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3

独酌邀明月
首页 > 武汉中专 > 浠水理工中专2021高考情况表图片及答案大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哪也去不了

已采纳
下载地址

浠水理工中专2021高考情况表图片及答案大全

272 评论(12)

Joy9999999

我有2011上海高考数理化生,语英政史,文综等等的都有就是缺一门上海理综,好像还没有发布: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mRNA的合成 C 存在血红蛋白 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3g/mL的蔗 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 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溶液的浓度为甲,细胞 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 ,被动运输 B 甲>乙 ,被动运输 C.甲>乙 ,主动运输 D 甲=乙 ,主动运输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 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加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 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的是 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体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 可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 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等浓度的系列稀脓液:乙酸、苯酚、碳酸、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 列的正确是 A1 B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 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B10% C15% D20% 9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 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 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用石墨做电极点解cuso4溶解。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点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 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CUSO4 BH2O CCuO DCUSO4 5H2O 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理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12页)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8g 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B 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 46g 和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 1 mol Na 与足量 反应,生成 和 的混合物,钠失去 13, 某含铬 废水用含硫亚铁铵 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 质量为 B 处理废水中 的物质量为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 在 中3x=y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有的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完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对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 气体体积增大时, 其内能一定较少 C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其内能一定增加 D 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少 15 如图, 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痛有方向反的电流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 且 a 、 b、 c 与俩导线共面:b点在两导线之间, b,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的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d点 16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 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 ,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 ,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 可能依次是 A 紫光 ,黄光, 蓝光和红光 B 紫光 蓝光 黄光和红光 C 红光 蓝光 黄光和紫光 D 红光 黄光 蓝光和紫光 17.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2~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 ,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0 x 109 V,云地间距离约为l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x1014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6 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 x 106 J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e1/n2,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20.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2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长为2 m,振幅为A。当坐标为x=0处质元的位移为 ,A向y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4 m处质元的位移为 A。当坐标x=2m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x=4 m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绝密 ★ 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科目。 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Ⅱ卷共13题,共174分。 (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①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盆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的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面地数字) (2)将1cm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13m。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一般为电池)、一个电阻和一表头相串联,两个表笔分别位于此串联电路的两端。现需要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给定的器材有:待测多用电表,量程为60 mA的电流表,电阻箱,导线若干。实验时,将多用电表调至×1挡,调好零点;电阻箱置于适当数值。完成下列填空:理科综合测试题第5页(共12页) (1) 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a和b是多用 电表的两个表笔)。若两电表均正常工作,则表 笔a为________(填“红”或“黑”)色; (2)若适当调节电阻箱后,如图1中多用 电表、电流表与电阻箱的示数分别如图2 (a)(b)(c)所示,则多用电表的读数 为_______Ω;电流表读数为______mA;电阻箱的 读数为________Ω;(3)将图1中多用电表的两表笔短接,此事流过多用电表的电流为_______mA; (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计算得到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V。(保留3位有效数字)(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如图,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导轨间距离为L,电阻不计。 在导轨上端并接2个额定功率均为P、电阻均为R的小灯泡。整个系统置于均强磁场 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现将一质量为m、电 阻可忽略不计的金属棒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棒 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某时刻后两灯 泡保持正常发光。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灯泡正常发光时导体棒的运动速率。 (19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如图,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MN讲空间分成I和I两个区域。一质量为 、电荷量为 的粒子以速度I运动时,只受到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作用,电厂强度大小为 ;在II区运动时,只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求粒子首次从II区离开时道出发点 的距离。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2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剁成钢板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设计。 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2、厚度为2的钢板精致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质量为 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 、质量为 的相同的两块,间隔一段距离平行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在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不计重力影响。(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 ① 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层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 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 可以发生反应: ,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3)6g G 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反应 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_; (2) A的平局反应速率 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 B的平局转化率 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4)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 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 的高低: (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页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下图是用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 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 ①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2) 金刚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其分子中的CH2­基团有_____________个; (3) 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 已知烯烃能发生如下反应: 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理科综合试题第10页(共12页) (5)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上的烷基(一CH3,一CH2R,一CHR2)或烯基侧链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得羧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3 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I)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 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 。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 、 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 物种为食。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33(1分)注意:车试题上作答无效)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 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 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 氧气来自于 的光解。 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 。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后 者是通过 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 (有、无) 淀粉。 34.(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或 ,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33(1分)注意:车试题上作答无效)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 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 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 氧气来自于 的光解。 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 。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后 者是通过 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 (有、无) 淀粉。 34.(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或 ,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290 评论(14)

追风的夕夕

◆ ◆ ◆ ◆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这份重磅文件中,和广大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科目以及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关于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1要点一: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或将统一命题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试点方案中,由于两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选择性考试时间不同,更是无法统一命题。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试点省份方案中,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科目都趋于统一和固定,这就为统一命题奠定了基础。国办文件中没有提“省级统一命题”,只说了“省级统一组织实施”,意味着新高考后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很可能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目前“全国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2要点二:实施新课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划重点: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各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独立命题省份还要制定自己的考试说明。大纲和说明尽管每年变化不大,却是所有高中生学习、复习、备考的根本指针。大纲和说明在指明考试方向、方便高中教与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大纲规定的学、大纲之外的不教"这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国办文件提出“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基本可以明确在今后的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将不会再制定“高考大纲”。这有利于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推动提高命题水平。3要点三:所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省份命题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文件明确提出"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这进一步佐证了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很可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但目前的各省份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水平将提高,严格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以及不同层次考试的考核要求命题。而且今后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严密程度将真正向高考看齐!4要点四: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可能纳入学业水平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划重点:在新高考试点省份,浙江明确将技术列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选考科目为7选3。理化生实验操作在各地中考中已普遍实行。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的政策背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成为计入高考成绩的选择性考试内容,都是非常有可能的!5要点五:高一最多参加4门科目学考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划重点: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但是大文大理的选择惯性还在。尤其是改革方案允许在高一高二生自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和时间,这样可能会导致提前选科、提前放弃某些学科学习的情况。为此,国办文件明确规定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超过4门。这也是为了保证体音美技等科目的必修课程开足开够。当然,这些新政策都是对现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但是对于已经进入改革试点进程的一些高一高二学生、家长来说,基本的改革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下面汇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12个基本问题,让大家快速理解自己即将在2-3年后参加的新高考!1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2014年上海、浙江第一批启动高考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以后,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备受关注。今年年初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正式采取新模式的时间2新高考有哪些内容?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3+1+2"方案则为物理、历史必选一科,然后从剩下的四科中任选两科。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3“3+1+2”是怎么回事?“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3+1+2”模式的优点:组合减少困惑减少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走班科目大幅降低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学生学习更加稳定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3+1+2”模式的弊端:该方案不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如果将来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再将化学提升到物理的地位? 物理、历史还不能同时选; 如果两个学生一个选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个选历史+化学+生物,两人都报考化学或生物相关专业,物理和历史成绩怎么算?怎么进行比较?如果新高考选科真的由“3+3”的20种组合,变为“3+1+2”的12种组合,如何选科,就成为家长和学生考虑的重点。那么在3+1+2模式下,到底怎么选科?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哪些是不推荐的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选报物理学科组合:①物理+化学+生物:此组合可以覆盖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②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③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选报历史学科组合:①历史+政治+地理: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②历史+政治+生物: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③历史+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④历史+地理+生物: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组合: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4“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其他省市尚未出台详细的学考和选考方案,但是大致会在上述两类之间做出选择。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较特殊。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6月7、8日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在6月9、10日统一进行,且只考一次。5“赋分制”是怎么回事?6什么是“走班制”?新高考选科后,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1)“不走班”模式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2)“小走班”模式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举个例子:①优先3科成班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②定两科走一科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③“大走班”模式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④“全走班”模式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理难度最大。7大学专业如何选?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8各地新高考有哪些不一样?不同点一: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浙江模式: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选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模式: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与浙江一样,不称为“等级性考试”而分别称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和“选科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高职分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不同点二:学考与选考的科目数学考的总科目数: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不同点三:学考和选考的等级和赋分办法合格性考试的等级:浙江全部10个“高中学考”全省统考科目(技术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为1科)均设ABCDE 5个等级。 辽宁把合格性考试 区 分为设5个等级和2个等级两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合格性考试”均设“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 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9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10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6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你的英语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你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另外,网络上曾经盛传,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学要求C级以上(105分)的学生才具有报考资格。经鉴定属于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10大学规划从高一就要开始吗?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11高考老大难物理可以不选了吗?物理该选还得选,除非你不报考和理、工、农、医相关的任何专业。 高考改革后,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惧怕,也不用哀叹物理的“衰落”。物理遇冷,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浙江为例:2016年6月(改革前),统考生共86万人,其中理科91万,占比96%,物理为必考;2017年4月第二次选考,共13万人报名,选择物理的只有29万人,占总人数的46%;2017年11月第一次选考,报名总人数5万人,3万人选考物理,占比62%,可以说改革后选物理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高考难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诱发大规模逃离;赋分的实施制加剧了恐慌,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学生和家长没有从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对物理在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错误的策略。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物理公认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没有之一。 物理之所以被当做洪水猛兽,原因如下:(1)知识体量大,内容多,难度高。涉及力、热、光、电和现代物理几大模块,既有具体知识,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学习。(2)需要较强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物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的人,很难真正学好物理。(3)物理被当成高考理综强化区分度的工具,这成了无数考生的噩梦。据说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才放弃理科的。但是作为选考科目的物理,难度下降了很多这是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物理的前4题,会考水平而已。没选物理的同学,后悔了没? 因此,广大考生不必对物理怀有之前那样的恐惧,只要跟其他课程一样正常学就可以。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大学专业有九个大类,其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如果你没有选择物理,则只能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挑选,按照当前物理选考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些专业将会相当的拥挤,反而加剧了竞争。 而那些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绩在赋分上吃了点亏,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面临的竞争就宽松得多。 各类大类专业对于物理成绩的要求程度,虽然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专业不需要物理成绩,但是这样的专业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30%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另外,有些专业虽然暂时不需要选考物理(例如化学),但《大学物理》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如果学校发现高考未选择物理的同学挂科率明显升高,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为物理必选。所以,物理成绩的依赖度会逐渐更加。综上所述,在是否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考虑: 先考虑是不是极端厌恶物理,或者实在学不好,否则先不要轻易抛弃; 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在理、工、农、医类范围内,如果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那可以大胆放弃物理; 但凡没有特殊好恶,或者暂时没想好专业方向,也把物理当做备选学科,至少不会吃亏; 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上述物理依赖度高的类别相关,请一定要选择物理;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学都可以考出高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暂时现象,只要考生、家长和老师们恢复理性,仔细辨别得失、权衡利弊,物理的选考率一定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比例,我们也不必担心祖国的科技发展后继无人了。12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同学们,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20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之年,小编祝福大家沐浴改革的春风,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1- END -团风宣传(tuanfengxuanchuan)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湖北升学 掌上黄冈编辑 | 徐扬编审 | 陈利投稿邮箱 | 版权及免责声明“团风宣传”微信公众号非原创转载文章所含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作为分享之用,文章所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为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审核处理

207 评论(12)

苏明zhsm13579

◆ ◆ ◆ ◆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这个文件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综合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这份重磅文件中,和广大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考科目以及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关于新高考命题和考试的5项新政策1要点一: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或将统一命题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目前我国的高考分两种情况,全国卷地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省级组织实施;独立命题地区是省级命题、省级组织实施。在浙江、上海的改革试点方案中,由于两地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选择性考试时间不同,更是无法统一命题。但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改革试点省份方案中,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科目都趋于统一和固定,这就为统一命题奠定了基础。国办文件中没有提“省级统一命题”,只说了“省级统一组织实施”,意味着新高考后语数外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很可能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目前“全国1/2/3卷+5套地方卷"的格局很可能被打破!2要点二:实施新课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划重点: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各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独立命题省份还要制定自己的考试说明。大纲和说明尽管每年变化不大,却是所有高中生学习、复习、备考的根本指针。大纲和说明在指明考试方向、方便高中教与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大纲规定的学、大纲之外的不教"这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国办文件提出“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基本可以明确在今后的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将不会再制定“高考大纲”。这有利于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推动提高命题水平。3要点三:所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省份命题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实施。划重点:文件明确提出"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这进一步佐证了语数外和选考科目试题很可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但目前的各省份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水平将提高,严格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以及不同层次考试的考核要求命题。而且今后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严密程度将真正向高考看齐!4要点四: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可能纳入学业水平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划重点:在新高考试点省份,浙江明确将技术列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选考科目为7选3。理化生实验操作在各地中考中已普遍实行。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的政策背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甚至成为计入高考成绩的选择性考试内容,都是非常有可能的!5要点五:高一最多参加4门科目学考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划重点: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但是大文大理的选择惯性还在。尤其是改革方案允许在高一高二生自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和时间,这样可能会导致提前选科、提前放弃某些学科学习的情况。为此,国办文件明确规定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超过4门。这也是为了保证体音美技等科目的必修课程开足开够。当然,这些新政策都是对现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但是对于已经进入改革试点进程的一些高一高二学生、家长来说,基本的改革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下面汇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12个基本问题,让大家快速理解自己即将在2-3年后参加的新高考!1新高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自2014年上海、浙江第一批启动高考改革,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以后,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备受关注。今年年初教育部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目前,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正式采取新模式的时间2新高考有哪些内容?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3+1+2"方案则为物理、历史必选一科,然后从剩下的四科中任选两科。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3“3+1+2”是怎么回事?“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0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总分是75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在“物理、历史”两科中增加了一门必选课。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3+1+2”模式的优点:组合减少困惑减少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走班科目大幅降低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学生学习更加稳定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3+1+2”模式的弊端:该方案不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如果将来出现弃考化学的现象,再将化学提升到物理的地位? 物理、历史还不能同时选; 如果两个学生一个选物理+化学+生物,另一个选历史+化学+生物,两人都报考化学或生物相关专业,物理和历史成绩怎么算?怎么进行比较?如果新高考选科真的由“3+3”的20种组合,变为“3+1+2”的12种组合,如何选科,就成为家长和学生考虑的重点。那么在3+1+2模式下,到底怎么选科?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哪些是不推荐的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选报物理学科组合:①物理+化学+生物:此组合可以覆盖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②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③物理+政治+地理: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选报历史学科组合:①历史+政治+地理: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②历史+政治+生物: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③历史+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④历史+地理+生物: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组合: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4“学考”和“选考”是怎么回事?“学考”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即获得高中学历的必要考试,学考难度很低,只要全部及格即可拿到高中毕业证。学考一般不评分,只有A-F这些等级,成绩也不计入高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要求绝大部分学考科目成绩必须为A,因此参加自招的考生要稍微重视一下。“选考”是高考改革后从理、化、生、政、史、地(浙江等省还有技术)中选考三门计入高考成绩,地位相当于原来的理综或文综,只是不强制规定学科而已。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下个问题详述),属于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但是会比改革前略简单一些。从已经进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来看,对学考和选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其他省市尚未出台详细的学考和选考方案,但是大致会在上述两类之间做出选择。但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的政策比较特殊。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安排在6月7、8日统一高考科目结束后,在6月9、10日统一进行,且只考一次。5“赋分制”是怎么回事?6什么是“走班制”?新高考选科后,如果按照选科方案来重新分班,那就有可能出现有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多人选,超出一个班的人数;而有的组合可能超级冷门,选的人太少了,所以原来的行政班模式就没法再满足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走班制应运而生。1)“不走班”模式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3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换句话说,在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把原本的20个选科组合,挑选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让学生来选。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级版,好处是方便教学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开设的“套餐”组合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科。2)“小走班”模式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将3门或2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光看这个描述可能有点难懂,举个例子:①优先3科成班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也就是说优先满足选科人数最多的选科组合,把大部分学生先固定成班级,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②定两科走一科2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一起上语数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选考科目在教学班上课。③“大走班”模式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变,3科选考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好处在于满足学生的选择;缺点是每个学生需要走动到不同课室上课,学校课程安排比较繁杂。④“全走班”模式语数英和3门选科全部走班。好处是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选择,缺点毫无疑问就是教学管理难度最大。7大学专业如何选?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8各地新高考有哪些不一样?不同点一: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浙江模式: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选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模式: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与浙江一样,不称为“等级性考试”而分别称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和“选科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高职分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不同点二:学考与选考的科目数学考的总科目数: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海南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不同点三:学考和选考的等级和赋分办法合格性考试的等级:浙江全部10个“高中学考”全省统考科目(技术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为1科)均设ABCDE 5个等级。 辽宁把合格性考试 区 分为设5个等级和2个等级两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呈现,设ABCDE 5个等级,E为不合格,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的实验操作考查以合格和不合格区分”。其他省级行政区域的“合格性考试”均设“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 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分”。9英语真的被弱化了吗?正相反,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了!以目前的浙江新高考为例,英语和选考都是一年考两次,其中英语一次是10月(高三刚开学),一次是次年6月和语数一起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刚进入高三,你的英语要有原来高三毕业的水平,这对你的要求提高了。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语数,攻英语和选考。第一次成绩出来后,选考科目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满分(赋分制)。而英语呢?考得差的固然要继续考,而考得好的,即使考了140分,也不会放弃再考一次的机会,说不定能再多一分两分呢!所以英语成了高中三年唯一一门从头到尾都要学的学科。选考科目可能到高二上学期10月、最晚高三下学期4月就不用学了,语数到高三最后6月才考,但英语要从高一刚开始到高考最后一门、最后一秒,简直是巨无霸地位有木有?!另外,网络上曾经盛传,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135分),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120分),非211一本大学要求C级以上(105分)的学生才具有报考资格。经鉴定属于谣言,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仅限于部分语言类专业(此类专业一直要求英语成绩)。总之,英语在高考中没有淡化,而是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要引起重视!10大学规划从高一就要开始吗?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11高考老大难物理可以不选了吗?物理该选还得选,除非你不报考和理、工、农、医相关的任何专业。 高考改革后,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惧怕,也不用哀叹物理的“衰落”。物理遇冷,这是本次高考改革引发最大争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浙江为例:2016年6月(改革前),统考生共86万人,其中理科91万,占比96%,物理为必考;2017年4月第二次选考,共13万人报名,选择物理的只有29万人,占总人数的46%;2017年11月第一次选考,报名总人数5万人,3万人选考物理,占比62%,可以说改革后选物理的人数呈“断崖式”下跌。物理遭到冷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高考难度常年居高不下,新政诱发大规模逃离;赋分的实施制加剧了恐慌,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学生和家长没有从全局了解高校招生,对物理在选专业的重要性不了解,制定了错误的策略。我们来深入分析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物理公认是高中最难学的科目,没有之一。 物理之所以被当做洪水猛兽,原因如下:(1)知识体量大,内容多,难度高。涉及力、热、光、电和现代物理几大模块,既有具体知识,也有抽象方法。要花费相对较多的精力学习。(2)需要较强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对物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的人,很难真正学好物理。(3)物理被当成高考理综强化区分度的工具,这成了无数考生的噩梦。据说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就是因为学不好物理才放弃理科的。但是作为选考科目的物理,难度下降了很多这是2017年11月浙江选考物理的前4题,会考水平而已。没选物理的同学,后悔了没? 因此,广大考生不必对物理怀有之前那样的恐惧,只要跟其他课程一样正常学就可以。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大学专业有九个大类,其中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物理为必考科目。如果你没有选择物理,则只能在其他专业中进行挑选,按照当前物理选考的比例,可以预见这些专业将会相当的拥挤,反而加剧了竞争。 而那些选考了物理的考生,就算物理成绩在赋分上吃了点亏,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面临的竞争就宽松得多。 各类大类专业对于物理成绩的要求程度,虽然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专业不需要物理成绩,但是这样的专业只占招生总人数的20%-30%一所典型工科院校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另外,有些专业虽然暂时不需要选考物理(例如化学),但《大学物理》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如果学校发现高考未选择物理的同学挂科率明显升高,未来有可能会调整为物理必选。所以,物理成绩的依赖度会逐渐更加。综上所述,在是否选择物理的问题上,要按照如下的步骤来考虑: 先考虑是不是极端厌恶物理,或者实在学不好,否则先不要轻易抛弃; 确定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在理、工、农、医类范围内,如果跟这些专业都不沾边,那可以大胆放弃物理; 但凡没有特殊好恶,或者暂时没想好专业方向,也把物理当做备选学科,至少不会吃亏; 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上述物理依赖度高的类别相关,请一定要选择物理; 物理不再是洪水猛兽,大部分人只要认真学都可以考出高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当前物理在浙江和上海遇冷是暂时现象,只要考生、家长和老师们恢复理性,仔细辨别得失、权衡利弊,物理的选考率一定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比例,我们也不必担心祖国的科技发展后继无人了。12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同学们,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2020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关键之年,小编祝福大家沐浴改革的春风,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1- END -团风宣传(tuanfengxuanchuan)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湖北升学 掌上黄冈编辑 | 徐扬编审 | 陈利投稿邮箱 | 版权及免责声明“团风宣传”微信公众号非原创转载文章所含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作为分享之用,文章所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为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审核处理。

11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