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2

二階堂真红
首页 > 武汉中专 > 荆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多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尾巴摇阿摇

已采纳
首先有一个大前提,我国缺少技术型人才,缺少工人,从工厂到建筑均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这是有有意引流学生入学职高的一种说法,当然也是基于大部分可靠的数据。作为我们这些群众或者说青年来说,这则新闻最重要的是能不能为我们或身边的适龄人群将来在高中或职业高中的选择上面有参考的意义,能否说明在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二者能画上公平的等号,我们能自主的选择他们,因为我们现在的大环境,大趋势,是很少有具有选择权的学生,愿意选择就读职高的。接着来看它是如何叙述的,我国中高职学生就业率均超90%,高于普通高校就业率的平均值。比较的对象是普通高校的平均值,是把那些985 221的高校和双非学校都算在内,他们的平均值。也就是说中职高确实就业率高,但并不能从中得出中职高学生比普通高校专业对接的职业会更加适合,能得出的观点只是中职高学生比普通高校平均更容易找到活干,那这样也就不考虑这份工作的收入高低等情况。10年来职业院校整体实力增强……这是在夸夸其词,就我了解到的职高教学情况,还有待提升。10年来,中职就业率含升学持续在96%以上。时间范围给的比较长,这里的就业率是就业人数比上职高总人数且含升学人数,也就是说在以全国学生为整体的情况下,如果有少部分的学生选择在职高就业,那么这部分比例作为分母来说是很少的!不一定对你考虑就业问题而选择学校有指导性的建议,也不能确切完整地印证职业院校毕业生会有更加对口的工作而仅仅只是容易找到工作。

荆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多少

258 评论(11)

小柚子好啊

整体就业率还算乐观,截止2021年9月底,湖北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05%,与2020届就业率的18%相比,增加97%。其中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用工和各类招考延缓,202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减少、初次就业率偏低,实际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北大学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27%。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缓慢复苏,用人需求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比例有所增加。近几年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大量兴起,这使得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多,又在教育系统内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市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中西部面临优质师资匮乏、基层教育系统缺少编制的现实情况,而大城市教师职位日渐饱和,不可能再接收大量毕业生。因此,在普教系统就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和压力。近两三年来,中西部省会城市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成为师范类毕业生求职的热点地区。毕业后不当老师:想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可以不选修这些课程,并进行其他职业实践环节。就业时,可自由选择职业。从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可以看出,中西部对师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未来几年师范类毕业生也应当转变观念,更多地将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展现风采,实现人生价值。由此可见,师范类专业就业前景形式的不同要根据区域划分来定。虽然很多地方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但是,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据了解,北师大就业率47%,首师大师范专业就业率95%以上,小学教育专业高达100%。有关专家分析,近几年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大量兴起,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拓宽了市场。因此,师范类专业就业前景依然看好。

115 评论(10)

h071232003

目前,受疫情影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到目前为止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数据显示:受冲击最大:餐饮住宿业,预计一季度增速-7%,全年增速-11%;其次:房地产业,一季度约增长-25%,预计全年增长-1%;接着:传统批发零售业也受影响比较大,一季度明显负增长,但是由于线上消费的替代性增长,整个批发零售业一季度增速约2%,交通运输业受冲击也较大,预计一季度增长-1%。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但是,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人找岗位”,也存在“岗位找人”的现象。所以并不是真的没工作可找,这里面有太多因素。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来说,其实较突出的是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问题。结构性失业是指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知识技能、素质、择业观念等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岗位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工作不如意,只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或更大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那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多大学生失业是属于摩擦性失业,大部分会因为不满足于现状而跳槽。之前也有分析说大学生在一个企业呆的时间普遍不会超过半年。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归因分析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非常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第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企业用工制度有时候不合理;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意识还比较浓,有业不就,非大城市,高收入部门不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毕业生降低了期望值,仍找不到工作。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男女比例我们知道,目前男女比例有些失衡,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数量。但是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女性就业情况比男性乐观,原因除了有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接纳女性,甚至更倾向于女性参与之外,也与女性在学校学习更投入,更优秀有关。毕业生就业性别比毕业生就业性别比大学生目前就业的问题大学生目前就业的问题大学生目前就业的问题一、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与清晰的职业规划;二、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三、应聘前对单位了解不够;四、择业过程中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五、简历和面试,回答过于死板;六、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暂且不论是不是受疫情的影响,每年大学生就业都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现在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竞争绝对是越来越强,那么在每年都会出现这种大学生难以就业的问题,到底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影响?这些其实都有。所以也不必抱怨环境,不必抱怨自己毕业不逢时。有能力和进取心之人找工作还是不难的。

307 评论(13)

你的秋天

职校学生就业率达90%年收入最高达10万-20万,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在90%以上,年平均收入约3万元,最高的达10万-20万……今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对于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介绍令不少大学生无法直面。与大学生们的就业难相比,职业院校毕业生却能够轻松找到一份工作,而且薪资颇高。每年近千万的职业毕业生在就业率上超过了普通高等院校,并呈逐年上升之势。秘诀究竟在哪?去年6月份,教育部副部长介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情况时表示,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在90%以上。他们年平均收入约3-5万元,最高的达10万-20万。在目前就业越来越难的情形下,职校生成功逆袭。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为国家的一二三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提供了8000万的带技能的新生劳动力。一份市场调查显示,相比起注重理论知识的普通院校学生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节省了大量的业务培训时间;在薪资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较为务实。“大部分职业学院的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定位是非常准确的,他们不会刻意地去要求一毕业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当有机会参加实习或者是找到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先选择就业。”职校生的优点在于,紧贴市场上有强烈需求的工作岗位设定技术专业,他们找工作“天生”比本科生具有优势。”在经过历练后,工作经验、能力都得到提升,这个时候由就业转向择业就成为必然。“有些学生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后,技术层次不断提升,水平高的甚至达到10万元以上。”根据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更愿意选择实践能力丰富的学生进入单位任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不少职校在学生入校时,就开始了就业指导。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而大学生就业率平均仅为85%。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轻松超过大学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此,我们专门就职业院校和大学的教学培养方式做了对比。职业院校,顾名思义,就是以传授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专门院校。因此,以实践为基本的教学方式是任何职业院校的本职所在,某些职业院校的实践课程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相反,在大学校园里,一般都是老师上课,学生做笔记。然后期末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考核。这样培养的学生,或许理论一流,却鲜有能实际操作者。然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迅速投入企业生产实践、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原因。相比大学实行的“放牛式”管理而言,职业院校实行的准军事化管理,更能磨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大部分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时候。职业院校一般与社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有大量的带薪实习的机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所实习的公司工作。校企合作的优势便是学生完全不用担忧就业问题,因为校企合作使学校更了解企业的需求,能直接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而企业也乐于与学校合作,因为这样可以直接从院校中直接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185 评论(15)

Smileの夏天

从总体看,大约十年前,就业市场供需出现平衡点,然后,市场向着供大于求方向倾斜,这几年,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在出现供需平衡点后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学虽然一直在扩招,但因为那会儿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强劲,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较多,所以,在2014年之前,市场供求状况虽然也属于供过于求,但还不是特别明显,就业形势不是特别严峻。然而,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631万逐年攀升,在2014年第一次超过700万人,达到727万,到2018年,已经达到历史空前的820万人。预计2019年毕业生大约是850万人。但市场新增岗位远远跟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甚至,最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就业市场的岗位数不但没有增加,还有下降趋势。比如最近一两年,很多大型国企、银行,甚至大型民企,都开始减少校园招聘人数,缩招大学毕业生。此消彼长之下,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变得非常明显。在供过于求的形势变得明朗的同时,最近几年,考研的报考人数节节攀升,从2016年的177万迅速攀升到2019年的285万。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难,考研九成了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现在确实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想办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要拓展多渠道的就业方式。对于个人而言,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177 评论(15)

lifang88322

从现实情况看,就业市场早已不构成均衡了。从总体看,大约十年前,就业市场供需出现平衡点,然后,市场向着供大于求方向倾斜,这几年,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在出现供需平衡点后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学虽然一直在扩招,但因为那会儿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强劲,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较多,所以,在2014年之前,市场供求状况虽然也属于供过于求,但还不是特别明显,就业形势不是特别严峻。然而,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631万逐年攀升,在2014年第一次超过700万人,达到727万,到2018年,已经达到历史空前的820万人。预计2019年毕业生大约是850万人。但市场新增岗位远远跟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甚至,最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就业市场的岗位数不但没有增加,还有下降趋势。比如最近一两年,很多大型国企、银行,甚至大型民企,都开始减少校园招聘人数,缩招大学毕业生。此消彼长之下,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变得非常明显。在供过于求的形势变得明朗的同时,最近几年,考研的报考人数节节攀升,从2016年的177万迅速攀升到2019年的285万。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难,考研九成了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现在确实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想办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要拓展多渠道的就业方式。对于个人而言,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9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