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pinko酱
视频训练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时间就过了一周。来到这世界走一遭,停停留留,没见得时光对谁特别柔软。我书写是为了被看见,被看见是为了让自己有存在感,有存在感让自己发现还有价值。耳朵的鸣响,从未停止过,但是也不妨碍我发现飞鸟与蝉虫的鸣叫声。身体的疼痛,从未消失过,但是也不妨碍我感受一日三餐的荤素味道。情绪的感知,从未如我所愿,但是也不妨碍一花一木的凋零与绽放。视线的灰暗,从未离开,但是也不妨碍光的存在。 慢慢发现,每一次的崩溃与挣扎的后面,隐藏着一场激烈的对抗。是光明与黑暗的对决,是一次选择的修罗场,是迷失与开拓的机遇。不过宇宙中的小小纤尘,为什么那么多的修饰语?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你不知道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到底能否掌控。我柔软外表住着比较刚的小女孩,我的选择没有苟且,要么就奋起抗争,捍卫自己的主权,要么就结束,没有撤可言。面对外界的强大,弱小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但是不试试,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小女孩只是受伤了,她需要我与她紧紧相拥,彼此为伴。通过镜像,你看到很多你想看到或者你不想看到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些都是生命的写真。我在咨询师上看到的需求和美好,其实就是自己的希冀。如果我想真正拥有就从幻境中,醒来。让自己回到自己的轨迹中寻觅和感受其中能实现的与体会失去的遗憾。在光影交错中,我看到了繁杂的彩绘,但是我依然决然的选择了白描。我决定在计划满满的得失中,荣誉与欲望中给自己留个白。 我还记有一幅画,把它变成word文档,我花了整整8小时。当时觉得这不能,我肯定完不成。现在想想真的很搞笑,那一次我有了一个转折,我相信自己能行。昨晚我做一些我知道内容的梦,还有不知道内容的梦。醒了我居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个小图中公仔,感觉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真有意思~ 埃利斯说:“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对事情的看法困扰着。”困扰着我的是有误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当初两只刺猬因为心理学的好奇而相遇,渐渐的大家方向,越来越远。这不是谁的对错,只是各自的选择不同,我庆幸自己从未舍弃。在大学以前我不懂什么叫心理学,但是我发现自己的感知比人更敏感,发现从文章的语句中我很容易感受到情绪的变化,甚至汲取力量。用一句流行的话就是感觉在疲惫的时候,喝上一碗“毒鸡汤”。这“毒鸡汤”能让我有动力走下去,哪怕我感知不了快乐,哪怕我感受不了爱的存在。大学时候,我报名去心理社,当时面试的时候,他们以我性格不快乐,给淘汰了。太有意思了,心理社还存在这种歧视。有一次,我去当时的校园心理咨询师,跟她聊过。然后她就跟我简单的聊聊,整个过程透着勉强与不愿意。哪怕她说你下次可以预约再来,我都没有再去了。我想我不过希望大家把我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待。如果可以的话,没有人愿意用笑意来掩盖自己的脆弱,没有人愿意永远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这世界。 写到这里我感觉有点跑题了。哈哈哈~有时候思维很跳跃,但是我相信这些东西都是有一个核心,核心就是我自己。有一段时间,我做过很疯的事,我发现自己出现恐惧,就是什么都害怕。我选择了以毒攻毒,听鬼故事,听悬疑恐怖的书,而且经常部分白天黑夜,甚至听到睡着。经常自己吓自己,一有风吹草动就害怕。结果最后得到一个结论是“鬼神很可怕,但是它们是没有灵魂的也就是其实它们就跟动物一样,你不惹它们,它们一般叶不会招惹你;而人心更可怕,因为如果心是歪的,哪怕你不招惹他们,他们也会招惹你。因为他们没必要要去理解你,他们会通过很小的无意行为推断出很无中生有的事,他们想什么都是歪的,还会打着各种旗号在背后伤害别人。”当然,你怎么做,是可控的,你有自己主权,可以选择。 最后,视频的训练让我逐渐安静下来。每一次观看都有这种变化,它开始会像火山一样,感受到被压着的一切,有一种喷发释放然后化灰,消亡。之后会像一个水源,水的源头很小,但是源源不断水,能源源不断的喷涌而出,徜徉在宇宙中。但是失眠依然存在。我估摸着原因可能是我害怕做梦,它让我倾听自己的内心。因为相对面对外界的强大以及伤害,我更怕面对自己的孤独弱小与无能为力。毕竟没有借口了。
会逃跑的桃子
心理咨询师表示《女心理师》这个剧采用了专业的咨询手法来讲述故事,而且这些画面也值得大家称赞。第一集的时候,女主角对一个轻生的女孩进行了心理干预,而且还让女孩放下了不好的念头,这一段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人觉得拍的过于浮夸,而且觉得女孩子轻生那一段拍的不好。觉得女主解救了精神女孩,仅仅只是因为女主光环,所以才会有人在豆瓣上面刷1星,这也是一件让人觉得特别遗憾的事情。
不过在心理咨询圈中,大家对这部剧还是比较认可的。其实心理咨询的内容本身就是难以影视化的,因为咨询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疗愈过程里要经历很多的事情才能够改善,真实的影视化之后没有了可看性,而且还会在形式上面做些改善第1集的心理干预,在处理方式上面的影视化也适合大家去观看。例如在干预电话的时候说自己有能力和专业去帮助对方,贺顿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沉稳而又冷静,就是为了能够和女孩建立一个信任感。
在后续沟通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焦点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在专业咨询的时候能够采取一个好的问题方法。而且杨紫还给出了评估的标准,让轻生的女孩自己去挖掘内心的 原因。并没有直接用说教的方式让女孩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说教的方式会让人特别的反感,就是因为有人觉得解决轻生女孩这段过于轻松不严谨,所以才会去刷一星。
小编觉得剧情这样设计是因为影视化以及专业化之间有一个平和的态度,毕竟把长时间的疗愈过程全部都搬出来的话,那么观看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大家还是应该抱着一种理性的态度去观看,这样才能够看到这个作品全面的表现。而且根据目前的剧情来看,可以感受到剧情在专业上面还是比较用心的。里面有很多艺术加工以及影视化处理的方向,大家在看到这个剧情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受到演员和剧方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刷一星的现象,希望这个剧在播出的同时还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心理方面的问题。
rememeber24
《女心理师》将视角对准心理咨询,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表示,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的。目前,她已经有两次失控,一次是在水中,一次是幽闭恐惧症的发作。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心理也越来越受关注,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认可,但国民普及度不高,大多数群众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都存在一定的误解额。很多人认为,你有心理问题,你就是有毛病,心理变态……
这是一部有别于传统职场的都市剧,它专注于心理咨询这一冷门题材,以女心理师为主线,首次聚焦国民心理社会热点的现实意义题材的群像剧。题材小众,多元素融合,拍摄手法也和以往的剧有很大的不同“文戏武拍”,虽然内容稀缺性强,但专业度极高,非常考验观众的耐心和接受度。
也正因为如此,拍了20年戏的杨紫才会在开播之夜忐忑写了篇长文,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大家不喜欢“贺顿”这个新角色……杨紫的担心不无道理,剧播出后,不少人对剧以及她饰演的女心理师“贺顿”群起而攻之,有关“剧lan,人设装x”等一星评价在豆瓣被刷屏。
《女心理师》这部剧挺有价值和意义的,出现口碑两极分化可能是对该行业了解得不多,此题材的剧搬上荧幕有点不太适应吧。还有就是像心理咨询师评论的那样,心理咨询师行业有太多的隐秘和伦理限制,不适合完全暴露给观众看,但目前挺惊喜的,是比预想的要好得多,专业性还是有保障的。
《女心理师》并没有把女主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她也是有自己的问题的。虽然目前没有告诉我们,她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但是已经通过很多细节在铺垫了。多种细节表明,贺顿也存在着她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她导师为什么如此支持她做心理咨询呢?因为疗愈这个过程是相互的。治愈别人的时候,也在治愈自己。
可以预见到,贺顿在跟这些人咨询的过程中,她自己也被这些人的反馈“滋养”着,最后,她也一定能够战胜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把女主塑造成完人,这就是《女心理师》很成功的地方。毕竟,这世界上,没有人没有问题,只不过有的人会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让它生出足够抗衡那些问题的力量。
她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解析当代人在社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人们走出生活阴霾,拥抱新的希望。该剧形形色色的心理案例、不同类型患者,让大家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式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心理问题不等同于心理疾病,多数是个人爱胡思乱想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选择自我心理调节。一旦你觉得你的心理问题长时间地干扰你,甚至已经影响都你的正常生活,就应该及时向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