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9

等开到荼蘼
首页 > 税务师 > 税务师非流动资产二考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狐狸不会飞

已采纳

税务师各科目的考点是什么?如何复习更高效?税务师的备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家也逐渐熟悉了税务师,但是还有一部分考生迟迟没有开始备考,抓紧时机行动起来吧!快来看看税务师的考点有哪些,更加高效的备考吧!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税务师各科目的考点是什么?

1.《税法一》:不需要太多其他科目的背景知识,主要讲解流转税法(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2.《税法二》:需要稍微有一点会计知识,起码了解会计利润怎么计算,主要讲解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涉税服务实务》:需要有基础的会计知识,主要是纳税申报、纳税审核、代理纳税的一些基础知识。

4.《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包括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对我们学财税的人员来说,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5.《财务与会计》:讲解一些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比较全面的会计知识。涉及面比较广,教材讲解的程度不太深。

更多详情请点击:

税务师如何复习更高效?

端正自己的备考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备考税务师同样也不例外。税务师是涉税行业中极具含金量的资格证书,对待税务师考试更需要大家以正确的心态、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税务师备考当中。并且税务师备考也必须要做到坚持,临近考试前的一个月,必须要坚决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专注备考税务师。

关于税务师考试内容请点击:

税务师非流动资产二考点

137 评论(14)

ronghuiguantong

税务师各科目的考点是哪些?该如何备考?在备考税务师考试前,要先了解税务师考试各个科目的考点有哪些,掌握重点,更加高效的备考,快来看看吧!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税务师各科目的考点是哪些?

《税法一》、《税法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这三科,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都较为简单,但也需要通过全面详尽的辅导书籍,再配合一定量的练习题,想通过这三科的难度不是特别的大。

《涉税服务实务》需要有会计基础知识,主要是纳税申报、纳税审核、代理纳税的一些基础知识。

《涉税服务实务》的地位相当于注会考试中的审计,综合性较强。

学习《涉税服务实务》这一门,一定要有《税法一》、《税法二》的基础知识,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涉税服务实务》主要难在最后一道综合题上,每年都会出比较新颖的题目,需要对整个税法有全面的了解,关心当年的热点问题,灵活应对。

《财务与会计》讲解一些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比较全面的会计知识。

《财务与会计》这一科涉及面比较广,教材讲解的程度不太深,所以考生需要借助辅导用书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对于会计知识薄弱的考生来备考这一科,有较大的难度。

更多详情请点击:

税务师该如何备考?

将学习时间高效利用

税务师报考人群分别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考生人士,总体来说,大家备考税务师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对于上班族的职场人士,应该懂得将平时上班的零散时间高效整理利用起来,比如上下班的半小时、中午休息时间等,只要每天能够保证有2-3小时的看书备考时间,收效会明显提高。

关于税务师考试内容请点击:

102 评论(11)

我们的2016

(四)日常管理

1.汇总纳税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规定申报扣除:

(1)总机构及二级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二级分支机构还应同时上报总机构;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不需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并入二级分支机构,由二级分支机构统一申报。

(2)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总机构将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专项申报。

2.总机构应将查补所得税款(包括滞纳金、罚款,下同)按照规定计算分摊和缴纳。

五、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一)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自然人:个税;法人和其他组织,企业所得税。

(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三)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1.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3.协商不成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4.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四)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盈利。

六、境外注册中资控股居民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一)相关概念

1.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中资企业)是指由中国内地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作为主要控股投资者,在中国内地以外国家或地区(含香港、澳门、台湾)注册成立的企业。

2.境外注册中资控股居民企业(以下简称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是指因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而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的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

3.主管税务机关的确定

(1)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与境内主要控股投资者所在地一致的,为境内主要控股投资者的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

(2)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与境内主要控股投资者所在地不一致的,为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的国税局主管机关;经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批准,企业也可以选择境内主要控股投资者的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为其主管税务机关。

(3)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存在多个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的,由相关税务机关报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确定。

(4)主管税务机关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层报税务总局批准。?

(二)居民身份认定管理?

1. 境外中资企业居民身份的认定,采用企业自行判定提请税务机关认定和税务机关调查发现予以认定两种形式。

2.境外中资企业自行判定实际管理机构是否设立在中国境内的条件(P146新增)和需要提供的资料(P146)。

3.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税务总局关于境外中资企业居民身份的认定结果后,应当在10日内向该企业下达《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居民身份认定书》,通知其从企业居民身份确认年度开始按照我国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规定及本办法规定办理有关税收事项。

4.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发生下列重大变化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报告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层报税务总局确定是否取消其居民身份:

(1)企业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变更为中国境外的;

(2)中方控股投资者转让企业股权,导致中资控股地位发生变化的。

(三)税务登记管理

(四)账簿凭证管理

(五)申报征收管理

(六)特定事项管理:注意教材中时间的规定。

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

(一)关于到期应支付而未支付的所得扣缴企业所得税问题

1.中国境内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签订与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有关的合同或协议,如果未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日期支付上述所得款项,或者变更或修改合同或协议延期支付,但已计入企业当期成本、费用,并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中作税前扣除的,应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2.如果企业上述到期未支付的所得款项,不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而是计入相应资产原价或企业筹办费,在该类资产投入使用或开始生产经营后分期摊入成本、费用,分年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 应在企业计入相关资产的年度纳税申报时就上述所得全额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3.如果企业在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支付日期之前支付上述所得款项的, 应在实际支付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二)关于担保费税务处理问题

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担保费,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对利息所得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征税问题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转让中国境内土地使用权,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以其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总额减除计税基础后的余额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并由扣缴义务人在支付时代扣代缴。

(四)关于融资租赁和出租不动产的租金所得税务处理问题

(1)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将设备、物件等租给中国境内企业使用,租赁期满后设备、物件所有权归中国境内企业 (包括租赁期满后作价转让给中国境内企业),非居民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收取租金,应以租赁费(包括租赁期满后作价转让给中国境内企业的价款)扣除设备、物件价款后的余额,作为贷款利息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中国境内企业在支付时代扣代缴。

(2)非居民企业出租位于中国境内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对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进行日常管理的,以其取得的租金收入全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中国境内的承租人在每次支付或到期应支付时代扣代缴。如果非居民企业委派人员在中国境内或者委托中国境内其他单位或个人对上述不动产进行日常管理的,应视为其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应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扣缴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

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向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配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应在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如实际支付时间先于利润分配决定日期的,应在实际支付时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八、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管理办法?

1.政策性搬迁,是指由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企业由于下列需要之一,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料的,属于政策性搬迁:

(1)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2)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需要;

(3)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4)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5)由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2.企业的搬迁收入,包括搬迁过程中从本企业以外(包括政府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以及本企业搬迁资产处置收入等。搬迁补偿收入具体包括:(1)对被征用资产价值的补偿;(2)因搬迁、安置而给予的补偿;(3)对停产停业形成的损失而给予的补偿;(4)资产搬迁过程中遭到毁损而取得的保险赔款;(5)其他补偿收入。

企业搬迁资产处置收入,是指企业由于搬迁而处置企业各类资产所取得的收入。企业由于搬迁处置存货而取得的收入,应按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进行所得税处理,不作为企业搬迁收入。?

3.企业的搬迁支出,包括搬迁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搬迁所发生的企业资产处置支出。(略)

4.搬迁资产税务处理:

(1)企业搬迁的资产,简单安装或不需要安装即可继续使用的,在该项资产重新投入使用后,就其净值按规定的.该资产尚未折旧或摊销的年限,继续计提折旧或摊销。

(2)企业搬迁的资产,需要进行大修理后才能重新使用的,应就该资产的净值,加上大修理过程所发生的支出,为该资产的计税成本。在该项资产重新投入使用后,按该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计提折旧或摊销。

(3)企业搬迁中被征用的土地,采取土地置换的,换入土地的计税成本按被征用土地的净值,以及该换入土地投入使用前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为该换入土地的计税成本,在该换入土地投入使用后,按规定年限摊销。

(4)企业搬迁期间新购置的各类资产按规定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成本及折旧或摊销年限。企业发生的购置资产支出,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

14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