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0

babycarolyn
首页 > 武汉中专 > 荆州教育学院中专部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能上一本大学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总迷路的熊

已采纳
职业高中考大学,正式名称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又称:三校生高考、春季高考。职业高中考大学总分和考上本科的分数线,各省不同、各专业不同。如湖南省:考试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综合知识。语文、数学、英语各科试卷满分(原始分)120分,其中英语听力成绩计入总分,英语听力测试内容、办法与普通高考相同。专业综合知识满分(原始分)390分,四科总分满分750分。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校职高对口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荆州教育学院中专部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能上一本大学的

141 评论(12)

艾利希尔

回答 您好,我是小手老师,很高兴为您解答,正在编辑答案中,五分钟内给您回复,请您耐心等待,谢谢! 您好,职高升学本科一般要400分以上。你可以考虑读成都软件技术专修学院的专科,更注重专业技能,开设的专业都是培养现今社会紧缺性人才,就业很有保障。后面还可以专升本,或者直接专本连读。谢谢您的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提问 如果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或政法大学要多少分啊? 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需要的分数就要高很多啦!要600多分吧!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分数自然会高很多的。 提问 那上职高考大学的时候所以科总分一共多少分啊?跟普高总分一样吗? 回答 您好!职高考本科总分是这样划分的专业课+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在700分的样子 提问 只有语数外这三门吗? 回答 语数外加上您的专业课呀 提问 是主科只有语数外吗?然后再加上专业课。对吗? 专业课一般可以选几门 回答 专业课是主科呢!语数外是副科。专业课一般您读的什么专业就是哪一科了。 提问 这里面专业课可以选几门啊?还是只能选一门 回答 您好,专业课一般只能选择一门的,如果您觉得有精力可以选修。 更多12条 

356 评论(13)

静妙奔奔1123

职业高级中学,又称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基本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类似。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一般是由中学举办,中职学历。毕业后可以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升学。职业高中考大学考本科,正式叫法是:职高对口招生。各省、各专业不同。如湖南省2015年师范类是562分。

228 评论(15)

huangxinru7

考一本大学要考的分数,各省不同,文科、理科不同。但均要达到考生所在省本科一批控制线。分数在500分以上,文科比理科分数高。从文科来看,10年一本线突然升高,09年及以前保持在550左右,至于你考试的那一年很难确定,但保守估计570以上应该能上一本。从理科来看,09年分数升高,其它年都在563分,所以估计你考试那年也是570分应该能上一本吧。一本大学(The first batch of undergraduate),是指在中国大陆高考录取招生期间于本科层次只招收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校。其录取线需要达到和高出各省市划定的本一线,学年制通常为4年(部分专业可能5-6年)。学生毕业后获得学校毕业证和相应的学位证。一本大学一般是985工程、211工程或是部分高水平的小211工程高校、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在全国整体或大部分省份进入一批次招生,享受来自各方面的照顾,培养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人才。一本大学师资、科研实力较强,社会上对一本大学的认可度也较高。

223 评论(14)

虎呆呆漫步

由于全国各省市录取分数线不同,全国各一本院校专业录取分数线也各有差异,所以这个分数要以官方公布为准。对于未合并录取的大省(或较发达省市)来说,高考一本分数线一般都在500分以上,文科分数线会比理科分数线高一些。对于合并批次录取及欠发达地区,如山东,新疆、青海等,一般分数线会低于500,但也在四百七八十分左右。从高校角度看,一般只有达到各省市高考一本录取分数线后,才能进行一本院校投档录取。所以,通常情况下,各一本大学录取分数线都会在省控线以上。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就是部分院校没有录取满,需要降分投档,但是比较少见。拓展资料高考备考技巧你要学会考试,要把高考真题研究透彻,理解出题人的出题意思,并同时扎实自己功底。数学:多做真题,几乎每年都会考同类型的题,在相同的知识点。因此,把握住每个考点的关键。英语:多背课文,多记单词,多写多练。语文:多背课文,和英语一样,多练习写作和思维逻辑。数理化:多做真题,反复做,掌握知识点。高考考前注意事项要注意调整临考状态,一般来说,冲刺阶段备考仍需按部就班,有条不紊。高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要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理解,尽量减少做题,不抠难题,不必要也不可能再完整详细地复习,回归教材保持稳定才是关键。同时,考生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调整生物钟,慢慢地在考试前把自己的应考状态调节到最佳水平。

34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