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iamycm
柴姓姓氏渊源 渊源一 据《通志》载:“柴氏,姜姓。 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 高柴, 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 柴武。裔孙守礼。五代周太子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 周世宗。”《姓考》载:“齐大夫 高张食采于柴,因氏。”又《千家姓》载:“ 平阳郡。”焦作柴氏为明初 平阳郡洪洞柴家垣(庄)移民。 渊源二 源于 鲜卑族,出自东汉时期鲜卑 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东汉初期的鲜卑 吐谷浑部,汉史中亦称阿柴虏、赀虏。 渊源三 源于 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 蒙古族柴尔吉惕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开国功臣阿剌忽失所属的吉惕忽里部,在成吉思汗大分封时,阿剌忽失管辖五个汪古千户,柴尔吉惕氏是吉惕忽里部的一个分支,以部为姓。在明朝中叶以后,柴尔吉惕氏即以原部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即冠汉姓为柴氏 ⑵. 蒙古族海鸠特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左帐卫队的称呼,蒙古语“海鸠特”的汉义即为“偏坡、旁侧”,延伸义为“左侧护卫”。其在元朝末期即有冠汉姓为柴氏者。 ⑶. 蒙古族哈吉古特氏,原为回鹘民族,其实为西夏党项民族的一支,后在大蒙古汗国时期归附于成吉思汗,称“哈吉古特”,汉义为“遵从圣者”,后多冠汉姓为柴氏。 蒙古族柴氏正确读音皆作chái(ㄔㄞˊ)。 渊源四 源于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为Saimire Hala,是满族最古老姓氏之一,为满洲巨族,人口众多,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柴氏、赛氏等。 满族柴氏正确读音作chái(ㄔㄞˊ)。 柴姓分布 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柴姓的百分之十三,另外, 山西亦多此姓,两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柴姓名人 柴武 (公元?—前163),西汉时期高祖之大,封棘浦侯,文帝14年冬(公元前168年) 柴武因迎击十四万匈奴骑兵战功卓著,又加封为高唐侯。 柴绍 (公元571—638年),唐朝开国元勋, 山西平阳(既临汾市)人。字嗣昌,自幼矫健勇猛,以任侠名于乡里。唐高祖李渊以第三女 平阳公主嫁之,成为李渊的乘龙快婿。他累从高祖征伐,屡建奇功,授大,被封霍国公。后又加封谯国公,被唐太宗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荣 (公元921~959年),后 周世宗皇帝,史书记载 柴荣身材英奇,善骑射,通书史黄老,是五代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被史学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柴成务 (公元934-1004年),字宝臣,《宋史》作曹州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明天启《衢州府志》作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人。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戊辰科,35岁的柴成务状元及第。是大宋王朝第一位浙江籍状元,也是衢州 历史 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刑部尚书。柴成务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柴进 (生卒年不详),河北沧州人, 柴进是小说《 水浒》中著名人物,绰号小旋风,梁山好汉之一,后 周世宗柴荣的嫡孙。南宋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宣和遗事》都有记载。 柴中行 南宋(公元?年至1225年后不久),余千人,字与之。绍兴元年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常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人称南溪先生。著有《易录集》、《传书集》、《传诗讲》、《论童蒙说》。宋史有传。 柴望 (1212—1280年)南宋时“柴氏四隐”之首。(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渐江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唐,又号归田。望工诗,着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诸编,均巳佚失,今存秋堂集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柴国柱 (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人,就是现在大通县景阳乡人,是明代名将。西宁卫人。万历中由荫历西要守备,骁勇善射,击冠南川,冲锋陷阵,勇冠一军。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必镇甘。河套松山诸部长合兵入寇,国柱檄,诸击几之。寻移镇潘阳,谢病归,天启初,功加左都督。 柴升 (1456~1532年)明代大臣, 河南内乡人,字公照。22岁中举,咸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弘洽时,任广东布政使,计南海贼有功。正清间。进吏部侍郎。刘瑾诛,任工部尚书。 柴虎 (1347~1398年)明朝开国功臣,太祖时以功陛指挥副使,以参政朱亮祖讨方国珍、守温州。 柴车 (1375年~1441年),字叔舆,明朝时期钱塘人(今瓶窑镇人)。永乐中以举人授兵部主事,累官本部侍郎。英宗衩,西制不清,以本谦干,命协赞甘军务,破杂儿只怕,威镇西陲。后陛兵部尚书。 柴绍炳 (1616—1670),浙江仁和人,字虎臣号省轩。“西泠十子”之首,少博闻强记,下笔辄数千言,人称其文为西陵体。明亡,弃诸生,隐居著述。凡天文,水利,兵左之事,莫不究原总委。尤好关闽濂浴之学,动履必准规则。著有《省轩文钞》《青风堂诗》《古音员通》《白石轩杂稿》《考古类编》诸书。 柴大纪 (1730—1788年),浙江江山人,字肇修,号东山。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很会写文章。二十八岁去考秀才时,督学窦光见其身体魁梧,气宇不凡,就劝他改习武举。三年后,考中武举人。1763年又中进士。分发到福建当守备。历任福建水师提标。左营守备,右营游击,澎湖水师营游击,参将,湖南洞庭协副将,福建海坛镇总兵。当时台湾是一个府的建制,府治设台南,下属三县,隶属于福建省。 军事 上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所以,柴大纪是台湾的最高军事长官,柴大纪祠和冲天楼原在江山市上台镇。 柴泽民 (1916- ), 山西闻喜人。1933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同年发起组织 闻喜县反帝大同盟。 山西闻喜县人,著名外交家。1979年驻美国首任大使,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组副组长,第七届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柴树藩 山东烟台人,1910年出生。 历任国家计委重工业局局长,设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外贸部副部长,第六机械工业,书记,全国人大会 财经 委员会委员。 柴成文 (1915—)原名 柴军武。 河南省 遂平县人,1955年出生,历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1961年晋升。 柴松岳 汉族,1941年11月生,浙江 普陀人。历任浙江省副,副书记,代,,国家电监会主席。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 柴宝荣 1937年10月生,辽宁黑山人。中共党员。1958年 毕业 于本溪钢铁工业学校。辽宁省黑山县公路管理段副段长。工程师。锦州市公路学会理事,黑山县科学技术顾问委员成员,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特邀编辑。提合理化建议30多条,其中修改鞍钢眼前山铁矿废石专行线复线(铁路)第二条交点坐标问题,比苏联铁路专家的公式精确百倍,获鞍钢物质奖及鞍钢节约标兵、鞍山市 社会主义 建设青年积极分子称号。从1958-1965年被评为夺矿能手、先进工作者、五好职工、五好团员等,1974-1996年被评为段、县交通局的先进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黑山县优秀党员。1992年参加勘察沈阜线,比纸上定线和踏勘短了),节约资金近150万元。30多年来,通过合理化建议,降低成本,科学管理等手段,为国家节约850多万元。撰写 论文 10多篇及杂文20多篇,其中《县乡公路改造的 经验 和看法》、《利用路况资料指导公路养护和建设》、《发动群众搞县乡公路网化工程》分别收入《新时期论文选》、《中国当代建筑论坛》、《中国 科技 文库》、《中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全书》等。 柴成汉 男,1942年7月生,安徽繁昌人。深圳市 永明 会计 师事务所合伙人、副董事长,1967年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会计统计系会计学专业,担任多个大型外商投资企业财务和 税务 顾问,现为会计学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审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和国家首批经济师。长期从事会计、审计工作,担任过会计、财务科长和跨国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同时又多年在大学执教从事于财务、会计和税务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扎实,为人师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在财务、会计和税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了《试论服份制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 股票 》、《缓解当前企业资金短缺的若干对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于深化改革》、《成人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等。二十余篇颇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学术论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这篇论文,在安徽省高等院校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还编写独著二本,与他人合写著作二本,现已写完三十余万字的《税务会计实务》专著,正在联系出版社正式出版。 柴慈惠 女,1948年10月生。大专 文化 。天津 企业管理 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兼。专业年限24年。曾任天津市第二制革厂党支部副书记、天津制革厂党委副书记、天津市皮革公司党委副书记、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兼等职。他自参加工作后即开始从事思想 政治 工作,有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曾亲自撰写和主持撰写过数十篇工作 报告 和理论文章,其中有9篇在市、局级有关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其担任书记的党支部曾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他曾三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六次被评为局级先进个人。1994年被评为高级政工师。猜你喜欢: 1. 百家姓之柴姓 2. 百家姓之查姓 3. 百家姓之楚姓 4. 百家姓之程姓 5. 百家姓之陈姓
啦啦啦啦7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欣出生,与咸丰帝(奕詝)属异母弟。但奕欣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欣生母静贵妃受皇后托孤遗命抚育皇四子奕詝。奕欣与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无异于亲兄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上书房读书,奕欣从小受到极为严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他天资聪颖,颇有才气,拜状元翁心存为师。逾年,翁心存以母老乞养,告假归里,奕欣乃师事贾桢。在名师教授下,他学习儒家经典10余年,对于儒家学说是颇为精通的。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儒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 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欣之间犹豫不决。但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奕欣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为嫡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况且恭王福晋并非桂良爱女,而仅为侧室所生的庶女之一。 奕欣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最钟爱这个儿子。按清朝传统,皇位传给诸皇子中才德兼优者,奕欣有得皇位的可能。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都“万不敌”奕欣,不能以条陈时政和骑马习武取胜,乃对奕詝面授机宜,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道光末年,道光帝违和,缠绵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将不久于此位。其时,奕詝伏地流涕,痛切异常,“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咸丰帝得位有取巧之嫌,聪明的奕欣未必服气。由此,兄弟俩猜疑不和,心存芥蒂,只是碍于君臣之礼,彼此心照不宣,加上咸丰帝乳母(已尊为康慈皇太妃)去世,失去中间调节人,双方感情日益疏远。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园寝内为恭亲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亲王争储失败。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道光帝病逝,遗命奕詝即位。奕詝登基后,改元咸丰。 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咸丰帝授奕欣为十五善射大臣。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咸丰帝将指原庆郡王府给奕欣为府邸。此府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八月十五日,咸丰帝驾幸奕欣海淀别墅 “朗润园”,为之题园名,山、水、亭、轩之名,并赐诗一首,极示关切之意。奕欣有答诗一首。是月,奉旨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九月九日,命奕欣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十月初七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二日,长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是月,奉旨添派管理三库事务,并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四月,奉旨补授宗人府右宗正。六月,奉旨调补镶黄旗汉军都统。九月,奉旨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为阅兵大臣,调补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咸丰五年(1855年),奉旨总理行营事务。二月,奉旨赏穿黄马褂。七月初一日,其母孝静成皇后(即静太妃)病重,奕欣为之请求咸丰帝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糊答应,奕欣即传旨册封,咸丰帝不满。二十一日,即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奉旨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又命管理镶红旗新旧营房事务。 咸丰八年(1858年)四月二十五日,单衔具折反对咸丰帝派耆英去天津参予议和;主张天津谈判不要一味示弱,英法联军如敢登岸,应令“兵勇合击 ”;建议密令粤绅罗惇衍激励乡兵攻广州,廉兆纶捣香港。五月初五日,奉旨与惠亲王、惇郡王及军机大臣等处理擅自回京的耆英。十三日,单衔具折,反对钦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所议条约中关于开放长江口岸诸埠的条款;重申以战迫和之议。是月,奉旨管理雍和宫事务,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八月初四日,得长子,咸丰帝赐名载澄。 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奉旨补授为内大臣(侍卫处次长官)。十二月,奉旨补授为管宴大臣。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欣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在议和期间他笼络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宝鋆(总管内务府大臣)、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初一,奕欣、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儿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幼主冲龄,咸丰帝遗诏令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顾命辅政。“祖制重顾命”,按亲疏远近关系,应该是奕欣排在第一位,但咸丰帝余憾未释,把奕欣摒弃于顾命大臣的行列之外,这更加深了奕欣与载垣、肃顺等人的矛盾。咸丰帝去世后,奕欣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军机处换成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奕欣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辛酉政变的成功,使侵略者感到非常满意。事后,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说:由于支持奕欣上台掌权,英国已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声称由于这一“令人满意的结果”,英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所以,英国在中国的喉舌《北华捷报》强调指出:在这个特别的关头,英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法国人对政变的结局也感到高兴,其驻华公使在日记中写道:“宫廷革命没有骚动地结束了”,“恭亲王成为执政者,以后的谈判将更易进行”。对于列强的扶植和支持,奕欣自然心领神会,所以,当他执掌大权以后,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努力谋求与列强“和好”相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换约以来,事事皆推诚相待”, 满足侵略者的要求和贯彻侵略者的意图。 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欣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欣获得“贤王”美称。咸丰十一年(1861年),他同意委派李泰国和赫德相继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把中国的海关管理大权交给英人掌握。同年,奕欣以巨款托付李泰国购买船舰,筹建海军。同治二年(1863年),这支舰队开到了中国,但舰队的指挥却是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李泰国还私许阿思本对舰队有完全指挥权。这是由清廷出钱供养,归英国侵略者指挥、控制的一支舰队。奕欣不但没有抵制,还准备接受英国侵略者这一无理要求,甘受外人挟制。这种对外一味顺从的行为,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感不满。清廷诏令遣散船员,留下船舰。英国方面无理取闹,坚持“既不用其人,则船炮亦应缴还本国”,还向清廷索取赔款。最后,奕欣只好曲从其意,退还船只,向英国赔礼赔款。同治三年(1864年),奕欣同意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新疆大片领土割给沙俄。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天津爆发反洋教斗争,群众焚毁教堂,杀死法国领事和外籍教士多人。在处理这起重大涉外事件中,奕欣明知“曲在洋人”,却在法国等列强的要挟下,一再迁就,息事宁人,支持曾国藩镇压群众,惩处天津知府和知县,了结天津教案,取媚洋人,与外国“曲全邻好”。奕欣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连其弟奕譞也深为恼火,他诘问奕欣说:“素日无备,故临事以‘无可如何’四字塞责,自庚申至今十年,试问所备何事?” 奕譞还指责奕欣主持总理衙门以来,“夷务尚无起色”,对“外夷”提出的要求“有可无否”,全盘否定了奕欣所执行的外交政策。奕欣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奕欣办洋务,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由于奕欣权力受限,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慈禧太后利用了奕欣,也给予了奕欣巨大权力。但随着奕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欣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欣一直浮浮沉沉。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欣,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1869年),奕欣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 ,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九月十九日,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十八日,奕欣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奕欣:“此位让尔,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其亲王世袭罔替,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发布。八月初一日,两宫太后干预,赏还亲王世袭罔替。 光绪元年(1875年)十二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奉上谕暂署宗人府银库印钥。九月,奉旨派充玉牒馆总裁。 光绪五年(1879年)四月初,晤见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请出面调解中日琉球争端。九月,奉旨管理正白旗满洲新旧营房并城内官房事务。 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二十五日,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欣更为孤立。反复的浮沉磨平了奕欣往日的棱角,挫败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奉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奉懿旨,赏添头等、二等护卫各一员,三等护卫二员。 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在王府中庆祝六十寿辰,请京中著名戏班演戏。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奉懿旨,此次恭亲王承办庆辰典礼“妥慎周详”,赏给御书“锡福宣猷”匾额一方,御书长寿字一张等。戊戌维新变法期间,奕针对清廷某些弊端提出了诸如兴办学堂、修筑铁路、振兴工商、改革武科考制等主张。但它基本上是洋务派主张的老调重弹,实际上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等变法主张的抵制。他不仅利用自己的身份对光绪帝时加牵制,而且和“议论专主变法”的帝师和军机大臣翁同龢严重对立。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翁同龢接受康有为的建议,令其僚属、户部主事陈炽起草了十二道新政诏书,拟请光绪帝陆续颁行。翁同龢将这些新政诏书“商之于恭邸”,想争取他对变法的支持,殊料竟遭奕的坚决反对。奕还奏请慈禧太后,撤掉汉书房,将翁同龢赶出毓庆宫,使他失去了和光绪帝“造膝独对”的机会。此后,奕和翁同龢“议事龃龉”,“论事不合”,对翁同龢的政治主张和赞助康、梁变法的行动很不以为然,往往从中作梗,阻挠变法。他还指斥翁同龢揽权、狂悖,每每对他裁抑、刁难,施加压力,阻止他对维新变法的帮助支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沙俄强占旅大事件发生后,光绪帝召见王公大臣,极言时危,“以变法为急务”,立志改革。奕“默然”不答。不久,康有为上书请开制度局,定国是,奕也表示反对。五月,奕欣一病不起,四月初十日病逝。终年66岁。谥“忠”,加恩进贤良祠,并入皇家太庙。 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zzyunicorn
金融数学专业旨在为金融业提供具有定量分析财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它着重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在利物浦大学已有多年历史,而且证明毕业生受业面广,极受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欢迎。在2006年该专业在中国首次出现,它将为中国乃至世界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急需的金融人才。
虽然投资银行是金融数学的主要就业行业,但是本专业技能也适用于其它的行业并且有许多研究的机会。例如,那些进行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公司(能源公司、航空公司、大型钢铁公司、矿业公司及国际大公司)都会面临商品价格风险及外汇风险。他们便雇用金融数学家处理这些风险。
扩展资料:
金融数学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金融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与金融分析方法进行经济、金融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金融、投资、保险等部门从事金融分析、策划与管理等工作,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
系统掌握应用数学、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底和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具备灵敏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信息能力,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具有在经济、金融领域从事定量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及设计经济数学模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数学专业
靓丽人生000
金融学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 作者:风吹枫落 2007-04-14 21:48:21 标签: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通常有这样几种去向: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二、证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三、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四、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五、保险公司六、中央(人行)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监管管理机构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九、国家公务员序列。。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分析:一、一九九八以来,银行及证券、保险行业管理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进入行业管理部门做金融公务员,对于金融毕业生而言应是首选,因其一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其二是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局限是: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研究生也要有一定的关系。二、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很好的选择。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行的可能性会增大。三、政策性银行如开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政策吃饭的地方,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但目前工资水平待遇等都较商业银行为好。四、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风险管理吃饭,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M。。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五、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对商业银行的分析、社保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等等是养老的地方,稳定有余,灵动不足。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政策性银行,金融租赁担保这个行业发展迅速,可以考虑进入。七、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亦可,先天上横跨证券产业两行,再要发展有立脚点。八、高校、研究所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就在下以为,其培养目标可能仍定为于原来的商行经营或是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并比较侧重于国际业务方面。。这个是很不错的,我国当前最缺的是金融机构的专业管理人才,以及精通国际业务的银行专业人才,而且如果对于英语有特定的要求的话,那么在外资金融机构从业也是很好的选择。金融市场与金融工程现在是比较热的,原因在于国内金融行业已经察觉到以往的金融人才培养所欠缺的金融工具数量整合,模态建设,数理分析人才的培养,在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甚至一些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总部已经注意吸纳这部分人才,这应该是个较佳选择。如果您的目标是进入四大总行的话,那么您在读研阶段应该注意在国内著名金融专业刊物上发表一定量有见地的文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学问的能力或是研究能力,同时,不妨与所在地商行分行进行联系,可以兼职从业。。最好是进一步读博,而且要考国内名师的博士。。。武汉是华中重镇,其实以后是很有发展的。偶的一个同学在省级人民银行监管办,他说他们走的是公务员序列,当然待遇上要比一般公务员强的多。。。每年二三月人民银行系统有一次系统内招录考试,以天津分行辖区内的华北地区为例是到保定考试,支行、中心支行、分行三级招录都是要经过这个考试。以证监会太原特派办为例,我们毕业时有一个同学被录取了,同时还参加了公务员资格考试,如是而已。。。待遇是比较不错的,升迁机会也多,应该是本科或是研究生的不错选择。人总行或是总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偶比较熟悉的是省级这一块。1、政策性银行薪水通常和人行相仿佛,但其各种名目的福利、奖金、补助颇多,偶一个朋友在农发展省行,刚上班半月莫名其妙发了一个季度奖,平时发这发那更是常事。2、证券、基金、信托三者中,前两个是以证券资产的经营为主,后者则是具备横跨资本证券、产业、货币三个市场的具有很大业务空间的行业,通常所说的投资银行是指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3、去证券和基金也要看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基金公司应届毕业生大体上能做到基金助理就很不错了,主要是招收金融、法律、经济学类的研究生;而在证券因为分成几大利润空间,如果做经纪业务,学营销或是金融管理还是不错,如果想做投行学法律或是证券投资、公司财务、金融工程都是很多对口的。4、现在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以处置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原四大商行的不良资产为主业,距离您所说的金融创新还是有差距的,学法律、金融财务或是投资均可。5、到投行学证券投资、金融工程、公司财务、法律以及产业经济学是比较适用。。大一点的投行通常喜欢在国内著名的大学招人,偶所知的北大、人大、清华、复旦、上财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也有例外,如果个人能力比较突出,普通一点的理工科院校进入的也较多,偶认识一个申万的同行是北方交大产业经济学毕业,是理工科背景。6、学金融市场学或金融工程是比较对口的,不过各校情况不一,南开在这方面较强,不过要求数学底子要好。。学这个专业现在各大行、券商、信托公司都是比较重视的,外资行尤其如此,主要是搞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投资工具模态分析,是比较前沿和*近国外金融量化经营思路。7、人大的金融在国内可称一二。。当然这与人大的校友资源不无关系,试看人大在财政部门、国有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中的著名校友就可以知道,人大金融毕业通常是要去各大行的总行或是人民银行、“三会”以及现在扩张力度比较大的几家股分制商业银行(薪水可观)、证券公司总部。。上财在上海是极强的,这和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有关,上海交大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人大硕士毕业年薪十万”,这和所在行业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国内大行这个目标可能是很难达到,年薪达到六、七万就颇可观了,在证券公司有这个可能,但要视证券市场行情涨跌而定,还有就是所处岗位。在四大金融支柱行业中,银行从可预见的未来来看,仍是保持强势地位的,他有着长期积累的资本与机构网络优势。。同时我国的银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之后,结构会更加优化,竞争会更加激烈,管理会更加趋向科学合理,现代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的引进是逐步的,具有一定的银行从业经历,对于您下一步去外资或是其他金融机构是有益无害的。偶还是看好在银行业的发展,毕竟证券行业仍是一个弱势(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不成熟、证券经营体制的不合理、投资银行业发展对经济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不确定因素对整个行业可能带来的冲击等等)行业,他的资金他的网络他的产品与服务,他的业务利润增长在分业经营条件下是无法超越银行业的。同进,如果有一天我国打破分业界限,证券公司向商业银行的转型或扩张或是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实现实质的混业。。也不是不可预期,这样,届时银行管理人才必然成为市场抢手。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金融管理可能会比较适合在银行从业证券公司亦可,而金融工程人才也是商业银行下一步发展所急需的,同时在整个金融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西南财大据偶所知,是很强的,金融学科是重点学科而且是最早具有该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业内也是很认同的,近年来是因为其地缘优势不突出。清华金融以微观数量研究为主,同西方国家金融研究方法特别是美国的金融数学研究、金融工程有一定的渊源,是个很好的选择,就业方面以清华之名气,和经济管理学院十余年之影响挟金融学之强势,应该是很好的说~~~~~~~~如果想走公务员序列呢,以偶所认识的人大老师及他们所提及的学生就业来看,考法律或是财政税务方面的研究生应该是对路的,考金融的如果去了公职部门(金融行业监督管理部门除外),是很浪费人才的,另外,人大经济学院黄卫平院长的国际经济学应该是个不坏的选择,黄老师是国务院智囊团成员,涉及入世的谈判代表团成员,如果想做国家外交或是外贸方面的干部,考黄老师的研究生应该很好。。。不过黄近来主要是带博士,硕士每年只有一二个,当然报考的人也不是很多。任何所谓热门专业如果过滥,都会有泡沫危险,现在金融学专业总体上比例还是合理的,当然我是指本研究生这一块,如果算上本科的大批毕业生,那么在未来三五年内高端职位这一块就有点拥挤了。。当然,目前本科生在金融行业中主要是具体的业务操作高层次的管理、研发、运营还要求有一定的高学历和专业背景,可以大胆点说,以当前金融专业硕士生扩招的速度,以及大量所谓海归金融人才的渗入,以后中国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肯定会过剩,当然,那是在以当前金融经济总量来衡量的,未来怎么样,还取决于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你毕业有年,年齿上可能已不占优势,但工作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在很多时候,你做过什么可能要比你学过什么重要的多!而研究生教育本身是一种本科后教育,三十岁左右尚不算老,亦不晚。。呵呵。。如果有心尝试,那现在就努力吧!如果是学法律出身,那么就要在行业分析、资产运营方面有所了解,一些财务、证券知识应该是必备的,建议以财政部CPA考试教材为蓝本,亦可听听会计专业的课程。。投行包括很多种业务,资产证券化只是其中之一部分,并不是任何岗位都需要数学参与,您如果有心,司考是应该过的,注会的财务管理这一块是要好好学学。上海财大的期货全国有名的,其实期货证券两都很多地方是不可分的,学证券亦可。另外,未来十年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真是不好衡量,但如果在一些衍生产品、金融投资工具开发上有一些新举措,那么应该是前途光明的!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在期货流转方面不尽如人意,那么相应资金运作就会有些问题,所以还是要有信心的!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