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8

乘风秋夜
首页 > 武汉中专 > 荆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写报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魔幻光环

已采纳
先在百度上搜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然后根据里面的内容填写就可以了

荆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写报告

310 评论(9)

小夕玲儿

一个大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3、高校扩招,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4、大学生的就业流向。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5、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6、教育机制的弊端,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

314 评论(11)

光影碎片

_html一、 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25万人,就业率为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6%。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80%、44%、2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75%。 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54万人和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25%和51%。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 《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时也显示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括“专业非常对口”与“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两项指标)比例在20%至30%之间。中职毕业生有近六成比例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比例为15%。二是职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报告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主,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中职毕业生高达62%。三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比较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当中职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

187 评论(15)

哈啰辉辉

楼主可以去百度上面搜一下模板,很多资料可以参考的!看看人家怎么写的。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分析写!希望可以帮得到楼主!

32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