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草莓
济宁一10岁女孩嫉妒二胎弟弟受宠,打骂弟弟还自残,让我们详细来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我根本不是他们亲生的,我恨他们,我长大了,都要还给他们……”无意中翻看到了大女儿的日记,里面极端、辱骂的字眼深深刺痛了济宁的林霞(化名)女士,她知道,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自己和丈夫。“自从有了二宝,娜娜的性情大变,甚至伤害弟弟、伤害自己。”说起大女儿的情况,这位母亲几度哽咽自责。
家里突然增加一员
大宝心中满是抵触
初见娜娜,是在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的咨询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电脑、桌椅,靠在墙上的是一排整整齐齐的木架,上面摆着各种模型物件,在木架的正前方,是一个一米见方的沙盘。没等几分钟,个子小小、穿着红色印花小褂的娜娜在母亲的陪伴下走了进来。
10岁的娜娜正在接受心理治疗。
娜娜嘴角耷拉着,看起来不大高兴,妈妈几次牵她的手都被躲开了。第一次见面,她还是有些拘谨,挨着沙盘就坐下了,双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撩着沙盘里的沙子,划成一条条的,赌气不说话。
时间过去了十多分钟,在母亲的好声安抚下,娜娜逐渐卸下了防备,开始和心理治疗师交流。“我不喜欢弟弟,不喜欢爸爸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家。”今年只有10岁的娜娜说。
三年前,弟弟刚出生,娜娜的小房间被改成了上下铺,就连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也摆在了弟弟的床头。家庭突然增加了一员,给娜娜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她开始变得不喜欢这个吵闹的“小东西”了。
“能不能小点声,怎么就知道哭,没有你就好了。”对于弟弟,娜娜心中是满满的抵触,不愿意去逗他,甚至都不愿意看见他。弟弟刚出生,家里人围着弟弟转,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娜娜总是默默地回屋。
对大宝不好的表现
父亲采取强制措施
娜娜刚刚升上了小学二年级,学习上很有灵性的她很少让父母操心,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找到了家里,说孩子上课总是走神,还偷着画画,听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大不如前。
“大概就是从弟弟出生一年后,娜娜越来越叛逆,开始排斥我们。”林霞说,也怪自己粗心大意,只顾着忙二宝,忽视了娜娜的变化。老师的告知让林霞重视起来,于是便和娜娜谈了一次话。没想到孩子一点认错的态度都没有,而且后来还变本加厉起来。
娜娜拒不认错的态度彻底惹恼了父亲。一次,父亲用皮带狠狠地把娜娜抽了一顿。“耽误学习,就你这样的还想画画,以后不许再画了!”父亲话语决绝,立刻中止了娜娜的绘画班,彻底地掐断了娜娜心中那点小小的爱好。
“我们以前从来没那样打孩子,可能就是从那一次,娜娜变得越来越极端。”父亲说,以前娜娜是被从小宠大的,爷爷奶奶对她可谓百依百顺,所以孩子多少有些任性,自己的要求达不到就会绷着脸,但是都在家人的包容下慢慢地长大。
再后来,娜娜越来越少和爸妈说话了,一件事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变得只和同学玩,开始不愿回家了。
翻开孩子日记本
满是对家庭的怨恨
“坏人,对我没有一点笑容,就把笑容留给那个坏蛋”,“除了打我骂我不会别的,我长大了都还给他们”……在一次打扫房间的偶然机会下,林霞不小心翻到了娜娜的日记本,里面充满着极端辱骂的字眼,林霞眼前一黑,她根本想象不到女儿内心竟然是这样的想法。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给娜娜洗衣服的时候,袖子上沾的点点血迹引起了林霞的注意。撸起娜娜的袖子一看,七八条浅浅的伤痕出现在孩子的胳膊上,触目惊心,有的甚至还结了血痂,这都是娜娜自己拿笔或者小刀划的。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林霞和丈夫带着孩子来到了医院寻求帮助。
在聊天过程中,心理治疗师打算和父母单独聊聊,想让娜娜带着弟弟在门口等上5分钟,没想到不仅娜娜极度反感,就连父母也不同意,担心娜娜伤害弟弟。
“我们现在根本不敢把两个人单独放在一起,她经常打哭弟弟,还把弟弟从床上推下去。”娜娜父亲说。
“自从有了弟弟,他从来没有不生气的时候,他们更不爱我了,我就是一个多余的。”娜娜捂着脸哭泣着说,从她的行为中能看出,她是很惧怕父亲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尤其看着她总是和我们别扭着,我也越看越来气,就忍不住发火动手。”娜娜父亲痛苦地说。
专家提醒
化解“老大”的烦恼关键要看做父母的
“像娜娜的情况不是特例,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的精神专科医院,从各地过来问诊的同类型患者不少,相比较往年数量有明显增长。”
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张跃兵说,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再要个孩子成为不少家庭考虑的事情,家长在计划生二孩时,还真得为大宝做好心理准备。
对集万千宠爱长大的“老大”而言,一般在六七岁已经记事了,而且经历了一个独生子女的过程,家庭结构的改变,面临父母的关注和爱都被突然分走,“老大”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
“这是由于家长把精力过多投入到第二个孩子身上,忽视了对老大的关心,老大就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他们就会将父母不再爱自己的责任推到弟妹身上。”张跃兵表示,对于这种“失宠”的感觉,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而便会展现在行为上,而这种心理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
父母这时候就应该做好引导,告诉“老大”,家庭对每个孩子的爱是一样的,要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说“你和弟弟(妹妹)互相照顾”比“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要强得多。
张跃兵说,孩子身体发育得很好,但是心理年龄没有跟上,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下;另一方面,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走进社会遇到“坏人”,遇事不让他们自己决定,而孩子的内心很渴望独立,这就造成孩子叛逆,就出现了不理智的做法。尊重孩子的想法是为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的。所以,张跃兵提醒,家长在要二孩之前,应该征求老大的意见,告诉他弟弟或妹妹的到来是一种陪伴,让老大也一起进行期盼,一起呵护弟弟妹妹的成长。
幸福的小萝卜
“我根本不是他们亲生的,我恨他们,我长大了,都要还给他们……”无意中翻看到了大女儿的日记,里面极端、辱骂的字眼深深刺痛了济宁的林霞(化名)女士,她知道,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自己和丈夫。“自从有了二宝,娜娜的性情大变,甚至伤害弟弟、伤害自己。”说起大女儿的情况,这位母亲几度哽咽自责。
家里突然增加一员
大宝心中满是抵触
初见娜娜,是在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的咨询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电脑、桌椅,靠在墙上的是一排整整齐齐的木架,上面摆着各种模型物件,在木架的正前方,是一个一米见方的沙盘。没等几分钟,个子小小、穿着红色印花小褂的娜娜在母亲的陪伴下走了进来。
10岁的娜娜正在接受心理治疗。
娜娜嘴角耷拉着,看起来不大高兴,妈妈几次牵她的手都被躲开了。第一次见面,她还是有些拘谨,挨着沙盘就坐下了,双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撩着沙盘里的沙子,划成一条条的,赌气不说话。
时间过去了十多分钟,在母亲的好声安抚下,娜娜逐渐卸下了防备,开始和心理治疗师交流。“我不喜欢弟弟,不喜欢爸爸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家。”今年只有10岁的娜娜说。
三年前,弟弟刚出生,娜娜的小房间被改成了上下铺,就连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也摆在了弟弟的床头。家庭突然增加了一员,给娜娜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她开始变得不喜欢这个吵闹的“小东西”了。
“能不能小点声,怎么就知道哭,没有你就好了。”对于弟弟,娜娜心中是满满的抵触,不愿意去逗他,甚至都不愿意看见他。弟弟刚出生,家里人围着弟弟转,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娜娜总是默默地回屋。
对大宝不好的表现
父亲采取强制措施
娜娜刚刚升上了小学二年级,学习上很有灵性的她很少让父母操心,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找到了家里,说孩子上课总是走神,还偷着画画,听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大不如前。
“大概就是从弟弟出生一年后,娜娜越来越叛逆,开始排斥我们。”林霞说,也怪自己粗心大意,只顾着忙二宝,忽视了娜娜的变化。老师的告知让林霞重视起来,于是便和娜娜谈了一次话。没想到孩子一点认错的态度都没有,而且后来还变本加厉起来。
娜娜拒不认错的态度彻底惹恼了父亲。一次,父亲用皮带狠狠地把娜娜抽了一顿。“耽误学习,就你这样的还想画画,以后不许再画了!”父亲话语决绝,立刻中止了娜娜的绘画班,彻底地掐断了娜娜心中那点小小的爱好。
“我们以前从来没那样打孩子,可能就是从那一次,娜娜变得越来越极端。”父亲说,以前娜娜是被从小宠大的,爷爷奶奶对她可谓百依百顺,所以孩子多少有些任性,自己的要求达不到就会绷着脸,但是都在家人的包容下慢慢地长大。
再后来,娜娜越来越少和爸妈说话了,一件事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变得只和同学玩,开始不愿回家了。
翻开孩子日记本
满是对家庭的怨恨
“坏人,对我没有一点笑容,就把笑容留给那个坏蛋”,“除了打我骂我不会别的,我长大了都还给他们”……在一次打扫房间的偶然机会下,林霞不小心翻到了娜娜的日记本,里面充满着极端辱骂的字眼,林霞眼前一黑,她根本想象不到女儿内心竟然是这样的想法。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给娜娜洗衣服的时候,袖子上沾的点点血迹引起了林霞的注意。撸起娜娜的袖子一看,七八条浅浅的伤痕出现在孩子的胳膊上,触目惊心,有的甚至还结了血痂,这都是娜娜自己拿笔或者小刀划的。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林霞和丈夫带着孩子来到了医院寻求帮助。
在聊天过程中,心理治疗师打算和父母单独聊聊,想让娜娜带着弟弟在门口等上5分钟,没想到不仅娜娜极度反感,就连父母也不同意,担心娜娜伤害弟弟。
“我们现在根本不敢把两个人单独放在一起,她经常打哭弟弟,还把弟弟从床上推下去。”娜娜父亲说。
“自从有了弟弟,他从来没有不生气的时候,他们更不爱我了,我就是一个多余的。”娜娜捂着脸哭泣着说,从她的行为中能看出,她是很惧怕父亲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尤其看着她总是和我们别扭着,我也越看越来气,就忍不住发火动手。”娜娜父亲痛苦地说。
专家提醒
化解“老大”的烦恼关键要看做父母的
“像娜娜的情况不是特例,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的精神专科医院,从各地过来问诊的同类型患者不少,相比较往年数量有明显增长。”
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张跃兵说,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再要个孩子成为不少家庭考虑的事情,家长在计划生二孩时,还真得为大宝做好心理准备。
对集万千宠爱长大的“老大”而言,一般在六七岁已经记事了,而且经历了一个独生子女的过程,家庭结构的改变,面临父母的关注和爱都被突然分走,“老大”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
“这是由于家长把精力过多投入到第二个孩子身上,忽视了对老大的关心,老大就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他们就会将父母不再爱自己的责任推到弟妹身上。”张跃兵表示,对于这种“失宠”的感觉,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而便会展现在行为上,而这种心理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一种反应。
父母这时候就应该做好引导,告诉“老大”,家庭对每个孩子的爱是一样的,要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说“你和弟弟(妹妹)互相照顾”比“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要强得多。
张跃兵说,孩子身体发育得很好,但是心理年龄没有跟上,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下;另一方面,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走进社会遇到“坏人”,遇事不让他们自己决定,而孩子的内心很渴望独立,这就造成孩子叛逆,就出现了不理智的做法。尊重孩子的想法是为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的。所以,张跃兵提醒,家长在要二孩之前,应该征求老大的意见,告诉他弟弟或妹妹的到来是一种陪伴,让老大也一起进行期盼,一起呵护弟弟妹妹的成长。
无敌小肉
妻子外出务工,跟别人结婚还生了孩子,作为丈夫在家居然一无所知。最终,妻子悔过自新,带着在外所生的孩子回归了家庭,最终,却引发了一场抢夺孩子的纷争。
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这样一个案例。
1998年,杨旭和林霞登记结婚。婚后不到两年,林霞怀孕了,生下一个儿子。见妻子给自己生了个大胖小子,杨旭很开心,就想对妻子好。让她专门在家看小孩,其他什么都不用做,林旭对妻子也是有求必应。
整天闷在家里没事做,时间一长林霞觉得无聊就想出去打工。看着孩子能够给父母照顾,妻子挣钱也能补贴家用,杨旭就同意了。
在外打工期间,林霞认识了同省的老乡刘全,正因同乡的关系,让两人的距离相比其他工友要更近些。他们一开始只是聊聊工作,后来无话不说,久而久之,情愫悄悄滋生。
2009年5月,林霞生下女儿刘欣。刘全知道林霞已经成家,不过他不在乎。他更希望他们三个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刘全就请求林霞回家跟他办酒席结婚。林霞心想杨旭为人呆板,并不像刘全一样会哄自己开心。她觉得两人都对自己好,不过她更爱刘全一点。在刘全再三请求下,林霞答应了,同年9月份她到刘全的老家和他办理了结婚酒席,在名份上成为了刘全的老婆。
在外打工的妻子成了别人的“老婆”,在家忙活的的杨旭一无所知。早年外出打工的他理解妻子的行为。杨旭认为,妻子打工忙偶尔才回家并不奇怪,即使回来只是伸手要钱也是人之常情。在杨旭的心理,只要一味迎合妻子,让妻子开心他也就开心了。
和刘全一起生活的林霞,刚开始除了日子过得紧巴些,其他的什么都好。可渐渐地林霞发现,刘全这个人有些“不老实”,常常夜不归宿,两人为这事吵了几次甚至动过手。林霞一个女人怎么打得过刘全这个男人,多次受委屈后,林霞想起了杨旭。
2016年,林霞和刘全离婚,女儿判给林霞抚养。
林霞又回到了杨旭的身边,并告诉他女儿是他的。天有不测风云,同年秋天,林霞不幸去世。正当杨旭陷在丧妻之痛的生活中,噩耗再次降临,他的女儿被刘全带走了。刘全说女儿是他跟林霞所生,并非杨旭的女儿。
杨旭不信,无奈之下,他起诉至法院,要求刘全带孩子前来做亲子鉴定,欲拿回抚养权。
杨旭申请与刘欣做亲子鉴定。然而法院与刘全多次沟通,对方均拒绝配合。由于亲子鉴定只是法院判决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的证据之一,而非唯一证据,因此在对方不配合的情况下,法院转而审查原告杨旭是否已提供必要证据,以及其证据能否相互印证,从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然而,杨旭没能提供必要充分证据,故在刘全不予配合的情况下,杨旭所提供证据缺乏证明效力,尚不足以证明杨旭与刘欣之间存在亲子关系。法院依法驳回原告杨旭的诉讼请求。
杨旭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中,杨旭没有提交任何新的证据。二审法院经开庭审理后,终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