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4

stella59444
首页 > 税务师 > 税务师会计与中级会计考点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迪士尼0918

已采纳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财管,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注册税务师考试科目税法一,税法二,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税务代理实务这两个都不是鸡肋,都不简单哈,而且都有工作年限要求,注税相对较难。课件方面你可以直接去考试派下载,他们整理了好多机构的课程,一般都是全年的,比较系统,就是要自己慢慢下。我下过注会老张的会计,挺靠谱的。职称考试,注税什么的都有的,你可以去看看。直接百度考试派,貌似第一个就是了找到了,记得采纳,加油吧

税务师会计与中级会计考点

161 评论(15)

狮子猫的吃路

建议以看注税的教材为主,然后两个一起考,不冲突;如果注税能一次5科全过,当年考中级不过的可能性不大。

110 评论(8)

楞大个肚兜

考什么就以什么书为主啊。教材都是不一样的。注税的会计不是单纯的会计,是 财务与会计。有财务管理的部分和会计的部分。业务可能相对中级简单,但是题量很大。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财务与会计》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四种类型。试卷总分14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60分,计算题16分,综合分析题24分。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共有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要求在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一般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中的公式、计算以及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会计部分考核内容主要以会计核算、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理论为主,其中公式、计算、会计科目的使用以及会计计量、会计分录等是这部分中的重头戏。一般每章内容都会涉及,题量最少1-2个,重点章节最多和可达5-6个。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要求在多个各选项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分。从本题出题要求看,1999年和2000年考试题中只提示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选项,也即不排除所有选项如ABCD都正确的可能,可以全选。但从2001年开始,试题中明确指出:“至少有1个错项”,也即至少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因此,不能几个选项都选,如ABCD四个备选项中,最多只能选3个,不能全选、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题上要求,严格按规定答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多项选择题考核内容主要以概念、规则等理论表述为主,只有极少数的计算,另外有一些会计分录的内容。多项选择题在各章中大致呈均衡分布,每章题量l-2个,重点章节内容最多可达3-4个。 3、计算题 计算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16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除了1999年属于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外,其余年度均为单选题。本题中一般有一个财务管理题,一个会计题。财务管理内容以计算为主,会计内容包括计算和会计核算题。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有时又是彼此毫无瓜葛、很独立的内容。计算题一般往往分布在个别重点章节。近年来,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计算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涉及到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相结合的趋势。 4、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24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6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全部都是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分。本题中一段主要以会计内容为主,但也有个别小题涉及到财务管理内容。会计内容包据计算、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等内容。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个别选项也有单独的内容,可独立解答。综合题一般主要分布在重点章节,近年来,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综合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同时跨越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也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的融合。 《财务与会计》试题特点 1、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很宽 这一点是由注册税务师考试题型决定的,本科由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组成,且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也通过单选和多选的方式来考核,可以说全部是单选、多选题,共计90个小题。90个小题覆盖教材的90个点或更多,每意每节的内容都有可能涉及到。 2、计算以及会计核算题比重较大 财务与会计各自比重约为1:3o计算在总分数中的比重为40%左右,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如果把财务管理中的公式、指标计算或因素分析,会计中的科目使用、计量以及计算、分录全部作为一大类的话,则占到了考核内容的大部分。以2003年为例,公式、计算。科目使用、会计核算以及相关内容占了100分,高达70%多,这一点考生复习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很多考生在考试中感觉时间不够用,说明熟练程度是不够的。 3、试题的综合性较高,侧重于理解与综合分析 综合性较高是指每一小题不是比较直接的就能判定其正确的选项,绝大部分都有一个思考、分析、判断或计算的过程,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复制,同时在考题中新知识考得较多,常规的一些知识在考题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 4、综合题的考点跨度较大 历年的综合题分两类,一类是没有跨度的,考核点集中于某章节,较为集中;另一类是跨度较大的,有时把要素知识和报表连起来,有时把会计和财务知识连起来,这样的题题干内容相对较松散,但必须对整体知识有驾驭能力。 《财务与会计》这一科1999年的学科通过率为40%,2002年通过率为50%,2001年通过率为26%,2002年的通过率为15%,2003年的通过率为45%。 或掌握。在研究和学习以前年度考题时,一定要细心辨别教材内容的变化和教材版本的差异,掌握现行的教材内容,理解以前考试题目的答题原则,比如财务中有关风险报酬率的计算、会计中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开办费等。这些变动,部分是由于教材编写过程中出于难易程度对内容的取舍(如财务内容),部分是由于制度、政策等本身发生的变动或修订办会计内容)。四是搞好模拟练习,在。上述三个方面充分注意的前提下,在考前进行一下模拟练习,自测后了解自己的分数,若发现有问题或无把握再及时采取方法进行补救。

274 评论(14)

枫小High

中级会计师考试和税务师考试的联系

其实中级职称和税务师各科目知识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同时备考中级会计职称和税务师,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一起来看看中级会计职称和税务师科目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备考更高效。

科目之间的联系:

税务师考试中的《涉税服务实务》和《财务与会计》对应着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总体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税法(一)》、《税法(二)》以及《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是法条相关,相信学好中级《经济法》也是同理可得,所以税务师考试和中级是非常适合一起学习的。

1、时间分配

距离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已经不多了,税务师《涉税服务实务》和《财务与会计》有相关的计算,《中级会计实务》中也涉及相关计算,但税务师的'这两科是需要大量精力来复习的,这三个科目同时备考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阶段建议将全部时间分配给中级会计职称,以做题、模拟实战为主。

2、取舍

中级会计职称要求在两年内通过三科,税务师五年内通过五个科目即可,如果您今年是中级职称备考第二年,而且仅剩一科,这时候就需要作出取舍,现阶段建议主攻中级会计职称,先保证中级职称能过为主,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及学习计划来决定是否继续备考税务师

3、相信努力的意义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个冠军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经历无数次的体能、技巧等训练的结果。考试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只有不断努力,克服备考路上的困难,才能胜利。备考每个备考阶段都是不容易的,坚持下来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4、调整心态 期待奇迹

一个好的心态很重要,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也许还有很多东西都没看,此时不要给自己压力,没有任何杂念的备考就好了。不拼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所以,加油吧!

359 评论(15)

雨霖霖i

1.货币时间价值(1)复利终值:F = P × (1+ i)n = P ×(F / P,i, n)(2)复利现值:P = F × (1+ i)-n = F ×(P / F,i, n)(3)普通年金终值:P=A×(P/A,i,n)(4)普通年金现值:P=A×(P/A,i,n)(5)预付年金终值:A×[(F/A,i,n+1)-1](6)递延年金的终值:F=A×(F/A,i,n)(7)递延年金的现值:方法1:递延年金现值:P= A×(P/A,i,n)×(P/F,i,m)方法2:递延年金现值:P=A×(P/A,i,m+n)- A×(P/A,i,m)2.资本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KS=D0(1+g)/[P0(1-f)]+g=D1/[P0(1-f)]+g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KS=RS=Rf+β(Rm-Rf)3.财务报表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100%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总额)×100%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夭数(周转期)=365/(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存货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3)杜邦分析体系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24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