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1

janetwen1390
首页 > 武汉中专 > 湖北中专报名时间是多少年毕业生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咪咪妈咪贝贝哄

已采纳
初 中毕业生的学制是三年,一般是在学校学习两年,实习一年,拿两年助学金;高中或同等学历(中专、技工)学制是二年,在校学习一年,实习一年,拿一年助学金。

湖北中专报名时间是多少年毕业生的

214 评论(15)

sys19818888

1、参加中专生普通高考现在中专生也可以参加高考,和高中生一样。一般来讲,需要是应届中专毕业生才能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达到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被学校录取后,进入大学学习,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较终拿到大学毕业证。这种方式拿到的统招毕业证含金量较高,但成本也较高,花的时间也较长。2、参加自考大专考试参加自考大专考试,选择合适的自考大专专业,每个专业会有对应的考试科目,考生通过了该专业所有科目的考试,就能申请毕业,获得自考大专毕业证。这种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毕业证,部分自考大专专业一年半就可以考完毕业。学习是自学+网上学习,花费的成本也较低。3、参加成人高考成人高考的形式类似普通高考,区别在于成人高考主要面向社会成人,考试科目少,考试难度低,报名门槛低。成人高考大专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达到120分,基本上就能被学校录取,另外还有一些加分政策,所有很容易考过。这种方式每年只有一次报名机会,从初次报名到拿到毕业证整个过程差不多要3年时间。时间比较长,费用比普通高考低,但比自考费用高。

245 评论(9)

修中圈儿

中专一般读三年。中专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毕业由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具的就业报到证(以前称派遣证),有整套人事干部档案手续,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中等专门人才和中等管理人才。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中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通常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与对应专业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知识是承接、递进关系。中专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的社会,促使终身教育理念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等新观念融入各国教育领域,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推崇,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之中。中等专业教育也必然融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有机的统一。首先是表现为过程性目标,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输送第一线的劳动者,满足受教育者学习技能、形成职业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第二,按照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中等专教育应责无旁贷地,尽可能为受教育者提供追求人性完善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从个性发展的高度培养个体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和竞争能力。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也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方面发挥教育的功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等专业学校

239 评论(15)

小白兔QUEEN

湖北省高考报名日程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10年普通高考报名日程。 第一批,2009年11月27日至29日,艺术类考生网上报名。 第二批,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29日,非艺术类考生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领取报名卡(艺术类考生:2009年11月24日至25日;非艺术类考生:2009年12月16日至18日)。考生在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接受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缴纳报名考试费,领取报名卡。第二阶段:网上报名(艺术类考生:2009年11月27日至29日;非艺术类考生: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29日)。考生上网登录报名网站( ),通过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输入个人报名信息并成功提交。第三阶段:现场确认(具体时间由报名点确定)。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按规定时间到报名点(学校)电子照相,校对并签字确认本人的《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以下五类人员不得报考:高等学校的在校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之外的在校生(报考少年班考生除外);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的人员;非湖北省常住户口的人员;2009年普通高考作弊受到停考一年处分的考生。由外省迁转户口到我省报考的考生,须在我省普通高考和高职统考报名之前办理我省正式户籍,否则不能报名。那是湖北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绝对权威,分倒无所谓。只希望能帮到你~~ 参考资料: -11/shtml

356 评论(9)

Rachelkeikei

你好,中专一般是三年学制。基本上上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学校就会安排你实习了。济南应用技术学校第三年会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期三个月,让学生切身体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5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