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5

街头流浪泡泡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老人丧偶后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棚元帅

已采纳

1、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

生活的许多主要组成部分已不复存在,空虚和孤独的感觉充满了内心,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颖而积极的生活方式,致力于学习和做家务或社区活动,并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对死者的怀念并不妨碍寻找新的生活伴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重组家庭。

2、寻求社会帮助并接受心理咨询

首先,与家人和朋友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指导,一般来说,中年和老年人在丧偶后会感到悲伤和孤独,不要对自己感到无聊。您应该出去告诉您的老朋友,同事和同学您内心的痛苦。您会得到一些安慰,减轻内在的空虚,并获得生活的温暖。

其次,您还可以从心理咨询诊所寻求帮助,或咨询心理医生,他们将帮助您消除心理迷雾,清除心理停滞,保持心理平衡并释放不良情绪。

3、关爱他人

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孤独和孤独的情绪往往是情绪障碍的核心,关心他人的痛苦可以减轻自己的悲伤,如果将情绪集中在自己的悲伤上,它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与他人一起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痛苦,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可以正确地看到自己的烦恼和悲伤。

4、适当地进行一些户外运动

锻炼不仅可以改善个人健康指数,还可以释放压力并缓解情绪,锻炼后可以使整个人放松,让您暂时忘记以前的烦恼,并帮助您摆脱负面情绪。

老人丧偶后心理咨询师

224 评论(11)

倔强小饭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人丧偶以后,心里空落落的,身边没有了说话的人,可能会黯然神伤。 作为儿女,应该抽空过来看看,与老人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帮老人拍拍后背揉揉肩,洗洗裤子,帮助老人做饭刷碗,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可以帮助老人上老年大学,那里面有很多的同龄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共同研究探讨学习的心得。有了新的兴趣,老人就可以找到精神慰籍,从悲伤中走出来。

243 评论(10)

我不想说114

在中国,老年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共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经历,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这种消极心态常见的有: 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例如:有对老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无思想准备,听说后悲伤得晕了过去,醒后哭得死去活来。丈夫的丧事办完了,妻子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解脱。身体很快就垮下来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怀念恋旧型 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这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丈夫身体不好,内外都非常依赖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而去。常年在生活中养成的对妻子的依赖性,在妻子去世之后马上转化为强烈地无助感和孤独感。悲伤之后,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变得感情脆弱,回忆过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碍。 后悔自责型 时常可以听到一些丧偶之人自责地讲这类的话,例如:“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他(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因为过去夫妻间的磕碰,妻子死后,他在悲伤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责、罪恶感。他因为无法补偿过去,就用这种持续的悲伤不断地责备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心理学家建议,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所以老年丧偶后一定要及时的调整心态。(

10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