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8

Yun云2870
首页 > 武汉中专 > 武汉市中专学校招聘教师条件怎么样啊知乎考试答案在哪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8918

已采纳
武汉市的教师编制必须通过网上报名,然后再招收的时候招考的时候参加统一考试,笔试加面试,笔试通过之后,再通过面试,面试通过了,就可以得到编制

武汉市中专学校招聘教师条件怎么样啊知乎考试答案在哪

307 评论(14)

紫雨洋依

教师资格证门槛变得低了,有好处也有坏处,听我细细分析一下。好处有两个:第一,增加了师资力量。教师资格证的门槛变低,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报考,成功获得证书之后的人大多数会选择走教师这一行业,或者进校园,或者进机构,总之教师变多了,对学生各方面教育也会变得更完善。之前有人提议说,想要让孩子能够尽早开始专业学习,这样在未来选择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方向性,不论这种情况是否能够实现,总之前提是要求有足够的老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强大同时也能够降低每个老师的教学压力,让老师们不再像是以前那样一人身兼多职,一人只专一门学科可以更专心研究,更专业教学。另外,年轻人的教学质量并不会比老教师的质量低,反而可能因为热情会让教师这个行业发光发热。所以降低教师资格证的获取资格,在增加师资力量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第二,增加了就业岗位。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大多是大学毕业生,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未来是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今后的生活是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会在课余时间就开始以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深入学习。我当时也尝试过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只要有这个证书,就能够给我增添一份未来可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考取教师资格证对于上过大学的人来说,说困难挺困难,说简单也挺简单。因为可以自行选择考取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科目,不同层级的考试难度是不同的,如果自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完全可以去尝试一下考取小学的教师资格证,所以大多数人都有能力也有资格去考教师资格证,这就让很多迷茫的人有了确定的发展方向。坏处有一个:老教师地位受到威胁,进职称变得困难。这个坏处是针对老教师的,因为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进入了校园,有了正式的事业编制之后,都要开始为了进职称而努力。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热血,有冲劲,在工作方面更是肯下功夫,找方式,能琢磨,与学生的年龄代沟很小,所以能够找到更多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但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来说,他们除了资历比较高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能够影响到年轻教师的成长。在进职称方面来说,年轻人不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好像都要比老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降低了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门槛,对于老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198 评论(14)

罂粟女孩

您好,课观教育为您解答根据武汉市2020年度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一、招聘对象符合招聘条件和岗位要求的各类人员。中小学教师和医生岗位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二、招聘条件(一)应聘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和年龄条件;6、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受理应聘:1、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正在处分(罚)期间的;2、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司法调查或者审计的;3、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曾被开除公职的;4、现役军人、非应届的在校学生;5、原工作(聘用)单位不同意报考的;6、被列入司法机关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及国家部委联合惩戒备忘录限制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7、有考试违纪违规行为被记入诚信档案库并处于纪录期的;8、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可不受理应聘的人员。

187 评论(9)

pony080808

武汉的教师招聘大致分为事业单位编制考试及各区招的合同制教师,前者有编制,后者没有。想考编制的同学就多关注武汉事业单位编制的招聘(比如武汉市直或湖北省直),一般考试内容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这两门而区招的合同制教师考试内容就不固定了,看你考哪个区的哈,比如蔡甸区、东西湖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江夏区考《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汉阳区、黄陂区考《师范通识》和《报考学科专业知识》,具体看区招公告

290 评论(11)

海飄愿瓶

我们去年考的是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法规。公共基础知识里包括公文写作、哲学等好多东西,基本和公务员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一样,不过法律部分换成了教育法规。笔试占全部成绩的百分之三十。过了笔试关以后,进入面试,面试考的是说课和现场答辩,答辩内容为教育教学案例。估计各地考得不太一样。不过,现在看来,我们这是一种,另外一种考的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基本就是这些。如果你要考,一定要提前了解考试内容,有的放矢,其实真得挺难。

101 评论(12)

掉了BOWL

外面太冷 液化气罐 到室内反霜 在正常不过了

356 评论(15)

静心观海一

一般中小学教师招聘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记录;(三)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含已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且参加2015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在2015年7月底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四)身心健康,能适应岗位要求;(五)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见附件1)。其中涉及“年龄条件”的,如“25周岁以下”为“1989年6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涉及年龄计算的依此类推);工作(或教学)经历要求,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31日。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在校学生在读期间参加勤工俭学、实习等不视为工作(或教学)经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一)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二)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89 评论(10)

阿蒙宝贝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必须要经过这两步:一是获得《教师资格证》,二是获得教师编制。现在人人都可以考《教师资格证》,是不是当老师的门槛越来越低了呢?01 现在考《教师资格证》比以前门槛更高首先是考《教师资格证》有学历要求。小学和初中最低是专科,高中最低是本科。其次,该问题中“谁都能考教师”,可能是指现在非师范专业学生也能考《教师资格证》。实际上,在1993年《教师法》第十一条中就已经明确规定了只要符合相应的学历要求都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也一直存在,并不是今天才有。在2012年之前,师范生不需要考试,毕业之后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则需要参加省里组织的考试,考试内容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2012年之后,国家开始试点,把《教师资格证》考试纳入国家统一考试。2015年正式实施,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要参加考试。对于师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师范生当老师的难度。以前只要毕业就可以拿证,但改革后却不行了,还得再考。所以那些在学校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就不容易过了。对于非师范生来说,也增加了难度。因为把省考纳入国考,并不仅是考试组织单位的变更,而且在考试内容和难度上也有很大的增加。以前只考教育学、心理学这一块。现在小学老师要考两科:《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基本能力五个模块)、《教育知识与能力》(就是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课程理念知识)。现在中学老师要考三科:《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还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最后这一科是考查学科知识体系的,分语、数、外等专业,报哪一科考哪一科。而国家考试除了笔试外,还有面试。面试主要包括抽题、备课、讲课、答辩等。一方面是看考生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的教学基本功,如备课、讲课、语言表达、课堂组织、逻辑推理等能力。从上面的考试环节来看,拿到《教师资格证》的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好多师范毕业生也过不了关。而非师范生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往往也考不过。能考过《老师资格证》的学生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往往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因此说,现在想当老师,门槛比以前大大提高。这对于国家教育事业来说是有利的,提高了老师的职业素养。02 应聘老师的难度比以前更大一是年龄限制。虽说考《教师资格证》没有年龄限制,只要符合学历标准就可以考。但是,现在所有地方对于老师应聘年龄都有限制,一般不超过35周岁。除非是已经在职并且特别优秀的老师可以放宽条件。二是学历要求。现在对入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在部分农村学校招聘老师困难,但总体上老师学历越来越高。现在初中基本上都要求本科,高中除非名校毕业,一般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了。三是专业要求。尽管非师范专业学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但招聘单位却对专业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要求对口教育专业。有两种情况对专业要求不高。一是幼教老师和小学老师。二是名校生,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大学毕业生。四是能力要求。当老师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想进好一点的学校当老师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此,一般城市学校对老师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招聘单位还要组织考试,同样包括笔试和面试。并且往往存在竞争,择优录用。所以,从招聘老师环节看,对老师的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当老师的难度逐年增大。03 教师资源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前面是从整体情况来分析。针对不同地区肯定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显著。一般有能力在大城市应聘的《教师资格证》拥有者,肯定会在大城市应聘。而农村学校、落后偏远的城镇学校则很难吸引优秀的老师去应聘。所以,对于农村和偏远落后的地区,可能面临降低条件招聘老师仍然招不到老师的困难。这也可能是这个问题中“谁都可以当老师”的来源。但站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看。这种学校应该不多。涉及的生源也较少。因为当这些学校越来越弱时,学生也必然会选择去更好的学校。只有没有办法的家庭才会选择继续在原薄弱学校求学,对于这部分学校和学生,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国家除了进行政策和资源的倾斜调配之外,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要多花力气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当地的孩子走出去。

15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