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9

帅哥小蜜
首页 > 武汉中专 > 浠水理工中专2021高考情况分析与预测答案语文七年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anrongdong

已采纳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1.quán bì suō 徘徊 凝聚 野蛮2.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造句:母亲在平时生活中极具责任心的言行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憧憬——向往。造句:不要因为第一次飞翔,遇到了乌云风暴,从此便失去了对蓝天白云的憧憬。3.(1)比喻 (2)排比 (3)夸张4.(1)赵丽宏 文学的大门 (2)缩影 心声 社会风俗画 人文风景线 精神 情感5.例:你经常逛书店吗是哪些类型的书籍或文章吸引你文学名著 诗集 散文你最喜欢哪一类书籍文学名著你读过哪些名著《水浒传》 《简爱》 《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哪一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刻《飘》中的郝思嘉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坚强、独立,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吸引着我6.在瀑布飞泻的花果山上嬉戏;在情感纠葛的大观园中思考。(注意句式要与划波浪线的句子相一致,内容上紧扣住“大部头”的文学名著。)二、(一)7.第一层(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第二层(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第三层(5-8句)阐述文学的功用;第四层(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发展的关系。 8.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9.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它必定不能深入的了解历史、社会、自然以及人生的意义,没有丰富的情感。这句话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自觉得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10.学生只要从“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这四点的任何一方面谈受到的益处即可。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教我学会了坚强,保尔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样的生命才最有意义。(二)kuì áo 谆谆 孜孜12.因为这篇文章是在告诉我们“为你打开一扇门”为我们打开的不仅仅是文学之门,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全新的自主学习、挑战创新之门,还告诉我们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领域,只要我们能带上孜孜不倦的精神、充满探索的渴望,我们一定会打开每一扇门,挖掘其中的宝藏,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最亮丽的一笔。13.下笔如有神;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14.它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它是曹雪芹十年辛劳铸成的《红楼梦》15.暑假的时候,常在午后,坐在姥姥家小院的葡萄架下,有稀疏的阳光在身边跳跃,还有亦远亦近的蝉鸣,一切宁静而安详。我会捧一本心爱的书,一读就是一个下午,至今想起,仍让我眷恋与难忘。三、16.【例文】我与书为友与书为友的日子就如阳光般灿烂。在夏日的午后,泡一杯香茶,捧一卷诗书,在淡淡的茶香中去感受那浓浓的书香,真是茶香满口,书香满怀。在书中我品味了李白的老酒,摘下了易安的黄花;看到了杜甫的眼泪,东坡的华发;听见了长蒿划破李后主的春水;登京口北固亭,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与书为友的日子里日日天蓝,月月柳青。泰戈尔会在“雨天”向我讲述“孩童之道”,到“对岸”去采摘那美丽的“金色花”;冰心奶奶告诉我“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我心中充满了爱。    与书为友的日子,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走进红楼,感受四大家族的兴衰,叹惜宝黛的木石前盟,体味花魁金钗的魅力;进入阿兹卡班,同哈利·波特一同破除邪恶;与书为友,丰富了我的情感,其喜洋洋者矣!在浩瀚的书海里,我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于好书,德国作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我把我的读书视线放到文学著作上来,一面阅读,一面思考,用自己的见解去剖析作者的思想和意图,用自己的概念去消化吸收别人的言论,不断校正人生思想的坐标。也许,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消遣,打发时间,读过的东西如过眼云烟;有的人是为了“装潢”自己,读书仅作为高谈阔论、神聊胡侃的素材,而我读书则是拼搏、奋斗,是一种高尚的追求。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与书为友之心永不改变。因为——与书为友,其乐无穷!二 繁星一、1.mèi shà 坠 纳2.昏暗 眨眼3.李尧棠 芾甘 小说 散文 《雾》 《雨》《电》 《家》 《春》《秋》 巴金选集 散文4.D5.(1)“觉得”是说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觉上仿佛回到了童年。 (2)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6.示例:我爱在夏季的月夜里散步。静谧的小路,摇曳的树影,远处稀疏的蛙鸣。一切安静而祥和。月光洒向大地,心境明朗而开阔,眼前不觉一片光明。二、(一)7.热爱之情 铺垫8.情景 感受9.仰望——欲睡——沉睡10.并不矛盾。“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11.“那个巨人”指星座。“还在跑”一是说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感觉到“那个巨人”在跑。12.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围绕“保护环境”即可。(二)13.chàn něi 昧 挚14.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15.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16.朋友们给我的关爱是我过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我要将这些化作精神动力,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新生活。17.这是自谦的说法,作者对朋友给予的关爱回报甚少,深感愧疚;作者决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回报社会。18.此题开放性较大,形式上有三个分句,内容相关,观点正确即可给分。示例:朋友是灯,照亮你前行的路;朋友是伞,遮挡你人生的雨;朋友是火,温暖你孤寂的心。三、19.【例文】星星的记忆夏日的夜晚,在一天的暑气消散之后,轻轻的风,总送给人们一丝凉爽。对于幼时的我来说,夏日的夜晚充满神秘,藏着惊喜,就等着我去探寻。 晚上,在完成了一项大任务——洗澡之后,六岁的我躺在凉椅上,对着那墨蓝夜空中的星星发呆。它们眨啊眨的,像在跟我说话。星星可真漂亮,我要是有一颗就好了!我不禁偷偷地想着。咦?什么东西在院子里的月季花上闪着?我揉揉眼睛,再看。星星?星星! 我拉来了爸爸,伏在他耳边轻声说:“爸爸,有星星停在月季花上了!”爸爸顺着我的小手看过去,笑了,“那是萤火虫!”“它咬人吗?”我不确定地问。“不咬!”爸爸又笑了。“那我要养它!”我决定了。看着爸爸小心地合拢双手,很神奇地就把那像星星的虫子捉住了。屏气好久的我高兴地叫了起来:“哦,我要养‘星星’了!” 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瓶子,装着我养的“星星”,被我紧紧地攥在手里。睡觉了,我还不肯松手。“妈妈,星星明天早上还会在吧?”我有些担心。“会的!”妈妈轻轻拍着我的背。“它白天也会一闪一闪的吗?”我好奇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妈妈也不确定。“我可以给我的小伙伴们看我的星星。不行,他们会抢的。我就给他们看一下,然后……”“你该睡觉了,明天可不许赖床!”妈妈打断了我的自言自语。我乖乖地睡了,那一闪一闪的星星也到了我的梦里…… 我想,那时的我,即使睡着了,嘴角也一定漾着甜甜的笑。三 冰心诗四首一、1.cháo tǎnɡruò dié pā 极、最 没有由来,无缘无故。3.(1)谢婉莹 作 儿童文学 《繁星》 《春水》 泰戈尔 《飞鸟集》母爱(2)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3)发展你自己  贡献你自己  牺牲你自己4.C(不能互换,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使自己成才。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入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巨大业绩,使人生更显辉煌。)5.例:如果母亲是树,我就是那嫩绿的叶;如果母亲是海,我就是那涓涓的小溪。6.(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奥斯特洛夫斯基 (3)保尔·柯察金    (4)保尔在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进行文学创作  二、(一)7.《母亲》表达了作者认为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的思想感情;《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之情。8.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田中。C10.纸船11.(1)有区别。前者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在感情的交流方式上,前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后者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2)造成这种区别是因为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是一个随着双方年龄不断变化而互相转移的过程。前者侧重于母爱的付出,后者着力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恰好表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二)12.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逝世的哀悼。 13.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 14.反复,含蓄地表明了老师已经去世。 15.比喻,老师的学生 16.学生们想到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她的逝世怎能不让学生悲痛万分呢?流泪表达了学生们因老师的辞世而产生的深深的悲痛之情。四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1.tuān mò yì 刹 酣 臾2.(1)猛推 (2)突然;出乎意料3.意——翼 景——井 震——镇 题——提4.A(1)雨果 法浪漫主义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 (2)人物 环境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A F 东张西望、南辕北辙、上行下效、左顾右盼二、(一)8.拥 失魂落魄9.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10.写场面的混乱,更能烘托哈尔威船长镇定、沉着、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11.B12.特点: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说交待,也极为简短,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原因:这样描写,与当时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表明当时情况万分危急;也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展示了船长的人格魅力。13.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伟大英雄,他在海难当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保护弱小,忘我救人,其坚定刚强的意志令人敬佩,让人震撼。(二)14.一位乘客突发心脏病,众人传递药瓶救治;由一位盲人引领,大家手拉手走出地铁。15.(1)“可贵”用得好。它写出了人们从慌乱躁动中开始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2)“认真”用得不够准确,可用“谨慎”替换。“谨慎”除了有“认真”之外,还含有“小心”的意思,此处用“谨慎”更符合语境。16.示例:此时,车厢里仿佛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静悄悄的。17.要求回答具体,有简要的分析,如:对第五个情节印象深刻,将大家引领出黑暗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这说明在危难时刻,只要冷静、坚定,就可以发挥个人潜能,化解危难。18.本文给人的启示是:灾难来临,一要冷静、镇定,二要团结协作,三要科学应对。三、19.【例文】数学老师教数学的年轻女教师踩着细高的红皮鞋,抱着一摞作业本,一脸冰霜地走进了教室。她先用冒着寒光的眼睛扫视了一下全体同学,似乎在说:“谁再说话,我可绝不饶恕!”顿时,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随即,老师把作业本往讲台上一扔,同学们都随着响声震动了一下。老师用她的纤纤玉手有节奏地敲打着桌子,用尖而硬的声音说:“这次作业,我十分不满意!“这一句话,使教室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四千度,几个同学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我们都知道,恶梦即将开始。只见老师随便挑出一本作业,“哗哗”地翻了几页,看了一会儿,然后猛地一摔,用可以划破耳膜的声音尖叫道:“王子豪!看看你的作业,写的是什么呀!”再看看王子豪,已经在“地震”中跌到了地上。五 古代寓言二则一、1.lǚ duó suì qì2.(1)用 (2)拿,携带 (3)等到 (4)立即,匆忙 (5)这儿 (6)糊涂,迷惑3.(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 (2)自己;从 (3)到……去;代词,代它,指量好的尺码4.(1)“反”同“返”,返回 (2)“坐”同“座”,座位5.(1)《韩非子》 战国末期 哲学 法(2)《吕氏春秋》 战国 吕不韦(3)宁信度,无自信也(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例:寓言是一块吸满水的海棉,海棉很小,却能从里面压出很多水来,而且压出的水比海棉重得多。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做人要谦虚,因为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二、(一)8.(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2)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9.对话 固执、迂腐; 动作、语言 固守陈规、糊涂愚蠢10.《郑人买履》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刻舟求剑》则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观点。11.例:《杀鸡取卵》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损失了长远的利益。《揠苗助长》告诉人们做什么事情不能急着成功,不按事情的发展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办糟的。《螳臂当车》意思是,不知道自己的实际力量有多大,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有些工作就去做,一定会失败的。(二)12.做官;吃; 有人(有的人); 用来(用)13.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14.示例: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15.mǐn yà ɡǎo 16.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17.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18.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三、19.【例文】大老鼠和小猫一只又大又肥的老鼠,看到一只弱小的猫躺在地上晒太阳,不屑一顾地说:“喂,小东西,就凭你那病样,我就是把主人家的好东西偷吃光,你也逮不到我。主人真的白养你了。”小猫一声不吭,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大老鼠,大老鼠嘴里叼着主人家的一块大蛋糕得意洋洋地走了。一个月后,正当大老鼠又洋洋自得地叼着一块大蛋糕从小猫身边大模大样地经过时,小猫一跃而起,一口死死咬住大老鼠的脖颈,两只前爪凶猛地抓扯着大老鼠的白肚皮。大老鼠在临死前痛苦地挣扎着说:“想不到我会死在你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手里。真是死不瞑目啊!”原来,小猫经过一个月的刻苦训练,早就掌握了捕杀大老鼠的本领。这个故事讽刺的是那些总是用老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第一单元检测一、1.(1)chún pēnɡ(2)矛—茅 为—维(3)朱自清的文学是荷塘清美的月色,是父亲转过身去让我们难忘的背影。2.赵丽宏 文学 《繁星》 冰心 法 雨果3.(1)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2)贡献你自己!(3)鸟儿躲到它的巢里。(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③④①②5.答案举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孙悟空 嫉恶如仇、勇敢坚强、敢于反抗的精神6.C二、(一)7.(1)鞋 (2)于是,就 (3)给 (4)用8.D(前三项是代词,代“量好的尺码”,D项是结构助词“的”) 9.A (A项“而”是顺承关系,其他三项是转折关系) 10.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却不能说善于卖珠子。 11.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二)12.文化 知识 智慧 感情13.憧 裨 默 耸14.诠释历史、表达感情、凝聚智慧(概括反映时代特征,传达憧憬和理想,凝聚感情和智慧等意思即可)15.运用第二人称,更能直接表述对文学的热爱和感受,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具体、亲切可感。(意思对即可)16.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17.不设统一答案,要求两句内容相对,句式与原句一致。18.没有标准答案。(所举作品中人物的例子,一要是古人,二要是今人。“影响”可以分开来答,也可合起来答。)示例:古人,《论语》 孔子 让我明白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 同代人,《文化苦旅》余秋雨 让我深刻的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19.甲B 乙C 丙A20.“可笑”是因为生命的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循环;“可悲”是因为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愚昧。21.“事实(事例)论证”或“对比论证”;论证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的观点。22.只要举出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符合中心论点即可。23.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 ——法国 蒙田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 ——西班牙 塞万提斯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三、24.【思路点拨】对这两道文题,我们要正确理解题眼“语文”和“感恩”的内涵及外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这里的“语文”指的就是“大语文”。而对于“感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生活镜头,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来表达“感恩”之情。要想把这样的大题目写小应该注意:(1)做到选材要“小”,具体办法可以从接触自然、关注人生、社会交往、阅读名著等提示语中,选取一个角度,再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筛选出有真切感受的具体材料。(2)做到选材要“大”,也就是这些“小”的材料里面,要蕴涵一个大道理,或者能给人以启迪。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做到以小见大,言微旨远。【例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轻轻地,你——语文,从我身边走过,留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时常萦绕在我耳边,鼓励我,激励我,陶冶我。 ——题记语文,就像清凉甘甜的泉水。畅饮泉水,会让我的心变得玲珑剔透。语文,就像醺人欲醉的大海。倾听大海,会让我的心变得宽阔博大。语文,就像纯洁无暇的白雪。欣赏白雪,会让我的心变得高尚纯洁。感谢你,语文!你让我欣赏到遥远的美景。读《春》,我仿佛投入那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春天的怀抱中,以鲜花为伴,与蜂蝶嬉戏,其乐融融;读《苏州园林》,我似乎置身于那美妙绝伦,巧夺天工的园林美景中,观亭台轩榭,赏小桥流水,怡然自乐;读《桂林山水》,我如同乘船荡漾在水平如镜的漓江上,徜徉于神奇的山峰间,望帆影点点,闻蝉鸣鸟叫,心旷神怡。感谢你,语文!你让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读《五柳先生传》,我领略到了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超凡脱俗;读《己亥杂诗》,我领悟到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在《过零丁洋》中,我感受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感谢你,语文!你让我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拥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当最后一朵浮云点缀在空中,当最后一丝余晖消逝在深邃的天边,当最后一颗星斗照亮墨染的夜空,我发现,你——语文,轻轻地从我身边走过,撒下了一粒粒希望之种,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了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往事依依一、(1)kū (2)cháng (3)miǎo (4)huì (5)lòu (6)kǎi(7)chán (8)juān (9)zhūn (10)míng (11)fēi (12)xuàn2.(1)辐(幅) (2)头(投) (3)采(彩) (4)颂(诵) (5)摧(催)3.B(“模糊”是“不分明、不清楚”的意思;“糊涂”是“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意思。“编织”是“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勾连而组织起来”;“编写”是“整理材料,写成书或文章”。“传染”是“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感染”是“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模糊的村庄/已在眼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5.(1)青女和嫦娥在严寒之中仍然自在快乐。(2)梅与雪相比不如雪白,雪与梅相比又不如梅香。6.见《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第四段。(答出两句即可)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7.语言通顺,流畅即可(1)如第一段和第六段结尾相互照应,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又如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用词,课文每段都有相应的词和“往事”相扣,第二段至五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与“依依”相扣 (2)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二、(一)9.炊(chuī)诵(sòng)10.①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②信口:随口。11.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12.从两方面写的:一是从老师读书的动作中体现,“老师朗读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二是从老师的眼神中体现,“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13.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从“至今”“几十年过去”“滚瓜烂熟”“信口背出”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去很久,但记忆却非常清晰。可见老师所讲内容给“我”印象之深。 14.具有照应前文的作用,强调了老师的“入情”以及给“我”印象之深。 啊哦,满了,楼主先凑合着看吧,给分啊!!!!!!!!!!

浠水理工中专2021高考情况分析与预测答案语文七年级

158 评论(14)

huazhiqingci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 ) 眦( ) 簪( ) 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2.________,浑欲不胜簪。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4.夜久语声绝,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 ) 决眦( )家书抵万金( )( ) 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解释下列词语。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 )________ 戌( )________ 戎( )________(2)衰( )________ 哀( )________ 衷( )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1.解释下列词语。(1)妻子:(2)纵酒: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dài zì zān yú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四、钟:聚集; 眦:眼角; 书:信; 抵:值; 浑:简直。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5.安史之乱六、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夹(jiā)岸 舍(shě)船 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种(zhòng)作 衣着(zhuó) 垂髫(tiáo) 便要(yāo)还家 咸(xián)来 邑(yì)人 语(yù)云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二、 解释下列加点词。缘溪行: 沿着,顺着 夹岸: 两岸夹,在两旁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豁然开朗:开阔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桑竹之属:类。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怡然自乐:欢乐愉快的样子。 欣然规往:计划。三、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表条件关系连词)【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三、 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及】及郡下:到了 由表及里:到达【遂】遂迷: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乃】乃不知有汉: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其】欲穷其林:这,那 既出,得其船:他,代渔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代渔人四、 翻译句子1.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五、 理解默写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六、问题理解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6.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8.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设计[ 2005-9-20 17:39:00 | By: zyj1112 ] 22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 )鲜有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爱者甚蕃( ) (4)濯清涟而不妖( )(5)亭亭净植 ( ) (6)宜乎众矣 ( )(7)无案牍之劳形( ) (8)无丝竹之乱耳(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6、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2)何陋之有?(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7、根据课文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3)可以 , 。无丝竹之乱耳, 。(4)菊之爱,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爱莲说》选自《 》作者 , 代哲学家。(2)《陋室铭》作者是 朝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3)“说”“铭”是古代一种文体,请你再举出二例与之相类似的文体。二、教材探究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用原文语句回答(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A: B: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9、用原文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三、读写链接作者在《短文两篇》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同时还要写出你喜爱的原因《陋室铭》《爱莲说》练习答案[ 2005-9-20 17:57:00 | By: zyj1112 ] 22、短文两篇一、1、xīn tái rú dú shǔ fán yū zhuó xiè xiǎn2、D3、(1)这(2)没有学问的人(3)多(4)洗涤(5)立(6)应当(7)使……劳累(8)奏乐的声音4、A5、D6、(1)B(2)D7、略8、(1)《周元公集》、周敦颐、宋(2)唐、刘禹锡、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用韵(3)表、记二、1、三个方面,从陋室的环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动三方面来描写的。2、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5、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6、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7、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8、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9、(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中通外直(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11、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h12、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13、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4 评论(10)

自high患者

学情分析指的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的分析。班级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改进措施1、 多关注优等生,让他们一定要保持稳定。多鼓励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与优等生逐一雌雄。多帮助下游生!努力使两极分化最小化!2、一如既往抓学风。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 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接受科任老师的建议。多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进步。5、 继续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帮教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

195 评论(15)

Chowhound壹

基础训练,通过看书就应该能够独立完成的,自己努力吧,相信自己,时间在短也可以做好的。

10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