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篠田麻里子
首页 > 税务师 > 税务师考试法律知识点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注册不太麻烦

已采纳

注册税务师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税务师考试《税法一》知识点:税收立法希望大家喜欢!

税收立法

(一)概念及要点

税收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包括修改和废止)税收法律规范的活动,即特定的国家机关就税收问题所进行的立法活动。

【要点1】从税收立法的主体来看,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政权机关等。

【要点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是税收立法的核心问题。

【要点3】税收立法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这是法的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要点4】制定税法是税收立法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其全部,修改、废止税法也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

(二)税收立法权及程序

1.税收立法权

税收立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所行使的,通过制定、修订、废止税收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税收法律关系的综合性权力体系。

【要点1】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应与国家一般立法权的基本类型结合起来。一般来说,立法权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国家立法权;专属立法权;委托立法权、行政立法权;地方立法权。

【要点2】在我国,划分税收立法权的直接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与《立法法》的规定

2.税收法律、税收法规

(1)税收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①创制程序(4项):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公布

②有哪些(4法):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税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税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2)税收法规--目前我国税收立法主要形式

①创制程序(4项):

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

②有哪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都属于税收行政法规。

③效力:税收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税收法律,而高于税务规章。

(三)税务规章--仅指部门规章

1.税务规章的权限范围

(1)属于法律、法规决定的事项,三个要点:

①只有法律或国务院行政法规等对税收事项已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制定税务规章,否则,不得以税务规章的形式予以规定,除非得到国务院的明确授权;

②制定税务规章的目的是执行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而不能另行创设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所没有规定的内容;

③税务规章原则上不得重复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

(2)对于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一般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条件尚不成熟,可出台联合规章,单独制定无效。

2.税务规章的制定程序

【提示】特别注意第四项:审议通过的税务规章,报局长签署后予以公布,在国家税务总局公报上刊登的税务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3.税务规章的适用与监督

(1)税务规章的施行时间:税务规章一般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特殊情况下也可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2)税务规章的解释

税务规章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税务规章解释与税务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3)税务规章的.适用。3项适用规则:

一是税务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

二是税务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都作出过规定,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三是税务规章一般不应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力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4)税务规章的冲突裁决机制:

①税务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税务规章就不再适用;认为应当适用税务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②税务规章与其他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

(5)税务规章的监督

①监督方式:备案审查、提请审查、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税务规章(如:超越权限、违反上位法、违背法定程序、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

②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税务规章可以"参照"适用,对不适当的税务规章不能宣布无效或予以撤销,但有权不适用。

(四)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

1.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概念与特征

(1)含义: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县以上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公布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可反复适用的文件。

【要点】税收规范性文件与税务规章的区别表现在4方面:制定程序、设定权、效力、发布形式。

(2)特征:

一是:属于非立法行为的行为规范。

二是:适用主体的非特定性。

三是:不具有可诉性。

四是:具有向后发生效力的特征。

税务师考试法律知识点混

294 评论(8)

L美食诱惑

税务师的《涉税服务相关法律》中有很多需要大家记忆的知识点,对记忆力弱一些的考生来说,这一科目是个大难题,有哪些方法能够更快的学习这一科目呢?这一科目今年的变动是哪些呢?跟着高顿小编来看看吧!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怎么学?

1.对各编所涉知识体系要有系统、完整、清晰的认识,明了编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在体系化视角下学习各编所涉知识,可以避免因知识“碎片化”而致逻辑“凌乱”、徒增记忆难度。

2.对相近概念、相近制度、相近规则可以采取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以清楚辨识被对比的两个事物,避免认识混淆,对于正确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多有助益。

3.法律理论中,对各个法律概念多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规则。准确掌握法律概念,须从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入手,从而明确各概念在相关理论体系中的逻辑归属。

4.准确辨识法律关系是分析法律案件、寻找得以适用的准据法、解决法律纠纷的出发点。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5.了解掌握各编所涉相关法律规定及其配套的司法解释。学习各编每一部分内容时,须同步了解掌握现行法的相关规定及其立法理由。

更多详情请点击: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今年有哪些变动?

根据2022年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考试大纲,本科目考试适用的已颁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截止日期2022年3月31日。2022年考试大纲与2021年考试大纲比较,体系结构总体变化不大,局部微调如下:将社会保险法再次列入考试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新修订内容,对其做出相应调整;对考试科目部分学习要求予以更新。

关于税务师考试内容请点击:

182 评论(11)

大大大华哥呢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监督控制,以及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形式合法性原则)

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与法律规定相抵触。

(1)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2)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更多详情请点击:

2.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

行政机关必须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平正义观念,符合情理、事理、法理。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要求(又称“禁止过分”原则)

【提示】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5)符合自然规律、客观性要求和社会道德观念,符合人类理性和公平正义观念。

关于税务师考试内容请点击:

253 评论(8)

相关问答