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丰是小兔
嘻嘻miumiu
最近有一条新闻震惊了很多人,也在整个社会上都掀起了轩然大波,新闻报道中一名13岁的男孩深夜和同学约定玩吃鸡游戏,后来下线了,同学以为他是睡觉去了也没有太过惊讶,谁知道第二天一早就发现这名男孩坠楼身亡。据有关媒体报道称,孩子的死亡可能是因为打游戏太入迷了,以为自己可以像游戏中的人物一样跳下去就能回血复活,所以才做出来这样的举动。还有些媒体说可能是因为当时孩子已经连续打了好几个小时的游戏,极度疲劳,大脑处于有点糊里糊涂的状态,所以不小心掉下楼。不管真正地原因是什么,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没有办法改变了,那就是一个这年轻,这么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我觉得可能更多地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反思,反思到底应该如何对待给孩子玩手机,让他们玩游戏这件事情。其实这个小男孩因为玩游戏丧命的事情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每一年都有这样类似的案件发生,并且还在逐年增多,让人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都胆战心惊。美国有一位妈妈在给孩子买手机的时候就让孩子签订了一份手机条约,大致就是将使用手机的很多注意事项都写在了上面,时刻提醒孩子不要玩物尚志,将宝贵的时间全部花在手机上面。手机和游戏确实有一定额益智功能,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丰富的互联网体验,但是用好手机才能真正让它为我们服务。
风晓晓你知晓
1某晚上十点整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了一起让人无比痛心的跳桥事件。据报道,跳桥的是一位上职高二年级的17岁男孩。事发当天,他因在校和学生发生矛盾,在车中被妈妈批评,随后打开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妈妈紧随其后,可是一切都太快、太突然了,她只碰到了儿子的腿。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从桥上跳了下去。无助的妈妈向桥下看了一眼,然后蹲在地上不停地用手拍打着桥面,那一刻妈妈该是多么的崩溃与痛心呀。当目击者报警后,把孩子打捞上来时,已无生命体征。男孩跳桥的整个过程不足5秒钟,他没有一丝犹豫与停顿,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自己17年的生命。看到视频的人无不感到伤心与震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花季少年,如此决绝地就与这个世界匆匆告别?妈妈当时到底说了什么,让他做出了如此冲动的事情?不过,从报道的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当时一定很激动,把车子停在了路中间,而且还下车走到男孩坐的后排左侧的位置。像是和孩子说了什么,然后又坐回了驾驶位,不一会儿,男孩就迅速打开车门,从桥边跳了下去。孩子能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与妈妈的情绪有着一定的关系。不知这位妈妈有没有先了解事情原由,就开始批评自家孩子。其实,不管是不是男孩的错,妈妈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疏导,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及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青春期的孩子本身情绪就不稳定,存在逆反心,父母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平心态,与孩子平等交谈,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2就在前不久,河南信阳有一位12岁的男孩悬挂在距离地面10多米高的房顶护栏外,情绪非常激动,嚷着要跳下去,场面十分危险。几名赶到现场的民警,在合力协助下,才将男孩安全救下。然而,在救助的过程中,男孩一直不配合,全力反抗。经了解,男孩姓赵,父母离异,一直跟父亲生活。当天上午11点多,赵某的爸爸发现了他私藏的手机,愤怒之下当场把手机砸坏,于是,男孩就赌气爬上邻居家的房顶欲跳楼。但幸好解救及时,没有让事件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就在本月初,江苏句容也发生了一起让人无比沉痛的事件。9岁男孩因撞碎学校玻璃,担心受到责罚,留下一封写给奶奶的遗书从17楼跳下,当场身亡。只因一点点小事,孩子害怕被发现,被惩罚,就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来相抵。而事发时间与他自杀之间相隔两天,他一直没有告诉家人,可以想象他这两天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与煎熬。当我们在议论孩子心理太脆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这难道与我们的教育没有关系吗?很多人总是会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情绪特别激动,采用批评、惩罚或是恐吓、打骂的方式来管教他们。甚至有的会对孩子说一些“你有什么用”、“当初还不如不生你”等一些厌恶的话语,让孩子找不到价值感与存在感,认为自己活着就是一种错误。对生命的价值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孩子才会那么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一个情绪极端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情绪暴躁的父母。3昨天晚上听了一节有关教育孩子的录音课,名字叫《晚一天再教育,效果会更好》。其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总是会用说教与命令的口气要求女儿做事情。可女儿却偏偏和她唱反调,不按照她的要求来,两个人就会争吵,矛盾不断加剧。后来,女儿渐渐地对她疏远了,有什么知心话也只对爸爸一个人说。妈妈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学习改变自己,先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朋友,她让女儿喊阿姨,可是女儿没有喊,就扭头走进自己的房间。当她和朋友在客厅聊天时,女儿总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又要那个,妈妈很生气,好几次想要呵斥女儿,但都忍了下来。朋友走后,妈妈也没有就刚才的事,批评她。两个人平静相处,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睡了一觉起来后,妈妈觉着竟一点也不生气了。妈妈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才心平气和地和女儿聊起昨天的事。没想到女儿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不会再这样做了。妈妈在气愤的时候,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当众批评孩子,而是通过暂停让彼此都冷静下来,最后却收到了最佳的效果。《正面管教》一书中说:积极的“暂停”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暂停”可以让彼此都冷静下来,接通理性的大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父母去学习改变,控制情绪,才能不激化矛盾,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不会做出极端的事情。4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有数据显示: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个考虑过自杀。第一次看到这些数字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自杀的孩子: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经常被老师批评。有的可能是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一时想不开。也有的可能是,玩手机、玩游戏被家长训斥从而引起轻生的念头等等。那些每天从我们身边走过的孩子,有可能心里就有着自杀的念头,想想就有些可怕。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感觉生无可恋,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能获得勇气。当孩子犯错时,经常受到批评或是打骂,就会对自己产生无能的感觉,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价值,从而自暴自弃。或是产生报复心理,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自杀也是孩子报复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伤害他的人痛苦、内疚一辈子。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好好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教育孩子时,少批评,多鼓励,协助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关注,才能尊重他人,敬畏生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论遇到什么磨难与不公,都能勇敢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