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跃峡谷
hansile2002
[分享]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向青春举杯字音部分:橘(jú)子 百舸(gě)争流 寥(liáo)廓 挥斥方遒(qiú)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 浪遏(è)飞舟灰烬(jìn) 脊(jǐ)骨 矿藏(cáng ) 闪烁(shuò) 战栗(lì) 倔强(jué jiàng)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恋 惆怅(chàng)挚(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废寝(qǐn)忘食 横(hèng)蛮 遨(áo)游引吭(háng)试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桠(yā) 茁(zhuó)壮 磕绊(kē bàn)谷穗(suì) 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啮噬(niè shì)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别 纤(xiān)巧 觑(qū) 坨(tuó)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词语部分: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甄别:审查辨别。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思忖:思量。商榷:商讨。勾销:取消;抹掉。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不啻:如同。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文本选萃:生命如四季。……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张洁《我的四季》点拨:(1)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 (2)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 (3)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点拨:(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点拨:(1)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 (2)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写作借鉴:《沁园春·长沙》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万”言山之多,“遍”写红之广,“击”描画雄鹰矫健的身姿,“翔”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我的四季》清晰的写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写了播种的春,耕耘的夏,收获的秋,还有在回顾的冬,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我的五样》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喻等。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可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爱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比喻运用也很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获得教养的途径字音部分:跬(kuǐ)步 锲(qiè)而不舍 经传(zhuàn)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召(zhào)唤词语部分:戕害:伤害。青出于蓝: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子。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反,类推。文本选萃: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点拨:(1)塑造心灵;(2)培养人格;(3)增强修养;(4)潜心读书;(5)经典的力量。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点拨:(1)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 (2)执著才能永恒。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点拨:(1)持之以恒方有成效;(2)优势与劣势。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点拨:(1)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 (2)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写作借鉴: 《劝学》巧妙设喻。以常见的道理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不舍”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舟楫、假舆马”等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师说》正反对比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焉”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的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自测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 輮以为轮。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或师焉,或不焉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而神明自得5、古之学者必有师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吾从而师之8、今之众人9、小学而大遗10、弟子不必不如师试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8、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枫月絮影
只作参考"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把答案都写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第 I 卷 选择 45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jìn) 舟舸(gě) 幽燕(yàn) 青荇(xìng)B.浮藻(zǎo) 追溯(shuò) 记载(zǎi) 亚洲(yǎ)C.束缚(shùfù) 彳亍(chìchù) 纸屑(xiè) 颤栗(zhànlì)D.脊梁(jǐ) 熨帖(yùntiē) 隽永(juàn) 壁龛(k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宁谧 霎时 狼籍 声明狼藉B.坍圮 竟相 艰韧 坚忍不拔C.签暑 踟躇 肤浅 浅尝辄止D.端倪 报负 发愤 愤发有为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B.罗曼�6�1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长篇小说《母与子》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C.《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由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结集的,共20篇,内容以伦理和教育为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选自于此。D.《战国策》是记录西周、东周及秦、齐等10个诸侯国历史的著作,是我国先秦时期国别体史书中的经典之作。4.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安土重迁当然是人之常情,但为了建设的需要,居民们还是心情愉快地迁移走了。B、小李不懂外文,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C、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一致声讨这类败类的罪行。D、这次考试,他的确成绩不好,但却不应该去嘲笑他。虽然你考得很好,但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嘛!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在它心上,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三片叶子 梅绍静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骄傲地站在树桩上/树桩只发出这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鸟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让人们永远憧憬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1981年A、诗的第一节中“骄傲”含义是:三片嫩叶虽然弱小,却显示了大树生命力的延续和顽强。B、第二节的“呼喊”表达了对满树春光被剥夺的强烈抗议和对满树春光的憧憬。C、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歌颂了祖国在一场劫难之后所出现的新的生机和新的希望。D、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易懂,蕴含丰富,意味深长,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告说,维生素E有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的作用。受试者在仅仅连续几天服用400至80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之后,血液中一种名为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就已降到了低于能够对动脉血管构成损害的水平以下,使胆固醇的代谢趋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转变成一种有害化学物质,损伤动脉壁上的细胞,同时还造成斑块的聚集,使血管变硬。虽然早先其他研究显示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但明尼苏达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通过维生素E的摄取才能获得这种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停用维生素E之后,相应的保护作用会很快消失。目前,美国政府向公众建议的维生素E摄入量是每人每天25个国际单位,而该校的科学家认为,这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须至少增加到400个国际单位,才能发生有利于保护心血管的化学反应。8.维生素E“能中和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是因为( )A.维生素E为酸性,胆固醇为碱性,相互作用后,胆固醇失去碱性。B.维生素E跟胆固醇起作用后,产生其他物质,能使胆固醇的毒性消失。C.维生素E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后不再产生有毒的物质,减轻胆固醇的毒性。D.维生素E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让胆固醇代谢趋向平衡。9.对胆固醇代谢失调给人造成的危害,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能造成动脉血管硬化B.消除身体相应的保护作用C.造成斑块聚集D.损伤动脉内壁上的细胞10.下面几项是关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实验后得出的新看法。其中不属于他们的新看法的一项是( )A.维生素E的摄入量每人每天至少应增加到400个国际单位,否则,就起不到保护心脏血管的作用。B.只有在服用维生素E期间,才能获得对心脏血管的保护作用。一旦停用,其保护作用就会消失。C.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氧化后,会变成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使胆固醇增多。D.维生素C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作用的研究没有依据。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15分,每小题3分)(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饱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6�1梁惠王上》)11.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B.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