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小铃铛MISS
首页 > 武汉中专 > 中专能报艺考吗武汉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是谁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迷路的小花猫。

已采纳
人大附中校长是刘小惠。刘小惠,女,1965年3月15日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法定代表人)。随着市委市政府搬迁工作的逐步推进,为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北京学校应运而生,刘小惠又被任命为北京学校校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2019年4月任命刘小惠为人大附中校长(法定代表人)。人大附中校长工作经历刘小惠校长1987年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人大附中工作,历经学校多个部门的工作,主抓过学校艺术、招生等工作,参与和见证了人大附中的快速发展,深受刘彭芝校长“爱与尊重”的办学理念的影响。2014年,受海淀区教委委托,人大附中承办薄弱校翠微中学与卫国中学,刘小惠成为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的主要创建者和首任校长,她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潜心办学,仅四年多的时间,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该区域内的优质校。2016年,北京市教委将通州三中交给人大附中,更名为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刘小惠被任命为校长,同时担任了通州和海淀两个校区的校长。刘小惠校长带领团队奋力拼搏,短短两年时间,学校已发生显著变化。

中专能报艺考吗武汉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是谁啊

206 评论(12)

殷血丹霞

杜中臣,男,1963年出生,籍贯山东招远,中共党员,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逻辑学硕士,法学博士等学位,2006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副教授。2007年3月份出任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书记、校长。杜中臣校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院,他曾连续担任了13届班主任,并历任级主任和系副主任。在高校教学中,他一直担纲主讲19届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连续指导了5届逻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获得了很好的学生评价和学校反响。在个人所从事专业领域研究中,杜中臣校长成果显著。并且凭着他对教育的执着,他一直热衷于教育研究,并热切关注基础教育现状。曾先后多次在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有数篇论文在国级国内刊物上发表,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自然哲学范畴》获国家科研项目优秀奖。由于身兼多职,杜中臣校长自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筹建之初,就一直是筹划者、组织参与者、建设和管理者,因此,这所学校从建校初期到今天,其成长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他都十分了解。而对于这所学校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杜中臣校长更是早已有了自己长远的打算。陈校长196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在第二附属中学任教.从事数学教学和教育管理近40年,是全国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专家,曾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北京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校长从1989年起,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负责教学管理的副校长。北师大二附中高考升学率达到100%,重点率在85%以上。1983年,发起、创办《中小学数学教学》报,担任副主编。1984年,创办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推动数学课外活动在全国的发展。1985-1988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的《五四学制改革实验》,参与《五四学制数学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在1989年至1996的年参加实验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负责五四学制改革实验教材代数1、2班的编写从1986年起在全国各实验区开始使用。1987年负责北京代表队总教练工作.带领北京队夺得第一届“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的金杯。被北京市科委授予优秀科技园丁'称号。1989年起.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负责教学管理的副校长。199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1991年,被国家教委任命为教学专家组组长。带领30位教师赴也门共和国开展智力援外工作。1992年-1997年被聘为北京市中学教师职务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主编京津地区特级教师开学指导丛书数学卷(1994年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参加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数学卷)的编写工作(丛书主编柳斌 数学卷主编钟善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1995年至今受北京市原教育局领导委托组织和主持开发阳光(2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并于1999年2月通过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999年,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托,负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实验。使用阳光(2代)教学软件帮助甘肃、青海、四川、贵州、广西吉林、安徽等7省贫困地区的十四所小学提高教学质量,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288 评论(12)

晓云1123

武大附中建立于1916年4月,当时称国立武昌高师附中,是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的附属学校,校址在武昌南路。武大附中的校名几经变更,于1926年12月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附中。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从武昌阅马厂东厂口迁到珞珈山后,于1935年7月在珞珈山南麓的“庚子烈士纪念馆”(即现在的武大附小旧楼)创办了新的武大附中,取名为私立武昌东湖中学,董事长为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1938年春天,日寇逼进武汉,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1941年秋,武大在四川乐山铜河碥续办武大附中,校名改为国立武汉大学附设珞嘉中学。1946年10月,武大附中随武大迁回武昌,原乐山的武大珞嘉中学由武大毕业的乐山籍教师接办。武大附中迁回武昌珞珈山后,仍用原武昌东湖中学的校名,于1947年秋季恢复上课,校址先在武大工学院(今武大行政大楼右侧),后搬回东湖中学旧址(今武大附小)。东湖中学仍冠名“私立”二字,董事长为张难先先生。武汉解放后,武大附中仍叫武昌东湖中学,一直办到1951年年底,1952年与武昌博文中学合并,改为省立武昌二中(今武汉市第15中学)。1958年7月,由武汉大学数学系团总支倡议,经武汉大学党委批准,恢复武大附中,取名为武汉大学附属共青团中学。1959年8月,经武汉大学与武汉市教育局协商,武汉大学附属共青团中学与武汉市第14中学合并,定名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武昌昙华林。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副校长何定华等均参加了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武大附中的隆重典礼,并发表了讲话。1963年7月,因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武大附中的归属由武汉大学划归武汉市,武大附中又改名为武汉市第14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职工强烈要求恢复武大附中。1970年2月,武大决定在武大附小的基础上设立武大附小初中班。1972年5月,武大附小及武大附小初中班改为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分设小学部、中学部。宁锦元任武大附校革委会主任,后革委会撤消,叶钦桂任武大附校校长。1980年4月,武大附校的中、小学部分开设立,中学部改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叶钦桂任校长。武大附中从武汉大学附属学校中剥离,正式恢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90年代,武大外校创立。2000年由于武汉大学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这几个学校的附属中学也相应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14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