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by131313
内卷”成为一个流行词,最近这个词也频频在朋友圈中出现。无论是育儿中的“鸡娃”内卷,还是职场内卷,可以说,内卷已经存在于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面对内卷,我们应该怎么办?本期“封面天天见 健康正前方”,我们采访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娜。什么是内卷?什么是“内卷”?有人说,从社会学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也有人戏谑,内卷就是“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杜娜认为,目前生活中的各种内卷现象让我们应接不暇,但很多人却没有发现自己正在被内卷进各种恶性竞争之中。“隐藏在这种竞争背后的本质意义,实质上是我们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改变所带给我们的过度焦虑。这种焦虑让人紧张不安,让人想尽一切办法拼尽全力去耗竭自己的资源与能力。”她说。如何应对内卷?那么,面对内卷,我们应该是退出还是去迎合?杜娜指出,内卷背后是焦虑。“如果选择逃跑,也就是退出,这是一种快速有效让自己不那么痛苦的方法,可能会让我们短期内获益,但这种暂时的获益可能又会使我们在日后把旧账翻出并增加更多的焦虑感。如果选择战斗,也就是迎合,就需要我们继续集中精力寻求各种资源。简单来看,貌似这两种抉择都不是最佳应对方案。”如何应对内卷?杜娜建议,首先,应该正确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内卷之中,只有当自己意识到以后,才能作出部分抽身的准备。其次,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及所拥有的资源,例如,你的经济实力只能买二三线城市的房子,可你拼尽全力甚至到处借钱去买一线城市的江景房,那会让你背负巨债,甚至会压垮你的生活。相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适度努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就能极大满足自己的需求。内卷下,如何应对焦虑?处于内卷之下,如何降低焦虑感?杜娜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近段时间发现因内卷耗费了太多精力,甚至出现筋疲力尽,想要放弃或绝望的感觉,不如先尝试停止思考未来,停止思考内卷的不良结局。具体举例就是,如果一个家长被内卷入孩子的教育竞争,此刻,你可能需要停止不断去担心几年后孩子是否能够考入名牌大学。因为这种未来的担忧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同时,这种焦虑也会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之中,可能根本无法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那么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第二,当你停止思考未来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关注眼前,关注当下。关注此刻我们所拥有的是什么,我们能够调配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因为当人们处于过度焦虑之中时,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此时,花一些时间去找找自己的优势,并回忆利用这些优势去完成一些任务时的场景,这会极大程度增加信,也是给自己充电复原的过程。第三,一定记得保持适度的运动与合理的饮食,规律的生活作息会有助于我们增加面对压力与应激的能力。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失眠、烦躁不安、躯体不适甚至消极观念,这时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需要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才能改善上述症状。
dragonyanyan
有种权威的说法:内卷化是必然产生的。它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其实我认为内卷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的认知过于趋同,所有人认为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样子,这是造成内卷化的根本原因。如,假如社会上只有两个人、一个烧饼,两个人都想吃这个烧饼,他们的认知高度趋同就造成了内卷化。那如何改变这个内卷化呢?就是另一个人去找鱼虾、水果之类的其他食物。所以说人们的认知高度趋同是产生内卷化的根本原因。至于竞争激烈、人口太多、社会过于发达只能算是内卷化的外部原因。对中国产生内卷化是必然出现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对事物的趋同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从疫情期间戴口罩就是最好的例子:口罩紧缺的时候,大家蜂拥而至的买口罩,虽然也有国家的强制措施,但是哪个公民不愿意戴口罩?再以赚钱为例:听说哪个行业赚钱多,又蜂拥而上,又出现内卷了。千军万马去高考,都希望孩子可以上名牌大学、考研、山东人喜欢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其他的工作赚钱少吗?不是,而是因为人们思想高度趋同,产生的内卷化。这就是中国社会。其实内卷这个现象自古就有,改革开放之后并没有感觉到内卷很严重,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高速发展,当多一个人加入内卷相应的会增加差不多份额的“蛋糕”。日益内卷化的今天,我们普通老百姓应该怎么办?普通老百姓冲破内卷化,要有多元化思维。我们不要跟他们抢“烧饼”,我们去吃“烤鱼”就好了嘛。疫情期间看过一篇文章,大体是说曾经不得志的公务员辞职到酒店工作,正巧赶上新冠疫情,在家抑郁一段时间突然得到灵感,专攻外卖,订单不断,疫情反而带他走上了人生巅峰。还有很多人寻找国外市场,选择国外创业,比如去非洲、南亚的一些国家,也会很成功。还有一个办法摆脱内卷化,就是把自己命运跟国家相连,等到国家把经济越做越强,机会多了,乘着国家政策摆脱内卷化。可是这种“等”的方法容易养成无欲无求是“仙人”。不懂主动出击,没有长远目标。知道了什么是内卷化,就会对内卷化少一些恐惧、多一些从容。就像在一条街上恶犬对你狂吠,你知道它不会咬人、面目再凶恶也不会引起波澜,只要有计划地走到目的地就好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