者不配合,调度员就无法开展这项工作。调度员的语气坚定,是帮助求助者稳定情绪,跟态度不好完全是两回事。甚至还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处理完全就是息事宁人、委曲农全,调度工作本来压力就大,还经常受委屈,外人可以不理解,自己人不能心里没数,让陈冬去道歉的做法,实在太让人寒心了。

这起投诉事件对信息调度员们的情绪影响很大,科里这几天士气低落,工作氛围比较差,夏至对目前的状况有些担心。

材料五

近日,C市急教指挥中心信息调度科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巾帼文明岗”是以妇女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岗位上创建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城乡一线妇女集体。省文明办、省妇联将于下个月联合召开全省“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C市急救指挥中心被选为发言单位。为准备发言材料,夏至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

一、信息调度科2018年部分工作数据:

二、近三年信息调度科所获主要荣誉一览表

三、2018年工作记录摘录:

(一)科长赵雪梅

110联动工作月报会:

科里加强了对调度员的教育和培训,持续改进联动出诊流程,今年响应率达到100%。110社会紧急救助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了我们。

最近工作安排:

1.在周例会上强调两件事:一是调度员团队建设方案得到中心领导认可,加强以老带新的团队建设,注重开展结合女职工特点的团建活动;二是进一步强调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2.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第9次)。邀请急救系统先进典型进行宣讲。

3.开展典型调度案例分析会,要求全员参与。调动大家学习案例的积极性,尽快把典型案例发下去,让大家提前学习准备。

4.组织理论学习。安排两次理论学习会,学理论的劲头不能降低。

加紧落实:

在全省急救指挥中心信息调度经验交流会上,我们的制度体系获得高度认可。省卫健委领导要求我们尽快形成制度汇编,供其他兄弟单位参考。目前已成熟的制度文件包括:《调度员交班制度》《调度员绩效面谈管理办法》《调度员110联动网络派单任务受理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的制度文件包括:《信息调度科日常120受理规范及考核细则》《调度员培训日常管理办法》;需要制定的文件还有:《信息调度科学习型组织管理办法》。

一点感想:

1.风灾期间,马大姐等6名女同志主动要求加班,连续加了二十多天班,这个很不容易。科里对她们进行了表扬,将她们树立为先进典型,并号召大家向她们学习,在先锋模范的感召下,科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其他同志也都一个顶俩,加班加点,没有怨言。

2.我们科以女同志为主,为展示当代女职工蓬勃向上、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心要求我们开展省级“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我觉得我们确实有这个实力,这么优秀的团队,就应该好好宣传。下一步我们要将创建工作与日常调度工作结合起来,经常性地组织业务研讨,落实岗位职责,规范岗位行为,倡导职业文明。

(二)副科长李明

汇报工作:

这次去W市学习收获很多,特别是33种紧急病情的电话指导施救规范用语,这个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出去学习,我们团队学习热情高,授课老师很满意。

与急救培训科进行协调,今年要在全省120调度岗位技能培训中加上电话指导施救的培训内容,持续提升电话施救能力。

下一步要继续强化调度员电话问诊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调度员的业务水平。

最近很多人都没有调休了,大部分调度员已经疲于应对,有些甚至出现了倦怠情绪,这样下去要出问题,需要和中心沟通一下,要加强人员的调配工作。

几个重要的问题:

典型调度案例分析会上,让张丹介绍在求助者位置表述不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处理,最好是让大家商量出来一个模板。

特别强调:调度救护车的时候,一定要向随车医护人员说明求助者的病情状态。

实战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下周例会上进行讨论,这次雨佳他们几个表现挺好的,响应及时、服务到位,要给予表扬。

几点感想:

这几年急救模式变化很大,但因为培训到位,科里的工作过渡得很顺利,较好地实现了生命急救目标。

我们科工作性质特殊,肩负着抢救危及生命、护佑市民健康的重任,被误解、被埋怨也在所难免。我们这些调度员充分发扬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隐忍大度、顾全大局,凭借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细致,抢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

(三)科长助理夏至

今天,张丹接到一个6岁孩子拨打的电话,说他爷爷病重,但语无伦次,讲不清楚病情和地址。张丹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引导他,及时进行了救助。这孩子可能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电话求助者,他家地方又不好找,张丹能够询问出来,确实将女同志耐心细致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也体现出扎实的业务功底,不愧为我们的“服务明星”。她入职才两年,但是对调度工作非常热爱,积极向同事们学习急救专业知识和调度技能。尤其是在城区地理方面,下了很多苦功夫,不仅把街区图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自己也徒步走街串巷,深入了解街道、

社区的具体分布,成了“活地图”。这个月的绩效面谈会上要好好表扬一下她。

最近,中心举行了公众开放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参观了调度指挥中心大厅,了解了呼救派车的整个流程,掌握了正确拨打120的方法和呼救后需采取的正确做法等。我主讲了“急救在您身边”的讲座。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参观者李大姐说,以前大家对120急救不太了解,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不仅了解了120急救工作的酸甜苦辣,还学习到很多急救知识,掌握了不少急救技能。

(四)工会委员刘丽

我们的同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与扶贫对象村的2名贫困学生、3位孤寡老人结成了对子;参加中心扶贫帮困活动4次;义务献血10人次;开展各类捐款活动,金额总计6580元。

关爱女性职工,组织一年一次的妇科体检;对患病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充分结合女性职工多的特点,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问题:

问题一

假如你是C市急救指挥中心信息调度科科长助理夏至,请根据背景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二中的访谈记录反映出C市急救调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请就此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建议具体可行,有针对性。字数在250字以内。

问题二

根据材料三中的调研情况,C市急救指挥中心拟举办宣传推广活动,以提高“微救济”公众号的使用率。

针对市民的疑惑,列出最需要解答的五个问题。

要求:指向明确、简明扼要;字数在150字以内。

问题三

列出“微救济”公众号宣传推广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要求:有针对性,切实可行,分条列项作答;字数在100字以内。

问题四

面对材料四中目前的状况,你会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妥善处理此次投诉事假。

要求:角色定位准确,考虑周全,有理有据;字数在400字以内。

问题五

科长赵雪梅将在全省“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请你根据材料五,为她撰写一份发言稿。

要求:紧扣材料、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得当;字数在700字以内。

133 评论(8)

april841002

李洪学: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研究生,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聘为正高级教师评委和高级教师评审专家;

王晶:国家生涯规划师、教龄15年,现担任松雷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尖刀班班主任。获得“哈尔滨市四有好老师”等荣誉称号,荣获2018年“哈尔滨市烛光杯教学大赛”特等奖;

郑岩: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得南岗区二十三届百花奖一等奖;

杨兵兵: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三学年数学组备课组长;

刘中锋:中学一级教师,从教18年,班主任经验15年;

王哲:中学一级教师,高中数学教师,教龄15年,班主任经验12年;

朱丽岩:从教10年,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多次参加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

王景瑞:高中教务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高考优秀阅卷员;

汤娜:高中尖刀班班主任,教龄20年。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千名优秀班主任、黑龙江省三好教师代表、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南岗区教学“百花奖”骨干级特等奖;

杜英楠:南岗区骨干教师,“四有”好教师,备课组长;

孟凡杰: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南岗区“四有”好教师,14年一线教学经验;

吴雪娇: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四有”好老师、区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张宇男:中学一级教师,中文双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曾独立完成科研立项,并荣获国家奖学金;

胡宝方:硕士研究生毕业,曾被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优秀汉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较丰富的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将兢兢业业教学与认认真真钻研结合在一起,将关爱学生与提升自己结合在一起,将教育教学与创新实践结合在一起。

满心英: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英语备课组组长。曾荣获“市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得“四有”好老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于金秋: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哈尔滨市四有好老师、南岗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孙世生:高中英语骨干教师,从教18年,一直从事松雷中学尖刀班的英语教学,获得身边好老师、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周丽红: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市级教学案例和班主任大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

肖瑶:中学一级教师,英语硕士研究生兼心理学双学位,全国翻译协会会员,英语专业八级;

郑英然:教育学研究生,英语专业八级,模联优秀指导教师。曾赴新加坡詹姆斯库克大学进修学习;

陆宇:中学一级教师,英语翻译硕士,英语专业八级,大学法语四级。

罗捷:中学高级教师,松雷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

张凤云: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教龄32年;

任泽南: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4年,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高文婷: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多年的高三代班经验,秉承着“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可以被点燃的”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田扬: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和高中物理说课大赛一等奖。

王惠生:松雷中学优秀教师,教龄30余年;

闫翠红: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王丽娜: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区记功;

王鑫:教龄13年,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刘千秋:中学一级教师,学年组备课组长。曾荣获“哈尔滨市优秀教师”称号;

刘金辉:中学高级教师,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四次南岗区记大功教师。从教19年,1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曾荣获“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 南岗区最美班主任”“南岗区转化后进学生先进个人”等称号;

徐丽丽:一线从教16年,获得黑龙江省级教学赛课说课一等奖;黑龙江省首届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孙婷:硕士研究生。在教学上严谨务实,钻研教材,争取把新的理念带入课堂,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杨波: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34年。多次获得南岗区及哈尔滨市教学论文、教学授课一等奖和二等奖。担任班主任工作26年,所教学生杨萧在2006年获得高考文科总分614分的好成绩,创松雷文科第一个600分的记录;

刘丽: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连续带过两届文科尖刀班,2017年高考中有两位同学80分以上,高考成绩突出;

刘颖: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带班经验,曾获得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黑龙江省科研成果奖、教育教学大赛特等奖。

张东祺:哈师大历史学硕士,黑龙江省历史学会基础教育会员,中学一级教师,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所教学生,学风纯正,品行端正,志向远大,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高。

尤泽民:中学高级教师,担任学年主任,18年教龄。曾荣获哈尔滨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标兵,市级四有好老师等荣誉;

王丽:中学一级教师,从教13年,其中班主任经验3年。担任学年组备课组长,曾参加百花奖、烛光杯等教学大赛;

李春龙:地理教师中学一级职称,多次荣获百花奖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帮助学生“低进高出”,向985、211院校输送了近千名学生。

鲁国娟:国家生涯规划师,班主任,教龄22年。先后获得哈尔滨市四有好老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记大功等荣誉称号,国家级课题优秀实验教师,一直担任尖刀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

刘德民:中学一级教师,学年备课组长。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

135 评论(10)

太阳西边出

考试的内容很多,具体的每个地方考的都不一样,你最好说一下你想考哪个地方,我们才能给你详细的信息。

21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