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1

sml90050056
首页 > 武汉中专 > 宜昌中专招聘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异次元2015

已采纳
语文【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2、扩句和缩句练习。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知识平台】(一)句子及其类型1、认识什么是句子。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备考点】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链接考题】他是一个好人。(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专项突破】一、依照样子写句子。例:这个书包是王强的。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例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 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7、困难没有吓倒他。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三】修改病句【备考点】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应考点】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链接考题】(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答案)使用权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答案)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答案)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答案)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答案)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答案)一进花园, 我就闻到一阵阵清听到香和悦耳的鸟叫声。附:常用病句修改符号1、删除符号: 、 。如:提高产品产量、质量。2、增补符号: 或 、加如:一定要中强安全教育。3、保留符号: 、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4、对调符号: 。如:认真总经验结。5、改换符号: 。漂亮如: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专项突破】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四)扩句和缩句【备考点】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应考点】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缩句可按三步进行: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专项突破】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1、周总理听汇报。周总理( )听汇报。2、天空中挂着园月。(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3、燕子掠过湖面。燕子( )地掠过湖面。4、战士们守卫边疆。( )战士们( )守卫( )边疆。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1、微风吹拂着柳丝。2、月亮升起来。3、雨花石像翡翠。4、游客登上了长城。5、屋里走出老人。 四、缩句。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五】修辞手法【备考点】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应考点】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链接考题】1、共产党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答案)比喻。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答案)比喻、拟人。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答案)反问。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答案)设问、拟人。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扩大、缩小、超前)(答案)夸张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答案)排比【专项突破】一、将句子补充完整。1、春雨像( )一样细。(比喻句)2、月亮( )躲进云朵里。(拟人)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4、高梁( )脸、稻子( )腰。(拟人句)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照样子,写句子。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排列句子【备考点】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应考点】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链接考题】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答案)4、2、7、1、6、3、5。【专项突破】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排列依据: 。【七】标点符号【备考点】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应考点】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与性质,能正确地使用它,附表为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链接考题】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把番号填在括号里)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②、表示语音的停顿;③、表示话没说完。⑴、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 ( )⑵、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 ( )⑶张指导员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分析)第一句省略号前是“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表示不止说了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选第①种;第二句是周恩来话没有说完,故选第③种;第三句指导员临牺牲前已无力说话了,语音是断断续续的,故选第②种。(答案)(1)①;(2)③; (3)②【专项突破】1、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据说 苏东坡有一次作诗时 有意将 申 字写成 甲 字 诗作完后 他周围的朋友个个赞不绝口 独有一个人看了捧腹大笑 嘿 你竟敢笑话东坡大人 其中一个捧场的对笑者喝道 不 苏东坡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想他笑的绝不是我2、比较每组句子,在标点运用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数学一、 小数的意义要了解小数的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著手,分数的意义可从子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份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纪录这个「分量」。例如:2/5是指一个整数被分成五等分后,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种纪录的方法-小数。例如1/10记成1、2/100记成02、5/1000记成005……等。其中的「」称之为小数点,用以分隔整数部分与无法构成整数的小数部分。整数非0者称为带小数,若为0则称纯小数。由此可知,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二、 小数的结构小数记数系统是透过书写符号与物理数量的连结,来描述其规则。小数点往前算(左边)用以表示整数部分的量,第一位整数是纪录整数有几个一的量,该位置称为个位;小数点往前算的第二位整数纪录是纪录有几个十的量,该位置称为十位;……,以此类推。小数点往后算(右边)用以表示小数部分(不足1)的量,第一位小数是纪录有几个十分之一的分量,该位置称为十分位;小数点往后算的第二位小数是纪录有几个百分之一的分量,该位置称为百分位……,以此类推。数的多单位记数系统中,「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被称为「位名」;其所指示的数值「十」、「一」、「1」、「01」……等,被称为「位值」。「十」、「一」、「1」、「01」……等,可被用来当作被记数单位。另外,「数」也可以由不同的记数单位「一」、「1」、「01」……等,来共同表示。从上述的小数结构来看,让学生建构小数的十进结构与位值概念,对学生的小数概念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结论与建议一、 教学方面(一)宜加强小数概念的指导在教学上,如果老师花较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童理解小数的意义,使学童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样不仅能扩大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连结,对往后小数计算的学习也是有帮助。(二)宜正确清楚的比较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异同性教师在教学时应确实指导学童清楚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异同性,这样才不致造成学童对三个数系统的概念是模糊的。(三)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具体操作物小数点右边的数对小朋友而言是一个完全新的意义存在,需以具体操作物与符号表徵产生连结,使学童能理解小数的符号表徵和所代表的量值之间有所关联。如此将小数符号给予意义化,在小数概念的基础上与发展上才会稳固。(二) 在课程内容上 宜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异同性加以列述比较之。 提早实施小数稠密性概念。应阐述为何在任意两个数之间还有其他数存在的原因,同时也应增加教材内容的广度,应用「逼近」的关系,让学童知道在哪些数之中,哪两两数之间是较接近的,以加广对稠密性概念的认识。 加强小数意义的材料内容。具体建议内容包括如下:对位值与十进位结构的正确认识。利用不同的模式反覆说明小数代表的意义,将「量」与「符号」建立起连结。(1) 明确建立小数位值与位名的关系教材中应增加两者间关系的指导,使不至於造成学童认识小数的位名多於小数的位值(2) 增加小数十进位结构的教材内容(3) 宜增加小数与数线对应关系的教材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增加不同等份的数线教材与应用分数概念的教材,以增进学童在学习小数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三、 小数知识教学问题(一)、~分数引入小数的教学问题1.教具的「数学属性」与「基准量」用语的问题小数意义若由分数意义引入,教具选择除了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外,亦须具有基准量是「10等分」,也就是有1比10的部分全体属性,及使用合适的基准量定义,才易使学生建构数学知识。若以「全部」定义基准量分母,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思概念。2.提出分数与小数的「数字摆放」问题数字在分数与小数的位置摆放不同,其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不管分数或小数,各个位置所代表的意义是约定成俗的,且没有第二个答案。课堂上若提出数字摆放的问题,可促进学生的思考分母分子的意义,及小数的位值概念问题,进而建构稳固的数学知识。(二)~小数概念的教学问题1.带小数比带分数先教学的问题学生未学习带分数前就引入带小数,学生无法以带分数来诠释带小数的意义,而以真分数来解释带有整数的小数,但如果学生受「分母(基准量)」就是「全部」的影响,可能产生迷思概念。此迷思概念,应可藉由提出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於反思自己的数学概念是否正确,并藉由分数意义的补救教学,让学生重新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2.忽视小数点的小数位名的命名问题小数的记数系统来自於整数记数系统的延伸,所以其位值与位名,与整数的位值与位名有密切的关系。实际教学发现,学生有忽视小数点,把小数视为整数,以整数的位名替小数命名。3.小数化聚的迷失问题对於初次接触小数化聚问题的学生而言,由於生活中不多见,又是第一次学习,学生往往有迷失的问题存在。以逆向操作具体物来验证答案的方式,应可让学生重新思考小数化聚的问题。4.以1做一位纯小数的比较大小问题一般学生可透过具体物的比较,顺利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但要学生提升小数比较大小的运思层次,可引导学生以1为单位作大小比较。5.以直尺的10等分之特性引入数线学习的问题学生平常有以直尺画线的经验,而直尺又具有十等分的属性,由描绘直尺的刻度,进而引入数线学习,不但让学生有操作数线的机会而印象深刻,学生也感到兴趣。另外,公分与毫米是极微小的长度,可将直尺藉由投影机投射於萤幕上教学,让学生有长度的量感,有利於教学。6.数线上的「位置」、「长度」及「数字摆放」的问题学生在数线上标示小数时,经常搞不清楚「位置」与「长度」的区别。因此,教学时,必须对「位置」与「长度」的区别,做一比较与确定的教学。另外,在数线上标示小数时,学生也往往忽视「整数部分」,只注意到「小数部分」在数线上所对应的位置,因而发生标示错误的情形,而此问题,可藉由提出带小数(如6)与纯小数(如6)等「小数部分」相同的数字,在数线上摆放的问题加以澄清。(三)、~小数加减的教学问题1.澄清减法概念之情境的问话问题部分低成就的学生,对於何种情境使用何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有困难,透过如「加法」的情境,为什麼不用「减」的问话,可使学生进一步反省思考加法与减法的意义。2.尊重学生的各种加法解题策略问题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自然想法,对於无固定解题策略的问题,应尊重其自然想法。所以,学生所使用的任可一种加法解题策略,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而不急著给予固定的成人加法直法算则,等到学生的位值概念稳固了,计算能力增加了,自然而然的就有使用成人加法直式算则的需求,届时再引入,可轻松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3.破除直式加法之位值迷思概念的问题部分学生在位值概念尚未十分稳固的情形下,使抈加法直式算则,却不知位值对齐的道理,而沿用整数的向右对齐的不当想法,造成了小数直式加法的位值问题,此问题可藉具体的积木操作,破除此迷思概念。

宜昌中专招聘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84 评论(10)

大鹏村长

2019SX国版招教考试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IQYp8Aq1X93Q 提取码: 86a3   2019SX国版招教考试 公基 案例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 新课程改革 教育法律法规 国版 教育心理学 国版 心理学 国版 教育学 售后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3)p4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2)p4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1)p4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6)p4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5)p4

177 评论(13)

好吃不懒做也

2019年3月7日山东省属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山东及全国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题目汇总pdf&word版下载

30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