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a阿菜
雨中之苇
矾一中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答题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一、 抄写题(4分)1、请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田字格里。注意端正、美观。自主学习 勤于思考 主动实践 大胆探究二、语言积累和运用(28分)2、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2分) A、痴笑(zhī) 诱惑(yòu) 迂回(yú) 凝视(níng)B、绽开(dìng) 伶仃(dīng) 怡然(taí) 堕落(duò)C、点缀(zhuì) 嬉戏(xī) 未泯(mǐn) 奢侈(shē)D、呵责(kē) 蓑笠(suō) 嘹亮(liáo)和面(hé)3、选出书写正确的一项( D )(2分)A、头晕目眩 小心冀冀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B、昂然挺立 肃然起敬 花枝召展 猝然长逝C、举世无双 多愁善感 多恣多彩 德高忘重 D、任重道远 庞然大物 玲珑剔透 抖擞精神4、下列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B )(2分) A、你像有什么心事,能说出来听听吗?或许我可以帮助你。 B、塞内加尔队,这是一批驰骋在绿茵场上的黑马。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理想使你倔强的反抗着命运。5、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我今天花了半天时间都没有把手抄报办好,真是碌碌无为。B老师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还在我的耳边回响。C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愈回味无穷。D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6、选出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A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温故/而知新。C、昂/首观之。 D枯藤/老树/昏鸦7、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仿照例句,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2分)例句: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友情,你是一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你得到的启示。(4分) 人 ---→ 从 ---→ 众 森 ---→ 林 ---→ 木 _9、按课文原文填空:(12分)①、老骥伏枥, ,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②、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⑤、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蓠间肥硕的瓜果 。(何其芳《秋天》)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 ,花里带着甜味儿。(朱自清《春》)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0、选文出自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______________的《 》。(2分)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 D )(2分)A、白居易《忆江南》 B、王之涣《凉州词》C、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D、南宋志南和尚《绝句》12、请给这段文字取一个标题: <<春风图>> (2分)13、“酝酿”的原意是造酒,这个词语还经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准备过程,本文中指的是什么?(2分) _1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在文中用“﹏﹏﹏”划出一句,并分析其作用(4分) _15、你觉得语段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二)弯弯的月亮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像——小——船儿——” 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 “老师!” 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 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这件事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敢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老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静默了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充满期待的注视着大家,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镰刀。” 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想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镰刀之外,还像不像弓?像不像豆角?”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16、第5段画线句子中“仍”和“喊”这两个词,表现了星子当时怎样的心情? (2分)__ _ 17、星子当了老师后,又提出“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问题,其目的是什么?(2分) 18、隔了多年,同学们对“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问题却惊人的一致,反映出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2分) 19、面对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星子的老师与星子老师的态度不问,你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3分) 20、星子老师说弯弯的月亮像“弓”,像“豆角”。你认为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请写出两个。(2分) 像 像 21、文章没有结尾,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补写出结尾,不超出100字,(4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2、从选文中摘出两个现在仍然在用的成语。(2分) 2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读了上面文段,请你谈谈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者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各写出一点) (4分) 五、作文(30分)同学们,读了《弯弯的月亮》这篇短文,你有何感想呢?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星子这样的好老师呢?请以《读<弯弯的月亮>有感》或《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书写工整,写出真实感受,500字左右。
芳儿beauty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一、 积累与运用(18分)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观 沧 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胜至哉,歌以咏志。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风格
臭豆腐精
一、 积累与运用(36分)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8分)(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4分)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8分)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4、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16分)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16分)观 沧 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胜至哉,歌以咏志。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0题。20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B、以: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 C、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3、下列有关学方面的警示不在上文三个语段内容中的一项是( ) A、知错就改 B、勤学苦练 C、谦虚好学 D、熟能生巧 四、病文修改(26分)27、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进行修改。要求:⑴所有的修改一律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⑵文中有多个错别字,请改其中两个(如果多改,按前两个计分);(10分)⑶文中有三处病句,请修改;(8分)⑷文中标点符号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修改。(8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已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此,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据说最高的境界是无文字之境,真正的高人如同村夫野民一样是不读人间之书的,这里姑且不论。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尤其在青少年,心灵世界的觉醒往往会表现为一种博发的求知欲,对书籍产生热烈向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回忆他的童年时所说的这句话,非常帖切地表达了读书欲初潮来临的心情。一个人在早年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来潮,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和预示了他极高的精神素质。然而,古今中外,书籍不记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的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一切专业书籍也例入此类,因为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