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3

交换礼物
首页 > 税务师 > 考了注会没必要考税务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rs探险家

已采纳

CPA行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门类,CPA具有特许资格,是国际通行语言,被称为财经界第一考,考试难度非常大。

难度有多大?

科目多,单科内容多、内容深,考试题量大、难度大。

很多人只注意了CPA的光环,忘却了得到他应该掌握的方法和付出的努力。

一、增加敬畏感

取得CPA资格,市场会认可,别人会尊重,自己会有成就感,总之,前途一片大好。这么高级的资格,不给点敬畏感,对得起他的光环吗?

二、提高专注度

CPA的内容一般都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需要专心致志,潜心研究,切忌三心二意,精力分散。很多同学精力不集中,一会儿想孩子,一会儿想宋仲基,一会儿想吃点啥,很少将一个点研究透,都是浅尝辄止,导致学的内容都是浮于表面,似懂非懂。

三、懂道理、不死记

CPA考试题目非常灵活,涉及的理论受到实务发展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知识的学习一定要理解,准确掌握基本概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实务中也能运用自如。而死记硬背没有出路,背住了而不理解,当然不知道何时适用、怎么用,而且会学的特别累。

如何弄清楚道理?

最好找专人给你准确地讲清楚,这样可以快速学懂内容背后的道理。

达到什么标准才是真正学懂了?

自己复述内容,能够给别人讲清楚,你就真的懂了。

四、有进有退、滚动学习

很多同学反映学了后面忘前面。原因有二:一是没学懂,当然很快忘记;二是从不回头复习。

原因一前面已解决。

原因二需要滚动复习。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到后面肯定会用到前面内容,一旦发现自己模糊,一定要回头将其搞懂,只有这样有进有退,才能学扎实。

五、坚信“题不在多而在精”

多同学认为题目做到一定量就能通过考试,于是他们做了大量的题,其中很多题都没搞懂,做完之后仍然模糊,原因就是基本概念不准确、基本道理不清晰,为了达到一定量而通过考试拼了,为了做题而做题。

题海战术害死人。题目有变,考点不变。对应考点着重解决历年考题是最有效的方法,历年真题是出题专家紧扣大纲和教材出的质量极高的题目,搞懂这些题,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教材,熟悉出题思路,摸清考试脉络。

怎么做题?

做题切忌边做边看答案,每道题都要模拟考试,自主完成,提高效率和计算能力。

真题要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能将每个选项、每个步骤、对应教材哪个点说的一清二楚,恭喜你,够了!

六、做一个接受能力强的快乐人

很多同学自以为是,不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结果痛苦纠结,进度极慢。

有时我们会说,读书不求甚解,碰到新名词,知道个大概,后面学了就会了,这样可以提高速度,也很有效果,所以这样的同学一般接受能力较强。

七、考过啦!

2017年CPA注册会计师

报考时间:4月5日至4月28日

考试时间:10月14日至15日

报考方式:报考期间08:00-20:00登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

仁和CPA课程免费试听热线:

考了注会没必要考税务师

201 评论(12)

请叫我姚锅

CPA几乎成了每个财会人心头的朱砂痣、窗前的明月光。但凡说到最有价值的财会证书,CPA几乎稳居首位。诚然,这张证书对财会人的职业生涯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能带来机会、地位,也能带来财富。但是大多财会人都是求而不得。

曾几何时,我的朋友Elsa也是其忠诚追求者中的一员。

从大学毕业进入工作起,Elsa就可是自学CPA,参考书、真题买了一套又一套,考试去了一场又一场,但是几乎都是意气风发地进去、垂头丧气地出来,及格线就在她头顶上,可是却怎么都够不着。

后来她在同事的推荐下报了一个高顿的辅导班,在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指导下慢慢开了窍,终于在毕业后的第六年考过了全科,拿下了CPA证书。

但是这种仿佛达成什么宏愿的欣喜持续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消退了,Elsa被一种不知所措的心态围绕着。

当初心心念念想要考CPA,一切的努力、付出、坚持都是为了它,但是现在证书到手,自己反而失去了目标,不知下一步要如何操作、未来应该怎样规划。

这不仅是Elsa的迷茫,也是很多长期以CPA为主的高含金量、高难度证书为奋斗目标的财会人一朝实现梦想后会面对的分岔路。

当你还未曾拥有CPA证书的时候,你可以做会计、审计、账务分析、管理会计等各种各样的岗位,也不会感觉自己有任何不妥。可是一旦该证书到手,你会怀疑自己是否就只能朝着审计方向发展了,甚至会认为公司应该立刻对你有所表示,否则就是不够爱才。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思路恰恰证明了你被这一纸证书捆住了,本末倒置让你无法完美利用CPA的优势。

CPA可以帮助你走多远,要看你的能力和经验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一方面,当下很多年轻人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学习CPA,纵然不能参加考试,但也将内容学得通透,毕业后终于可以考试了,没多久就通过了全科。这一类的通过者首先要压下自己心高气傲的“病”,毕竟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你只是一个虽然没什么经验,但是考试很厉害的新人。他们愿意给你一定的机会证明自己,但前提是你确实有能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能力使用人单位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这类年轻人而言,多锻炼自己,找到自己最想要发展的方向,然后借着CPA给自己的更多工作机会,好好实操一番、打磨自己。让用人单位和领导对你有更多的信心、更认可你,然后再提升职加薪等实际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另一方面,许多如Elsa这样的“资深”财会人,边工作边学习,花了好几年可算是考出了CPA证书,配合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了。但是紧接着面对财会领域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向,又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方向了。

其实这完全可以从你这几年侧重的工作内容、以及你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进行选择。

比如有些人有着创业梦,那么如果你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注册会计师一起合伙开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联合一些朋友开公司,也是一条艰苦却美好的出路;如果你觉得自己还能去当下的热门产业如互联网大展拳脚,那么一些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对这类可以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的资深人才会大为欢迎;当然,更多的财会人会选择往本身所在企业的管理层走,那么提升自己在财务分析、公司策略、行业发展等高度层面的敏锐度和经验,安安稳稳地升职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总而言之,以CPA为代表的高难度、高含金量证书的存在,主要的价值是证明你的专业等级和能力可达到的高度,并不表示你能一证在手一世无忧了。相反,唯有更加努力、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方能长久。

135 评论(11)

蔡一诺1989

题主,已经考取到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后,可以选择继续考取注册会计师或税务师,这个并不是必须要考的,还是需要看你的职业规划。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取得之后,高级会计职称需要前期准备,所以在这中间时间的确可以选择考税务师,但更推荐考注册会计师,或者说时间充裕两个都考,但不建议优先选择考税务师,毕竟注册会计师证书含金量最高,现在有考税务师的想法,那么为什么不把目标提高一下呢。身为财务人,注册会计师证书应该算是终极目标了,拿到手可以说不用再考证了,当然前提中级职称还是要有的,高级最好也要拿到,这时税务师是可以不考的,一般人30岁左右能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已经算是比较厉害了,这个年龄段也是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的阶段,能拿到更高等级的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利的。

231 评论(15)

华兰欣子

您好,这个主要看自己将来工作发展方向,注册会计师偏向于审计,而税务师更偏向于税务方面。如果去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审计、会计之类,那么注册会计师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审计报告签字权资质是非常适合此类工作内容的;如果去税务局等从事税务之类工作,那么考取税务师证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129 评论(11)

zhangalan26

如果有继续学习的能力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考取税务师,因为这样会让自己在职场上更加有竞争力。

240 评论(11)

annking168

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来跟各位考友分享我的CPA考试经验!

前年参加了我的CPA专业阶段最后一门《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考完之后,感觉还不错,并一切释然。这一年,确实过的有点辛苦,但因梦想在,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CPA考试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总感觉那一切的一切历历在目,不曾忘却。考试综合症依然没有离我远去,考完试后一个月之内肯定会生病,前年依旧不例外,发烧如约而至,精神高度紧张到一下子释放,那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一年后的今天…我毅然决定,写完这篇分享,希望周遭的考友有所受益。

关于我的CPA之旅

2008年取得律师职业资格并为非执业律师。

CPA考试被誉为中国第一难考的执业资格考试,并非徒有虚名。

我本科系金融学专业毕业,研究生系法学专业毕业,目前就职于一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企业风险控制高级经理一职,主要负责企业跨境并购、企业摧毁重组等涉及法律法规的事项的专项咨询服务,CPA对于我言,其实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后因工作需要,接触到了审计工作,由于非财会专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必须从零开始。

2010年在前辈的指引下,开始自学财会知识,一切从基础开始。

2011年参加CTA考试,最后轻松通过《税收相关法律》,但《财务与会计》成绩很令人失望!

2012年考证之旅毫无收获,铩羽而归。

2013年收获颇丰,在自己的努力和会计网网校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了CTA剩下四门课程,CPA也通过了《战略》、《税法》、《经济法》三门课程。小骄傲了一把!但是好友也友情提醒我说,CPA最难啃的三块骨头我都没碰到。其实就是那三座大山!

2014年,我兴冲冲了报了《会计》、《审计》、《财管》这三座大山,初生牛犊不怕虎,每天如饥似渴的拼命复习、看书、做题、温故而知新,不知疲倦的发疯复习。后来《会计》79分,《审计》68分,《财务成本管理》48分,好遗憾,未能完美收官!为了一门财管,我明年不得不重新来过!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残缺也是一种美!

2015年我卯足了劲儿,为了最后一门财管,我给自己定了目标,用一年的时间换的一个90分。对,我的目标就是90分,而不是60分。将知识点精确到了每一页,做完了会计网网校的试题集,所用的草稿纸约莫是考试教材的5本厚度。考试难度不高,我花了两个小时就做完了,客观题稍微有点难度,主要是有点生疏,主观题几乎没难度。

关于考试目的

法学上常强调一个概念,动机,即做事的目的性。对!你考注会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是一名专业人士,只有自身专业足够强大时,对于我的客户才是最负责任的表现,于人于己都是一件负责任的状态,顾客自然也会愿意采购我的服务。所以,每次提供专业服务时,我都是警言慎行,希望不会给予我的客户错误的指引。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的专业必须是精、准、广,客户的提问,如果还能难倒你,说明你还不够OK。

一直都认为,学习法律,教会我如何为事物定性;学习财务,教会我如何为事物定量。两者有机结合,方能有效认知事物的内外一切,各种角度。当然我并不是否认其他领域的知识的效用。

很多人都说,考完CPA,就能换个好工作,有个好职位,买个好房……这也是大实话。但是做专业的人,只有好好的把自身专业做大、做强、做全了,无需担心钞票的问题,钱只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绝对不是终极表现形式,潜在的、隐性的价值或许超乎你的想象。如今,我也已经领略到了专业的魅力所在。

我立志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不仅仅是现在,更是在不久的未来。热爱源自对于生活的尊重,对自身专业的尊重,亦是对自己服务的对象、任何的受益方的尊重。同样,你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尊重。循环往复,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

关于考试心态

考试难度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紧张、紧迫感,个人认为,这是人的本性。

当你奢望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时,你会向现实妥协的同时,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这就会让你肾上腺素升高,紧张油然而生。

近几年考证的经历告诉我,考不过的唯一理由便是:复习不到位!原因只有一个,没有之一!

我在事务所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的可以想象,忙季有时真的连睡觉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有时候,在高铁或者飞机上,看书做题。回想起来,那段时光真令人陶醉,不知道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DON’T CARE AT ALL.这就是生活。

不付出怎么可能会有收获呢?8月份,我夫人怀孕了,高兴的同时也很无奈,怀孕前三个月要十分谨慎,不能有一次差错,所以,每天我都尽量安排好工作和家庭生活,照顾好老婆后,我才能安心复习。

考试临近冲刺阶段,希望一切稳妥。夫人也十分支持,心里就安心了。到10月底,马上就三个月了!~~~好开心。

其次,我坚信,心静了,智慧油然而生。一直坚信这一点。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成了炮灰,朝三暮四,思前想后,如何还能把自己安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如何才能让自己安心面对中国第一难考的执业资格考试?当你心真的能静下来,确实能让你好好思考问题,思考你的人生,思考如何规划、应对明天的问题。

学习也是一样,为啥有人总抱怨记忆力不行、年纪大了、没时间等各种原因……因为你不够聚焦,你的精力已经被挥霍了。或许,来参加考试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与其这么折腾,不如好好享受生活、关爱家庭、关注工作。

最后,认识到差距了,要付诸行动。差距在心里,行动在自己。不要再说自己是非本专业的、自己有家有口的、自己年纪大的诸如此类的理由。你可以选择不参加CPA考试,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因为考试只认成绩不认人。

关于考试方法

文科的考试,除了看书,就是做题。永恒不变的真理。

CPA更是如此!

千万不要再问我有啥捷径,想走捷径的,你肯定肯定肯定考不过的。

面对CPA,应当是看书、做题、再看书、再做题、总结、再次看书。

教材是一个宝,千万离不了!

适当做题,有目的性做题。准备好CPA考试资料,做错了的题一定要再次做一遍,一遍不够两遍,两遍不够N遍,直至不再错为止。做完后,务必总结、理清出题意图(知识点)、理清思路(解题套路)后再回归教材,如此一来,对于教材重要知识点一定是了如指掌了。

千万不要区分重点、分重点章节分类复习了,注会没有重点,处处是重点。我约莫估算所谓非重点章节考了近20分。尤其在客观题中体现。幸好我复习全面,小窃喜一下。正应了,心纯净,行自然的道理。

22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