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可劲儿造
能够获得保研资格的人自然很让人羡慕,但是保研的人还是少数。选择考研的人只要在初试考出好成绩,自然很容易在复试中占有绝对优势。在研究生复试时,排名很靠前的同学,只要复试表现比较好,被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而那些低分进入研究生复试的压线党就很惨。压线进入复试的同学,被刷的概率很大,他们中很多人都做了调剂的准备。不过,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每年都有一些低分考生逆袭读研,甚至在录取时排名很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导师选人的套路是什么?为何有些考研初试低分的考生会被导师们争抢录取呢?导师选人有什么套路?低分进入复试的人,为何会被他们优先录取?曾经有位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考生任同学,她压线进入复试,排名比较靠后,该专业拟录取9人,进入复试的有15人,她排名14,被刷的概率还是很大。她的专业课考的不是很好,只有110分,她已经做好了调剂读研的准备,还提前联系了本科院校,看看是不是通过辅导员和本科老师的周旋,回母校读研。不过,她还是好好准备了研究生复试,过程自然也不容易。但是幸运的是,她最后被录取了,而且排在她前面的很多比她好的同学都落榜了,这倒是让她很意外。学校愿意录取初试低分的她,难道是因为她本科是211大学?读研之后,她的导师告诉她,当时选她并不是因为她本科是苏州大学,主要是看上了她的英语水平。在本科的时候她考过了雅思,考研的时候虽然专业课分数不高,但是英语考得实在是好,89的高分,一般人考不出来。再加上复试的时候,导师故意让她口头翻译了一份英文资料,她虽然没有刻意准备,但是也回答得也很不错。当即导师拍板,直接要了她。要知道导师们在域外文献上对英语水平高的人才还是很看重的,而且也紧缺。因此,对于那些低分进入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来说,不要因为名次低就放弃复试,低分考生也有逆袭读研的机会,导师选人也是有套路的,并非无迹可寻!导师们之所以更愿意选他们,这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01、英语水平较高,可翻译文献就像文中提到的任同学,英语水平比较好,导师更看重!如果导师有课题或者一些研究成果,在域外文献的翻译工作可以让她去做,导师能省下来不少时间。02、保研失败,转而考研的考生对于那些保研失败转而考研的同学来说,基础一般都比较好,可能也经过一定的科研培训,甚至已经发表过专业相关的论文,或是得过与专业相关的奖项。这类考生一旦进入复试,即使分数低一些,导师们难道不会优先考虑录取?03、专业水平较高,复试表现出色的考生初试考差了,可以在复试上补回来,很多逆袭读研的同学大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就是复试表现得很出色!如果你专业水平较高,熟悉专业研究方向,博闻强识,了解很多科研动态,可以和导师们畅谈专业比较热门的话题和内容,那么导师肯定会喜欢这类考生,也会优先考虑录取。04、认识导师,考研本校的考生既然是考研,当然也有一些考生选择考本校。如果考生是本校生,又认识导师,那么导师肯定会特殊对待,优先考虑被录取,这也是考研院校默认的规则。试想,谁不想要自己学校的考生呢?尤其是那些带过课,很可能一起做过课题的同学,导师们肯定会优先考虑吧!当然,那些基础扎实,本科是名校的同学也占有很大的优势。相比较而言,同等条件下导师自然愿意录取名校的本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即使初试考出了高分,考生也不要马虎,如果不好好准备复试,以上几种考生会赶超你,成为炮灰的只能是你了!
MissAlice1203
01初试成绩优异考研复试的时候大家递交的材料都会呈现在导师们面前,而初试成绩作为一个基本参考指标,是导师们首先会注意到的。试想一个考研初试成绩400+的同学和一个350+的,导师会更想了解哪一个呢?初试成绩考的高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证明,毕竟考研的难度和区分度还是有的,2020年有341万考生,如果你初试成绩优异,自然导师会格外注意到你!02复试表现好,面试应答自如初试成绩高只是其中一方面,毕竟复试的成绩也非常重要,录取工作是按照考研总成绩来排名的,复试不及格的会被直接淘汰。复试分为三大部分专业课笔试、英语听说测试、专业课面试,前两个都是应试的成分多。而导师们最关注的就是专业课面试,通过专业课面试,可以直接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看你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专业知识能力主要看你是否适合继续在该专业做深入研究和学习;临场应变能力主要看你的自由发挥和灵活性。如果你能够在复试的面试中应答自如,表现得非常好的话,那么导师自然会给出你很高的面试分数,同时也给导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被录取的概率就大大提升!03发表论文、获奖和证书多除了成绩和复试表现外,导师们还喜欢发表过论文、获奖和证书多的同学,当然必须是有价值的奖项和证书,像四六级这样很普通的证书就不用刻意强调了。拥有这些奖项和证书是对个人能力的说明,代表了自己实力,相比没有这些的同学,导师肯定会更倾向招发表论文、收获奖和证书多的人!04有实习或做项目的经历如果你没有奖项和证书,拥有一份不错的实习或做项目的经历也能引起导师的关注。很多导师手上有科研项目,很喜欢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同学,这样招到之后就可以作为培养对象,收编到自己实验室团队中。以上就是考研复试中导师最喜欢的4类考生,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也不要气馁,只要你复试表现好,总成绩优秀,依旧能被录取!
矩阵时差
考研复试中这4种考生会被优先录取,尤其是第2种,导师争着要!考研分数大概下个月月底公布,查分后,如何知道你的分数能不能进入复试呢?即使进入研究生复试,你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被刷掉呢?考研复试:具备这4个优点的考生会优先被录取,你占到几条呢?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研究生复试中败北,他们好不容易冲到了复试,着实不易。但是小水发现,那些在考研复试中优先被录取的幸运儿都有各自的优点。小水简单的整理如下,考研复试中这4种考生会被优先录取,尤其是第2种,导师争着要!01、准备考研复试比较充足的考生有的人在考研成绩查到之后才准备复试,显然比那些早就准备复试的人慢了不止一步。提前准备考研复试的人,不仅了解了复试考的内容,而且有人已经把复试真题自测了一下。有条件的考生甚至会和直系学长或学姐沟通,了解以往复试的细节已经导师的偏好。针对性的准备复试之后,比那些盲目准备复试的考生多了不止一成胜算!02、看书多且学术水平很强的考生研究生导师非常看重那些平时读书很多的考生,如果本科阶段已经取得学术成果的话,导师肯定会争着要你。进入复试之后,导师会在专业课复试中,针对性地问一些比较专业性的学术问题。一般的考生回答不上来,而这种考生却可以对答如流,并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换做你是导师,你肯定也会非常喜欢这样的考生的!03、考研初试排名很高的考生很多大学在考研复试中会有二次划线,即使分数考得很高,也不见得能进入复试。小水就遇到一个380分还要调剂的考生,主要是他的排名是24位,很低。毫无疑问,你初试的时候,分数排名很高,复试被刷的概率很低。如果某个大学拟录取研究生5人,你排名第一,那么复试的时候你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基本上就被录取了。04、自信心强、心理素质过硬的考生面试在考研复试中占比很大,很多高校考察的主要方式就是面试。自信心强的考生往往在复试中容易被导师记住,对于考研复试中突发状况,特别是导师突然的责难,能够迎刃而解的考生,心理素质一定要过硬。倘若导师看中了你的个人品质,你肯定会优先被录取!如果你已经具备以上4点,在考研复试中一定会被导师优先选择的。不过,考研复试还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不管结果如何,心态一定要保持平和才好。很多人疑惑:为何有些进入复试名次很低的人被录取了,而排名靠前的却被刷呢?你知道原因吗?
lin2000west
12月25日,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发布《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摘要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就业压力显然是硕士研究生报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表明,研究生报考热和GDP增长有相关性,即GDP高增长,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GDP下滑时,研考报名人数相对增长较快。这一增长也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直接相关。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长167万,净增长人数则达到往年的3倍左右,高校毕业生已经占据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学历“贬值”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的著名高校也纷纷宣传其本科毕业生的国内高升学率,读研究生俨然已经成为优秀学生的标配。与此同时,研究生招生也一再创下最高纪录。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未来研究生培养划出了方向,也对适度的规模扩张,尤其是博士的扩张定下了基调。2020年研究生招生达到110万,2021年招生则超过120万,招考录取比保持了相对的平稳。在硕士招生上,专硕逐渐成为主体,并明确提出,未来新增硕士原则上主要以专硕为主,即硕士层面更多定位于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而不再是学术,对于著名高校,学术人才逐渐向博士阶段靠拢。因此,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取消部分专业学硕招生,全面转向博士阶段培养。考研热,热的主要还是人文社科专业。无论哪所学校,报考最热的往往都是工商管理,即便是理工科高校,很多高校人文社科考生占据多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进行大力气调整,尤其是学科结构上,毕竟社会发展与建设更需要理工科人才,这无关是否忽视人文学科。面对美国对中国人才培养的打压,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打压,今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需要有忧患意识,加强和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的竞争,表面是技术,背后则是人才,科学技术人才是核心和关键。一、研究生报名热度持续高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1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实现新突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从近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6万人。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8%。数据来源:教育部1 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增长2022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1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2万人,增幅为8%。数据来源: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22年四川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5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4万余人,增幅为22%。数据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2022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9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7万人,增幅为5%。数据来源:河南省教育考试院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9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5万人,增幅为4%。数据来源:广西招生考试院2022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6万人,增幅为6%,这也是各省市中增幅最少的省市之一。数据来源:北京教育考试院2多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同比超过50%多所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相比2021年增长率超过40%。据统计,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50%。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604人,比2021年增长1161人,增长率为39%。最近三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比2021年增长8231人,增长率为7%。来源:深圳大学官网2022年“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这一变化既说明了部分考生的理性,也说明了考生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为第一目标,而不再是名校。2专业硕士报考规模超过学术硕士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普遍超过学术硕士,也是研考报考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在双非高校。数据显示,2022年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2146人,其中专业学位考生7787人,在总报考人数中占比64%。数据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22年报考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5115人,专业学位报考人数3691人,占比为72%。数据来源:西安财经大学官网2022年报考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585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3953人,占比达到68%。数据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官网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83%的考生愿意报考专业型硕士。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考生对于专硕的青睐,一方面是专硕的认可度有所改变,更反映了研究生招生竞争程度的增加,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尽快“上岸”。3专业报考热度差异较大,人文社科竞争激烈从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来看,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等成为网报人数排前四的专业,均突破千人。而智能制造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工科专业报考不足百人,差异较大。从报考计划比来看,工商管理(学术学位)、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新闻与传播等专业报考计划比值均超过40。但临床医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等报考计划比值不足10,差异明显。数据来源:深圳大学官网杭州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各专业差异较大。数据显示,应用心理专业报考851人,而物理学专业仅有51人报考。数据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官网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所工科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工商管理专业报考1147人位居第一,会计与法律(非法学)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400人,高居第五与第六位。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招生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中,电子信息专业报考2723人位居第一,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及工程管理专业报考人数也均超过了1000人。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4考研热度只增不减,就业压力仍为主要因素根据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就业压力成为考生选择考研的最主要因素。近六成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近五成考生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加强文化素养。留恋校园生活以及想在学术上深造的考生占比分别超过30%。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通过对考生的调查发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超过四成的考生认为就业有一定难度,对找到理想工作信心不足。33%的考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信心找到理想的工作。22%的考生则表示担忧,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找不到工作。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1大学毕业生快速增长,经济承压,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是几十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总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如果加上回国留学生,大学毕业生将超过1100万,占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以上。从报考计划比来看,工商管理(学术学位)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也受到全面影响,持续下行,用人需求受到一定的遏制。同时,受“双减”等政策影响,相关行业大批从业者面临转型与再就业,也加入了再深造的行列。数据显示,研究生报名人数与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相关。据统计,当我国GDP增速放缓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会升高,两者呈现负相关。2008-2010年期间,我国GDP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此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低增长率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 内卷加剧,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提升伴随就业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用人单位对从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者比例稳步上升。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2%,之后占比不断上升。到2019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也就是说每100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3 研究生学历成为刚需,著名高校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上升根据各高校发布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著名高校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持续上升。其中,北京科技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高达93%,复旦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高达78%。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据北京科技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2018年为81%,2019年为91%,2020年为93%。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连年上升。数据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官网据复旦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2018届55%,2019届85%,2020届78%。三年间增长23%。数据来源:复旦大学官网二、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扩招重点向专业学位倾斜1 研究生招生数量保持连续增长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0年达到6万人,2021年则达到了约120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近一倍。尤其是2020年招生中,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缓解就业压力,当年研究生招生增长7%,创下近年新高。数据来源:教育部在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硕士研究生招生量约占总量的90%。比如2020年6万人中,仅有11万人为博士研究生。数据来源:教育部1 高校继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著名高校继续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比,2022年 “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均明显增长。其中,重庆大学2022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000人,相比2021年增加招生计划700人。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福州大学五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2018年计划招收3118人,2022年计划招收人数达到4943名,五年间增长1825人。数据来源:福州大学官网河南大学近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持续增长。由2020年招收3400人,2022年达到5000人,三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1600人。数据来源:河南大学官网2 研究生招生增量全面转向专业学位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8万增长到2020年的2万,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并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来源:教育部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数据来源:教育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中指出,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以预见,未来专业硕士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福州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招收专硕1831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140人,五年间扩招专硕1309人。数据来源:福州大学官网暨南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长。从2018年招收专硕1700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400人,五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700人。数据来源:暨南大学官网安徽大学2018年招收专硕1328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2476人,五年间扩招专业硕士1148人。数据来源:安徽大学官网1 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超七成近日,教育部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在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其中专硕占了1115个,占比高达70%以上。经动态调整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分省)中,四川省增列授权点数量最多,增列学位授权单位8个,学位授权点13个;其次是江苏省,增列学位授权单位7个,学位授权点12个。数据来源:教育部3著名大学停招学硕,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转向博士2021年5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通报:自2022年开始,该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此前,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已经宣布,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也宣布,2021年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取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项目招生,增扩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除此之外,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也分别停招了心理学学硕和情报学学硕,相关专业仅保留专业学位招生。此举显然并非个案。根据2020年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生培养结构需要做必要调整,博士研究生显然将成为著名大学学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硕士更多地将转向专业人才培养。4非全日制招生专业增多,部分专业停招全日制研究生部分学校专硕停招全日制,转为非全日制招生,也是最近的一个明显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1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发布的研究生招生公告中也明确提到:2022年会计专硕拟进行调整,将不再招收全日制统招普通考生。此外,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南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专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武汉大学会计专硕、北京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方向)等同样已不再招收全日制,只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停招全日制、仅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专业大多为会计、审计、应用心理学、新闻与传播等实操性较强的专业,显然也和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是直接关联的。5推免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体占比保持平稳推免生受到高校与广大研究生导师的欢迎,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推免生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但总体比例并未出现增长。1 扩招趋势下高校推免招生数量逐年增长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扩招的大形势下,部分院校的推免招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招生增量,推免并未完全实现同比例的增长。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推免生的招生数量为4880人,2022年推免招生数量增至5532人,两年增加了652人。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重庆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32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757人,增加了429人。数据来源:重庆大学官网北京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数量为2757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3048人,增加了291人福州大学近五年来招收专业硕士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招收专硕1831人,到2022年招收专硕3140人,五年间扩招专硕1309人。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官网兰州大学2020年推免生招生数量为85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151人,增加了293人。数据来源:兰州大学官网2 双非院校推免数量增幅明显从推免招生的整体情况来看,双非院校的推免名额增幅最为突出。山东财经大学2022年推免名额为163人,较2021年增加40人,增长率为52%。数据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官网江苏大学2022年推免数量为293人,较2021年推免数量增加50人,扩增率为58%。数据来源:江苏大学官网燕山大学2022年推免数量为531人,较2021年增加75人。增长率为45%。数据来源:燕山大学官网3推免重点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量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推免作为高质量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名额也同样向国家急需领域倾斜。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村发展、核科学与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相关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其他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在50%以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8%,翻译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推免比例为08%,科学技术史专业的推免比例为67%。数据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2022年浙江大学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药工程(人工智能药学项目)、海洋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还有部分专业推免比例虽未到100%,但远超50%,如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推免比例为75%。部分专业推免比例则不足50%,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5%,美术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6%,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5%,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推免比例为20%,遗传学专业则不接收推免生。数据来源:浙江大学官网2022年复旦大学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达90%以上,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专业的推免比例达到100%,生物医学工程的推免比例为66%,物理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0%部分专业推免比例不足50%,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5%,戏剧专业的推免比例为29%,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推免比例为33%,出版专业的推免比例为17%,法律(法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57%。数据来源:复旦大学官网2022年重庆大学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高于75%,其中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推免比例在80%以上,分别为16%、14%、80%,土木工程专业的推免比例为53%,软件工程专业的推免比例为57%。部分专业的推免比例不足50%,其中光学工程专业的推免比例为44%,力学专业的推免比例为81%,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推免比例为73%,材料与化工专业的推免比例为71%,法律(非法学)专业不接收推免生。数据来源:重庆大学官网虽然推免生广受招生单位与导师欢迎,但相关部门对推免生招生还是有严格限定。根据教育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 提高研究生质量多措并举2020年7月29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由此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不断改革迈进全面系统改革。1 调整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从1980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的每一阶段发展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2020年9月发布的《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表示,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退出机制“。2021年1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下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为第十四个研究生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2020年我国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为160个,相较于2019年的院校数量增加6个。2021年比2020年再度增加2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达到185个。数据来源:教育部2020年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549个,较2019年同比增长6%,2021年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616个,较2020年增幅达到2%。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力推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近一年来,全国各省市相继下发相关政策。2021年4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建设研究生教育高地,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区域重大需求为重点,积极增加一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学位点。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4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动山东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招生计划向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任务等倾斜,并逐步扩大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比例,开展“优秀推免生直攻博”“硕博连读”等招生改革工作。6月1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等。8月23日,上海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继续推行博士“申请—考核”制,拓宽博士生选拔通道,扩大直博和硕博连读比例。努力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开展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的长周期贯通培养。3 保障质量,多校延长专硕学制高校调整学制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批量调整,如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8月发布《关于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有关信息的公告》,2022年起该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7个专业(领域)学制拟调整为3年。二是少量微调。如郑州大学2019年招生简章中,图书情报专硕学制为2年,2020年起调整为3年;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制2年,2021年起变为3年。三是全面调整。如中南大学收紧了专硕毕业年限的“弹性”。该校2019年之前硕士研究生实行三年制弹性学制,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2021年7月,中南大学发布《关于2017级及以后研究生的学制与学习年限的说明》中显示:硕士生学制三年,优秀硕士生可以提前半年毕业。这表明专硕的学制与学硕同为3年。2021年9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的202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显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学制均为3年。据统计,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2年的专业有15个,学制为3年的专业则为89个,3年制专业占比达到86%。数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河海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3年的专业为18个,占比达到75%。4 严把毕业关,研究生清退成为新常态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一方面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加强质量建设,严格把控毕业关。近年来,高校清退研究生的事件频繁发生,实施研究生淘汰制成为常态化。2021年1月,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7月,同济大学发布公告,拟对超最长学习年限以及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15名研究生进行退学/结业处理。9月,华南理工大学发布公告,给予36名研究生退学预告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退学处理的公示》,拟对即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20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14名为博士研究生。数据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河海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3年的专业为18个,占比达到75%。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要真正实现研究生“严进严出”,就不能忽略导师的职责,要强化导师的培养责任,从而督促导师更用心地培养研究生。广西大学44名研究生导师因指导多人次未通过学位申请审核的(或个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被界定为“问题论文”),被先后暂停2020年或2021年招生资格。四川大学学生未毕业导师也会受罚。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万学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3年内有2个同学在最长学习期限内没毕业,或者3年以内有2个同学没有就业,导师就要停止招收研究生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岗位职责。实施导师负面清单管理,将研究生导师负面清单分为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职责履行负面清单,对存在负面清单所列情形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研究生导师加强师德师风修养,保证导师队伍质量。内容详见下方链接↓↓2022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