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ck1987
见我们的分享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税务师学习资料,包括各行各业初、中、高各级税务师的学习资源,适合想提升自身能力的同学们,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税务师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P6r5
优尼makeup
【导读】不管你准备报名几门学科,都要去努力,要细心有恒心去看待税务师考试。在税务师考试的五门学科中,《财务与会计》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稍有难度系数的考试科目。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下税务师《财务与会计》考试重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门学科分为两个部分:财务部分和会计部分。
财务部分,从难度上来说,比中级财务管理低,从考试难度上来说要高,计算部分比较多。
财务部分综合来看共有四个层次的内容:财务管理基础、财务预测与预算、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财务管理基础,第一章是概论,和中级财务管理没什么区别。主要内容就是目标、基础理论等,对后面学习有帮助,但是出题点少。
但是,第二章非常重要,涉及到许多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对以后章节的学习起到关联作用的。
例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收益、成本等,对第四章是和第五章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筹资、发行债券的时候,就需要货币时间价值;第四章的公司价值比较法,就涉及到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五章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投资,对内投资和对投资,对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债券或股票投资,在投资的时候有一些计算的指标,然后做决策也需要第二章的概念。
所以第二章要重点理解记忆。
财务预测与预算
关于预算,教材没有相关例题,说明这部分并不会出计算,所以重点应该放在预测上。例如,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相关的指标计算等。
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这三章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历年考试的考点部分,不管单选、多选和计算,都会涉及这部分内容。
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财务分析与评价的重点是分析和评价。
分析时需要计算财务指标。近几年很少涉及到根据财务指标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评价,重点还是放在了财务指标的计算上。
以上是财务部分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理解记忆。
会计部分,内容最近三年占了110分左右,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共分为三个层次学习,会计基础理论、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
会计基础理论
会计基础理论在第八章。分值不高,最多考三分。要么单选要么多选。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下面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以后章节的部分内容,是需要根据第八章的基础内容进行理解学习。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确认和计量,确认比较难,比如说取得的物资是作为哪一项资产进行核算?比如说去投资某家公司的股票到底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计量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对会计要素要重点把握的是计量。
第九、十、十一、十二章是资产要素。资产要素占据四章,是考试重点内容。其中,负债要素有两章内容。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而且会影响第十三章里的应交税费报表项目中应交税费的核算。
第十七章是涉税服务实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只要涉及到计算就一定是计量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狠狠地做题。
财务报告
合并财务报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考试也不会太难。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税务师《财务与会计》考试重点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距离2020年税务师即将截止,想知道是否符合税务师报名条件,欢迎前往环球网校进行更为详细的了解和咨询!
小壮壮长大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企业盈利还是亏损有关系,我转载了财税俱乐部一篇文字,很详细,你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参考看看吧。这一问题在连续亏损的企业中可能影响不大,但对盈利企业的影响就会较为明显。在盈利企业中,企业年末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大多是按照会计利润乘以适用所得税率直接计提的,或者是进行初步调增调减后计提的,在委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汇算清缴后的应纳所得税额往往与企业计提的应交所得税不一致,这就造成了企业计提的应交所得税与实际应上交的所得税之间出现了差额。如果企业不对差额进行账务处理,那么当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大于企业计提额时,在企业账面上“应交所得税”科目就会出现借方余额,表面上看就是企业多缴了所得税或者是企业预缴了所得税;反之,当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小于企业计提额时,在“应交所得税”科目就会出现贷方余额,表面上看就是企业少缴了所得税,即欠税。实质上,企业并没有少缴或多缴企业所得税,只是企业在所得税汇算后未根据纳税调整额进行账务处理。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在谈处理方法之前,先介绍几个会计常用术语的含义:永久性差异:是指会计上确认为收入或支出,而税法上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计收入或扣除的项目(对永久性差异这一说法,新准则中已不再提,但这种差异还存在,因此在本文中继续使用了这一术语。)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法上本期不用纳税,在将来要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法上本期要纳税,在将来会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下面分几种情况介绍所得税汇算后的账务处理(注:在以下所有情况的差异处理中,其差异均是指企业在年底计提应交所得税时未予以考虑的那部分):一、盈利企业(一)对永久性差异的账务处理:1.当应纳税所得调增额大于调减额时,按两者之差做如下处理: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企业所得税税率×90%]盈余公积[(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企业所得税税率×1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当应纳税所得调增额小于调减额时,按两者之差做如下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用红字登记在贷方)贷:利润分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90%]盈余公积[(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10%]注:因汇算清缴时上一年度已经结账,因此直接调整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本文中假设企业都是按10%提取盈余公积)。(二)对暂时性差异的账务处理。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用红字登记在贷方)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额×企业所得税税率)2.可抵性暂时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额×企业所得税税率)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例:B公司(所得税税率25%)2008年度会计利润1000万元,企业按会计利润计提应交所得税250万元。2009年3月份,公司委托C税务师事务所对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万元。汇算调整事项如下:(1)不得税前扣除的罚款、不合规票据支出5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100万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解析:第(1)项属于永久性差异,账务处理如下: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0000×25%×90%) 112500盈余公积(500000×25%×10%) 12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0000×25%) 125000第(2)项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用红字登记在贷方) 2500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0×25%)250000第(3)项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000×25%) 125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000对于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用上面的方法做账务处理,若企业还没有实行新准则,且采用“应付税款法”对所得税进行处理,那么只要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替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即可。(三)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情况上述是正常情况下的账务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一些特例,下面介绍一种在企业账务中比较常见,但可以用不同方法处理的情况:企业将应予资本化的支出一次进入当期费用。在进行汇算清缴时,对于一次进入当期费用的资本性支出应进行纳税调增,同时对于此项资产当年可计提的折旧或摊销应进行纳税调减。对于调增额与调减额之差,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该资产的剩余折旧年限内按每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逐年进行纳税调减,若该资产是固定资产那么预留的残值直到该资产处置时才能做纳税调减处理,此时这项调整才算最终结束。下面以一案例来说明此账务处理过程:2007年6月某企业(实行新准则)将100000元的车辆购置附加税一次性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在2008年3月税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所得税汇算时发现了此问题,并进行了纳税调整。将100000元进行纳税调增,同时本年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9500元[100000×(1-5%)/5×6/12]进行了纳税调减。假设企业只有这一个纳税调整事项,2007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该企业适用25%的所得税税率,企业按税后利润10%计提盈余公积。企业已按会计利润计提了应交所得税,如果把此事项当作一项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那么企业汇算后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1.2008年的账务处理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0-9500)×2522625利润分配(100000-9500)×8%×90% 6516盈余公积(100000-9500)×8%×10% 724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000-9500)×33% 298652.如果该企业不对此项资产中途处置,在对2008-2011年度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时,各年应调减所得额为19000元(即当年可计提的折旧额[100000×(1-5%)/5],2012年度进行汇算清缴时,应调减所得额为9500元[100000×(1-5%)/5×6/12],各年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用红字登记在贷方)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各年调减所得额×25%)各年累计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9000×4+9500)×25%=21375元3.截止到该资产提足折旧时,企业账面上“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有借方余额1250(22625-21375)元,这部分余额在该资产处置或报废时方可转回。此种方法涉及纳税调整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某一年度漏作纳税调整的情况,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未实行新准则,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的企业,不设“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直接调整利润分配,该项调整不体现在账面上,更容易出现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把这一问题作为会计差错处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在2008年按更正会计差错处理,直接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车 100000贷:累计折旧(2007年度计提的折旧额)950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000-9500)×33%] 2986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000-9500)×(1-33%)×90%] 54571.50盈余公积[(100000-9500)×(1-33%)×10%] 6063.50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并不会影响企业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企业也可以按会计准则规定计提折旧,在税法规定范围内直接在税前扣除,不用在以后逐年进行纳税调整,简化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同时也减少了税务师事务所汇算人员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工作量。二、亏损企业(一)对于永久性差异:企业不用进行帐务处理,将来盈利补亏时,按照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确认的亏损额进行弥补即可。(二)对于暂时性差异:要分两种情况:1.如果该企业未执行新准则且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同永久性差异一样,不作账务处理。2.如果该企业执行新准则,企业要进行如下账务处理:(1)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借:利润分配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差异额×所得税税率)(2)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账务处理(以企业未来有足够的所得额来抵扣为限):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差异额×所得税税率)贷:利润分配值得一提的是汇算清缴中确认的亏损额也是一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果企业在未来5年内有足够的所得额来弥补这部分亏损,企业也要做上述财务处理。企业所得税汇算后的账务处理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特殊情况存在,需要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以上只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业务的理解和自己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