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朵拉的音乐
我是先知道BT学院后来才知道会计岛的,没有去听会计岛的课,但给我第一印象还是挺不好的。有次会计岛发的文章,里面的slogan,图片什么的跟BT特别学像,一看就觉得是抄的,有人发BT的学习群了,就被举报了,那篇文章就删了。至于BT学院,看老师了,最好是去听了课再决定,价格上确实比较划算,班级陪伴也是有些效果的
晓云1123
CPA和税务师具有极高重合度,俗称,考完CPA顺带过税务师。1、注会的《税法》和税务师的《税一》《税二》《涉税实务》的重合度高达90%。有人说《税一》和《税二》内容更加详细,可能这句话没错,但是实际上多出来的内容太细根本不好出题,所以出题的范围基本还是在注会的《税法》范围之内;至于《涉税实务》,里面涉及到了《征管法》和税收会计的处理,征管法是在注会的《税法》中学过,而税收会计的核心,其实还是《税一》和《税二》的重复考核,只需要梳理一遍即可(或许考完注会我会帮你们梳理)。2、注会的《会计》和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二者的重合度在80%。为什么在80%,因为税务师还有一点财务管理的题目,我是假设各位没有学习过《财务管理》,如果学习了《财务管理》那就可以说重合度在98%了。税务师的财务会计难度远低于注会的《会计》,因为全部是选择题,所以难度不会太大,所以有了注会的《会计》基础,无需担心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3、注会的《经济法》和税务师的《涉税法律》,二者的重合度在55%。这应该是差距最大的一科了,税务师的《涉税法律》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的相关内容,因此范围广,考得很浅。但是从去年学员的反馈来看,他们拿着注会的基础去参加税务师的考试,很多同学都是五门全过,所以我想不用太担心这种差距,先把注会的《经济法》吃透,然后找点时间将税务师法律的分数比较重的章节进行消化即可。但是,彬哥强调过,如果你现在已经在备考CPA又报了税务师,那么,在注会没考完之前不建议看税务师的任何书籍!先集中精力搞定注会!
雁归来无痕
注册会计师考试先考一门或者两门即可,您可以参考以下组合方式:1、报考一门:会计会计属于难度较大的学科,由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所以学好会计对您将来其他几门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2.报考两门:(1)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税法中的所得税学习有助于会计的学习,而会计科目的学习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很重要。(2)会计+审计这两门是CPA考试的两座大山,如果您具有超强毅力,且您从事的也是会计事务所的工作,那可以考虑将这两门一同拿下。(3)会计+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是相对独立于这六门科目,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都属于记忆性的科目,难度较低,而会计是属于计算较多的科目,这种文理搭配、难易结合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并且顺利通过考试。如果您想一次报考两门,又觉得时间不够充裕,可以考虑这样的搭配方式。3.报考三门:(1)会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由于时间不是很充裕,而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攻克,所以这三门的搭配比较适合刚开始备考的考生。(2)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需要注意知识体系内部练习的科目,所以财务管理不适合单独备考,而会计和税法的学习能够大大促进财管的学习,所以这三门也是天作之合,但是这三门课程难度系数较高,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4.报考四门: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都属于管理学类科目,学习起来也是相辅相成。5.报考五门: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
泡椒苹果
作为 在BT 学院 2018 年一次过6门的学员之一,我应该很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些备考经历与经验,是荣幸,其实也是自己备考期间一直期盼能做到的事。 我也在回答过程中尽量说明下BT的优点和缺点,毕竟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我的成绩单: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Q:是否零基础?
A:NONONO,不是,有事务所 2 年工作经历,不算零基础。
Q:是否有宝宝要照顾?
A:没有(十分敬佩妈妈级考友们)。
Q:在职 Or 全职?
A:在职(后文将专门讲述在职时间安排问题)。
同时备考 6 门,战线过长。备考期间,一度是这样的状态↓
可是,考完两个月后看到成绩,感觉是这样的↓
这个转变,我归功于自己,也归功于 BT!
01 初识BT源于知乎
对,对 BT 学院褒贬不一、正面负面评价泛滥的知乎。 2018 年 3 月初,我浏览完毕知乎上所有关于 BT 的内容,给了自己2 天时间,思考完毕,决定报班!
为什么? 因为:
(1)我清楚地知道,9 个月时间在职备考6门,我是不可能用其他网校那样动辄上千的课时,我需要的,是精心梳理过的重点、是高效率的课程;
(2)BT 作为培训业一个 “新生儿”,与行业“老僵尸”们相比,它确实做到了更好的“陪伴”,而对于跨度近 1 年的复习,心态和心理的支持,特别重要。(PS:媒体对于新事物总是很活跃,面对泛滥的信息,能客观、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才是考 CPA 的第一个能力。) 事实证明,考完之后,我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当然,客观而言,成绩的决定因素中,自己的因素自然是大过培训机构的因素,对一般人来说,前后占比可能是 80%与 20%,比如自身基础和毅力都不错的;而对部分人来说,却能达到50%与 50%,比如底层学习方法就有问题,需要培训机构纠正的。
02 BT学院和我
报班以后,我的复习进度完全按照 BT 学院彬哥的课表来排,大概是这样↓:
课件方面,BT 会提供讲义、给学员们邮寄教材、近 5 年真题集以及配合三遍法的改错本,长这样↓:
备考过程中,彬哥会建亲自管理的群,在一模后还会进行分班。我所在的 A 班,学员们都特别努力。每天打卡,画面一般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是否有感受到森森的压力? 那就对了,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逼着你,让你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的同侪压力!
当然,每个班还有班主任和助教,有班长和组长,解答学员平时的疑问,也提供心理辅导。 整个备考过程中,我在群里没有提过一次问题,没有发过一次言,甚至没有打过一次卡(不习惯而已)。
即使参与度如此之低,我还是能感到,以“陪伴奋斗年华”为使命的BT学院,在“陪伴”方面,确实是做得很棒的!
03 备考心得:明确目的+好习惯
关于考试目的
这个特别重要,放在第一顺位说。 就我所了解到的考友们,备考目的五花八门,有的为了 Qpay、有的为了升职/换工作、 还有的是赌气要气前男/女友……
Anyway,无论何总目的,投资自己总是对的。
这里我为何要强调目的的重要性? 因为这是一场马拉松。 在这场为期长达半年以上的长跑中,起跑靠兴奋、跑中靠坚持,你按时间进度表跑过一个又一个截点,总会遇上体力和精力的一个又一个临界点,那种感觉到无法坚持、脑袋再也塞不进任何内容的临界点。
而这种时刻,能支撑你继续的,往往是起跑时的那颗初心。 所以我建议大家,先用一张纸,列出你所有的报考目的(肯定不止一个),然后按你认为的重要性,筛掉一半,再筛掉一半,直到只留下最后一个,然后,死咬住这个目的,再出发。
智商 VS 好习惯
CPA 靠什么,智商?毅力? NONONO,我认为,仅仅需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并坚持而已。借彬哥的话说:
其实,任何一个领域的技能训练,都可以用 practice makes perfect(孰能生巧)来定义。
所谓刻意练习,也是在多次反复重复练习中得到才能的提升而已。 我从来不认为 CPA 一次过 6 门靠智商,相反,我比较厌恶考得好但对外均宣称自己没复习的“虚伪学霸”们。
于我而言,CPA,就是时间和汗水堆出来的。所有备考过 CPA 的考友们,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条路有多苦,那些我们熬过的深夜,那些我们感到无比疲惫时抬头望向的天空,那盏挂在我们堆满各种资料和写得密密麻麻的材料的书桌上方的灯,都是我们一路辛苦的见证! 所以但凡再有人拿天赋,拿智商说事,请你关闭耳朵,给他一个高贵的白眼,哼!
关于在职备考
羡慕全职备考的考友,是和我一样在职考生一直以来的心声。 在职意味着留给你的“整块时间”只剩下晚上和周末,刨去很多日常的杂事琐事,相信大家的感觉都是↓
但是,据彬哥介绍,18 年 BT 学院过6门的学员中,大部分均为在职。
作为在职考生中的一员,我并未专门做过“时间课程表”,我的方式是头一天晚上大概计划好第二天要准备看的科目和内容即可,留出必要的空间。 其实我并不建议大家做下图这种非常细化的时间表:
我的方法是,可以记,但事后记。 一来可以让你通过回忆,知道自己的时间大概花到了哪里,一来也可以通过即时反馈, 调整下一步学习计划。
我回忆了自己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大致如下,供大家参考:
工作日 早 6:30 起床——7:00
整理+早餐 7:00——8:00
学习 8:00——8:30 上班,路上听微课
上午专心工作
11:40——12:00 午饭
12:00——13:30 公司会议室学习
下午安心上班
19:00——21:00 公司会议室晚自习
21:00——21:45 回家,路上听微课
23:00——00:00 听录播课程
周末休息日 8:00——11:00 听录播课程
13:00——16:00 学习/音乐/发呆
19:00——21:00 能学就学,不能就算
关于周末,其实是有遗憾的,因为没能充分利用。但备考的过程也让我知道,我并不是那种1天可以看书10小时以上的人。或许发现自己的极限和边界在哪,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当然,比较有定力的考友,如果能利用好这块优势,是相当让我羡慕的。 BT 的课程在7月底就陆续结束了,后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真题模拟考试和消化,8月和9月,基本都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复习,9月中下旬中秋节过后,开始6门的冲刺,主要是做题和消化。
04 各科复习方法
审计
审计学科,特点是:大多数人可能没接触过,首先对行业陌生;其次专业术语多,因为教材是外文直译过来的,长句较多有时甚至需要手动断句;最后,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往往是 看了半天,结果是: 我的建议是:拉框架! (也是彬哥在第一课强调的)从首次接收委托、制定审计计划、到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再到完成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一条线整个穿下来,配上教材后面几章的四大循环和特殊事项,做到框架先了然心中,再去填肉(记忆细节)。
财管
财管,主要包括1至12章的财务管理、13至21章的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提到财管,考友们大多反应是: 哈哈,其实,财管真的不用大面积背公式! 抛开近几年客观题逐渐趋向于基础概念的考核不说,即使是主观计算大题,能用上的公式也屈指可数。只要理解好“折现”、“现金流”、“资本成本”这几个核心概念,无论是计算股票债券价值、还是公司价值、项目预算、资本结构,都是套路满满。 当然,对财管来说,大量做题是特别需要的。 很多考友在财管考试时做不完,就是因为熟练度还需要提升,这个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
经济法
对于经济法,个人没花太多时间,总体感觉是考得越来越细,合同法开始考细则、公司法和证券法常结合到一起、破产法和票据法时不时露个面,而最后3章的国有资产制度、反垄断和涉外经济缺依然是客观题的常客,不容忽视。 对于法律条文,不用背,记住意思,然后模仿着用“法言法语”去表述即可。
会计
会计科目,耗时最多。看着目录的章节表,内心往往是: 对于会计,我的建议是:按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科目,跟着教材一章一章过,遇到不懂的先放下,通过后面几轮的复习来补漏洞,切忌钻牛角尖,扣细节,因为那会让本来耗时就很多的 会计战线拉得更长。
另外新增考点要额外留意,比如今年的政府会计10分大题,原本按照2分的选择题来准备 然后选择战略性放弃此章的我,确实surprise了一下。 So,以后“老重点”们,比如非同一 /同一控制合并、差错更正、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等等,要看! 但时间分配上,需要再次与“非重点”章节平衡。
战略
对于战略,我的态度一直是: 战略虽然有技巧,但也真的不只是传说中的复制粘贴就行。 学习方法上,背框架是第一步, 但只背框架是不够的,拿到大段文字材料后,若分析不出适用框架里的哪一个点,背也是白背。 所以建议还是通过真题来训练材料的分析能力,另外,答题速度要注意提上来。
税法
税法的考点非常琐碎,这也确实是一个入门简单,越学越难的科目,但按今年趋势看,考点趋向于基础。 大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恒重点;小税种如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考点基本恒定,平时多看一下即可。
最后总结一下,6 个科目,备考方式不同,但技巧基本相通:经常总结、经常复盘、用好错题本、定期回顾,利用好琐碎的时间,配之以平稳心态,方得始终。 在此送上一句喜欢的话,与各位考友共勉: 凡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1点点葵
我的注会是在BT学院考过的,我自制力不行,特别感谢BT学院,尤其是李彬老师,上班真的很累,彬哥是真的很用心!!!跟其他机构不一样。之前买过一些录播网课,明明那种不会怎么考的一点点内容,好多视频一直讲,根本看不完!看完就忘!这种录播真的浪费时间!浪费钱!!(零基础的学员往往不知道,还认真去研究了很久,耽误考生!)报网校还不是因为我上班忙吗,没时间去照本宣科,研究注会那么多考试不考的东西!我有那么多时间我早自学了,报什么网校!注会内容就是多又繁琐,彬哥的框架法帮我理清了思路,像我最头疼的长投,彬哥几句话就给我点醒了,在考试的技巧性传授上,彬哥非常厉害。这回答里那几个黑BT学院的真的搞不懂为什么?你真的去BT学院学习过吗?我还在豆瓣和知乎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回答?我不知道你们出自哪个同一家培训机构,我想说的是,不要耽误考生就行!
19870629侠女
注册会计师先考会计,会计这一科考察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在考试中可以顺利通过会计科目的考试,对于通过其他科目来说是个动力,为学习其他科目打下基础,所以建议考生可以优先报考会计。考会计师证推荐去优路教育,优路教育有着标准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好的选择。【点击在线咨询问题】一次报两科:(1)会计和审计会计和审计考试难度大,审计知识点抽象,想学好的话离不开对会计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会计和审计的知识点也很相似,相似科目搭配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让考生更好的记住知识点。(2)会计加税法或经济法税法和经济法的难度小些,学习时间不多的考生可以考虑这样搭配。会计和税法的联系紧密,知识点比较相似,比较适合一起搭配学习。经济法侧重于理解和记忆,花费的学习时间不多,比较适合时间不充足的考生学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会计师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优路教育。师资是支撑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优路教育作为职业培训机构,亦是十分重视师资团队的搭建及培养工作,十余年的职教服务,在众多学员心中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员们也都会在课后给予优路教育正面反馈。
福气娃娃TT
1、你如果报注会的会计和财管,那么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可以裸考了。注会涵盖了税务师的,而且注会的题都会了,税务师更不在话下。2、如果你报注会的税法,那么税务师的税法一和二,可以裸考了。注会税法完全能涵盖税务师的。但是,涉税实务还是要好好学习的。3、注会的经济法虽然对应税务师的法律,但是税务师的法律范围更广,没法裸考。综上:如果你注会报两科的话,建议会计、税法。这样再稍微学习税务师的财务与会计就行了。税法一和二,裸考。如果注会报三科,那就会计、财管、税法。这样税务师你可以报财务与会计、税法一、税法二、涉税实务,这样你税务师只需要学习下涉税实务就行了。
速度染发
我是今年报的bt学院彬哥的CPA班,我是在职备考,怎么说呢,感觉彬哥的教学还是很有效果的,报班之后总是有动力去学习(本人拖延症晚期,没人监督真的就会弃疗了)。现在每天都是跟着进度在学,目前感觉还行,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吧。。。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