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吃饱了
上周三是一个奇幻的日子,书单君一打开微博,就发现郑爽、虞书欣和丁真三人都在道歉。
甚至连“道歉日”这个词都上了热搜。
最近这段时间,道歉的人确实不少。
之前是郭敬明、于正,前后脚上演“世纪道歉”;后面是全棉时代、拼多多,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却遭到网友群嘲。
脱口秀演员史炎就开玩笑说:微博设立专门的“道歉榜”已经势在必行了。
做错事就该道歉,这是一个共识。
但不少人却把道歉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 “我都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么样?”
为什么有些“对不起”,换不回一句没关系?
在书中,勒纳博士教我们辨认那些缺乏真诚的道歉,并且引导犯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说实话,我们早就对那些惺惺作态的“道歉”感到厌倦了。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发自内心、行动多于言语的真正的道歉。
全棉时代的道歉信
为什么会引起群嘲?
前段时间,由于被指发布的视频广告“侮辱女性”,全棉时代被推上风口浪尖,他们反应也很迅速,很快就在官方微博上发文道歉。
本以为他们会在道歉信中,诚恳地表达歉意、反思错误,并且给予一定的补偿措施。
结果没想到整整2页纸、74行的道歉信,只有开头4行是在道歉。
剩下约80%的篇幅,洋洋洒洒地描绘了公司过去11年的发展经历,包括公司为了把控质量损失3000万、带动棉农脱贫致富……
有网友调侃:“如此得意洋洋,还以为全棉时代在写表扬信呢。”
一句“没诚意”,并不足以准确形容全棉时代的这封道歉信。
勒纳博士在《你为什么不道歉》一书中,介绍了5种错误的道歉方式,全棉时代就犯了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错误—— “逃避责任式道歉”。
最典型的“逃避责任式道歉”,就是“很抱歉让你烦心了”之类的话,这是一种虚伪的道歉。
勒纳博士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合作方在她一再强调的前提下,依然把她宣传资料上的照片弄错。
她非常生气,就和对方指出这个问题,但对方只是说: “我很抱歉,没想到照片这件事对你如此重要。”
勒纳博士反驳: “问题是,我和你说过要用我提供的照片。”
对方依旧在说: “我向你道歉,在使用照片的这件事上让你烦心了。”
看出问题在哪里了吗?
勒纳博士指出,我们之所以要道歉,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结果,必须为错误行为承担责任。
因此,如果你真心想道歉,焦点应该是道歉者的行为,也就是——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就像她的合作方,如果是真诚道歉,应该承认自己工作失误,过于疏忽,没有按照她的要求来制作宣传册。
毕竟,受害者觉得不开心,这只是后果,你作为道歉者,应该为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道歉——那就是你做错的事情。
“很抱歉让你烦心了”这种话,看似无害,实际上回避了自己 “做错了什么”,其实就是在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
全棉时代就在自己的道歉信中,一再强调“辜负了大家信任,伤害了大家的情感”,但他们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只字不提。
问题是,作为道歉一方,却连自己哪里做错了都不提及,这还算得上道歉吗?
如果你做错了事,却不承认自己哪里做错了,只是一味在说“让你不开心了”,这等于在暗示:
“虽然我让你不开心了,但我做得没错,你不开心是你太敏感了。”
这样的“道歉”,诚意有多少,可想而知。
不是每一句“对不起”
都能换回“没关系”
除了“逃避责任”式道歉,勒纳博士还介绍了4种错误道歉方。其中最让大家有共鸣的,就是 “讨价还价”式道歉 。
所谓讨价还价式道歉,就是道歉者觉得只要自己道歉了,对方就必须原谅自己。
他们总爱说,“你能原谅我吗”、“请原谅我吧”,把道歉视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如果对方不原谅自己,就觉得自己亏本了。
他们不能明白,道歉是自我反省,受害者并没有原谅他们的义务,以为道歉了就能得到宽恕,这样的道歉根本没有任何诚意。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就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在饭店里,目睹一对情侣吵架,男生一直在赔礼道歉: “我都说了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女生只是默默流泪,一句话也不说,男生又说: “我都说了以后再也不会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女生终于说话了: “对啊,我还能要你怎么样呢。”
随后男生又开始重复: “我都说了对不起了,我都已经……”
两人这样僵持了很久,最后女生离开,男生赶紧追出去,没过多久,只有那男生一个人跑回来,生气地喝着闷酒。
李松蔚后来把自己的感受归纳成一句话:
“对不起这东西,不能只当成一句方便省事的工具啊!”
仿佛它是一句咒语或者一个神奇的按钮,说了,对方就不会生气。
但问题是,道歉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忏悔,而不是你获取信任的工具或者交易。
不是你说了“对不起”,就一定能换回一句“没关系”的。
“‘对不起’这个词,不应该是为了追求被谅解才说的。”
我们真正需要的道歉
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了,那些真挚、诚恳的道歉,到底是怎么样的?
勒纳博士给出了几个判断标准:
比如“但是式”道歉,就是先承认自己错误,再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个词,可以把前面传递的信息通通抹掉,不管“但是”部分说明的情况是否属实,都会让道歉行为变得虚伪。
因为这种表达方式的潜台词就是: “你看,这这种情况下,我的错误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这种道歉,其实还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
第二、不会轻描淡写
很多人道歉的时候,只是会轻描淡写说一句“很抱歉给你造成了不便。”
听起来就是跟“欢迎光临、谢谢惠顾”一样冰冷的套话。
别人受到的伤害,在他们嘴里就只是“不便”,这种道歉多让人失望啊!
因此,真正诚恳的道歉,一定不会低估受害者所受到的伤害。
第三、带有补救行动
如果你把朋友的衣服弄脏了,道歉十次也没帮人家清洗,或者掏钱送去洗衣店,那又怎么算真心实意的道歉?
“没有补救行动的道歉,只会让人觉得空洞和虚伪。”
这三个判断标准,让我想起了去年5月,罗永浩直播翻车,最后却因为诚恳道歉而获得好评的例子。
当时罗永浩在直播间中卖花,没想到鲜花发出之后,不少消费者表示鲜花出现了干枯、发黑等问题。
虽然这是供货商的锅,但消费者也是因为相信罗永浩才掏钱买花,没想到却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觉得非常失望。
那罗永浩是怎么弥补的?
接着,他不惜和供货商撕破脸皮,怒斥对方“有胆量发几千份烂花”,和消费者站在了一边;
最后,他给出了极具诚意的补偿方案——要求供货商全额退款,自己也自掏腰包,给所有消费者按原价补偿现金。
这样的道歉,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真金白银给予对方补偿,难怪事情一天之内就完美解决掉了。
✎✎✎
在《你为什么不道歉》一书的最后,勒纳博士写了一段话:
“‘对不起’是人类语言中最有治愈力量的话语,当我们发自肺腑地道歉时,这三个字可以让受害一方远离愤怒和痛苦的困扰,缓解我们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不是矫情,更不是故意让对方下不了台,而是我们被伤害之后,确实感到了痛苦。
如果对方真诚地道歉,起码会让人觉得“不止我一个人痛苦,对方也在为他的过错承担责任”。
反之,如果对方不肯承认错误,那我们受到的伤害,就会进一步加深。
我们不是圣人,难免都会犯错,而真诚的道歉,就像是润滑剂,修复着人与人之间脆弱的信任。
正如日剧《我的裙子去哪儿了》里面的一句台词:
“当你能够好好说出谢谢和对不起时,你就能存活在这个社会上。”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淡淡的忧伤啊
最近在网上有两个热点,分开看没什么,但合起来看,就特别有意思了。
一个是黄晓明,他因为在综艺《中餐厅》中的种种 “霸道”行为,被网友们骂上热搜。
大家反感他的,除了不顾别人感受,还有就是特别爱道歉,总把“都是我的错”挂在嘴边,但从来不改。
大家只是在指出问题,他动不动就说“都是我的错”,弄得他似乎特别委曲求全,真的看着都让人生气。
连他的妻子杨颖也忍不住在综艺吐槽他:“最讨厌黄晓明在吵架的时候说,你都是对的,都是我错。”
另一个是《上海堡垒》的导演滕华涛,耗资亿打造的《上海堡垒》,号称对标《流浪地球》,现在豆瓣评分,票房只有区区亿,还被网友们称为“史诗级烂片”。
面对这一惨状,滕华涛站出来道歉,这听起来是在承担责任,但细细看他的道歉声明,反复强调自己多伤心,本心多善良,工作人员多辛苦,错就错在用错了鹿晗。
其实,这两件事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背后所折射的,是社会中有不少人根本没把“道歉”这件事认真对待。
像黄晓明,动不动就是 “都是我的错”,看起来是在道歉,其实只是为了平息对方的怒火,拒绝沟通;
像滕华涛,看上去是在道歉,实际上是推卸责任,毕竟这部电影除了选错演员,编剧、特效、节奏都是一塌糊涂,怎么光让鹿晗背锅?
这样的道歉,完全没有任何诚意可言,真的还不如不道歉。
很多人总把“对不起”挂在嘴边,但在他们眼里,这三个字只是一种工具,觉得一说出这三个字,就能平息对方的怒火。
但毫无诚意可言的道歉,其实是不尊重对方的感受,无视关系中本来就存在的问题,最后只会把对方越推越远。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从来不会把“对不起”三个字当成工具。一个人有多成熟,就看他如何道歉。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曾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晚他出去吃宵夜,在饭馆看到有一对情侣在吵架,男生不断在赔礼道歉,女方拒不让步。
男生不断地说:“我都说了对不起了,我都说了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女生只是在流泪,一句话也不说,然后男生又说:“我都说了以后再也不会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女生终于说话了:“对啊,我还能要你怎么样呢。”
随后男生又开始重复:“我都说了对不起了,我都已经…”
两个人这样争执了许久,最后双双离开,后来只有那男生一个人回来饭馆,生气地喝闷酒,老板和这男生很熟,就劝这男生:“多哄哄人家吧,谁让你惹人家生气了呢?”
李松蔚后来回忆,当时他在旁边听到老板的这句话,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就像为自己打开了一束光亮。
后来他把自己的感受归纳成一句话:
“对不起这东西,不能只当成一句方便省事的工具啊!”
道歉本来是一个本真的态度,就是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内心自然涌现的歉疚,由于惊慌、自责,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化为“对不起”三个字,希望能给对方一点补偿。
这种情绪,本来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反应,并不是“为了什么才特意存在的”。
但很多人的道歉,只是把“对不起”当成一种工具,带有一种非常直接的目的性。
你生气了?那我说句“对不起”,你不要再生气了;
我搞砸了这件事?那我说句“对不起”,你就原谅我吧。
越是想用“对不起”三个字弥补关系,对方也只会越发生气——因为你根本没有任何诚意去弥补对对方的伤害,只希望用这简单的三个字挽回一切。
这里面包含的,是你对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浑然不知,也不愿意把对方当成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个体,只想用最快最省事的办法让对方安静下来。
正如李松蔚遇到的那对情侣,男生一次次和女生表达着“我都说了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么样?”,心里其实并没有半点歉意可言。
他想的其实是,怎么这个女人这么不可理喻,不是说了“对不起”她就应该原谅我了吗,怎么还不原谅我?真的太不讲理了!
这样的心态,不过只是想用“对不起”三个字操控别人,对别人毫无尊重可言,又怎么可能奏效?
有个朋友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她底下有个实习生,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差点让公司的一个项目泡汤,作为领导的她也受到牵连,被狠狠骂了一顿。
这已经不是那实习生第一次出错了,我这朋友很生气,把实习生叫进办公室准备好好说教一下,但那实习生一进门就开始掉眼泪,拼命地说对不起。
她本来想痛骂这实习生一顿,看到这种情景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好吧,没事了,年轻人难免会犯错,下次注意就是。”
但她把实习生打发走之后,越想越觉得不舒服:
有句话说得好:“自责是对焦虑和恐惧的缓解,是一种情绪宣泄,是一种对他人的强迫,是一种攻击。”
因为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如果他不停地道歉,表达自己很自责,其实并不是真的在向对方表达歉意,而是为了缓解焦虑,缓解自己对被惩罚的恐惧。
否则,他大可以通过承担责任,做点什么来弥补对方,以表达自己的歉意。
说白了,每一个“对不起”后面,都有一个“没关系啊”的期待。
不断地道歉,其实也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孱弱的位置上,强迫对方以一个强者、审判者的姿态面对自己。
这时候,对方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不就是安慰他,要不就是惩罚他。
很多人总爱说“对不起”,并不是在为对方考虑,而是完完全全是在等待对方的原谅,等待对方来安慰自己。
就像文友丛非从所说的:
“ 陶醉在自责里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不值得被歌颂。 ”
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发自内心的愧疚,才能真正安抚我们的内心。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道歉,至少要有三点:
1、 明确动机
很多人并不知道,道歉不是为了赢回别人的信任,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所以他们做错了事,总会抱有这样的态度:我都道歉了,怎么你还不原谅我?
作为受害者,我们并不需要你的道歉,你之所以要道歉,本质上是为了你自己。
做错了事情,就需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道歉就意味着你接受自己的过错,愿意为此负责任,这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一环,而不是为了别人所做的付出。
明确了这一点,道歉才有意义可言。
2、 自我反思
一个好的道歉,道歉者就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态度有问题就解决态度问题,能力有问题就解决能力问题。
如果没有自我反思,所谓的道歉只是一次不走心的表演,只是为了道歉而道歉。
3、采取行动
最后,就要向受害者说明自己的错误,也说明自己未来打算如何改变,但谨记一点,是否原谅你的决定权,永远在对方手中。
除此之外,你还要行动起来,去改正、去找方法弥补…
道歉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表现,但这只是第一步,而且是最小的一步,只有付诸于行动,才是最实际的行为。
复旦陈果老师曾说:
“当我们在忏悔时,不要期待对方能够包容你,能够原谅你,你抱有这样的初衷在忏悔时,你其实没有任何抱歉,你只不过希望可以早日摆脱对方的职责。”
反复地说“对不起”,也止步于说“对不起”,其实就是没办法安抚自己做错事后的焦虑情绪,也没办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知道用行动去弥补对方,这是心智不够成熟的表现。
道歉,不是为了维持关系的委曲求全,更不是随口而出、给自己开脱的万能药。
说“对不起”,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看到别人的需求才了不起;
自责和内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敢于用行动去弥补对方才了不起。
真正的道歉,是经过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对对方的一份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一份成全!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