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ngelrain
01 前几天碰到一个老同学,她面带倦容,气色不佳,穿着也与季节明显不搭调。问她近况时,她说:“咳,就这样呗,都这么大年龄了,也不指望什么了。”寒暄两句就匆匆离开了。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一肚子的疑问。要知道,当年的她也算是校花一枚,不仅长相漂亮,而且积极向上。毕业后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当会计,曾经一度是我们羡慕的对象。多年过去了,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后来,从别的同学处得知,原来她老公下岗后,一直窝在家里,意志消沉,整个与社会脱了节。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到她身上,而她工资本身也不高。期间她提出过离婚,但为了孩子最终没能离成。本来有机会到企业挣高薪,她又担心不稳定、压力大。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她自身的状态能好吗? 不满意现状,却没有勇气改变。即使有心摆脱困境,也担心脱离原先的环境,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只是一味选择逃避,结果也只能是一步步走进了死胡同。 回想起她以前阳光开朗、光彩照人的样子,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02 不由地想到另一个也从事会计的闺蜜,前两天她在闺蜜群里发消息,说自己到新疆了。告我们说,她这次揽了件大业务,带了五、六个人过去,大概要在那里工作半年时间。 闺蜜原先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本来干得风生水起,又当副主任,老板又奖励股份,自己另外还开了一家财务咨询公司。收入嘛,我们这些工薪阶层难以望其项背。去年年中,突然听她说想要辞职,开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是还没得到老板同意,暂时也没找下合适的合伙人。 今年春节过后小聚时,得知她正在办理辞职和转让股份的相关手续。我开玩笑说,这下你成两个公司的老板了。她更正我说,不是两个,是四个,因为我要同时成立三个公司,分别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 中专学历的她,毕业之后的二十多年,可谓一部自强不息、草根逆袭的教科书。走出中专校门后先在一家国企上班,好不容易从出纳熬成会计,公司却破产了;到一家服装商场干过财务,还开过早餐店,经营水煎包和豆浆。苦学八年,终于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应聘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从普通的会计到会计主管再到副主任。这期间又考取了注册税务师证,开办了财务咨询公司,可谓一路开挂。如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其实,她嫁得也挺好,下岗后在家做个全职太太也没什么问题。但她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 一路走来从来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时时刻刻都在自我成长,不断挖掘自身的各种潜力,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我除了艳羡和佩服,更增添了探究她的兴趣和向她学习的动力。 03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李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按说他的工作能力、勤奋程度和专业水平,在同时进公司的几个年轻人中间,并无明显的劣势,甚至还稍占上风,但是几年过去了,其他人都先后升了主管,或被调整到公司核心部门,只有他不仅没任何进步,后来居然被调整到边缘化的部门。 小李很不服气,跑去质问经理:“为什么这样对我?难道我工作不够努力吗?” “你确实也努力了,但你说话尖酸刻薄,嘴下常常不给人留情面,有不少同事反映,跟你打交道感觉很不舒服。小伙子,这不仅仅是说话方式的小事,而是心胸和格局的问题。没有谁愿意跟一个总是让自己别扭的人共事。” 心理学上有个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去对待别人”。小李的做法显然违背了这一法则,出口伤人,咄咄逼人,把人得罪了还全然不知。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怎么会受欢迎呢? 不仅是职场上,这种自带负能量的人,在人生的路上也会越走越窄。 04 是啊,不仅仅是开头提到的老同学和故事中的小李,大多数人时常也会这样感叹:生活一地鸡毛,努力难有结果,壮志雄心不再,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圈子越来越小,未来的可能越来越少…… 人生的路怎么会越走越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有的人越往前走,路越开阔,充满着更大的可能性;有的人却走着走着,选择权越来越少,仿佛走进死胡同。 一直欣赏李开复的这句箴言,“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当你对眼前的处境感到十分不满意,有机会去改变时,不要只是一味地逃避,请说服自己朝着有光亮的地方努力。 有句话叫“成长比成功重要”,成长是一种保持不断输入、持续更新的状态,即使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需要不断地修炼和成长,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一个人放弃自己内在的生长,不再有动力继续成长的时候,等待他的只能是一眼就看到老的未来。 最近微信上有一篇关于说话的爆文——《你说话的方式,决定了你10年之后的层次》。 文中有一句话:不会好好说话的员工,晋升很难;不会好好说话的管理者,出局很简单。说话能力已俨然成为当今职场人人必备的一项技能。说话客气有分寸的人,十年后愈加温和低调受欢迎;说话刻薄无遮拦的人,十年后愈加盛气凌人没朋友。只是,他们人生的走向有了区分,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人生的路不仅仅在自己脚下,还在每个人的头脑和言行中。你如何设计规划自己的路,并为之努力践行,前方等你的就是自己书写的答案。
果果麦片
面试注意的三大法则
说到面试,大家最关心的,想必是怎样才能从容应对面试官的提问了。虽然,我们在面试经验分享的文章中常能看到“求职者要学会包装自己并向面试官推销自己”这样的提示,但是什么程度的包装和推销才能成为我们的助力呢?下面就跟着我从经典面试题的回答开始,了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包装并成功推销自己吧!在开始之前,大家要先记住三条法则哦。
第一条——黄金法则。在面试中,你应该担起80%的谈话而让面试官只需说20%。
第二条——白金法则。即你需试着控制面试的节奏和话题。
第三条——钻石法则。面试时,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还给面试官。
自我介绍
好了,你记住了吗?现在让我们由自我介绍这个经典中的经典说起吧!
首先,绝不能轻视这道题。要知道,一个好的开始可是成功的一半呢。
如果你只是用一分钟来复述你的简历,那你的印象加分可就丢了。给出的建议是,最多用二十秒介绍自己的姓名、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然后自然过渡到有关自己的优势或强项的话题。记住,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引发面试官的好感或兴趣。
【例】我叫XXX,英文名字XXX,XX省XX市人,今年6月将从XX学校XX专业本科(专科)毕业。除了简历上您看到的介绍,我愿意特别说一下我在XXX方面的特长/我最大的特点是……。正是基于对自己这方面的自信,使我有勇气来应聘贵公司的XXX这一职位。(看表)一分钟到了,希望我没有超时。(阳光的微笑)
一般来说,最后那句话会使面试官放松和微笑。资历略浅HR可能还会接着问:“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如果真的被问到,那么,恭喜你取得了控制这次面试的机会。
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
接下来这个经典问题,面试官就会顺其自然地问出了:你为什么会选择目前所学的这个专业?
这是应届生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为了考察求职者的Decision Quality这一项胜任力。不要只简单地答“感兴趣”或“就业前景乐观”等。下面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技巧也可以用于回答如“你所做过的一个成功/最大的决定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例】您为什么会选择财务专业呢?
虽然财务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给就业造成了无可避免的激烈竞争。可当初我选择财务专业时并不是单纯因为它的热门程度。我早就把就业目标锁定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外资企业。根据我高三时搜集到的统计资料,园区当时有外企N家,而且每年以X%的速度在增加。以每个公司财务部至少5个人计算(总账,应收应付,税务,出纳再加上一个经理),加上园区的平均离职率是X%,则在我毕业时,可以有N个空缺。我毕业时全国应该有N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可能有10%会瞄准苏州,而我填报的苏州大学在当地口碑尚可,属于中等偏上。那么,有1/2的对手能被我淘汰。再加上我就在苏州本地学习,四年中可以更早的寻求机会,所以,我很有信心的选择了这个专业。
【点评】其实,没有哪个面试官会相信你真的作过如此缜密的调查分析,但你已经展示了你做决策时的思路,所以能得到加分。
【回答技巧】
所有的回答尽量符合你专业的特点。不要说得太满,可以自圆其说即可,否则,过犹不及,反而会引起面试官的反感。另外,回答时应该表示对自己的专业是感兴趣的,如:我本来理解的财务管理就是管账,所以开始的时候还后悔了一阵,直到大三时开始了在企业进行实践,才有了改观,并真正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这样一来,你的话既显得更真实可信,又可以很自然的把面试官的下一个问题引出来。即实习的收获。
实习的收获
问实习收获,是为了考察求职者的Learning on the Fly这一条胜任力。此时,不要夸大自己的成绩,谦虚一点。可以说说自己在实习期间犯的一些错误,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并给出你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以及怎样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最后可以再补充:原来书本上的知识要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或者说:回到学校后,我对自己的实习经历作了一番总结,发现自己在XXX方面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利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来弥补这一不足。
和他人合作的经历
不论在学校还是工作中,任何人都有过和他人合作的经历,所以你一定会回答“有”。之后面试官会接着问,在合作过程中,你是如何处理意见分歧的。这是考察求职者的Conflicts Management。不要把自己说成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可以根据你所申请职位的需要,投其所好地强调自己在合作中或强势、或随和的一面。
【例】您问的恰好也是我最困惑的一点,而学校里老师从来不给我们这样的指点。一方面,我不想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另一方面,大家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不想让他们觉得我盛气凌人。我当时是这样做的:……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否作的正确,也许我可以从您那里得到一些指教,您说我当时这么做有问题吗?
如果对方马上对你言传身教,那他铁定也是新人,你可以不用紧张了,因为,资深的HR只会不置可否地表示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在人际沟通上是否曾经有过不和谐?
【例】“有,其实我这个人很容易和别人相处,因为我会换位思考,以此来理解他人。但是,如果遇到价值观和我有抵触的人,我可能会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对于言而无信,虎头蛇尾和想不劳而获的这三种人,我觉得触犯到了我的原则底线。虽然,我不会拂袖而去,但实在不愿敷衍。也许这就是还不够世故圆滑吧。我很矛盾,不知道该做怎样的拿捏与平衡。”
【回答点评】
首先说明了沟通不畅的根本原因不在你;其次表示你涉世未深,还很纯真;最后展示了你的人格魅力并且表明了你愿意改变。
多个问题同时出现时,应该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也是面试中常常会出现的,比如某公司资金紧缺,只有20万,而公司面临着4个问题要解决,你要怎么处理之类的。这一题是考察求职者Priority Setting的胜任力。应对思路是把所有要处理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分成4类: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但记住,不要直接叙述这个思路。
说完了前面几个常见问题,接下来就该说说如何回答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了。要强调的是,这种问题并不需要回答得无懈可击。回答这类问题,有以下几点可以帮你加分:
1.设定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长远目标
这个目标要和公司的工作有关但不要局限在企业内部。例如,HR专业的学生可以说,自己的`目标是在35岁之前,也就是10年内,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测评专家或者资深企业人力资源顾问;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成为精益生产专家或者黑带大师;IT专业则可以在信息资源整合和ERP解决方案方面成为专家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所设定的目标要着重于你想做什么而不是你想爬到什么级别。
2.把这个目标分解
以1年,3年,5年,10年的进度,逐步推进。这个就要自己编了,无法一一举例。记住,每个阶段都要说明你能为公司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能得到怎样的提高,这与你长远目标的关系在哪里。
3.说出希望得到公司怎样的帮助
在你迈向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自己想办法不断充电,还应该说一说希望得到公司怎样的帮助。比如能够有岗位轮换的机会;或者能够参与各种项目等。不要提希望公司会送你出国,给你报销学费之类的,应当表现出自己希望在实践中成长的渴望。
4.强调自己的稳定的心态。
你可以这样说:“国人最讲究‘名正言顺’者‘不在其位,不谋其职’,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给了主管的职位,才能运用主管的权利,发挥主管的作用。我的理念和别人不同,我认为恰恰相反,当一个人展示出了主管该具有的能力,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公司自然会考虑对他的职位进行调整。”这样,你的自我包装就成功了一大半。
5.不要太自信
最后要注意,在回答类似问题时,不要显得太胸有成竹。偶尔显示出涉世未深的一面,可以让面试官觉得你还有学生的单纯。比如“这个问题很大,我在学校里也曾经断断续续的考虑过,现在我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
另外,在被问到家庭情况的时候,可以突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以及性格中某些优秀地方的影响。因为有些公司问这个是希望能招到相对稳定的员工,普遍认知是农村的孩子比较能吃苦,家里条件不太好的比家里条件好的稳定。虽然这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从公司的立场考虑,这是最为保险的,因此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也要慎重。关于面试的问答就到此结束了,大家掌握了这些技巧,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再进行准备,离求职成功就又近一步了!
小若冰MM
首先第一步就是跨资产类别配置:
很多投资者过去投资的经常是听这个朋友说投资机会很好我就去研究研究,那有一个投资机会我就去琢磨琢磨,但这种方式其实是不正确的。在这里也请大家记住一句话:无论做何种投资,资产配置的理念必须先行。
第二个就是:跨地域国别配置,即由人民币到美元,由中国到全球。
作为投资人资产组合之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海外配置。数据显示美国投资者平均20%多的资产是配置到本国之外的,中国的投资者配置是多少呢?据调查,目前不超过5%。无论是为下一代上学,还是为养老,或是为其他企业的发展等等的需求,海外这一部分都应该有相当的比例。
黄金法则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超配另类资产。
所谓另类资产,是指不同于传统的股票、债券这类在高流动性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大类资产的其他资产,例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油气林矿等等。
投资另类资产的好处有两点:首先由于另类资产并不在高流动性市场进行交易、很多机会和价值并不立刻被多数投资人发掘,因此常常出现对于风险错误定价,顶尖的机构有更多的机会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另一方面,通过配置另类资产,在传统资产组合里增加了多收益的多元性分散,起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耶鲁大学的捐赠基金创造30年近17%的年均回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创新就是有1/3的捐赠基金资产是通过配置到私募股权来实现捐赠基金高收益的。而母基金通过对于私募股权的再配置,可以在保持优质股权标的高收益特性下,将风险进一步分散。
母基金将通过配置资金到更多的私募基金当中,可以实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分散化。因此母基金相对于单点投资私募股权是更好、更安全的方案,可帮助投资人穿越牛熊,持续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获得两位数甚至20%以上的超额预期回报。
我们正处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黄金时代,投资者可将原来的固收、投机、单一的投资方向转变多元的、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把握好资产配置黄金三原则,是中国投资人在未来几十年里资产管理的关键。盛景嘉成也愿意在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里帮助您一起进行资产组合的构筑,通过自上而下构建全局的资产配置,帮您实现财富创造和传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配置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