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电玩
对于本身不是双非毕业的我来说肯定觉得心拔凉拔凉的啊,让人倍感压力。本来就竞争激烈,这样的话竞争会更激烈,让人有点压力山大啊。就我个人而言,学历是挺重要的,但是能力也很重要,应该中和一下。
Leven小万
没有。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拟面向社会招录人事代理专职辅导员共20人。招聘按照笔试、资格复审、心理测评、面试的形式进行。考试内容为教育综合知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
林小贱灬
2月2日,武汉大学学生辅导员招聘录取公式结果引起了热议,从录取名单上可以看到新晋的辅导员都是当属一流名校的校硕博士,甚至还有海归名校的高材生。很多网友忧心忡忡,从现在的大学辅导员录取结果看来,自己未来毕业之后对于学历的要求则会越来越高。同时很多人对于录取要求跟学历如此相关感到愤慨。凭什么一张学历文凭就能判定人的一辈子?凭什么低学历却有能力的人就不会在录取的时候低人一等?企业录取要求跟学历有密切关系早已变成常态。虽说武汉大学辅导员的录取的却是跟学业息息相关的,在这一点上要求入职人员拥有高学历可以理解,毕竟作为一名辅导员肯定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资质才能让学生信服的,但是对于一些跟学业完全搭不上关系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各个职位的录取结果也跟学历息息相关,凭什么在进行人员筛选的时候专科和二本就没有录取资格?每个企业职位招收都是择优录取就像我们在上学时候,想要靠近一个比较出名的高中一样,他同样需要你拿出一份满意的中考试卷得以拥有一个很高的中考成绩,“择优录取”是各个筛选和录取机构的第一选择原则,当我们身为一名学生想要报考一个名校的时候,我们要拿出我们当下接触最多,重心最重的学业成绩去证明自己很优异。同样作为一名毕业大学生,如何让面试官感觉到自己优秀?当然是我们的学历,不管你的实习经历如何精彩,你连自己的当下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或者说都不能证明自己做好了,凭什么要让别人认为自己优异?不公平才是成年人世界的常态,唯有靠自己去争取理想中的公平。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认为自己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不要认为其他人都没有看到你的优点,想要达到自己心仪的地位,就需要我们去争取,同时不要想着我有了一个目标之后再去努力,我们要一直保持着警惕,坚持的,努力的走下去。在何职位做何工作,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总能够在机会展现的时候去力争理想中的公平结果。加油吧,感慨;沉闷任何的抱怨都不能够去改变现状。
QINGCHUN曲终人散
自从换了现任校长,武大在招生和招聘政策上都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研究生招生政策向名校学生倾斜(主要针对清北华五),人才招聘要求提高,预聘制转固定编制难度变大。先说辅导员,各大高校的辅导员岗位都是香饽饽,毕竟辅导员可是学校的储备干部呀。因此,名校博士应聘并不少见,并且以后将成为常态化,在学校管理上这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主要措施。辅导员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转编容易,如果聘期内不犯错误,基本上都可以转为固定编制。与辅导员相比,实验技术类人才转编难度就大些,尽管实验技术岗今年已经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了。武大招聘公告里面其实就说清楚了,实验技术类人才聘期满后选择一定比例转固定编制。我看了今年转固定编制的一批人,也就是17年进入武大的实验技术人员,有一半转编成功。另外一半,如果下一个聘期还不能转编就不再续聘了。最难转编的是教师岗,我前单位一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博士其实非常优秀,由于学部里面的转编名额太少,转编考核失败,结果人家去华科,履历成果一摆,立马给博导当。我们单位培养了多年的人才就这样拱手送给隔壁了,院里领导都非常痛心。博士当辅导员等现象的出现,离不开高学历人才供需结构变化的大背景。此外,对于高学历人才本身来说,无论是选择进高校当辅导员,还是去街道办甚至是中小学,都是他们对就业待遇进行现实衡量后的经济理性选择。就拿当辅导员来说,不仅存在未来转至科研岗的可能,而且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有形无形的待遇也不算低,对不少博士生来说,算得上一份性价比较高的工作。一名博士的养成,占用并耗费不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利用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的博士去从事了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辅导员,是否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质疑也频频出现相关的讨论中,说到底,这背后是对博士培养制度的发问与反思。新时代的大学教育对辅导员岗位的要求非常高,博士去当辅导员本质上不存在浪费,不过其中的问题也值得探讨。相较理科生,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想要获取一份体面或者有竞争力的工作,似乎难度更大。至于研究方向,目前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往往是基于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甚至就是写论文的需要进行简单复制,离实际需求太远,这一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国内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想进入高校,博士会是标配,想上车的硕士抓紧了。
贝贝塔11
在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辅导员大多是毕业于名校的硕士和博士。名校涉及北大、清华、人大、交大、南大,甚至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与博士的学历,也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武汉大学在录取辅导员时的高门槛以及高标准要求。一件事情的发生,如果能够引起某些人的共鸣,便会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武汉大学辅导员的招聘录取名单公示之后,很多网友也参与了讨论。有些人认为:武汉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学,好大学当然需要好老师来管理和教育,这是无可非议的。而有些人却从中指责这些辅导员们有浪费教育资源的嫌疑,尤其是任职辅导员时,所教的课程却与他们在读研与读博时的专业学习没有任何关联。那么我认为两批网友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理智的对辅导员的学历进行了讨论。下面我就网友的观点,进一步引申自己的观点。看到武汉大学辅导员的标配,说实话,同样身为大学生的我,心里是十分羡慕的。如果走在校园中,名校毕业的老师随处可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的自豪感,激起自己对母校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北大、清华和哥伦比亚从这些名校里毕业的学生,一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而这些过人之处也很有可能会体现在他们的教学上,对待学术的严谨以及有超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去分析一些事物,便可以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树立好好学习的念头。然而不可质疑的是—我们的确也能够在高配的标准下发现一些弊端。正如有些网友提到,这些任职于武汉大学的辅导员们在名校里读研甚至于读博,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在相关的专业里进行研究和学习,早就应该对他们了解的专业十分擅长。选择去大学当辅导员,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却是管理学生,而在教学方面,学校也不一定给这些辅导员们分配他们在读博或者读研时所涉及的有关专业。专业匹配的教学是十分难见的。所以当专业与教学内容不对口时,我们就不能够以偏概全的去承认这些辅导员们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而一旦碰上两者不对口的情况,那么辅导员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过了这么多知识就不能够发挥它们本质的作用。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