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空间装饰
小熊爱兔兔
【考点点拨】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可以看出我市200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2.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3.领会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5.欣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6.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7.区分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判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8.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训练理念】 在掌握三大实用文体和主要文学体裁的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理念问题:1.阅读训练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从教师出题学生答、教师讲答案学生死记硬背的灌输主义的误区里解脱出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三维互动教学机制。2.阅读训练又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同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同哭同笑”。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情感体验,形成感情共鸣,才能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有所感悟,受到思想启迪,获得审美享受。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是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失分较多的根本原因。3.阅读训练还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敏捷性、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教会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提高聚合思维和辐散思维的能力。4.阅读文本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从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接受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教师予以点拨、指导和帮助,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5.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先决条件。要教会勾画、圈点、摘录、批注、列提纲、写提要、网上浏览、下载资料、整理加工等阅读方法。 【解题过程和方法】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和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的一般规律,施行“四步阅读法”:通读选文,尽力整体感知。通读后要反复揣摩,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记叙文中的中心思想,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初步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抓住了这个关键,就抓住了阅读的“纲”,就能明确阅读的思维方向,带起全文的阅读。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理清选文的思路,把握选文的大体结构,获得整体印象。第三个层次是初步探究选文写法的突出特点和语言的明显特色。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以感性认知,获得初步印象为主,不求全,不求深。这三个层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第一个层次统摄下的层递关系,以第一个层次为主。缜密审题,明确解题要求。认真读题,抓住关键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地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局部探索,深入品读细部。带着问题,融入感情,精读相关内容,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搜集信息。根据解题要求,处理信息,或概括,或综合,或分析,或比较,或揣摩推断,或联想想象,确定答案范围。紧扣解题要求,推敲、组织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写出答案。整体检验,确保准确无误。返回整体,从整体内容、结构、写法、语言与局部保持一致性的角度对答案进行检验,发现“龃龉”,立即修改,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以上,第一步是关键,第二步是条件,第三步是重点,第四步是保证。四步联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记叙文 【考点透视】 记叙文阅读的试题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归纳主题,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4.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四.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五.记叙的线索、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也是考题中常常涉及到的。 【解题技巧】 思路是:看标题 ―― 读文章 ―― 审试题 -- 回读原文―― 作解答。 (一)看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读文章 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三)审题目 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上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 (四)按题目要求回读原文 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渎,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答题 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苏苏湖光山色
【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一一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标点符号题】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