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8

甜甜的daisy
首页 > 武汉中专 > 十堰十七岁中专生高考政策是哪一年开始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indy5056315

已采纳
新高考是2014年启动,2017年高考实行。新高考最早在浙江和上海试点,改革从2014年启动,2017年高考实行。截至2018年,已经有14个地区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第一批改革试点地区是浙江和上海,2014年启动,2017年高考实行。选择建议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十堰十七岁中专生高考政策是哪一年开始的

312 评论(14)

草莓牛奶L

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1970年推荐保送上大学,1973年邓小平第一次恢复高考,但考试后被否定。1977年邓小平成功了恢复高考。197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而不是当年的高考!第一,很多年来,有一部分人都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大的误解!1,参加1977年高考考生的文化课知识水平如何在此不好评说,这个可以看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了解。2,就拿菏泽市来说,1977年高考报名者中既有“文革”期间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也有部分“文革”前的“老三届”毕业生。菏泽市档案馆中的资料显示,当年的报考人数是80686人,其中报考大专(含本科)的为26761人,报考中专的为53925人。在学业荒废了十多年之后,他们都渴望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年的高考阅卷工作是分地区进行的,在高考之后,地区招生委员会从全区抽调了409名教师进行集中阅卷。由于基础差,复习时间短,考生的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和理化成绩普遍较差。记者从一份当年的考生成绩统计表中看出,高考数学成绩在80分以上的全地区只有2人,而人数最集中的分数段为20-30分,有1万多人,0-10分的有3000多人,有的考场甚至全场数学试卷全是0分。第二,引起巨大社会影响的当然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1、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为国家的富强、腾飞培养人才有了一定的保证!2、“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决定了高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性和公平性,磨练青少年的意志。 高考的备考过程很大程度的磨练了青少年的意志,耐力,这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3、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 高考的出现,让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4、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了希望和条件。5、形成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育公平。所以,1977年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是恢复高考制度,而不是1977年的高考!

98 评论(14)

菁菁neco

高考改革的相关信息。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

251 评论(15)

甜心小葡萄499

成人高考是从1982年开始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77 评论(8)

仁义小红累不爱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26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