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3

复方氨酚
首页 > 税务师 > 特务税务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歹徒通缉令

已采纳

唐绍仪(1862-1938),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 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於上海。抗战初期,唐绍仪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与日本人密谈谋和条件。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没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40号)。 由于他的政治声望引起敌伪的注意,故被视为“以华制华”傀儡的最佳猎物。日本有了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计划由唐组织全国性伪政府,取蒋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许多特务首脑如谷正文、土肥原贤二等和汉奸陈中孚、温宗尧等频繁往来于唐府。于是当时上海、广州等地盛传日敌拟利用唐绍仪、陈中孚、温宗尧等组织华中伪政府,因而广州抗敌后援会于1938年3月上旬去电唐绍仪,请其脱离恶势力的包围,刻日南归,唐不予答复。到了3月19日,广州各界人士及社团在省民众教育馆二楼开会,会上由广州市各社会团体联衔电催唐绍仪南归,电文说:“请公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并汇去旅费2万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唐绍仪是历经政治风云、老于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对于自己出处的荣辱得失,是有充分考虑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便采取与各方暧昧不明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1]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亲自赴唐宅长谈,拉拢唐出山。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i汇报给重庆方面,蒋介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1]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某日下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后,赵即按照后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看到古董花瓶后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爱不释手。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后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立时毙命。赵理君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老太爷在会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几个更好的古瓶请主席挑选,请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马上即来。”赵即很快走出,与在唐宅外边守候人员乘车逃逸。等待仆人发现唐绍仪实刺,急忙将人事不知的唐绍仪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流血过多,且年迈体衰而死。[1] 消息传出后,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为日本人所刺,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庆方面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名义,特地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并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1] 据称唐被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于次日凌晨3:50气绝。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特务税务师

228 评论(9)

独行欧洲

团长是校级的 少将 应当是师长或者军长

208 评论(9)

战斗鸭鸭

相当于现在的师旅级,也就是大校军衔。

313 评论(13)

duxingdejimi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 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於上海。

183 评论(10)

麦兜林涛

师旅长,军长较少

19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