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爱兔兔
苏苏湖光山色
教师公招结构化资料 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 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1、 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 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 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 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 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 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 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 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 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 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 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 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问题五:“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 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 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 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问题六:“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 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 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 4、 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 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6、 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 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问题七: “对教师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思路: 1、 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 2、可以尝试迂回战术,说出你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八:在应聘时,会根据应聘教师的履历提出一些即兴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应聘教师的应变能力。 思路:在写履历表时就要有被提问的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多做点准备,这样不至于强项变弱项。(例如:有一教师在履历表上写到他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校长马上就追问该教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对这篇文章观点的一些探讨。结果这个老师说的稀里糊涂,很显然没做准备。) 问题九:“在教学中,出现与领导意见不一是,你将怎么办?” 思路: 1、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领导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领导的意见。” 2、或者“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学校教学的的重大原则问题,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问题十: “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思路: 1、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2、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譬如:做家教、在私立学校任课、并参加顶岗计划!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小豌豆尔
患者男性,68岁,慢性支气管炎24年,主诉发热,咳嗽,咳黄色黏痰3d,自觉咳嗽无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稍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有烟酒嗜好,吸烟45年,每天一包,难以戒除。体检;体温高,精神委靡,皮肤干燥,口唇略发钳,肺部听诊可文及干湿罗音
许多多000
、百度知道五年级奥数数学题20道简单的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查看全部10个回答写回答有奖励20道简单的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急急急!!!我来答有奖励138******49聊聊关注成为第3位粉丝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分析与解】 方法一:设开始共有x人,两种分法的糖总数不变,有5x+10=4×5x-2,解得x=12,所以这些糖共有12×5+10=70块.方法二:人数增加5倍后,每人分4块,相当于原来的人数,每人分5×4=6块.有这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每人分6块少2块,所以开始总人数为(10+2)÷(6-5)=12人,那么共有糖12×5+10=70块.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糖的总数应该是3的倍数,还是4的倍数即为12的倍数,因为两袋糖每袋都不超过20粒,所以总数不超过40粒于是糖的总数只可能为12、24或36粒.如果糖的总数为12的奇数倍,那么“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为12÷(3+1)×3=9的奇数倍那么在甲给乙两倍“同样的数量糖”后,甲的糖为12÷(2+1)×2=8的奇数倍.也就是说一个奇数加上一个偶数等于偶数,显然不可能.所以糖的总数不能为12的奇数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的糖只能为12的偶数倍,即为24粒.甲班有42名学生,乙班有48名学生已知在某次数学考试中按百分制评卷,评卷结果各班的数学总成绩相同,各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并且平均成绩都高于80分那么甲班的平均成绩比乙班高多少分?【分析与解】 方法一:因为每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且两班的总成绩相等,所以总成绩既是42的倍数,又是48的倍数,所以为[42,48]=336的倍数.因为乙班的平均成绩高于80分,所以总成绩应高于48×80=3840分.又因为是按百分制评卷,所以甲班的平均成绩不会超过100分,那么总成绩应不高于42×100=4200分.在3840~4200之间且是336的倍数的数只有所以两个班的总分均为4032分.那么甲班的平均分为4032÷42=96分,乙班的平均分为4032÷48=84分.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96-84=12分.方法二:甲班平均分×42=乙班平均分×48,即甲班平均分×7=乙班平均分×8,因为7、8互质,所以甲班的平均分为某数的8倍,乙班的平均分为某数的7倍,又因为两个班的平均分均超过80分,不高于100分,所以这个数只能为12.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12×(8-7)=12分.某乡水电站按户收取电费,具体规定是:如果每月用电不超过24度,就按每度9分钱收费;如果超过24度,超出的部分按每度2角钱收费已知在某月中,甲家比乙家多交了电费9角6分钱(用电按整度计算),问甲、乙两家各交了多少电费?【分析与解】 如果甲、乙两家用电均超过24度,那么他们两家的电费差应是2角钱的整数倍;如果甲、乙两家用电均不超过24度,那么他们两家的电费差应是9分钱的整数倍.现在9角6分既不是2角钱的整数倍,又不是9分钱的整数倍,所以甲家的用电超过了24度,乙家的用电不超过24度.设甲家用了24+x度电,乙家用了24-y度电,有20x+9y=96,得x=3,y=4.即甲家用了27度电,乙家用了20度电,那么乙家应交电费20×9=180分=1元8角,则甲家交了180+96=276分=2元7角6分.即甲、乙两家各交电费2元7角6分,1元8角.一小、二小两校春游的人数都是10的整数倍,出行时两校人员不合乘一辆车,且每辆车尽量坐满.现在知道,若两校都租用有14个座位的旅游车,则两校共需租用这种车72辆;若两校都租用19个座位的旅游车,则二小要比一小多租用这种车7辆问两校参加这次春游的人数各是多少?【分析与解】 设二小春游人数为m,一小春游人数为n.由已知乘19座面包车二小比一小多租用7辆所以 19×6+1≤m-n≤19×8-1,即115≤m-n≤151.又已知两校共需租用14座面包车72辆,所以 70×14+2≤m+n≤72×14,即982≤m+n≤1008.同时已知m与n都是10的倍数,于是有, 解得 , 另外四组因为解得m、n不是10的倍数.经检验只有 满足.所以,一小参加春游430人,二小参加春游570人.某游客在10时15分由码头划出一条小船,他欲在不迟于13时回到码头.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4千米,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他每划30分钟就休息15分钟,中途不改变方向,并在某次休息后往回划那么他最多能划离码头多远?【分析与解】 从10时15分出发,不迟于13时必须返回,所以最多可划行2小时45分,即165分钟165=4×30+3×15,最多可划4个30分钟,休息3个15分钟.顺流速度为3+4=4千米/4,时;所以顺流半小时划行路程为4×5=2千米;逆流速度为3-4=6千米/4,时;所以逆流半小时划行路程为6×5=8千米.休息15分钟,则船顺流漂行的路程为4×25=35千米.第一种情况:当开始顺流时,至少划行半小时,行驶2千米,而在休息的3个时问内船又顺流漂行35×3=05千米的路程,所以逆流返回时需划行2+05=25千米.25÷6=03125小时=875分钟即最少需30+15×3+875=875分钟>165分钟,来不及按时还船不满足.第二种情况:当开始逆流时,每逆流半小时,则行驶8千米,则3次逆流后,行驶了8×3=4千米,船在游客休息时顺流漂行了05千米,所以回划时只用划行4-05=35千米的路程,需35÷4≈3068小时≈41分钟共需3×30+3×15+41=41分钟<165分钟,满足.于是,只有第二种情况满足,此时最远的路程为休息了2次后第3次逆流所至的地点,为8×3-35×2=7千米.所以,他最多能划离码头7千米. 机械厂计划生产一批机床,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48台,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这批机床有多少台?48×[40×4÷(48-40)]=960(台) 某印刷厂计划用24天装订一批书,每天装订12000本,实际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装订多少本?【分析与解】12000×24÷(24-4)-12000=2400(本) 甲、乙两砖厂,甲厂原存砖87500块,乙厂比甲厂多存砖4500块,某日甲厂卖出25000块,乙厂比甲厂少卖出3000块,这时哪厂存砖多?多多少块?【分析与解】甲厂存砖:87500-25000=62500(块)乙厂存砖:(87500+4500)-(25000-3000)=70000(块)∴ 乙厂存砖多,多 70000-62500=7500(块) 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分析与解】(45-24)×2=42(千克)小明上午8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小强上午8时40分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从B地到A地,两人在A、B两地的中点处相遇,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这是一个相向而行相遇求路程的问题。但两人不是同时出发,如果能转换成同时出发,并且求出行多少小时相遇,就可以用数学课学的方法解答。两人在两地间的路程的中点相遇,但小明比小强多行了40分钟,如果两人同时出发,相遇时,小明行的路程就比小强少12÷60×40=8(千米),就是当小强出发时,小明已经行了8千米,从8时40分起两人到两人相遇,由于小明每小时比小强少行16-12=4(千米),说明两人相遇时间是8÷4=2(小时),那么,A、B两地间的路程是8+(12+16)×2=64(千米)。答:A、B两地间的路程是64千米。12:甲、乙两村相距3550米,小伟从甲村步行往乙村,出发5分钟后,小强骑自行车从乙村前往甲村,经过10分钟遇见小伟。小强骑车每分钟行的比小伟步行每分钟多160米,小伟每分钟走多少米?【分析与解】如果小强每分钟少行160米,他行的速度就和小伟步行的速度相同,这样小强10分钟就少行了160×10=1600(米),小伟(5+10)分钟和小强10分钟一共行走的路程是3550-1600=1950(米),那么小伟每分钟走的路是1950÷(5+10+10)=78(米)。答:小伟每分钟走78米。13:客车从东城和货车从西城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6千米,客车到西城比货车到东城早2小时。两车开出后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分析与解】当客车到西城时,货车离东城还有2×36=72(千米),而货车每小时行的比客车少44-36=8(千米),客车行东西城间的路程用的时间是72÷8=9(小时),因此东西城相距44×9=396(千米),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是;396÷(44+36)=95(小时)答:两车开出后95小时在途中相遇。14:甲、乙二人同一天从北京出发沿同一条路骑车往广州,甲每天行100千米,乙第一天行70千米,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行3千米,直到追上甲,乙出发后第几天追上甲?【分析与解】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但开始时,乙比甲行得慢,当乙的速度增加到与甲相同前,两人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当乙的速度超过甲时,两人间的距离又越来越近,直到乙追上甲。开始时,乙一天行的比甲少100-70=30(千米),以后乙每天多行3千米,到与甲速相同要经过30÷3=10(天),即前10天,甲、乙之间的距离是逐天拉大的,第11天两人速度相同,从第12天起,乙的速度开始比甲快,与甲的距离逐天拉近,所以,乙追上甲用的时间是:10×2+1=21(天)。答:乙出发后第21天追上甲。15:甲、乙两地相距10千米,快、慢两车都从甲地开往乙地,快车开出时,慢车已行了5千米,当快车到达乙地时,慢车距乙地还有1千米,那么快车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慢车?【分析与解】慢车行了5千米,快车才开出,而快车到达乙地时,慢车距乙地还有1千米,就是在快车行10千米的时间里,比慢车多行的路程为5+1=5(千米)。快车每行1千米比慢车多5÷10=25(千米)。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分析与解】7*18-6*19=126-114=126*19-5*20=114-100=14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分析与解】28×3+33×5-30×7=39。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分析与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19.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分析与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分析与解】每20天去9次,9÷20×7=15(次)。编辑于 2020-02-13查看全部10个回答数学题,周末不用再接送孩子,在家就能上辅导值得一看的数学题相关信息推荐掌门1对1数学题,拥有平板/电脑/手机,在家就能上辅导,5层筛选全国优秀教师,中小学全科在线辅导,1对1制定个性化教程,免费测评课,准确判断您孩子的学习水平广告 下册五年级数学题,上学而思网校_好方法更有效「学而思网校」暑期数学提分特训班,限时9元,所学即所考,成绩稳步提升。课程适合全国中小学生,送全套学习教辅,全国限量500名!广告
麻麻是超人
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 方法一:设开始共有x人,两种分法的糖总数不变,有5x+10=4×5x-2,解得x=12,所以这些糖共有12×5+10=70块. 方法二:人数增加5倍后,每人分4块,相当于原来的人数,每人分5×4=6块. 有这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每人分6块少2块,所以开始总人数为(10+2)÷(6-5)=12人,那么共有糖12×5+10=70块. 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 【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糖的总数应该是3的倍数,还是4的倍数即为12的倍数,因为两袋糖每袋都不超过20粒,所以总数不超过40粒于是糖的总数只可能为12、24或36粒. 如果糖的总数为12的奇数倍,那么“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为12÷(3+1)×3=9的奇数倍那么在甲给乙两倍“同样的数量糖”后,甲的糖为12÷(2+1)×2=8的奇数倍. 也就是说一个奇数加上一个偶数等于偶数,显然不可能.所以糖的总数不能为12的奇数倍. 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的糖只能为12的偶数倍,即为24粒. 甲班有42名学生,乙班有48名学生已知在某次数学考试中按百分制评卷,评卷结果各班的数学总成绩相同,各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并且平均成绩都高于80分那么甲班的平均成绩比乙班高多少分? 【分析与解】 方法一:因为每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且两班的总成绩相等,所以总成绩既是42的倍数,又是48的倍数,所以为[42,48]=336的倍数. 因为乙班的平均成绩高于80分,所以总成绩应高于48×80=3840分. 又因为是按百分制评卷,所以甲班的平均成绩不会超过100分,那么总成绩应不高于42×100=4200分. 在3840~4200之间且是336的倍数的数只有所以两个班的总分均为4032分. 那么甲班的平均分为4032÷42=96分,乙班的平均分为4032÷48=84分. 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96-84=12分. 方法二:甲班平均分×42=乙班平均分×48,即甲班平均分×7=乙班平均分×8,因为7、8互质,所以甲班的平均分为某数的8倍,乙班的平均分为某数的7倍,又因为两个班的平均分均超过80分,不高于100分,所以这个数只能为12. 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12×(8-7)=12分. 某乡水电站按户收取电费,具体规定是:如果每月用电不超过24度,就按每度9分钱收费;如果超过24度,超出的部分按每度2角钱收费已知在某月中,甲家比乙家多交了电费9角6分钱(用电按整度计算),问甲、乙两家各交了多少电费? 【分析与解】 如果甲、乙两家用电均超过24度,那么他们两家的电费差应是2角钱的整数倍; 如果甲、乙两家用电均不超过24度,那么他们两家的电费差应是9分钱的整数倍. 现在9角6分既不是2角钱的整数倍,又不是9分钱的整数倍,所以甲家的用电超过了24度,乙家的用电不超过24度. 设甲家用了24+x度电,乙家用了24-y度电,有20x+9y=96,得x=3,y=4. 即甲家用了27度电,乙家用了20度电,那么乙家应交电费20×9=180分=1元8角,则甲家交了180+96=276分=2元7角6分. 即甲、乙两家各交电费2元7角6分,1元8角. 一小、二小两校春游的人数都是10的整数倍,出行时两校人员不合乘一辆车,且每辆车尽量坐满.现在知道,若两校都租用有14个座位的旅游车,则两校共需租用这种车72辆;若两校都租用19个座位的旅游车,则二小要比一小多租用这种车7辆问两校参加这次春游的人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 设二小春游人数为m,一小春游人数为n.由已知乘19座面包车二小比一小多租用7辆所以 19×6+1≤m-n≤19×8-1,即115≤m-n≤151. 又已知两校共需租用14座面包车72辆,所以 70×14+2≤m+n≤72×14,即982≤m+n≤1008. 同时已知m与n都是10的倍数,于是有 , 解得 , 另外四组因为解得m、n不是10的倍数. 经检验只有 满足. 所以,一小参加春游430人,二小参加春游570人. 某游客在10时15分由码头划出一条小船,他欲在不迟于13时回到码头.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4千米,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他每划30分钟就休息15分钟,中途不改变方向,并在某次休息后往回划那么他最多能划离码头多远? 【分析与解】 从10时15分出发,不迟于13时必须返回,所以最多可划行2小时45分,即165分钟165=4×30+3×15,最多可划4个30分钟,休息3个15分钟. 顺流速度为3+4=4千米/4,时;所以顺流半小时划行路程为4×5=2千米; 逆流速度为3-4=6千米/4,时;所以逆流半小时划行路程为6×5=8千米. 休息15分钟,则船顺流漂行的路程为4×25=35千米. 第一种情况:当开始顺流时,至少划行半小时,行驶2千米,而在休息的3个时问内船又顺流漂行35×3=05千米的路程,所以逆流返回时需划行2+05=25千米. 25÷6=03125小时=875分钟即最少需30+15×3+875=875分钟>165分钟,来不及按时还船不满足. 第二种情况:当开始逆流时,每逆流半小时,则行驶8千米,则3次逆流后,行驶了8×3=4千米,船在游客休息时顺流漂行了05千米,所以回划时只用划行4-05=35千米的路程,需35÷4≈3068小时≈41分钟共需3×30+3×15+41=41分钟<165分钟,满足. 于是,只有第二种情况满足,此时最远的路程为休息了2次后第3次逆流所至的地点,为8×3-35×2=7千米. 所以,他最多能划离码头7千米. 机械厂计划生产一批机床,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48台,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这批机床有多少台? 48×[40×4÷(48-40)]=960(台) 某印刷厂计划用24天装订一批书,每天装订12000本,实际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装订多少本? 【分析与解】12000×24÷(24-4)-12000=2400(本) 甲、乙两砖厂,甲厂原存砖87500块,乙厂比甲厂多存砖4500块,某日甲厂卖出25000块,乙厂比甲厂少卖出3000块,这时哪厂存砖多?多多少块? 【分析与解】甲厂存砖:87500-25000=62500(块) 乙厂存砖:(87500+4500)-(25000-3000)=70000(块) ∴ 乙厂存砖多,多 70000-62500=7500(块) 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45-24)×2=42(千克) 小明上午8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小强上午8时40分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从B地到A地,两人在A、B两地的中点处相遇,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这是一个相向而行相遇求路程的问题。但两人不是同时出发,如果能转换成同时出发,并且求出行多少小时相遇,就可以用数学课学的方法解答。 两人在两地间的路程的中点相遇,但小明比小强多行了40分钟,如果两人同时出发,相遇时,小明行的路程就比小强少12÷60×40=8(千米),就是当小强出发时,小明已经行了8千米,从8时40分起两人到两人相遇,由于小明每小时比小强少行16-12=4(千米),说明两人相遇时间是8÷4=2(小时),那么,A、B两地间的路程是8+(12+16)×2=64(千米)。 答:A、B两地间的路程是64千米。 12:甲、乙两村相距3550米,小伟从甲村步行往乙村,出发5分钟后,小强骑自行车从乙村前往甲村,经过10分钟遇见小伟。小强骑车每分钟行的比小伟步行每分钟多160米,小伟每分钟走多少米? 【分析与解】如果小强每分钟少行160米,他行的速度就和小伟步行的速度相同,这样小强10分钟就少行了160×10=1600(米),小伟(5+10)分钟和小强10分钟一共行走的路程是3550-1600=1950(米),那么小伟每分钟走的路是1950÷(5+10+10)=78(米)。 答:小伟每分钟走78米。 13:客车从东城和货车从西城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6千米,客车到西城比货车到东城早2小时。两车开出后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 【分析与解】当客车到西城时,货车离东城还有2×36=72(千米),而货车每小时行的比客车少44-36=8(千米),客车行东西城间的路程用的时间是72÷8=9(小时),因此东西城相距44×9=396(千米),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是;396÷(44+36)=95(小时) 答:两车开出后95小时在途中相遇。 14:甲、乙二人同一天从北京出发沿同一条路骑车往广州,甲每天行100千米,乙第一天行70千米,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行3千米,直到追上甲,乙出发后第几天追上甲? 【分析与解】二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但开始时,乙比甲行得慢,当乙的速度增加到与甲相同前,两人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当乙的速度超过甲时,两人间的距离又越来越近,直到乙追上甲。 开始时,乙一天行的比甲少100-70=30(千米),以后乙每天多行3千米,到与甲速相同要经过30÷3=10(天),即前10天,甲、乙之间的距离是逐天拉大的,第11天两人速度相同,从第12天起,乙的速度开始比甲快,与甲的距离逐天拉近,所以,乙追上甲用的时间是:10×2+1=21(天)。 答:乙出发后第21天追上甲。 15:甲、乙两地相距10千米,快、慢两车都从甲地开往乙地,快车开出时,慢车已行了5千米,当快车到达乙地时,慢车距乙地还有1千米,那么快车在距乙地多少千米处追上慢车? 【分析与解】慢车行了5千米,快车才开出,而快车到达乙地时,慢车距乙地还有1千米,就是在快车行10千米的时间里,比慢车多行的路程为5+1=5(千米)。快车每行1千米比慢车多5÷10=25(千米)。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分析与解】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分析与解】28×3+33×5-30×7=39。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分析与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19.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分析与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分析与解】每20天去9次,9÷20×7=15(次)。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